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闺记-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耽搁住了,等到雪融,我们想往回赶,哪想南边的铺子又出事了,不得不留了下来,等我们回京,你们已经去了武昌,一直到今天才见到,郡主勿怪。”说着又让两个女儿给王琳芝行礼。
王琳芝微微地笑,“我很喜欢姑母送我的菩提珠。”
她说着,扬了扬手腕。
玉腕上正好带着一串菩提珠。
这话一说出来,几个太太不由内心触动。
顾氏在南边没赶回来参加王琳芝和顾钺的婚礼她们是知道的,也清楚顾氏托掌柜的带了不少东西回来。顾氏一向是个周到的人,这菩提珠除了送给王琳芝,给她们也送了,但都觉得这东西价值一般,随手就丢在了那里,没想到王琳芝倒是挑出来,特意戴在了手上。
不管是真心喜欢还是特意讨老太太高兴,这份心思实在是常人难及,也难怪能得到最高当权者的宠爱。
王琳芝若真想讨好一个人,原来真可以让人挑不到一丝错处。
自己这些人,当初是瞎了眼,才会想着要跟这种人较劲!
当然,她们并不知道,这些事王琳芝根本没费过心。
王琳芝和顾钺的婚礼,参加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她怎么可能一一记住来人都送了些什么?
但余氏却特意告诉璎珞,二爷的姑母和姑丈回来了,你差人将她的礼单找出来,挑一件首饰给郡主去郑县的时候戴着。”
璎珞只怔了几息的时间,马上反应过来,点头称是。
老太太只有一个女儿,又是幺女,肯定看得比几个儿子都要重,给老太太送再多的吃的用的玩的,也不及在人前抬举顾氏一回。
而这种抬举却并不刻意,只会让人觉得特别舒服。
顾氏听了王琳芝的话,笑容马上变得更真诚了。
王琳芝仔细的问了两个小娘子的名字,然后从头上拔了步摇,又从手上取了支镯子,递给了她们。
大的叫郑冰,小的叫郑玉。
郑县,据说有四分之一的人姓郑。
顾氏嫁的是郑家嫡支的幺子郑十九郎,据说是顾焱亲自为唯一的妹妹挑中的,因是最小的儿子,所以不免有些溺爱,因有郑老太太爱屋及乌,所以顾氏在郑家一向活的十分滋润,十九郎如今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说是行商,不过是游历罢了,但若对人称为游历,又不好带上妻儿,所以便打着经商的幌子带着妻子在外面吃喝玩乐。
两人的生意总是赔得多,赚得少,但老太太总会私下补贴他们,兼未成亲之前顾焱就放了话,说必须得等到姑爷年四十无子方可纳妾,而顾氏现在已经有二子二女。顾家如今又和长公主府结了亲,顾焱一路步步高升,所以顾氏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顾氏两口子当时以经商为由,不回来参加顾钺的婚礼,也是抱着不愿意回来看王琳芝脸色的心态,虽然他们后来回了,王琳芝和顾钺也一早回京,但顾氏几次进京,都是悄悄的去,悄悄的回来。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总不能一辈子不见,所以她便选了一个人最多的时候,打算着若是王琳芝真像旁人形容的那么飞扬跋扈,她便远远地躲着算了。
哪想王琳芝竟然会这么好相处!
老太太见王琳芝这么抬举顾氏,心中也十分满意。
很快到了吃中饭的时间,大家一起陪着老太太用了饭,几个太太便借故走开了,只留下了魏氏和顾氏陪着王琳芝。
“郡主能不能帮个忙?”顾氏开口道。
当着老太太的面,王琳芝自是不会拒绝,只一口应承了下来,“姑太太但说无妨,若能做到,必定尽力而为。”
顾氏:“外面在卖你日常膳食的残本呢,一本五两银子,你能不能写个全的给我?”
王琳芝讶然。
不过马上又明白了过来。昔日四胞胎满月的时候,柳皇后确实找她要过她平日饮食的食谱,可如今七皇子死了,柳皇后的日子怕是也不好过,想必是靠着她那食谱做喙头,想嫌些银子。可她却连告诉自己一声都不愿意,幸亏顾氏告诉了她。
“可以啊。”王琳芝痛快地应了。
要食谱可以,但用了这食谱能不能生四胞胎可就不关她的事了。
她现在又不好直接指责昔日的柳皇后,如今的晋王妃,只能另想他法了,借顾氏的手来做这件事倒也不错。


正文 403
没多久,魏氏和顾氏一起去了官房。
老太太便向王琳芝道:“好孩子,真是辛苦你了!”
王琳芝微愣。
老太太笑意越发明显,“若非是你在背后使力,你公爹一个辞了官的人,如何能一跃成为吏部尚书?”
这个,她真的没有插手,只是进宫的时候,稍稍和皇后提了一下将要回郑县探望婆家长辈的事情,没想到就收到了这么大一个惊喜。
当然,她并不以为,六皇子是为了讨好她才将顾焱提升为吏部尚书。
毕竟那是六部之首,掌管全大周官员的任命和调动,六皇子既然选了顾焱便一定会有他的理由。
“老爷在做刺史的时候,政绩相当不错,不然先皇也不会将他直接调到吏部当差,他在吏部也勤勤恳恳,从未有半点差池,到了广州就更不用说了,上次毛定忠叛乱,很多地方都乱了起来,唯有广州稳稳当当,平定毛贼的时候,老爷也出了大力,陛下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慧眼识人,老爷如今总算可以大展拳脚了。”王琳芝说道。
老太太笑起来,“就算他刺史当得好,但大周的刺史多了去,若不是你当时在先帝面前举荐了二郎,皇上根本想不起来他爹。至于到了吏部,他一无背影,二无人手,若不是长公主做媒将你大嫂嫁过来,崔尚书能帮他的忙?广州就更不用说了,那些是份内之事。”
千里马常有,但谁又能保证,千里马一定会遇到伯乐?
长公主虽然不是伯乐,但却和顾家结亲了。
六皇子自小和长公主府亲厚,不然也不会被先皇选中专门代替王慎远送王琳芝出嫁。
若非王琳芝嫁了顾家,顾焱根本不可能去广州,他不去广州,就不可能会这么短的时间做出政绩,被六皇子看在眼里,委以重任。
天底下能干的人多了去,而吏部之前一直掌握在崔太后的父亲,上任的吏部尚书手中,六皇子手中却无自己的势力,如今崔太后虽然死了,但现任皇后却是崔太后的侄女,一样出自崔家。为了防止崔家的势力过于膨胀,那便要找到能够和其抗衡的家族,想找到这样的家族并不难,难的是要有足够的忠心。
顾家虽然从顾焱到顾桓,顾钺都很难干,但到目前为止,也就仅限于此了,顾焱的兄弟们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下一代却还未成年,有这些做为缓冲,足可以让六皇子慢慢布局了。
不过这么一来,顾钺便只能做一个空有其名,而手中无权的空手将军。
这样也好,至少顾钺不用成天处于危险之中了。
“这都是皇上看重老爷的才能,所以才愿意委以重任。”王琳芝说道。
越是春风得意,越要小心谨慎,这样才能少出错。
经她这么一说,老太太也反应过来,“对,对,皇上英明。”
反正歌功颂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错的。
看老太太有了乏意,王琳芝便起身告辞了。
老太太着人新给他们盖的院子也叫翠薇居,里面的布局,竟然和京城里的翠微居一模一样。
“荣管事说了,这院子就是照着京城里翠薇居的图纸盖的。”璎珞笑着禀告道。
老太太对王琳芝好,跟着她的下人也觉得脸上有光。
“刺史大人来了,二爷和大爷都在前面跟着老爷待客。”葡萄来回禀道。
这位郑刺史还真是契而不舍啊!
“他和郑家有关系吗?”王琳芝突然想起来,顾氏嫁的就是郑家。
但朝廷委派官员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将人派到当地,故她才有此一问。
“只是同姓,但是继了族谱,联了宗。”璎珞回答道。
这是在长公主府就养成的习惯,但凡到家里来的人,特别是朝廷官员,丫头们便要负责打听这个人的底细。
现在王琳芝虽然嫁了人,但很多以前的习惯仍旧保留着。
正说着话,向氏进来了。
王琳芝见她脚步匆匆,便让下人都退了下去。
“姑太太想要和咱们联姻,你怎么看?”向夫人单刀直入的问王琳芝道。
郑家虽然也是名门望族,但是顾家和郑家已经联姻了,再将女儿嫁回来,出于政治目的考虑,根本没有必要。可直接开口拒绝,必定会让老太太和顾氏不高兴。
王琳芝不假思索地开口道:“姑太太看中的是三郎?要不你先问问他自己的意见?”
大家族的婚姻,一般都会牵扯到家族利益。可顾桓和顾钺都娶了自己喜欢的人,轮到老三,却只能听长辈的,这对他太不公平。
向夫人会心一笑,“那我问问。”
顾氏不过是看着顾家现在越过越好罢了,但她的儿子娶了表妹却没有任何好处,若他再不喜欢这门亲事,可就太亏了。
这道理,向氏未偿不懂,她只是需要人支持自己罢了。
“无论老三娶了谁,你们以后都要做妯娌,所以你们的意见很重要,你大嫂那里我也问了,她也有些反对。”而且两个人反对的理由竟然也差不多。
这是怕顾焱那里不好交差吧,表面上看,倒像是尊重了儿媳妇的意见。
不过两个小姑娘性子天真漫烂,倒也还算不错。
“要不,太太可以帮姑太太,给表妹说一门好亲事。”王琳芝建议道。
顾氏想让女儿嫁回来,不外是觉得顾家现在还不错,二是亲上做亲,免得被婆婆磨搓。
顾氏颇有些为难,“我和老爷这些年,都在四处奔波,认识的人早已经各自天南海北了,根本没有合适的。”
估计这才是向氏来找她的主要目的了。
“要不,我帮她说一门亲事?”
向夫人一听,立时道好,“不知是哪家?”
“太太觉得薛家如何?”
薛家二郎薛继祖,好象比顾钺稍小一点点,顾钺和她的孩子已经快一岁,薛二郎亲事还没着落,小薛氏每每说到此,都不由哀声叹气。
其实薛二郎年纪也不算太大,但他父亲老长侯却在今年死了,守过三年的孝,可不就二十多了?
也难怪小薛氏替弟弟着急。
薛二郎最近一段时间倒是老和顾钺一起,向夫人对他也很熟悉。
“不知薛家那边会不会同意。”向夫人有些迟疑地开口道。
郑家虽然不错,但薛家的门第却是更高,而且薛家长女嫁给了先太子,小女嫁到了公主府,长子如今袭了爵位,次子如今在金吾卫任职,薛家会答应和郑家联姻吗?


正文 404
向氏觉得王琳芝的办法可行,但她仍有顾虑,“你才刚来,不住上一段时间,老太太只怕会不高兴。”
若想拒绝顾氏,唯有尽快帮郑冰找一门合适的亲事,但薛家的门第却不是一般人能高攀得起的,万一不成,就怕顾氏会恼羞成怒。王琳芝自然是不怕得罪顾氏的,可她做这件事的本意是好的,若因为被顾氏怪上,倒是违悖了向氏的初衷。
“太太放心,我先让奶娘回去,向嫂嫂探一下口风。”
先让小薛氏回去问问,比她自己开口更合适。其实,她也很好奇薛二郎为何到了现在还未张罗亲事。
“薛家二郎好象比三叔要大上两岁。”若再守孝三年,就该超过二十了,大周人向来早婚,薛二郎这样有些反常。
“就怕人家现在还在孝期,无心考虑这件事。”向氏说道。
毕竟死的人是薛二郎的亲爹,如今还不到一年,薛家就算想答应也会有所顾虑。
王琳芝却不那么认为。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等好几年。
联姻之事本就是要你情我愿,又不是谁求着谁。
男女双方肯定都会有自己的考量。
“总要先问一问,不然怎么知道。”王琳芝说道,“至于姑太太那边,若是三叔不同意,您尽可说三叔要好好读书,然后才会考虑人生大事。”
父亲、长兄都是进士,二哥又战功赫赫,到了弟弟不甘于平庸,要奋发图强也很正常。
向氏也不是想不到这个道理,她只是想找个援手而己,很快就同意了王琳芝的办法,让王琳芝的奶娘余氏去了长公主府。刚好快到中秋了,依大周的习俗,王琳芝要让下人提前给娘家人送中秋节礼,倒也不会显得特别刻意。
小薛氏虽然没有见过郑冰,但料想着王琳芝能看中,人就应该不会太差,便道:“那就请琳妹妹多费些心思。我们家老在太早发了话,说二郎的亲事要他自己做主。”
余氏便笑道:“郡主说了,如今已经快到八月半了,等到九月九大家正好见上一面。”
小薛氏便应了,抽空回了一次娘家,将这事和薛夫人说了。
薛夫人当时心里就有些乐意。
明面上看,薛家门第比郑家高,可搁不住顾家人丁旺盛,而顾焱又做了吏部尚书,只要儿子们不出大错,都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不出十年,肯定要比现在更加出挑显眼。反观薛家,人丁倒是太单薄了些,需要找个好生养的儿媳妇,挑个人丁兴旺家的小娘子,才有把握多子多福。
若能像王琳芝那般,一胎生四个,她估计做梦都能笑醒。
小薛氏便提醒她,“那人家外面的人,怎么都高价买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