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再起-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十一章 鲸吞之大手笔(四)() 
元戎弩兵射出的羽箭根本就不足以穿透这群威猛骑兵的重甲!

    “骑兵,突击!”奔驰在最中间的关兴突然爆声喝令,五百名骑宛若从地狱中走出的死亡骑士们便纷纷将直刺虚空的长矛压了下来,霎那之间,五百枝三四丈长的长矛就在骑兵阵前形成了一排森严的死亡之林,阴冷的矛锋直指战车之阵,然后如雷霆般的碾压了过来。

    元戎营校尉句扶,置身于士兵排头,顿时间,直感觉一股无可阻挡的狂暴气息扑面而来。

    毫不迟疑,他立刻咆哮下令:“全营,听我号令,朝左右两边……散!”

    命令下达,元戎营官兵的阵列立刻从中间断开,朝左右两边快速疏散离去。

    元戎弩兵离开没有套马的车阵后不久……

    地动山摇的铁蹄声中,五百骑重骑终于猛烈地撞入了连结成阵战车中,校场上顿时便爆起了猛烈的撞击声,一霎那间,五十两战车凭栏便被锋利的长矛整个戳断,战车的车身也被重骑兵的坐骑纷纷撞翻、撞烂。

    整个坚固、连锁紧密的战车连阵立刻被突破,变得松松散散,残破不堪起来

    一个照面,战车连结成的防御阵型便被冲击得支离破碎。

    一击之威,竟至于斯!

    “这个重甲骑兵,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同时兼顾极强的攻击力。就好像钢铁猛兽一样,从正面冲击敌阵,破敌于堂堂正正之中。”魏延观摩了一次重装甲胄骑兵冲锋后,指着他们向刘永惊和诸葛亮道出自己的见解。

    而魏延口中的高铁猛兽击溃车阵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开始掉转马头,准备下一波冲锋了。

    当这些重骑兵的苗子第一次穿戴上重甲时,刘永便讲过让他们刻骨铭心的一句话箴言:“在战场上,重甲骑兵笨拙迟缓,不利于近身搏斗,你们作战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冲锋,冲锋!掉过头来再冲锋,绝对不能停下来肉搏!”

    “就是死,也必须死在冲锋的道路上!”

    五百重甲骑兵击破车阵后,又列成横队,纵马行进到点兵台前“锵”地一下以拳砸胸,喊声震天道:“汉军……威武!”

    刘永笑着起身,挥手朝将士们致意,深吸一口气,气沉丹田,而后吼道:“五百骑,每人……晋阶一级!”

    “万岁!”

    “万岁!”

    “万岁!”

    点兵台下,瞬时响起了五百重骑热烈的欢呼声,呼声震天。

    重甲骑兵实验展示结束,步军各部的大较开始展示、比较。

    在这场建兴四年的这场年终大较中,刘永相继见到了戴着手镯、项圈,面色黝黑,脸颊两朵高原红的青羌士兵,这些士卒身披铁甲,善使弓弩和毒箭,便是大名鼎鼎的无当飞军!

    还有守卫宫城的五校营军、护卫皇帝充当仪卫的天子亲军——羽林军…………

    但显然,今天的大较五百重骑成为无可争辩的主角,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赫赫威势令人惊奇。

    最终,他们摘下了大较的最高荣誉。

    大较完结,三通鼓毕,号角长鸣声中,汉军将士陆续退出校场。

    点兵台上,刘永、诸葛亮与威严等人纷纷起身,准备离去。

    “陛下,关于北事,臣……”诸葛亮靠到刘永身边,思忖着道。

    刘永摆摆手,“这里不是详谈的地方,丞相,走,咱们去东阁。”

    “对于北伐,如何北伐,确实需要好好议一议。”刘永目视诸葛亮,“这样吧,卿把够格列席议事的在京大臣都召集起来,趁着今天,咱们广开言路,有什么想法、思路都可以谈一谈。”

    诸葛亮低头思虑片刻,点点头,同意道:“好,臣立刻通知下去。”

    ********************

    东阁,蜀汉宫廷内的典籍收藏之所,这里地处深宫,环境清幽,是一处静谧的好所在。

    刘永和魏延、赵云还有李严乘车御马奔去往皇宫,入宫之后径直步往东阁。

    东阁,一席青衣、头系皂巾的年轻书吏正在书架上码放、整理一些古代典籍,忽地,东阁令史李撰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冲年轻书吏吼道:“郤正,快,别码了,陛下来了,快随我出去接驾!”

    “陛下!”名唤郤正的书吏闻言一惊,放下典籍,正正衣冠,迅速跟着李撰出了东阁。

    当刘永带着魏延、李严一行人赶到东阁时,李撰、郤正已带着其余杂役、佐吏恭迎在东阁台阶前的柳树底下。

    正躬身拜道:“臣东阁令史撰、秘书吏正恭迎陛下驾临!”

    “平身!”刘永扫视一眼他们,挥挥衣袖道。本来他没打算在这些人上多费时间,但李撰身边清秀年轻,透着淡淡书生气质的少年还是吸引了他的注意。

    前一段时间,他经常泡在东阁调阅各种档案,甚至还在这里召见了南疆重臣李恢,似乎都没有看见这个年龄和自己相仿的小书吏。

    放缓脚步,刘永走到李撰面前,指指身边年纪轻轻的书吏,道:“李撰,他……是何人哪?”

    李撰朝刘永拱了拱手,方才答道:“禀陛下,此人姓郤名正,字令先,河南郡偃师县人。因其少好学,广读古籍。弱冠即善写文章,朝廷即征其为东阁秘书吏。”

    顿了一下,李撰又补充道:“九月份他才刚刚应征,故而,陛下不认识他。”

    “郤正啊……”刘永自言自语,侧身打量这个弱冠之年,眼神清澈、面目俊朗的郤正。

    片刻之之后,刘永道:“嗯,郤正。你立刻去找一副最大最详细的大汉疆域图,挂起来。”

    “另外,今日之后你便不必呆在东阁了,到朕的身边来,随侍朕躬。”

    “啊?哦……哦,臣领命。”郤正显然十分惊喜,慌忙转身回去寻找地图,因为着急,还差点绊倒在石阶上。

    而一旁,李撰则是不无羡慕的瞧着郤正欢喜而去,随侍天子,这是莫大的荣光和际遇,郤正……要发迹了!

    没管刘永作何想,刘永抬脚步入东阁之中。

    这世上,人情世故冷暖,从来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像郤正这种淡泊名利、富有节气的人,说是千里挑一都不为过。

    原来历史上,魏将钟会反叛魏廷,成I都大乱,司马昭下令刘禅必须马上迁往洛阳,时形势危急、行动仓促,蜀汉大臣没有一个主动跟随保护刘禅的,唯有郤正与殿中督张通舍弃妻儿随行侍从。

    到达洛阳后,全凭郤正悉心教导刘禅交际礼仪,四处周旋,刘禅一家才得以平安无事。

    一时间,安乐公刘禅也忍不住感慨叹息,悔恨自己过晚才了解郤正。而当时洛阳市井舆论亦称赞郤正在局势动荡之时仍然坚守道义,不违背忠贞的节气。

    这个世界固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黑幕、污点,有靠走后门、使诡计,用卑劣下流的手法上位和攫取财富地位的人,但他们毕竟是少数,成不了大势。

    天下,终究还是要靠郤正这样的人撑起。

第六十二章 鲸吞之大手笔(五)() 
还是那句话,人在做,天在看,一世劳碌终不会虚掷。

    刘永诸人步入东阁后。

    “陛下,来了!来了!”一会儿,就看见郤正从内室扛着一卷比他身量还长的地图,摇摇欲坠地颠簸出来。

    见状,刘永善意的笑了笑,冲随侍身后春坨、张嶷努努嘴,“你俩,去帮帮他。”

    在春坨、张嶷的帮助下,郤正总算是成功的打开了这幅一丈长宽的地图,并用挂绳将它悬在东阁的屋梁上。

    这幅地图有些年份了,地图四角、周边这些经常与手接触的地方,都有汗水渗开的痕迹,图上也都布满了大小各式的印记。

    但总的来说,这的确是一幅很大很详细的大汉疆域图,它西起葱岭,东抵辽东、乐浪和玄菟三郡(今朝鲜半岛北部);北承右北平、代郡,南达交趾(今越南北部),滨临南海。

    图上秦岭、崤山、长江、黄河等等名山大川遍布其上,栩栩如生,这,是一幅标准的后汉疆域图。它应该是成图于三国鼎立前。

    魏延绘制的地图虽然很详细,但却仅仅局限于关中、凉州和蜀地一隅,格局太小,还是这副全图更宏观、更大气,置身于前,便有种站在天上看大地的统览全局之感。

    地图悬挂好,屏退春坨、张嶷以及郤正等人,关上殿门,刘永和魏延、赵云诸人立刻又热烈的探讨起来。

    “陛下的意思是效仿淮阴(韩信)故事,一举将整个关中包括潼关全部收入囊中吗?”赵云比较着出子午谷到长安的距离,和从长安到潼关的距离,揣摩道。

    刘永同也时端详着地图,认真道:“不,淮阴献计高皇帝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的只是出其不意取得通往关中的路口,获取路口后逐一拔掉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这三个钉子。项羽册封的三秦都不是三脚猫,高祖当初啃掉这三个硬骨头可是崩坏了好几颗牙。并且,彼时项羽在齐地被田横闹得不胜其烦,楚军主力亦滞留于山东(崤山以东),这才给了高祖时间逐步拿下关中各地。”

    “朕没有高祖那副好牙口,关东的魏军主力也不会给朕时间,故而,朕只有想些便宜招了。”

    “陛下方才提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淮阴旧事,臣想提一句。子午谷悬崖绝壁,栈道无数,地势极其险要,当初高皇帝明修栈道,修得便是子午道的栈道。也正因为子午谷悬崖深涧、崎岖小路,固而才选择汉军暗中于陈仓道出。”

    此言一出,刘永与诸人循声望去,原来是镇南将军辅匡。

    辅匡,初登帝位时,刘永对这位居四镇将军之一的辅镇南很陌生,甚至还曾暗自嘀咕:这是从哪儿冒出来的高级将军,前世咋也没听说过。

    当了五个月蜀汉皇帝,现在如今眼目下,刘永已经把辅匡的履历背得滚瓜烂熟了。

    辅匡,字元弼,荆州襄阳郡(今湖北省襄阳市)人,荆州党。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邀请老爹入川讨伐张鲁时,辅匡随老爹入蜀。论资历,也算是元勋功臣了。

    益州平定,辅匡任巴郡太守。

    章武元年,便宜老爹在成I都称帝,再立炎汉,复江关都尉为巴东郡,任命辅匡为巴东太守。同年秋,老爹伐吴,辅匡随军出征,以辅匡、傅肜、赵融、廖化等各为别部督,统帅各部。

    又是同年,老爹的军队被陆逊击败,傅肜、赵融双双战死,辅匡辛免于难,随同老爹退回蜀中。

    短命兄长即位后,拜辅匡镇南将军。

    只听辅匡继续道:“子午道位于子午谷中,全程大约一千里,两边高山对峙,中间水流湍急,全靠架在岫岩上的栈道通行。子午谷天气复杂,雨季时常有泥石滑坡,砸毁栈道。如今,蜀地与关中各自为政、闭塞隔绝,子午道弃之不用多时,恐怕栈道已有多处坏绝。”

    “这有何难!”对于刘永提议突袭潼关,魏延思考后觉得,真和自己的思路不谋而合。

    面对辅匡质疑子午道是否能够通行,他当即双手一摊,不以为意道:“可先悄悄修复靠近午口(南边)的一半栈道,待出兵之后再一边抢修剩下的那段栈道一边进军。这样,魏军绝不会觉察。”

    “这个办法甚妙!”一直尾随在大家身后,默然不语的讨逆将军吴懿突然赞叹道。

    刘永也在感叹,魏延不愧是一时名将,提出的主意一言切中要害、切实可行。

    这时,东阁外倏悠响起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丞相诸葛亮召集大臣们来了。

    殿门被推开,光线瞬时一暗,呼喇喇一大批人闪身进来,其中有不少熟面孔,太仆丁厷、丞相府长史蒋琬、侍中费祎、黄门侍郎董允等,其中还有两个年轻的面孔,刘永不认识。

    其中一人身高七尺有余,可以比肩诸葛亮。并且年纪不大,仪表堂堂,浑身流露出一种儒雅的气质。他的举手投足,充满灵动的眼神都很像一个人——那就是诸葛孔明。

    而另一人,约莫二十七八,身材中等,酒糟鼻、狭促眉,整个人狷狭、狭傲气息十足。

    面由心生,打量完这二位的尊容,穿越者的刘永就已经猜到他们是何许人也了。

    马谡与杨仪!

    “臣等拜陛下!”一步入东阁,诸葛亮旋即领着众人向刘永行礼。

    行礼毕,诸葛亮不开口,只露出一个向前跨步的意图,围聚于地图前的吴懿、魏延、辅匡、赵云乃至李严皆立刻如潮水般侧开,替丞相让路。

    显然,虽然刘永凭借一番表现博得了众人的眼球和赞许,但论威望上,即使有皇帝身份加持的他也远不及诸葛亮。众人心中,下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