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衣卫-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开。”

    侍卫上前,不容分说,两人架起向外就走,只留下坐在地上一脸愕然的小丫头,多半还没有弄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朱元璋此举虽有些残忍,倒也符合男人的心思,一旦自己死了,后宫里这些年轻的妃子,如何守得住冷床,难免出去和男人鬼混,一世英名因此丧,这是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索性来个痛快。

    白布吊起,下方跪着十几个宫里的女人,一个个浑身发抖,“验清楚了?”

    “一个不差。”

    “动手。”

    “放过我,求求你,放过我。”

    侍卫一脸冷漠,皇命难违,有圣旨在,这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事实,两人合力抓住,直接挂在上面,一张娇俏小脸顿时变了颜色,双腿不停乱踢,随着时间过去,舌头伸出老长,眼睛睁大,死相恐怖。

    “样子太丑,我不想这么死。”

    “贵妃,不要难为我们。”

    那人冷哼一声,在后宫地位不低,不仅如此,朝中几位王爷都是他生的,就凭这一点,地位就是其他人所不能比。

    “我死了之后,你们也休想有好日子过。”

    那人犹豫一下,“取毒酒来。”

    朱元璋留下的旨意只是杀死殉葬,至于用什么方式并没有交代,白绳吊死最是常见,可惜,死相太过难看。

    一声叹息,看着眼前毒酒,不由得流下两行泪水,“皇上,想我十六岁入宫,服侍左右多年,罢了,既然皇上嫌下面寂寞,臣妾随你去了。”说完一扬脖,毒酒喝下,身子一震缓缓倒下。

    “难道我们不应该阻止这场悲剧?”

    朱允炆实在看不下去,其中有几位年纪稍长的妃子照看过自己,印象极深,算起来,也是自己的家人,难道真的要用这种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家人。

    “你是皇太孙,说话的分量自然是我们这些人所不能比。”晋王不以为然,并非冷血,那些殉葬的妃子之中并没有自己生母,马皇后早在几年前已经病逝葬在皇陵之中。

    “三皇兄,话不能这么说,如果有更合适的办法,为何不能?”燕王上前,身形魁梧,虎步龙行,声势不弱。

    晋王哈哈大笑,“不要忘了这是父皇的遗愿,我们这些做皇子的如何能违背父皇的愿望,那些孝义难道都忘了不成!”晋王不忘趁机反咬一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燕王眉头一皱,看着眼前剩下的最后一个妃子倒下,侍卫快速跑动,“大人,按照记录核对完毕。”

    人已经死了,再多说也是无益,燕王很聪明,此刻,不仅是留在京城的这些皇子,还有身后的大臣,所有人都在看着,这个时候表现出的孝义最是能够打动别人。

    随身太监再次走出,众人齐齐跪倒,太监双手捧着圣旨,动作极为小心,这一次又是什么,所有人一瞬间露出期待目光。

    “天佑大明,福延邻邦,公主嫣,识大体,贤明聪慧,赐婚朝鲜国主世子李芳果,建不战之邦。”生命逝去的最后时刻,朱元璋的心里还想着安稳邻邦的大事,朝鲜与大明一水之隔,堪称是大明的门户。

    当然只是大明附属而已,明初时以高丽国自称,当时的国王为王颛,朱元璋得天下建大明,昭告天下,同样派出使者持书前往高丽国发布喻告,高丽国王第二年派使者贡品入朝,请求封号。

    朱元璋应其之请,于洪武三年遣使持金印文诰,封王颛为高丽国王,从而确立了两国的宗藩关系,贡献数至,元旦及圣节皆遣使朝贺,岁以为常。

    洪武七年高丽国王颛为权相李仁人所弑,李仁人拥立权臣辛旽之子辛禑为王,遣使来明入贡,明太祖却而不受。直到洪武十八年,朱元璋见辛禑地位日益稳固,才不得不正视既成事实,加给辛禑高丽国王封号,并追谥王颛为恭愍王。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高丽东北面都指挥使李成桂发动兵变,除李仁人,囚禁了国王辛禑,十月辛禑让位于子昌。次年,李成桂废辛昌,拥立王颛之后王瑶。

    洪武二十四年王瑶让位于李成桂,王氏自五代传国数百年,至是绝。二十六年,李成桂遣使来明,贡马九千八百余匹,明太祖回赐纻丝绵布等近二万匹,赐名朝鲜。

    公主嫣为何人,朱元璋最疼爱的女儿,没有想到最后时刻会远嫁朝鲜荒野之地,朝政不稳,就算是身为国王,时刻面临被杀危险。

    嫣儿不嫁。

    公主嫣得到消息,有如晴天霹雳,失去父亲,不仅如此,母妃同样跟着殉葬,一下子失去两个最亲的人,还不够惨,身为公主之身,离开熟悉的皇城,远嫁到朝鲜,宁愿一辈子留在这里,永远不嫁人。

第0520 争执() 
大明天子太祖皇帝朱元璋驾崩,只是生前为了能够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大费周章,如今朱元璋归天,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

    聚集在这里的朝臣还有一众王爷最关心的就是册立新君一事,谁才能成为大明的第二位天子,朱元璋眼中最合适的人选。

    “怎么还没来!”

    留在外面的人足足等了几个时辰,还是不见遗诏从里面拿出,顿时有人开始着急,不仅急,同样累,平日里这些王爷养尊处优,这一次算是拼了,留在雨中几个时辰,如今在这里又站了几个时辰,开始有人挺不住。

    皇城左右都由侍卫把守,一个个长剑在手,面色冷峻,朱元璋的尸身被人安放在皇城之中。

    “诸位王爷,可入内观瞻。”

    “刘公公,可还有圣旨留下?”

    那人连连摇头,“圣上只留下这两道圣旨,几位大人可以作证。”指的是几位老臣,圣旨的内容就是一人起草。

    “不错,当日圣上着急老臣前来,留下这两道圣旨。”

    “怎么会这样!”

    众人俱是眉头一皱,以圣上谨慎个性,后继之君这样的大事,绝对不会没有任何交代,如果没有,试问有谁会愿意放弃,到时只会打得天下大乱。

    “诸位王爷。”

    “走吧。”

    晋王第一个进去,接着是燕王,一众皇子进入之后才轮到朱允炆,接着是朝中重臣,朱元璋面色安详躺在那里,此刻就跟睡着了一样,确实太累了,一生勤勉,凡事皆是亲力亲为,尤其是面对明初那场乱局,朱元璋力挽狂澜,迅速恢复大明国力,这一点着实让人敬佩。

    早有负责宫中礼仪朝臣等在那,按照规矩,众人磕过头依次走出,

    齐泰道:“诸位王爷,几位大人,今圣上仙去,国不可一日无君,册立新君之事刻不容缓!”

    “不错,应该立刻由皇太孙继位处理国事!”

    晋王冷笑,看了一眼说话的了两个人,明显都是太子府的人,“此言差矣,父皇生前并未立储君,又何来继位之说!”

    齐泰道:“先皇早已册封允炆殿下为皇太孙,按照礼法,只有储君才能以太字而称,先皇之意已然明了,诸位王爷难道想要违背先皇之意不成!”

    宁王道:“齐大人,虽有此事,父皇不过是念旧,给允炆侄儿一个皇太孙的身份,始终未有定论,难保日后改变初衷另立别人也说不一定!”

    “不错,一国之君,岂能如此儿戏。”

    这一刻,这些王爷反而站在一起,太子府这边势头明显被对方压制,论辈分,这些是皇叔,论人数,对方更占优势,就算讲的是道理,没有圣旨,任凭齐泰如何说,最终都是没有意义。

    朱允炆上前,“诸位皇叔,你们未免太…。。”后面的话并没有说出,多半是欺人太甚之类的话,只是没有直接说出罢了。

    晋王看着一脸不悦的朱允炆冷笑一声。“就算你为皇太孙又如何,先皇事先声明留有遗诏,如今并无遗诏,叫我们这些人如何相信!”

    齐王道:“不错,空口无凭,如何能够令人相信!”

    “都给我闭嘴!”站在一旁的朱棣难掩心中悲愤,这些皇子之中要属朱棣跟随朱元璋时间最长,当日数次北伐,父子二人并肩作战击败北元主力,如今眼见父皇离去,这些人在此争吵不休,不由得怒上心头高声喝止。

    朱棣道:“先皇刚刚离去,你们就在这里为了继位之事争吵不休,先皇在九泉之下看到你们如今这样如何能够瞑目,枉你们身为先皇子孙!”

    朱棣虎目含泪,朝中几位重臣连连点头,这些争辩无可厚非,只是在这样的场合下,未免太过失礼,此刻,朱棣的表现无疑为自己加分。

    晋王咳嗽一声,自知失礼,“父皇仙去,何人不心痛,四皇弟是否想过,如果没有遗诏留下,这天下究竟何人来掌,就算本王不争,不代表别人不动心思。”

    “皇太孙,应该立刻把林大人找回来。”齐泰眉头深锁,皇城内的局势越发微妙,尘埃落定之前一切都有可能。

    “一切交由齐大人。”

    此时的朱允炆依然深陷于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反而忽略了这一点,身边只有一个齐泰,人微言轻,何况,一旦出现其他状况,根本没有适合的人去办。

    齐泰点头,转身在随行而来的心腹耳语几句,那人点头,离开外皇宫直奔太子府,林风前往秦王封地查案,算算时日已经回来,迟迟不归,必然是其中出了问题,幸亏太子府里有小何这些人在,自然有办法最快速度找到林风。

    几匹快马从后院牵出,小何几人飞奔上马,出京城,快马加鞭顺着官道扬长而去。

    皇城前,众人聚在那,迟迟不肯离开,这个时候,谁都不能走,留下来就有希望,除了晋王、燕王、皇太孙之外,其他王爷各怀心思,索性把这趟水搅浑,就算没希望做皇帝,至少要跟着得好处。

    “三皇兄,千万不能便宜了别人,灭了我们王爷的威风。”此刻,晋王身为王爷之首,无疑呼声最高,剩下的那些王爷中,除了几个和燕王交好的之外,其他都归入晋王阵营,唯独朱允炆那边,冷冷清清,只有齐泰几人。

    “诸位皇弟放心,皇兄绝不会亏待你们。”

    晋王面露笑意,如果没有遗诏留下,整个局势变得对自己有利,就算燕王心里不服,同样没有办法,至于朱允炆,根本不放在眼里,无权无势,不过是仗着自己出身太子府,得过先皇疼爱罢了。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不如召集群臣上殿,择贤而立,燕王以为如何?”

    两人目光相对,燕王淡然一笑,“一切全听三皇兄安排。”论实力,两人最强,论人脉,晋王自认胜出一筹,一旦最终没有结果,只能用这种方法,得百官拥戴者为君。

    “允炆侄儿以为如何?”

    朱允炆站在那,心里清楚,明摆着是对自己不利,就在这时,一阵盔甲撞击声传来,众人回身,正是长兴侯耿炳文。

    “侯爷。”

    耿炳文为开国老将,地位极高,就算是朱棣这些人同样极为敬重,此时,突然出现,难道是和立新君一事有关不成,所有人清晰记得,这几日召见的唯一军中将领就是这个人。

    “皇上,老臣来迟了。”

    耿炳文单膝跪地,盔甲在身,这样的动作都是极为困难,老泪横流,一日前,朱元璋叮嘱的那些话犹在耳边,国不能乱。

    “侯爷节哀。”

    朱允炆快步上前,耿炳文点头,老将原本就是太子府旧臣,随着耿炳文出现,朱允炆这边阵营终于出现一丝转机。

    耿炳文一脸悲伤,被人从地上搀起,“谢皇太孙,皇上早有预感,日前宣我入宫,就是为了策立新君一事。”

    “哦!”

    一阵惊呼,话锋一转,没有想到,最后出现的耿炳文身上带有先皇遗诏,晋王眉头一皱,这样的决定未免太过草率,就算这长兴侯为人耿直,难免有私心,又是太子府的旧臣,一旦从中动手脚,岂不是便宜了朱允炆。

    “先皇遗诏一直在侯爷手中?”

    耿炳文哈哈大笑,“老臣虽糊涂,倒也不会做这种事,先皇有交代,待发丧之后,取出遗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读新君人选。”

    “这样!”

    众人各怀心思,也就是说要等到七天以后才行,遗诏究竟在什么地方,大殿还是寝宫,或者是其他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只要可以提前找到,就可以占据先机,毕竟没有人真正见过遗诏的内容。

第0521 先兆() 
官道上,几匹快马向前飞奔,并非是从京城出来的小何等人,为首一人,样貌俊朗,腰跨弯刀威风凛凛,正是林风,身后跟着李虎、陆俊,还有紧随其后的柳二娘,柳二娘马前跟着随行而来的程英。

    书接简短,这些人应该留在陆家,调查秦王被杀一案,不想遭遇离奇诅咒,最终消灭凶魂,解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