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之庄稼汉-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还算是便宜他们了。

    若不是因为没办法携带更多的粮食,让他们吃点糜子拌糠麸,不被饿死就不错了。

    “汉中那边不知多少人在等着劳力呢,听说南中这边会耕作的劳力,到了那边,一个能值上百缗钱。这白干粮,才十铢一块,他们一人能吃多少?”

    “这般贵?”

    跟在后面的人小小地惊呼了一声,“我们南下时,不是说才七十缗?”

    “那是两个月前的价钱,我们去了南边两个月不知消息,方才我打听了一下,早涨了。一个月涨十五缗,嘿!”

    糜十一郎嘴角含笑着说道,“这一趟,走得值。”

    后边的不少人听到这话,都不禁咽了咽口水,再看向前边那黑压压的战俘,眼中露出极亮的光芒来。

    “一个劳力就一百缗,”最开始咕哝的人转头看了一下南边,“那边得有多少僚蛮?”

    “是会耕作的劳力,”糜十一郎纠正道,“像南边的生僚,也就六十缗,至于靠着北边那些只会放牧的胡人,只能五十缗。”

    “那也值啊!”

    “只是一个劳力就得花这般多的钱,这年头粮食又涨不起来,得多久才能回本?”

    “你懂个囊球!”

    糜十一郎骂了一句,“汉中的地,那叫传下去的基业,花多少钱都值。”

    “再说了,如今有了八牛犁,哗啦啦地翻过去,和以前相比,打出来的粮食那就和白得的一般,哪来的亏?”

    “十一兄,我听说,北边的胡人也有会种地的。”

    “那又如何?我们这边的,多是氐人。虽是夹杂着些许羌人,但终多是放牧为主。至于再往北,那就是凉州了,那里的羌人倒是多有种地的,但我们又不能过去。”

    糜十一郎能作为此次糜家南下的民团带头人,自然是有些见识的。

    得了劳力涨价的消息,让糜家民团里的人都极是高兴。

    当下唤着伙头夫赶快烧水晾好后,再把水放到水囊里。自己先不喝,倒是先驱着那些僚人去河边洗了手,再给他们一人发了一块白干粮。

    战俘们哪个渴了只能喝专给他们准备好的水囊里的水。

    “你还别说,虽然不明白这么做的道理,但这一路上,倒是没多少人生病,当真是奇事。”

    等安排好那些战俘后,民团的人一部分警戒,一部分这才开始进食。

    “我也不懂。”

    糜十一郎摇摇头,感慨了一声,“朝廷里这是有能人啊。”

    “记得小时候,我跟着老家主从北走到南,又从东走到西。饿死的先不说,光是得病死去的,十人里少说也有三四人,就是全部死光的也不是没有见过。”

    “所以这一回,我也只是想着十人能剩个五六人到汉中,那就是谢天谢地。没想到这一路回来,按着朝廷所说的去做,虽是麻烦了些,但竟是没有几人生病,当真是罕见。”

    听到这话,当下就有人幸灾乐祸地说道,“方才进城时,听说马家因为嫌麻烦,没有那般做,俘来的人得病不少,回到平夷县后,没剩下几个下来。”

    “不止如此,他们连自己人都病了几个,最后要不是遇到了都督之子李郎君,身边所带的随从懂得医术救了他们,只怕他们连这个城都没法进来。”

    “战乱之地多瘟疫,从南边回来的人要是得了病,谁知道是不是瘟疫?朝廷说了这般做能防瘟疫,那定是有道理的。谁家嫌麻烦,那就是嫌自己命长。”

    糜十一郎哼了一声,“瘟疫一起来,谁能逃得掉?不让他们进城里是对的。这马家的领头人,这回回到锦城,只怕得不了好果子吃。”

    就在他们正闲谈说笑时,满怀着兴奋,想着自己这次回去,到底能得到多少赏赐时,只见前边路上又走过来了几个人。

    糜十一郎他们的营地就扎在路边的平地上,那几人走到营地边,其中一个走了过来,行礼问道,“敢问哪位是管事?”

    “我就是,不知这位兄弟有什么事?”

    糜十一郎站起来,回了一礼,问道。

    来人面目黝黑,看着像是南边的人,不过汉话说得很流利,看起来应该是南边的汉人。

    “是这样,我们兄弟几人是从永昌县过来,从未到过这里。请问这里是不是李都督所治,平夷县?”

    糜十一郎一听这些人竟然是从永昌县过来,当即肃然起敬,“正是。前方正是平夷县城。”

    南中共有四郡,三郡皆反,唯有永昌郡在孤悬在外,不畏四周叛军,坚守汉节,当真是可敬可佩。

    所以糜十一郎一看这些人是从南边过来,又是汉人打扮,再一听是从南昌郡过来的,心下就信了五六分。

第0290章 丞相的打算() 
至于剩下的不相信,则是因为从永昌过来的道路实在是太艰险了,从那边过来,九死一生算不上,但要丧命一半,那肯定是不夸张。

    不过如今他们处于平夷县城外,对方又是只有几人,他自是不担心。

    “多谢多谢!敢问此时李都督可在城中?”

    “这个我却是不知,你若是有事,可去城门表明身份,想来自会有人带你去见城中主事之人。”

    来人道谢后,这才转身,眼睛在不让人看到的地方,扫了一眼那些正默默啃着吃食的僚蛮,露出一丝的黯然。

    “十一兄,李都督带兵去了南边,这是谁都知道的事,为何你不对他明说?”

    待那几人继续向前城门走去后,这才有人问了一句。

    “你懂个甚?李都督去了哪里,那是我们所能置喙的?他们人人身上都带着兵器,一看就不是善良之辈,在身份未曾确定之前,谁敢对他们乱说这个?”

    王平这边刚把四周城门巡视完毕,刚刚回都督府,突又见下边士卒来报,说是南边的永昌县郡丞王伉派人渡过了叛军之地,前来求见李都督。

    “什么?”

    王平霍然而起,“永昌竟然能有人过得来?来了几人?”

    “回将军,来了五人。”

    王平来回走了几步,激动道,“这可太好了。这一年来,永昌郡一直无法探得消息,没想到今日竟然能派得出使者带消息前来。速叫他们进来。”

    “诺。”

    士卒应了一声,刚转身走到门口,王平突然又喊道,“慢着!”

    只见他沉吟了一下,问道,“他们可曾带了信物?”

    “回将军,他们领头的说了只有见了李都督才能给信物。”

    王平点点头,他了解这些人的谨慎。

    不过他自己也有自己的谨慎,当下便吩咐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见他们了。带他们下去,好生安排。记着,在李都督回来之前,不得让任何外人见到他们。”

    “遵命。”

    王平想了想,又派人带了自己的口信,南下去送给李恢。

    五月是收麦的季节。

    都江堰边上,诸葛亮带着丞相府参军蒋琬正站在地头上,看着满地的黄金麦浪和收麦的农人,平日里严肃的脸上此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甲士们在周围警戒着,不让任何一个人不经通报靠近。

    “去岁冬日里,丞相令都江堰所新垦之地,全部种成麦子,朝中大臣还有人私下里议论,言不种黍米,当是不妥之举。此时看来,丞相此举,正是一举数得之妙啊。”

    蒋琬看着那丰收的景象,心里也极是高兴,不由得出声说道。

    “哦,公琰何来的数得之说?”

    诸葛亮一反常态,眼睛贪婪地看着眼前的景象舍不得挪开,嘴里开口说道。

    “这些田地,所产夏粮,已算得上是大丰收,若是再收上秋粮,只怕明年丞相所图大事,就不虞有粮食之忧。此者,算不算是一得?”

    “大丰收好,大丰收好哇!”

    诸葛亮只觉得心胸大快,不禁哈哈一笑。

    麦子原本就比黍米产得多,再加上深耕,又可以再多打一些。

    去年人人都说蜀中大熟,没想到今年的粮食还要比去年收得多,这可不是大丰收么?

    “这第二么,麦子磨了粉,做成那干粮再卖出去,不知比只卖粮食多收了多少钱帛,这可算是攒了粮,又攒了钱,可算是二得?”

    “算,自然算!”

    诸葛亮拈须而笑,此时的他,再也顾不上保持自己的丞相威严。

    “还有这第三么……”

    蒋琬指了指南边,又指了指北边,“这移南中之民而实汉中之策,还没等朝廷出手,这民团,只怕就要帮朝廷办成了一半。麦子磨粉做干粮,可是功不可没啊!”

    诸葛亮点点头,说道,“不错。”

    说着,又感慨地叹了一口气,“去岁时,汉中军粮不足,我可是愁得夜不成寐啊!可是这才过了一年,就突然得了这么多粮食,我还是一样夜不成寐……”

    “为何?”

    蒋琬好奇地问道。

    诸葛亮指了指眼前的景象,“就怕是跟做梦一样,一闭眼再一睁眼就没了,所以我这不是要站在这里时时看着吗?”

    “哈哈哈……”

    两人相视大笑。

    “冯永此子,当真是不简单啊!”

    蒋琬笑毕,感叹了一声,“连琬都有些佩服他了。汉室有他,幸甚!”

    诸葛亮点头,“待他以后磨练一番后,再稳重些,当个大司农,那是谁也挑不出刺来。”

    大司农,九卿之一,中二千石,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管全国屯田事务。

    蒋琬惊叹一声,以丞相谨慎行事,公正严明的性子,能说出这番掺和了个人感情的话来,当真是对那冯永的极大看重了。

    甚至可以说,如果丞相如果能等到冯永真正“稳重”的那一天,那这个位置就必然是属于他的。

    “琬恭喜丞相又为汉室揽得一贤才!”

    蒋琬拱手祝贺道。

    “只是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啊!”

    诸葛亮一提到这话题,再一想到某个滑头小子,脸上就是微微一黑,心里稍稍有些郁闷。

    有人爱财,有人喜名,有人好色,但凡是人,总有其所好之处。

    但这小子,年纪不大,性子却总是让人捉摸不定。

    不爱财,只喜欢散财。

    就算是百万钱财,说送人就送人,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出来的。

    那新出的干粮,如今也算是上是朝廷一笔不小的进项。

    而干粮所做之法,不正是他所献么?

    再说了,那干粮所要用到的大量鸡子,也正是他的祝鸡翁之术才能得到。

    关张等几家,因为这个,也算是赚了不少。

    至于名声,就更不用说了。

    我都送了一个少年英雄之名给他了,他竟然拒绝入我丞相府做事,简直了!

    目前唯一有可能的,就是美色。

    可是那李家六房的美娇娘都送到门去了,他竟然不吃?

    他这般年纪,正是血气方刚,把持不住自己的时候,在李慕这等美色面前控制得住自己,也算是难得了。

    就算是好色,但不受美色所诱之人,好色也算不得弱点。

    不过还好自家细君让关姬跟他去了汉中。

    看来娶对细君还是很重要的。

    嗯,还有张家小娘子……

    诸葛亮暗暗骂道,若是这小子以后再给老夫这般滑手,说不得看老夫如何让你来个二女争夫,抓不住你,难道还折腾不了你?最后老夫再出泡制一番,难道还不能把你攥在手中?

第0291章 吴使张温() 
就在此时,只见远处走过来几个人。

    诸葛亮常时趴案上看文书,眼睛看远方有些模糊,倒是没有注意。但蒋琬眼尖,看到来人好像是向着这边过来的,远远便看清了。

    “丞相,那人好像是吴使张温。”

    “哦,刘威硕和秦子敕不是正宴请他么?他如何会到这里来?”

    诸葛亮心里有些疑惑。

    “那刘威硕和秦子敕也在陪同之列。”

    听到来人是张温,诸葛亮便迎了上去。

    “外臣张温见过丞相。”

    “刘琰(秦宓)见过丞相。”

    几个走近了,齐齐行礼道。

    “不必多礼,”诸葛亮笑道,“今日不是刘将军在府中宴请张吴使么?刘将军府中的歌舞在锦城可是一绝,为何不多加欣赏?反而外出到此?”

    “刘将军府的歌舞美轮美奂,温已沉迷其中矣!”

    张温感慨一声。

    站在后面的刘琰面露自得之色。

    “刘将军府中的歌女,可是锦城一绝。谁人不知?”

    诸葛亮微微一笑,虽然这刘琰喜奢华,但善清谈,让他招待张温,倒也合适。

    “席间又秦校尉这般口才了得的长者,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