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隋文帝时期的考试制度,除有秀才、明经科外,到杨广时又加了进士科;进士只试策,明经除试策外还试经。这两种科目都适应了一般士绅的要求,通过考试,即可入仕。

    李渊夺了隋朝的江山,科举考试也一并沿袭旧制。等到了李世民登台之后,科举的科目有又增加了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总共多大五十多种考试内容。

    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帖经有点像现代考试的填充,试题一般是摘录经书的一句并遮去几个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词;至于墨义则是一些关于经文的问答。

    进士科的考试主要是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赋,有时也会加入帖经。

    唐高宗时代以后,进士科的地位慢慢超越了明经,成为科举中唯一的重要科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进士科考生需要发挥创意方能及第,而明经只需熟读经书便能考上。而且进士科的评选标准甚严格,考上的人数往往只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

    到了武氏女帝掌权的时候,除了增加武举,她还首创了糊名制。但这一制度,直到北宋时才正式确立。

    科举制度是寒门子弟摆脱贫寒的主要途径,但也将的思想禁锢在儒家的思想里面,这严重的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不过,现在有了殷清风的出现,不但明法、明算等科目不会取消,他还会建议增加更多的内容。当然,同样是时机未到。

    “仙人对科举制也有旨意颁下。但仙人让侄儿转告叔叔,若大唐在五年内暂时解除内忧外患后,再让侄儿转述他对科举的旨意。但有一件事叔叔可以做,那就是弥封制和誊抄制。

    弥封制就是把试卷上填写姓名的地方折角或盖纸糊住,以防止舞弊。

    誊抄制,是怕审批试卷的考官认识考生的笔迹,而让人在弥封姓名后将考卷誊抄一份。考官考核时,只审阅誊抄的内容。

    誊抄制并非没有可乘之处。比如,誊抄的官吏可在试卷的某处用指甲划一道痕迹来提示考官,也可以故意写错某个字,让考生落选等。”

    李世民表面上点头应允,心中却愈发相信仙人真的存在。他可不相信这个时代还有谁能提出改进科举考试的办法。要是真有的话,早就向他老子提出来,然后得到一个大大的官帽。

    他有心再问一些其他问题,但殷清风的话让他想起之前他之前说的“五年之内”的内容。既然仙人都有了安排,他按照步骤去做就好了。

    月眉被安排在哪里就寝,殷清风也不用去多想,想必是不会差的,他自己是安安稳稳的睡了一觉。

    唐朝上早朝的时间是七点钟,李世民一般也就快六点起床。但殷清风对他和长孙氏的要求是九点睡、五点起。

    晚上九点古时称为亥时。中医理论认为“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百脉可修养生息”。

    同样,古人认为: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天就是一年的缩影,也是有二十四节气。三点立春,四点雨水,五点惊蛰。惊蛰,“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蛰为冬眠的动物,惊蛰即意味着蛰伏的动物在这个节气惊醒。

    人体内蛰伏了一晚上的阳气,在五点惊蛰时分要“生”起来了。在这个时候走出室外活动一番,是最符合养生之道的。

    四点四十五,也就是殷清风平常起床的时刻,他来到李世民的寝宫,指导李世民做起床时的养生操。这个时候,月眉也会到了长孙氏指点。

    五点半左右,殷清风来到长孙氏的寝宫外集合。在那里他看见月眉和薛繁星已经等在那里。

    月眉见到殷清风,甜甜一笑,然后跑了过来,“郎君,昨晚睡得可是安好?”

    殷清风苦兮兮的说道:“不好”

    月眉紧张的拽着殷清风的衣袖,“可。。可是出了什么状况?”

    “嗯,是出了状况。因为。。。睡觉之前没有听到月眉唱歌。”

    月眉知道自己又被戏弄了,但她羞羞的说道:“等回了山庄,月眉就唱给郎君听。”

    俩人嬉笑间,李世民与长孙氏联袂而来。

    见过礼之后,殷清风、月眉和薛繁星站在前面,让李世民三人跟着他们做热身动作。

    太极拳与五禽戏,昨晚李世民与长孙氏又练了一遍,现在已经大致跟上他和月眉的节奏。

    等晨练结束后,李世民舒展了一下肢体,对殷清风说道:“不愧是仙家秘法,我现在觉得浑身都是力气,好想再去校场修炼一下。”

    说完,他走到长孙氏身边,“观。。。那个。。。你感觉如何?”

    长孙氏向殷清风和月眉屈蹲行礼,“婶婶要感谢清风与月眉,婶婶昨晚睡得无比香甜不说,现在的精神也满满的。”

    殷清风和月眉慌忙回礼,殷清风说道:“都是仙人的旨意,侄儿不过是转达罢了。”

    长孙氏说道:“婶婶的阿娘住在婶婶的阿兄府上,可否请清风和月眉随婶婶过去,将这仙术传与婶婶的阿娘?”

    殷清风对长孙无忌的感观可不是很好,他可不想与他走动得太近,这事能躲就躲。他想了想,说道:“月眉随侄儿修炼已久,而且由月眉去,进出内宅也方便。”

第141章 应国公府(一)() 
殷清风离开东宫的时候,心情好得都快要爆炸了。

    昨天之前他有四个身份:郧国公府的庶子、吴国公的义弟、梧桐山庄的“庄主”和皇长郡主未来的夫婿。现在,他又多了一个头衔………少少师。

    少少师是他自己起的名字,各朝各代都没这官职。

    太师是皇帝的老师,少师是太子的老师,以此类推,皇孙的老师当然就是少少师了。

    昨晚聊到最后,当李世民提出让他将李承乾带回山庄教导时,殷清风便知道非但李世民对他的“小误会”算是冰释了,而且还隐含着另外两层深意。

    “如果之前大家还有什么误会,现在你就不用担心了吧。你看,我连未来的继承人都让你亲自教导了,你或者是传授给你学识的那位仙人想怎么治理大唐,我配合,我儿子当了皇帝后也会配合的。至于他会怎么配合,就看你自己怎么教的了。”

    不得不说,李世民这个举动的确让殷清风安心不少。

    历史上,各朝代都不缺少混蛋的皇帝,但像明宣宗朱瞻基那样杀自己老师的例子是极少极少的。若是将来李承乾真的把他给杀了,那殷清风真就是死无怨言了。

    李承乾的拜师仪式很简单。

    殷清风坐在殿内的椅子上,李世民和长孙氏带着李承乾从殿外进来,然后李世民向殷清风行礼,请求殷清风做他嫡长子的老师。在殷清风“答应”之后,李世民夫妻向殷清风行礼称谢,然后让李承乾跪下磕头拜师。于是,姐夫与小舅子俩人之间又多了一层师生的关系。

    李承乾毕竟还年幼,尚且不知道他拜师的含义,也没有抵触殷清风这个才比他大九岁的姐夫给他当老师。

    李承乾拜师之后,长孙氏又给了殷清风另外一个惊喜。她想让李承乾的长姐,也就是殷清风未来的媳妇儿………皇长郡主李月丽,一并到梧桐山庄去。

    理由嘛,就是皇长孙毕竟年幼,梧桐山庄又远离长安,作为他的父母不便照看,只好由长姐来代母之职。

    不得不说,殷清风很喜欢这个理由。

    李承乾固然年幼,可他未来的媳妇儿同样也才十岁。等他俩到了山庄之后,可以说殷清风想让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他的本事了。而且,同住一个屋檐下的青梅竹马,总好过结婚后再彼此相互去熟悉要好得多。

    来东宫送了三套健身操,走的时候多了一个媳妇儿和一个徒弟,殷清风心情不好才怪呢。

    月眉随长孙氏去当教练了,心情愉悦的殷清风自己回了郧国公府。

    回到府里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叔祖管家去武士彟的府上送帖子,他要在第二日晚饭后过府拜访。第二件事,是将杜伏威两口子叫来一起吃晚饭,然后商量一下以后的计划。

    殷清风虽然早已适应在唐朝的生活,但他心中对殷元和裴氏始终没有多少亲近感。闻氏是这具身体是生母,或许是血脉天然相连的缘故,殷清风对她还是算是尊敬。

    既然已经将他爷爷总结的养生操教给了李世民,今天等月眉回来,也一起将养生操教给殷元他们吧。总不能外面都传开了,自家人反而不会,那到时候就尴尬了。

    午睡起来后,殷清风带着人去视察滋味楼的进程。

    同样是盖房子,在唐朝盖就比现代简单多了。地基与排水系统挖好后,唯一的难点就是取暖管道的铺设。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用木柴取暖做饭的习惯都延续到了近代才改为煤炭和天然气。现代气候不正常的根本原因,还是出在植被覆盖率上。

    使用煤炭代替木柴,不但减少植被的破坏,也能让大唐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试点就从滋味楼开始。

    滋味楼后厨那么多的灶台,每天要有大量的热能被浪费。现在增加一个简易的取暖系统,非但不用额外建一个锅炉房,还能增加滋味楼的卖点。

    利用水循环来取暖,必须要使用金属管和金属散热片。这些东西以两个国公府的实力,不是不可以自己来完成,但能借此机会与武士彟拉近关系,又何乐而不为呢?

    武士彟没发迹之前,身份是商人。以财富的多寡而论,他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登上古代商人排行榜。但谁叫他有一个名垂万古的好女儿呢?为了他这个女儿,殷清风也得主动上门。

    若殷清风只看重他的那个女儿的话,应国公府还真不值得他跑一趟,武士彟商人的身份才是重点。

    唐朝人不鄙薄商人,但以商人的身份被史书记载的人并不多,武士彟或许是最早的那个人了。殷清风要在商业上下功夫,怎么会放过已经成功的武士彟而不用?

    武士彟出身并州的商人世家。最初是一个游商,后来趁着杨广大兴土木而做起了木材生意。正是因为在木材上赚到钱了,他才有资本去资助李渊起事造反,从而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回报。

    从任六打探的消息来看,武士彟的老本行还在做之外,他现在的生意触角又涉及到了纺织业。

    古代经商的人,大多有一个脉络可寻:买地之后要么是种粮卖粮、要么就是植桑织布。武士彟是后者。

    任六统计武士彟的土地大约是殷清风目前的两倍,也就是两百多万亩,其中大半是用来种植桑树的。以每亩种四千株来算,他的土地上有五十亿棵桑树。这个数据,让殷清风很震撼。

    桑树的叶为桑蚕饲料,木材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作造纸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酿酒,叶、果和根皮可入药。

    如果这五十亿棵的桑树属于殷清风的,哪怕他有一百个儿子、一千个孙子、一万个从孙子,他老殷家也吃不穷喝不穷。但武士彟能做到吗?

    但就算武士彟没有完全将桑树的价值开发出来,只养蚕纺织这一个生意就够武氏家族挥霍的了。或许当年武照小萝莉母女四人被赶出家门,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殷清风打武士彟的主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但以前他的身份太低,在武士彟的面前说话分量还不够,所以才一直忍到今天。否则,无论是仙居坊需要的木材和制衣作坊需要的丝绸,都完全可以与他合作。

    但现在不一样了。

    他现在的身份,因李世民成功上位,已经注定成为未来的帝婿。

    李渊现在有四个女婿,大女婿冯少师是李世民旧秦王府的亲信、二女婿窦诞是窦太后的娘家侄子、三女婿是柴绍、四女婿原先是长孙孝政,现在是段纶。这四人现在都风光得很。

    襄城郡主虽然是庶出,但那也是皇长女。殷清风凭借这个身份,再加上殷峤与武士彟多少还有些香火因缘,再凭滋味楼与仙居坊主人的身份,相信这个圆滑的应国公会放下身价与他交往的。

    在月眉回来之前,杜伏威两口子带着杜天意早就驾车来到郧国公府。

    杜伏威还是一身的腱子肉,相比之下单云英倒是富态了不少。杜伏威坐在殷清风旁边,听殷清风低声谈起他昨日的东宫之行,那边单云英发挥妇人健谈的一面,与裴氏和闻氏相谈甚欢。

    等月眉在晚饭后从长孙无忌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