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激动、兴奋、畅想。。。

    马上就要面对即将改变大唐命运的时刻了。

    他策划了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让李世民清清白白的登上那个位置。

    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后,他后面的计划便成功了一半。

    只要老天爷再给他五十年的时间,他所有的计划,便会进入收尾的阶段。

    到那时,中国的历史会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会改变,世界的历史也会改变。

    到那时,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这个民族会更好。

    到那时,他可无愧的面对这个民族的祖先与后人。

    到那时,他希望他所珍惜的人还能陪伴在他的身边。

    到那时,他可以坐在摇椅上,慢慢回忆这一生。

    晚间,殷清风终于见到了李世民。

    此时,李世民一身黄灿灿的盔甲。

    见到殷清风时,李世民略微有些激动,“你知道整个部署了吧?”

    殷清风也有些激动的点点头。

    “好!明日你随我出征!”

    李世民豪气万分的说道。

    殷清风再次点点头。

    第二天清晨,殷清风赶去李世民的帐篷。

    帐篷外,尉迟恭与薛万均也匆匆赶到。三人简单打个招呼,鱼贯而入。

    帐篷里,李世民面色轻松的站在木案前,和长孙无忌与杜如晦俩人说着什么。

    见三人走进,长孙无忌与杜如晦走到木案左边站好。殷清风前面的两人,则走到右边站好。

    殷清风左右看了看,走到杜如晦的旁边。

    李世民手按腰间佩剑,站前木案前,眼睛在帐篷内逡视了一圈,眼睛落在殷清风的身上,“圣人今晨已经派人回长安,传见太子。若其抗命,则就地擒拿。

    秦琼将军昨夜已经顺利擒下华州侯君集,现在应该已经领兵绕到王君廓的后路;程知节将军,此时应已出现在杨文干与李艺的后路。”

    说道这里,李世民的眼睛才从殷清风的身上离开,再次在帐内逡视。

    “薛万均、长孙无忌、杜如晦,尔等三人护卫圣人;尉迟恭、殷清风随本王出战,迎击王君廓!”

    “喏!”

    虽然李世民下令时,声音并不高亢、虽然只有四人齐声应“喏”,但传到殷清风的耳朵里,只感觉全身颤栗,呼吸急促、心跳如鼓、血脉偾张。

    怪不得有人上了疆场之后,就再难回到平静的生活里。

    无论看过多少文字描写、看过多少影视画面,真的置身于这种环境下,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才会真正的唤醒男儿体内好战的因子。

    经历过城西的变故之后,他一度产生习武的念头。但想到他未来要做的事之后,他又放弃了。而今,他也要出征作战了,不但不能临阵厮杀,连自保之力都没有。他多少有些后悔了。

    王雄涎的武器是长槊,得自于隋将陈陵的兵器。

    长槊又称马槊,从魏晋到南北朝到隋唐是骑兵对决的时代,这个环境造就了骑兵的武器与装甲的发展。马槊的出现,就是为了对付越来越强大的重装骑兵、披甲战马。

    阚陵的武器,是一柄长柄刀,殷清风怀疑这是把陌刀。

    刀的历史很悠久。两汉时,逐渐取代了戟,成为步兵的主战兵器之一,之后又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长刀和长柄刀。

    长刀是刀身长而柄短。长柄刀则是刀柄长而刃短。

    有人说,小东倭的太刀是传承于陌刀,这是胡扯。以他们平均一米三的身高,根本玩不动长柄刀。

    军中选拔陌刀手的条件,身高是第一要素,其次再看力气。

    陌刀,名为刀,但其主要作战方式为刺。

    阚陵的武器,总长超过一百七十公分,其中刀刃长约六十公分。刀身除了宽大之外,其前端极为锋利。

    阚陵在练习的时候,做的最多的动作,就是刺。像用枪那样不停的向前刺杀。

    韩成峰的武器是长弓,也是步战武器。杜修巳、赵利胜、何效峰三人的武器为长矛。可步战可骑战。

    根据这五人使用武器的不同,阚陵、韩成峰被留下保护李渊,王雄涎、杜修巳、赵利胜、何效峰被尉迟恭分到李世民的玄甲骑中。只留在单光磊和荆宏志两个使刀的保护殷清风。

    随着李世民的一声令下,一千余骑兵奔腾而起。

    不同于来时的慢行,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一千多威猛的骑士,没用上两小时,就来到同官县以东的一片山坡处。

    “丘行恭丘骠骑带人前出侦查,其余人等下马!”李世民左侧的尉迟恭短喝了一句。

    “喏。”

    队伍中一人应声后,带着二十个骑兵继续向前。

    李世民跳下马来,看向殷清风,“感觉如何?”

    殷清风下马后,缓缓的活动着身体。初次随着军队行军,耳边都是如擂鼓般的马蹄声,他的神经一直处于绷紧的状态。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他有些勉强的回答道:“还好。”

    李世民哈哈一笑,“多年前,我像你这般年纪时,已经带兵到雁门关与突厥作战了。”

    殷清风最喜欢有人讲古了,他顿时来了兴趣,“小侄愿洗耳恭听叔叔的丰功伟绩。”

    李世民做出回忆状,“大业十一年春,突厥的始毕可汗自恃兵强马壮,越过长城直奔晋阳、洛阳而来。

    隋炀帝在宇文化及和虞世基的怂恿下,亲自领兵北上到雁门关拒敌。奈何,突厥人多马壮,隋炀帝一行被困于雁门关中。

    当消息传至洛阳时,朝廷立刻向四方传檄勤王的诏令。

    我当时才成亲不久,不顾你长孙婶婶的反对,带着五百府兵,投奔当时已担任屯卫将军的云定兴,并向他兴献上多备旗鼓的疑兵之计。

    之后,血战三场,负伤四处。五百府兵也只剩下不足百人。”

    说道这里,李世民神情有些黯然。随即,他又振奋的说道:“那是我第一次领兵作战,也是第一次与突厥作战。

    即使后来我又征战多次,凶险也远比雁门关之战,但我始终能想起当时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我曾一度想要逃离战场的念头。

    哎一转眼,九年过去了。云定兴投靠了王世充,被我斩杀在洛阳;宇文化及被窦建德处死;江都兵乱时,炀帝与虞世基被令狐行达缢杀。。。。

    我最近时常在想,你曾经说过的那句话,“汉人杀汉人的武将,不是名臣。”。我李世民虽身具鲜卑血统,但我自认为是汉家儿郎!

    今日,是我李世民最后一次杀汉人了。

    今日过后,朝中权势尽在我手。你说的那个帝国、那个不会被取代的帝国,将会从我手中建起!”

    这一刻,李世民豪情万丈!

第95章 仁智离宫(十一)() 
“报!贼军出现在东面十五里处!”

    尉迟恭露出兴奋的表情,大喊一声:“具甲、上马、备战!”

    还在修整的骑兵,迅速解开马背上的行囊,取出黑色的盔甲穿戴起来。李世民也在府兵的帮助上,穿上那套黄灿灿的盔甲。

    只有殷清风一身白色的骑士装,突兀的立在队伍当中。

    远处,尘土扬起,滚滚而来,看起来距离并不远了。

    “报!程将军的队伍出现在贼军身后!”

    “好!”

    李世民高喝一声,“尉迟恭,责令你前往劝降!”

    “尉迟恭尊令!”

    尉迟恭应声后,一人独骑打马下坡。

    “这是。。。”

    殷清风有些迷惑,不是应该趁敌不备,直接杀过去吗?

    李世民目视前方,“刚才我不是说了吗,这是我李世民最后一次杀汉人了。能少杀一个,便少杀一个吧。”

    在殷清风目光可及之处,尉迟恭停下马来。

    不久,一队骑兵出现在他的不远处,骑兵身后,是跑步前进的步兵。

    见到前路有人阻挡,骑兵在尉迟恭前约五百米处一起勒紧缰绳,停了下来。

    一阵慌乱后,队伍从中分开,一个武将穿阵而出。

    那武将拽着马缰,在阵前来回走了两趟,眼睛一直盯着尉迟恭。

    距离有些过远,殷清风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想必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时就听尉迟恭大喊道:“对面的将士听着!某是秦王府左二副护军尉迟恭!某的身后。。。。”

    他手中的长槊向身后一指,“是秦王亲率的玄甲骑!”

    这时,李世民周围的骑兵,一起举矛长喝:“秦王在此!秦王在此!秦王在此!”

    如此三声后,尉迟恭对面的队伍有些慌乱。就连王君廓的坐骑也不安的躁动起来。

    尉迟恭又将槊锋指向对面,“你们的身后,是翼国公秦将军统领的两千骑!”

    远远的,传来“杀敌!杀敌!杀敌!”的声音。

    王君廓的队伍更是乱做一团。几个武将,拼命的维持秩序。

    此时,尉迟恭喝道:“贼酋王君廓,听从太子乱命,意图谋害当今圣人!尔等,皆为忠臣良将,可要附逆作乱!”

    不给王君廓反驳的机会,尉迟恭再次喊道:“王君廓,圣人已识破贼子李建成的谋逆!现令秦王擒杀与你!你若下马就缚,秦王只杀你一人,但保你一家老少性命!若敢反抗,夷平三族!”

    在尉迟恭喊完这句话的时候,李世民抬起右臂,在空中狠狠向下一挥,然后,他带动身下坐骑从坡顶放马奔下。

    殷清风和周围的骑兵,随即跟在他的身后。同时,骑兵的嘴里喊着“若敢反抗,夷平三族!若敢反抗,夷平三族。。。”的口号。

    王君廓根本没有回头。就是不看他也知道,他身后的那些兵卒,士气已经全无。

    就在不久之前,他指挥着三千兵马,西渡大河时,还梦想着太子建成登基为帝后,自己的无限风光。可转眼间,形势急转直下。

    他想不明白,传递他与太子之间的书信往来,都是他最亲信的族人,却为何无端的泄露出去。

    现在秦王领兵阻挡在前,后有伏兵包围在后。可见,他与太子之间所谓的密事,早被秦王或圣人侦知。

    等李世民的战马,越过尉迟恭的时候,面无血色的王君廓,终于支撑不住,从马背上摔落而下。

    他在地上挣扎了一下,缓缓的趴伏在地上。

    他身后的骑兵见状,慌乱的从马上跳下,同样趴伏在地。紧接着,步兵同样将武器丢掉跪倒。

    李世民在马上,绕着王君廓转了两圈,最后停在他的面前,“抬起头来。”

    面如死灰的王君廓抬起头来,惶恐的看着李世民。他的喉咙动了几下,最终只是发出“啊。。。啊。。。”的声音。

    “依照本王以往的行事,你以及你身后的人,必死无疑。”

    王君廓似乎看到了活命的希望,期盼的仰视着李世民,“秦王恕命。。。”

    李世民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他,“你随本王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数年,本王可薄待与你?在本王危难时,你不念旧情,竟然转投太子。

    在镇守幽州时,你击杀突厥数千人。圣人赐你御马,破例让你骑马走出殿堂,另赏赐锦袍、金带。你现在竟然随从逆贼李建成起兵谋反。

    你这般不忠、不仁、无德之辈,安敢求饶?”

    王君廓心中刚刚升起的希望再次破灭。他身上的力气,仿佛被抽干了一样,瘫软在地。

    李世民再次鄙夷的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去。

    尉迟恭槊锋前指,他身后的骑兵从左右两翼,向降兵围了上去。

    殷清风调转马头,跟在李世民的身旁。

    李世民问道:“可是有些失望,没有看到厮杀的场面?”

    殷清风摇摇头,“大唐现在缺的就是丁口,每多一条汉人的性命,将来就多一个汉人的家族。

    小侄提议的大唐帝国,没有五千万人作为基础,大唐就没有足够的底气,向四方用兵。

    现在的结果,是最好的结果了。小侄代那些活命的士兵,向叔叔敬谢。”

    李世民仰起头,看向蓝天,喃喃自语,“五千万”

    回到仁智宫的时候,薛万均一脸喜色迎了上来,“恭喜秦王!程咬金那憨货已经拿李艺的头颅来请功了!”

    李世民听了也很是欢喜,“还有一路人马呢?”

    薛万均一脸轻松的回道:“来人说,正在追剿中。估计再有几个时辰,就能有战报传来。”

    “好!你和敬德押着他,跟本王去面圣。”

    然后转头对殷清风说道:“你小子要不要一起去?”

    “不敢去。”

    殷清风给了一个否定的回答。

    “不敢去?”

    李世民和尉迟恭、薛万均有些纳闷了。

    “怕把那姓裴名寂的再气吐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