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衣卫-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奏折合上,朱允炆起身,“明日天一亮,允炆立刻上朝面见皇上。”

    老者摇头,“既然是为民请命,为何要有所拖延,民意大于天。”朱允炆毕竟年轻,老者不忘一旁点拨。

    “老师的意思是指连夜送上去?”

    “有何不可?”

    朱允炆叹口气道:“近日皇祖父为了父王的事心力交瘁,身为孙儿不想这么晚还去打扰。”

    “那是小王爷不懂皇上,如果这一点困难就能击倒,试问如何能从布衣之身从大元朝手中夺得天下。”

    朱允炆点头,对这位学识渊博的老者极为敬重,以往发生的事都是和此人商量,“老师所言极是,允炆立刻进宫。”

    朱允炆拿好奏折,老者在耳边小声交代几句,命人准备轿子,当然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人,汤林、林风一同入宫面见皇帝。

    听说要入宫见皇帝,汤林不免有些紧张,不过是一个捕头而已,做梦都想不到有朝一日可以见到真龙天子。

    ”没事,见了皇上之后,只需将你知道的事和盘说出,皇上必然会为受苦的百姓讨个说法。”

    “好,一切全听小王爷安排。”

    一行几人出发,一路无话,内城的街道极为安静,自从朱标死了之后,平日太子府周围的人影同样消失,不管平日抱着怎样的目的,此时完全失去意义。

    “小王爷,到了。”

    远远看到皇城大门,灯火通明,前面数十皇城侍卫把守,一个个手持利剑格外精神,汤林跟在林风身后,余光偷偷看去,不愧是皇城,真够气派,一旁的侧门就要比普通富贵人家的大门大上几倍。

    轿子停下,侍卫随之上前,帘子掀起,朱允炆从上面走下,伸手从怀里掏出太子府腰牌,朱标虽死,太子府的名号还在,在新太子册立之前,依然可以使用。

    “卑职见过小王爷。”

    “有礼,本王有事要入宫面见皇上,还望行个方便。”朱允炆声音温和,丝毫没有王爷的架子,让人不仅听着舒服,同样感到亲近。

    负责守卫侍卫面露难色,皇城的规矩更严,到了禁夜以后,没有皇上召见,任何男子不得私自入内,就算是皇室之后同样不成。

    “小王爷,不如等到天亮之后再入宫,以免卑职难做。”

    朱允炆点头,“宫里的规矩允炆懂,若非十万火急,必然不会深夜来此惊扰皇上,若皇上怪罪,允炆一力承担。”

    “好吧。”话说到这个份上,如果再不让进去,未免太不给情面,其中一点,朱标为人和善,对这些皇城侍卫同样不错,也算是沾了老子的光。

    “他们是太子府的人,需要一同入宫。”朱允炆过去,侍卫将林风两人拦住,无奈只得转身说道。

    其中一人认得林风,曾经两次入宫,最开始只是一个锦衣卫千户,死里逃生得到皇上召见,第二次是护送太子有功,一下子升任同知,步步高升,可惜锦衣卫就这么散了,没想到又成了太子府的红人,可惜太子也没了,真搞不懂是林风的命硬克主,还是命好。

    “二位,低头不语,闻声不言,切不可犯了宫里的规矩。”那人不忘提醒一句,到了宫里只要低头走路就行,不能乱看,就算是听到什么也要装作听不见。

    林风点头,随身兵器交给侍卫,双手举起,侍卫上前一一搜过,皇城守卫森严,没有皇上特许,绝对不允许带兵器进入,否则就是逆反的大罪。

    汤林学着林风样子,搜查完毕,侧门打开,朱允炆在前,小时候经常陪着父王去宫里玩,入宫的路极为熟悉,不时有巡视侍卫经过,一双眼睛盯住三人。

    侧殿的灯火还亮着,朱元璋身上披了一件衣服,仔细参阅奏折,这些日子为了太子的事耽搁了不少,各地的事宜没有皇上批复无法执行,只能下了朝之后熬夜补回来。

    “这些都是明天要发出去,告诉下面办事的,一定不能再耽搁。”

    “是皇上,奴才记下了。”执事太监上前,小心从一旁拿过玉玺,奏折一一翻开,玉玺盖在上面,这些都是朱元璋看过没有异议的折子,盖了玉玺等于生效,送到各部,该拨款的拨款,该动工的动工,折子弄好,小心放到一旁,上面压了一块黄布,算是做一个记号,然后将玉玺放回盒子里。

    一名太监快步从外面跑进来,“皇上,太子府的小王爷来了,说是有要事要见皇上。”

    “是允炆,让他进来。”

    太监转身出去,朱允炆点头,林风二人在外面等候皇上传召,朱允炆身子挺直,随着太监进入侧殿,“孙儿允炆给皇祖父磕头。”

    “快起来。”

    朱允炆起身,朱元璋咳嗽一声,目光落向一旁,实在太像,只要见到这个孙子就会想到死去的儿子,心底的内疚感随之升起。

    “为何深夜来见皇祖父?”

    “孙儿有事上奏。”

    朱允炆说完从怀里掏出准备好的奏折,一旁太监连忙过来,朱元璋站在上面,同样觉得奇怪,终究是一家人,有什么事直说也就行了,何必写了折子这么麻烦。

    太监拿着奏折来到近前,朱元璋心中好奇,同样想看看里面写了什么,这一看不要紧,简直是气炸心肝肺,啪的一声,“枉费朕一番苦心,居然做出这种丧尽天良之事,不管是谁,决不轻饶。”

    朱元璋从小受过地主富豪欺负,同样见惯了那些当官的鱼肉百姓,做了皇帝之后,对官员约束极为严格,一旦有人敢贪张王法,整个家族都要受到牵连,就算是这样,在利益面前还是有人不惜铤而走险。

    朱元璋气归气,始终要弄清楚才行,一个身在太子府的小王爷是如何知道,发生这样大的事,各地的监察官都在做些什么,一个瞎了,聋了,难道几个地方的多看不见听不到。

    “此事从何得知,可有证据?”

    “回皇祖父,太平府捕快为了揭发罪行,一路惨遭截杀,幸好途中遇到太子府侍卫才幸免于难,此人就在门外。”

    “让他进来。”

第0375回 血书() 
朱元璋想要知道事实真相,如果真的有官员在里面中饱私囊捞取好处决不轻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很多事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才能按罪论处,否则难以服众。

    朱允炆退到一旁,朱元璋目光再一次落在手中奏折上面,言词简练,让人为之动情,必然是出自真心,所以才能写出这样的奏折,身处高位能够想着百姓疾苦,能够拥有这样的胸怀绝非易事。

    “二位,随老奴去见皇上。”

    太监从里面出来冲着林风二人说道,说完转身回去,林风点头,汤林深吸一口气跟在身后,这一刻步伐显得无比沉重,毕竟是要见皇上。

    汤林低着头跟在身后,大气不敢长出,甚至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听到林风声音连忙跪倒在地,口呼万岁。

    “你是林风。”

    朱元璋日理万机,多少当朝重臣的名字都无法记住,此时看到林风一下子说出对方的名字,已经是一件让人觉得荣耀的事。

    林风拱手道:“得圣上惦念,林风感激不尽。”

    朱元璋点头,解散锦衣卫情非得已,严进的死同样是在预料之外,对于帝王而言必须冷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甚至不惜向那些有功之臣挥舞屠刀,“有你在允炆身边,朕可以放心。”

    “谢皇上。”

    林风起身退到一侧,汤林依然跪在那,低着头,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等着皇上问话,一旁朱允炆道:“皇祖父,就是这位汤义士冒死入京为百姓请命。”

    “义士,请起。”

    汤林起身站在一侧,朱元璋上下打量,身为帝王最是懂得看人,连连点头,“别怕,把你知道的事实真相告诉朕,朕会为你做主。”

    “皇上,几十万百姓性命,草民这里有百姓所写血书一份。”直到这一刻,汤林才从怀里掏出那块带血白布,进入皇城,见到皇帝,这是唯一的机会,绝对不能失去。

    带血布卷,承载几十万人的希望,就是为了这个东西,三个义兄惨死,汤林掏出时用力攥紧,上面同样带着死去的三位结拜兄弟的命。

    “拿上来。”

    太监快步过去,多半是有些胆小,看到红色血痕愣了一下,右手捏住,小心翼翼拿到朱元璋面前,布卷打开,上面歪歪扭扭写满字迹,都是痛诉贪官恶行,下面写有村庄的名字,密密麻麻,不下十几个村镇。

    “该杀。”

    朱元璋拳头握紧,那一刻,仿佛回到六十年前,面对地主的逼迫,父亲只能跪在那苦苦哀求,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整天忙碌,最终所得大多用来交租,剩余的一家人精打细算勉强度日,一旦田地欠收,父亲的眉头终日皱起,那些人根本不会管佃户的死活,交不起租子,直接收回田地。

    或许正是因为当年的那段经历,朱元璋痛恨那些为富不仁的富人,这种情感深深刻在心底,就算坐拥天下,拥有所有财富,依然无法改变。

    “皇上息怒。”一旁太监吓得跪在地上,汤林同样吓了一跳,跟着下跪,一旁林风用手一拉,整个身子瞬间停住。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朕平生最恨贪官,此事当严查到底,不仅要给死去的人一个说法,同样要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

    “皇恩浩荡。”

    “传朕口谕,责令户部、刑部联合查处,十日内必须给朕一个交代。”一旁太监快速记好,皇上下达的指令,绝对不能有丝毫错漏,甚至是一个字都不行,等天一亮立刻前往户部、刑部传旨。

    三人行跪拜之礼离开侧殿,走出侧殿,汤林长出一口气,“不想皇上如此平易近人,并非传说中那样恐怖。”

    朱允炆听罢呵呵一乐,“皇祖父心系天下百姓,时常教导我们这些孙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管身在何方,处在什么位置,一定要把百姓的疾苦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大明的天下才能安乐久治。”

    这些所谓的教诲,更多是朱元璋对已逝朱标说的,朱允炆同样受到影响,当然绝非坏事,尤其是皇帝,历朝历代的经验摆在那,无论自身实力多么强悍,如果不能解决百姓的问题,最终同样要被百姓推翻。

    “这回汤兄弟,总可以放心了。”

    汤林点头,“此次能够活着见到皇上,全仗二位,请受汤林一拜。”

    “不可!”

    汤林心中感激,历经艰险,血没有白流,只要可以扳倒那些贪官,百姓不再受苦,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

    众人回到太子府,几天时间过去,刑部、户部官员按照朱元璋指令纷纷而出,不过是做做样子,这件事情牵连太广,不仅是晋王得过好处,秦王、齐王、宁王等人的封地同样外扩,田地规模扩大,这些都是户部在里面运作。

    各种奏折不断送回京城,朱元璋一一查看,汤林指出的几个府一一查证,账目丝毫不差,库府所存粮食纷纷告满,甚至要再开粮仓。

    不仅是官府的粮食装不下,百姓更是家有余粮,并非血书中所言,如此不免奇怪,两种完全相反的事实,到底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

    朱元璋眉头深锁,就算是户部的人看不破里面的局,刑部的人应该错不了,正是担心有所偏袒,所以才会同时派出京城两部的人一起下去查。

    大大小小数十官员,平日拿着俸禄,朱元璋不相信,这些在自己眼皮底下的人都是那种只拿好处不做事的蛀虫,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两部上交的折子中所写内容惊人的相似。

    这种看似巧合的相似恰恰引起朱元璋的怀疑,当然一切只是怀疑,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一切只是空谈。

    “传朕口谕,太平府一案交由皇孙允炆全权处理,各地府衙当全力相助,不可有半点疏忽。”

    朱元璋有自己的打算,案子有蹊跷;必须要查,索性把这件事交给朱允炆去办,一个身处京城的小王爷能有什么本事,好在身边有林风,朱元璋相信,这点小事难不倒林风,一旦案子结了,最终的功劳反而记在皇孙朱允炆身上。

    口谕很快传到太子府,朱允炆面带忧色,出城查案,毕竟是第一次,根本不清楚该从何查起,既然户部、刑部的人都没查出问题,换成自己,又能做些什么!

    “林大人,不知意下如何?”朱允炆看着林风,身边最值得信任的两个人,一个是齐泰,身在兵部,查案这种事不在行,只有到了关键的时候才能起到作用,这个时候只能靠林风。

    “圣上口谕已经下达,小王爷当立刻出城,算是为了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即便是龙潭虎穴也要闯一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