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狂潮-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诶?怎么会埋怨呢?”老管家眼睛一怔,不解地问道。

    毛烈也喝了一口茶,开口说道:“您老想啊。这种田,一亩下来也就是个五石左右的粮食,折合粮价算下来,也就顶多能有个四两银子,加上生丝的卖价,大家一年下来也就满打满算能有个五两银子的收成。”

    “而要是我父兄不严令种稻的话,一亩地种桑养蚕下来,就能产将近一石的生丝。按照咱们宁波府现在的生丝价格,可就是将近二十两银子呢!”

    “毛家的这个明令,却是让大家足足少赚了十五两银子呢。说不好还会有人埋怨呢。”

    老管家一听,却是把眼睛一瞪,中气十足地吼了一嗓子:“我看他们谁敢埋怨!?”

    说着,老管家把茶碗重重地一放:“不是我老阿福吹牛,咱们庄子里的这些人可都没有埋怨的!”

    “大家心里可都清楚着呢!要不是毛家护佑着,他们的命还都不知道在哪呢!”

    “主人尚且年幼、又是一出生就享富贵,根本不知道现在的世道下,平头百姓是怎么一番生活呀。”

    “一般的平头百姓,都是按照户数人丁被官府管着。每年的田税、丁税、徭役折算下来,就算是一亩地两季能打上五石粮食,落到自家手里的能有两石就算是官府开恩了!按一天吃一斤粮来算,一个人一年最少要吃三石粮。就不用说一个人还没有一亩地呢。”

    “就算是种桑养蚕,可那田税、丁税、徭役是少不了的。再说,生丝在宁波府中的卖价是一石二十两银子,可那是官府出具的挂牌价。平头百姓们手中的生丝,必须要卖给那些为权贵势族们做事的商人们,一石生丝能卖出个十两银子就不错了,一般只能卖个七八两。这七八两银子,给官府纳税后能有一半落在手中就算是好的了。”

    “田地种了桑树便没了粮食,桑农想要过活还得去买粮食。一年种桑养蚕辛辛苦苦得到的三四两银子,也就顶多能买上五石粮食。钱都买粮食了,哪里还能去买别的东西?”

    “这些,还都是那些平头百姓们在丰年时候的生活。一旦出个小灾小难的,那就只能是破产倒闭了。”

    “咱们毛庄里的这些人,可都是托庇在毛家名下才能活得这么滋润的。要不是老爷和大少爷有功名在身、护住了毛庄上下三千多人的话,天知道他们现在流离失所到哪里去了!”

    “别人不说,就拿我家儿媳妇的老家白沙来说吧,就是咱们毛庄东面十里的那个庄子。白沙村全是平地,地力灌溉跟咱们毛庄一样,可他们村因为没有进士老爷或是举人老爷护着,全村一千来口人的日子都不好过。我儿媳妇娘家,每年都得我儿媳接济着过日子呢!”

    “要不是咱们毛庄实在是没荒地可开了,要不然附近的村子里还不知道有多少户人家想来毛庄呢!”

    “再说,咱们毛家之前,毛庄也是没有进士、举人老爷护着的,大家日子过得那叫个难呦!官府说的鱼米之乡竟然是贫困之地。”

    “直到二十年前老爷考上举人后,全庄托庇在老爷名下为丁,大家的生活才好了一些。”

    “咱们毛庄本来也就几百户人家、千把人口。我毛家仁厚、看不得百姓受苦,陆陆续续接纳了不少其他庄子里活不下去的农户、渔民、匠人等为家丁,这才让毛庄有了现在千户人家的样子。”

    “毛庄这千户人家,虽然名为毛家家丁,但实际上毛家并不把他们看做是家丁、还像平常人家那样对待,不收租税不说、还时常接济。”

    “那些苦日子,大家可都记着呢!能有现在这么滋润的日子,乡亲们还不知道怎么感谢咱毛家呢!”

    老管家一口气说了这么许多,不由得有些气喘,只好停了下来。

    “嗯,乡亲们不埋怨毛家就好。福爷先喝口茶、缓缓气。”

    毛烈连忙招呼了一下老管家,心里却是翻腾不已!

    由于系统开放了系统自带的资料库,这两天毛烈查阅了不少关于明朝的信息。那些资料中大多都说明朝时期中国的民间财富惊人,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但令毛烈没有想到的是,现实中的情况却是跟书面上的大不相同:明朝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书面上所说的那么美好。

    要知道,毛烈现在所处的地方,可是非常靠近称天下粮仓的湖杭两府、气候地势都与那两府相差无几的宁波府啊!

    想到这里,毛烈说道:“咱们宁波尚且是如此,那浙西那些山地丘陵众多的地方,人们的生活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容易的。”

    老管家连忙放下茶碗,点头应和道:“主人说的是呀,前两天阿福去宁波城中采买的时候,还碰到了几个自称是从处州遂昌逃难过来的矿工呢。”

    “他们都是衣衫褴褛、灰头土面的。现在可都是腊月了,他们连一件避寒的衣服都没有,个个都是被冻得瑟瑟发抖。真是可怜呢。”

    “遂昌?这个名字怎么有点耳熟呢?”

    毛烈心里一动,连忙到系统里查阅资料。

    一查之下,毛烈心中不由大喜:“那几个矿工还在宁波城中么?”

    “还在,阿福就不知道了。”

    老管家回答道:“不过主人恕阿福直言,咱们毛庄现在可是再收纳不下流民了。”

    “少数几个还是可以的。”毛烈却说道:“我是这样想的,过完年后的毛家,还需要做些其他事情了,需要适当地增加些人手。”

    “福爷也知道,我父兄过世之后,咱们毛家的进项是锐减了。这点才账薄上就可以看的出来。后半年的进项除了卖宅所得外竟几乎是前半年的零头。”

    “以前,我父兄每年两次的双屿交易,都能给家里面带来上万两银子的收益。可是现在,父兄已故、双屿被填,这项收益已经是断了,毛家必须要想其他的办法来增加点收益了,要不然就会坐吃山空了。”

    “趁着现在家里还有些银钱,毛烈想着过完年之后弄些产业出来,增加些家里的进项。毛家不以庄子为利、还要接济庄用,现在外贸收益断绝,光靠城里那几个店铺的收益,是维持不住整个庄子的花销的。”

    老管家表情一暗,点了点头:“也是,阿福刚才还当是老主人们在世呢。”

    看着毛烈的脸色也黯淡下来,老管家连忙说道:“阿福口拙,主人勿怪!还请主人明示阿福怎么去办。”

    毛烈收拾了下心情,考虑一番后对老管家说道:“我有一些想法了。民以农工商为生,现在咱们不以农为利、商路又基本断绝无利,就只能从工上面想想办法了。所以趁着又有流民出现,招收一些有手艺的流民来。”

    “流民们的手艺,要求是丝织、刺绣、木工、铁匠。农夫就不用招收了,毕竟咱们毛庄没有多余的田地来给他们耕种了。”

    “还有,要是有矿工也可以招收。矿工们都有把子力气,做些体力活还是很有用的。”

    老管家点了点头:“行,阿福知道了。”

    “我在宁波城里就看到好几个矿工了,想来容易招收得到。木工和铁匠,咱们庄子里就有几个,阿福再去招几个过来。”

    管家旋即又有些为难道:“只是这丝织刺绣的人嘛,阿福觉得会比较难招一些,毕竟这种人都在各家工坊里。”

    毛烈摆了摆手说道:“不难的,自从双屿被填之后,浙江一地的丝绸销路大减,那些工坊的产能立刻就过剩许多了。看不到外贸恢复前途的工坊主们,肯定会裁减人手的。”

    “而且,销路大减、产能过剩之后,生丝、丝绸的价格就会下跌,咱们还能趁着这个机会低价购入生丝、丝绸来进行织绸刺绣。”

    “还有,就是让城里的店铺多打听,时刻注意城里生丝和绸料的价钱。”

    管家听了,却是一脸迷茫:“产能?过剩?”

    毛烈连忙又说道:“福爷不必纠结,按毛烈说的去办便是,肯定能招到丝织刺绣的流民。”

    管家恢复过来,连忙又问道:“那招收多少人合适?何时去招收?”

    毛烈思索了片刻才又说道:“招三十个人吧。丝织刺绣的女工招上二十个,矿工最少要招五个。木工和铁匠的话,各招一两个就行。”

    “明天就开始招人来。现下眼看就要过年了,寒冬难捱,尽早把他们招到庄子中来,也能让他们好过个年。”

    “另外,家里有丧事、不能铺张,所以今、明、后三年家里庄里的福利就还是按照以前的惯例吧。”

    “诶,主人仁厚。”老管家应声道:“阿福这就吩咐去办。”

    说罢,老管家站起身来向外面走去。

    “福爷!”毛烈喊了一声。

    老管家连忙站住,转身过来。

    “忽然想起刚才福爷说起儿媳阿烈记起蒋洲大哥来了。若是阿烈所记不差的话,蒋洲大哥就要十五了吧?”

    “哦,过完年就十五了。不知主人有什么吩咐?”

    老管家有些糊涂了。

    “也没什么吩咐。阿烈记得蒋洲大哥也是读过书的吧?”

    毛烈再问道。

    老管家点了点头:“蒙老主人和大少爷恩惠,蒋洲跟着读过几本书,也算能认得几个字吧。”

    毛烈点了点头道:“那就好。要是福爷容许的话,过完年就让蒋洲大哥跟着我吧。庄子里跟我差不多年纪的孩子们,要是家里人愿意,也可以过来跟着我。”

    老管家大喜!

    这是家主要找亲信的苗头啊!

    想到这里,老管家的满脸皱纹顿时笑出花来,深躬答应道:“好嘞,阿福替那小子谢主人了!也替庄子里谢谢主人。一过完年,阿福就让他们过来!”

    说罢,老管家直起身子,脚步轻快地去办事了。器咯!,,。。

10 沉重历史() 
刺绣,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璀璨的一朵。自古以来,丝绸刺绣便风靡于世。

    只是,现在是大明嘉靖二十七年,也就是后世公元纪年的1548年,后世中国四大名绣还未成形。有名的刺绣还只有蜀绣、苏绣,粤绣刚刚开始扬名、但还没有达到两大名绣的那般声望,湘绣则更是要到清朝末期才显名。即便是现在有名的蜀绣、苏绣,其刺绣还是基本沿袭了宋朝以来比较写实的风格。一些艺术刺绣虽然在宋代绣画的基础上略有提升,但提升的程度亦是有限。

    明朝时期的那些专业刺绣的世家,现在在这嘉靖二十七年的时候还没有开始扬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露香园”顾家,是从嘉靖三十八年后才开始扬名的。

    至于肥皂,虽然宋代时期已经被生产出来了,但却是用皂角粉混合一些药物或者花瓣的粉末,然后制成球状后用来洗漱之用;明朝以沿用了宋代的方法来制造肥皂,但却因为产量稀少,尚属于奢侈品一类,一般家庭根本用不起。

    系统之中却有制造肥皂的相关资料。根据这些技术资料生产出来的肥皂、香皂,必然要比现在的成本低上许多。毕竟现在的江南,棉籽油、油菜籽油、猪油多的是,只要把碱制出来就能生产肥皂、香皂了。而且,制造肥皂、香皂并不需要占用多大的地方,在毛家老宅中腾出两间房子就能成立工坊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技术的外泄。

    毛烈的计划就是趁着双屿被填、江浙一带丝绸销量大跌的机会,招揽一批丝女绣女来毛庄进行组织全庄妇女们织绸刺绣,将毛庄成明朝的一个手工制造和专业刺绣的庄园。

    毛庄以前只是生产生丝,并没有纺织和刺绣的高手,所以毛烈需要另外招收一些绣女过来。

    绣女们几乎个个都是在丝绸上作画的高手,只要毛烈将系统中存储的后世刺绣方法、构图方法传授给她们,做出精美的刺绣作品简直是易如反掌。

    再加上明朝时期的男女关系比较平等、并没有后来清朝那样地地位悬殊,毛烈出面教授刺绣技法也并不显得过于突兀。在广东一带,甚至许多绣工还是男人。

    只是,毛庄现在的土地已经基本全部被占用了,没有足够的空地来营造房屋以容纳更多的流民。

    三十个新加进来的家庭,已经是毛庄的极限了。

    而且,新的刺绣方法一日不能成功,毛烈就不能大张旗鼓地在宁波城中兴建作坊。毕竟现在的毛家正是极度虚弱的时候,一点的风吹草动就能将毛家倾于一覆!

    至于木工,江南以及福建、广东一带的木工几乎个个都是船工,既会修理木质工具、又会造船修船。毛烈计划用他们来帮助庄子里制造器具、修理渔船,另外还有个小心思,就是找几个贴心的木匠来研究一下海船。出海经商也是毛烈为毛家的未来选定的一条道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