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谢慧馨的古代生活-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猪就是最先到的,皇庄那边直接送去了薛玉兰家。

    过了几日,慧馨又向林嬷嬷提出要请个大夫给杜三娘看一下,“总是再叫大夫来看下才能放心,说不定还有得治的,就算治不好,我们心里也可以有个底。”

    林嬷嬷听到慧馨要给杜三娘请大夫,很有深意地看了慧馨很久才回道,“女公子放心,老奴会向上禀报的,过几日便给您回信。”

    慧馨本以为会真像林嬷嬷说的要过几日才能知道给不给请大夫,没想到当天晚上林嬷嬷就过来跟她说,两日后太医院的刘御医会过去看三娘。

    御医来的那天,慧馨和谨恪早早就去了皇庄,叫上薛玉兰帮杜三娘先收拾了一下。自从慧馨吩咐她多照顾三娘后,薛玉兰就把杜三娘屋里都收拾了一遍,桌椅都擦干净,被子也拆洗过,不再以前到处抹着炉灰。

    最让慧馨和谨恪惊奇的是,当杜三娘在薛玉兰的帮助下沐浴出来,那张脸上终于洗干净,发现杜三娘的脸部皮肤居然出奇的白净细腻,连皱纹都找不见,一点不像四十来岁的人。慧馨忍不住YY。。。莫非古代的锅底灰是很好的面膜材料?

    当刘御医被薛玉兰带进屋里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端庄地坐在桌旁的杜三娘,洗得发白的朴素衣衫,没有钗环没有脂粉,她的手臂搭在桌上,旁边的茶杯还冒着热气。她的样貌一如当年在皇子府见到的一样秀丽,仿佛这十几年来的痴傻只是一场梦。

    刘御医在太医院里任职有二十多年了,先皇还在世的时候,四皇子府有人叫医就经常叫他去,他知道自己最大的常处就是嘴严不会乱说话,就是那时候他见到过还在王妃身边服侍的三娘。后来听说她嫁给了皇子府的家将,成了将军夫人,再后来又听说她家里出了事,她人疯癫了,皇后娘娘最初几年也找了太医给她看,那时候听那些同僚说她受了打击人傻了,没法治了,因为她疯疯傻傻地根本不喝药。没想到过了这么些年,皇后突然让他来给她看病。

    “烦劳刘御医跑这一趟,前几日我瞧着三娘好似好了不少,身体好多了人也精神了,连她自己也说感觉好了。想来她在这皇庄住了这十几年,山清水秀养身养性,对她的病终归是好的,”慧馨边说边看着刘御医,看刘御医刚才进门的表情当是认得三娘的,看来这人应该是皇后挑的,既然皇后是真的跟三娘有情义,应当也是希望三娘能好起来的吧。

    “都是言主子挂心非要找医生来看,没想到静园竟找了御医来,真是劳烦大人了。兴许是今年冬天没往年那么冷,这些日子我这老毛病倒好了不少,只有时还会有些胸闷,麻烦大人给瞧瞧。”杜三娘也认出了刘御医,她自然记得皇后曾夸奖过刘御医的为人,这次皇后派他来是要再给她一次机会么?

    刘御医客气了几句便开始诊脉,边诊脉边观察杜三娘的气色,“气血不调致郁结于胸,并无大碍,我开些药调养一段时间便好。”刘御医又询问一些三娘平时生活上的情况,便写了两张药方,留了一份给三娘做底,另一份说要带回去配药,过几日让太医院的人直接把配好的药送过来。

    慧馨并不懂药便让杜三娘自己保留药方,临走的时候叮嘱薛玉兰对三娘的情况暂时保密,谁也不要讲,如有人问起只说与以前一样便可。毕竟皇后的态度尚不明朗,将来如何还得看刘御医回宫后太医院送来的药,三娘的事情她目前只能做这些了。

    薛玉兰找了木匠来做鱼栅栏和竹筏,专业人士动作就是快,四五天就做好了。慧馨和谨恪检查了结实度和长度,验收通过,付了一百五十枚勺币给薛玉兰。娟娘和花姑不但出动自家人帮忙,还找了一个据说在南方生活过,在鱼塘帮过工的人来帮忙,鱼塘的挖掘工作进展有序,娟娘和花姑给了对方多少工钱慧馨并没有问,想来如果对方不满意的话也不会来帮忙了。

    除了每日上午的功课和下午视察庄田,慧馨还在考虑是不是应该找些药材书来看,上次刘御医开的药方她看不懂,在某种方便让慧馨有了危险感。就在她犹豫的时候,林嬷嬷又来下了个通知,三月十九乙院开院,到时丙院要负责迎接,晚上的开院宴会也由丙院全权负责。

    林赵杜三位嬷嬷分了工,同时也把丙院的人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项具体的事情。慧馨四人被分在了赵嬷嬷手下负责宴会的食物制作,好在这个差事虽然繁琐却不会劳累。

   ---------------------------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

    慧馨这边四人的工作是谨饬从赵嬷嬷那里争取来的,而谨饬和谨诺基本包揽了所有准备工作,为得是给慧馨和谨恪提供更多的时间管理皇庄那边的事情。

    从他们的鱼塘开挖的那天开始,就有许多皇庄的庄头和景园里的人来问,毕竟这河边建鱼塘他们可是京城头一份,好奇的人自然不少,打探的人也不少。

    慧馨和谨恪坚持每天都要去皇庄那天察看,而娟娘他们虽找了个在南方管过鱼塘的人帮忙,但她还是不能完全放心,她设计的鱼塘可是结合了上辈子电视上看的和《养鱼经》《农政全书》,跟现在南方的鱼塘差别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防洪排涝上的设计,因南方的雨季多是阴雨连绵型的,而京城的雨季则是以暴雨急雨为多,为了确定进排水口的大小和位置,还有防洪渠的深度防洪堤的高度,慧馨在地头上用土做了好几个小的鱼塘模型,又模拟下暴雨的环境,试验了好多次才决定了最终方案。

    谨恪对慧馨这种做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很是新奇和佩服,慧馨很臭屁地跟她说,“没听说过吗,实践出真知啊”

    丙院里也有人来问鱼塘的事情,慧馨全都毫无保留地讲给别人听,毕竟这是造福农民的事情,而且如果有人跟他们一起造鱼塘的话,他们就不会这么显眼了。本来这些人还认真地听,但一看慧馨热情地恨不得他们马上动手一起挖鱼塘的样子,却觉得这事十分的不靠谱了,京城从没有人开过鱼塘,别这鱼最后没养活,到连累他们欠上静园钱了。一般人有了好的发财点子,谁不是藏着掖着,哪有慧馨这样上赶着跟别人讲的。这样一想,这些人就改了主意,还是观望一阵再说吧。

    谨饬和谨诺却对慧馨和谨恪他们两个修鱼塘的事情很支持,难得他们的小妹能认真做一件事,她将来总要长大的,将来也总要嫁人,西宁侯府不能永远把她照顾的面面俱到,现在她愿意跟着慧馨学习做事对她总是好事。而且慧馨的修建计划,他们也认真分析过了可行性很高,值得他们冒险。

    再说到杜三娘那边,刘御医回去三天后,太医院派了药童过来送药,配好的药材包了十包,嘱咐每日熬一包喝就可以,十日后刘御医会再来复诊。慧馨拿着药包看着上面写的方子跟刘御医留下的方子比对,一模一样。。。她还以为皇后会让刘御医在方子里留什么话呢。

    杜三娘见慧馨盯着方子看,猜到她在想什么,只是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你要是想从我这里接近皇后,只怕是不成的,这么些年了皇后娘娘早就不记得我了。”

    慧馨一愣,她倒真没想利用杜三娘接近皇后,只是做为一个和平年代的穿越人士,很难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女人靠装疯卖傻过日子。虽然她也有过顾虑,怕在对待杜三娘的态度上引起皇后的反感。不过杜三娘会这样想她可以理解,却不愿多做解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慧馨笑着回三娘道,“皇后娘娘怎么想,咱是管不着的,现在你既然选了这条路,就看你打算怎么做了。多跟村子里的接触接触,跟着薛玉兰学习下怎么生活,我能照顾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将来你总要自己照顾自己的。”

    杜三娘听了这话眼光微闪,她看不透面前这位她该叫‘言主子’的女孩子,为人处事圆滑老练,做事又雷厉风行,听说还不到十岁。丙院的人不能透漏家世,皇庄的人打听不到,薛玉兰也不清楚。

    谨饬和谨诺拟好了宴会的菜单,便拿来给慧馨和谨恪看。毕竟名义上四人是一起办这件事的,事情的进展却是要让他们清楚,免得有人问起一问三不知就不好了。

    慧馨看了他们拟的单子,便知道他们在选菜的时候是用了心的。我朝两任皇后都以勤俭出名,静园自然也是以此为传统,平时他们在饭堂的饭菜都是四人一桌四菜一汤,参考往年的宴会单子,仍然是四菜一汤,只是用的材料可以选更好的。

    谨饬列出的菜单是:豆豉蒸排骨,话梅排骨,鸡蛋羹,小葱拌豆腐和骨汤清面。菜色简单,食材也简单。两份排骨应该是为丙院点的,饭堂平时的菜实在是太缺少味道了。鸡蛋羹和拌豆腐虽看似简单,但要做好却也得尽些心思,滑滑嫩嫩的口感也是大多数女孩子都喜欢的。而骨汤清面即可做汤又可做主食,也可以给静园省点钱。。。

    点心就比较容易选了,只要选平时乐室消耗最快的点心就好。静园厨房的点心师傅的手艺,是有口皆碑的,听杜三娘说很有可能是位曾经跟过皇后的大厨。

    看完菜单慧馨打趣谨饬和谨诺道,“我们这菜单哪里是为乙院的人接风,分明是给丙院的人解馋的。。。”

    谨饬原本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被慧馨一语道破也不恼,只捂着嘴笑道,“这有什么,他们乙院的都有自己的小灶,还能跟我们计较这点吃食,再说了,我们这都是从往年的菜单里选出来的,既省钱又实惠。”

    说完了菜单,谨饬又问起他们鱼塘的进展,慧馨道,“前几日就已挖好了,现在蓄了水,每日观察会不会漏水,还顺便试验下进口和排水的情况。几个庄客都挺认真的,堤埂也很坚实。明日生石灰就会到了,后日准备清塘,到目前一切都在按计划顺利进行。”

    谨饬点点头,慧馨把修鱼塘的事情都一步步列成了计划,这样按部就班的做事倒是很好,这段时间这么忙也没见他们手忙脚乱,看来她也应该把宴会食品安排的事情可列个单子出来。

    听到他们谈到皇庄的事情,谨诺想起一件事来,“听说前儿有一位也可以种皇庄那边的地了,种的也是梨树,不过这位种的不是丰果期的梨树,而是从梨树苗开始种的。”

    “从树苗开始?那不是最快也要两三年后才能结果?”谨恪惊讶地问,这段时间她跟着慧馨整日村里地头地跑,知道了不少农务上的事。

    谨诺点点头道,“是啊,别人也是这么说,结果那位却说‘条件有限,尽力而为,不求能赚多少钱,惟愿造福皇庄和后来的人’。”

    谨饬等谨诺说完也笑着道,“原本院子里的人都在谈论你们两个挖鱼塘的事,现在出了这么一位,大家都在赞扬她品德高尚哦。”

   --------------------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今日要清塘,昨日慧馨就吩咐娟娘和花姑把鱼塘的水放掉一部分,不要超过一米深,又提前跟林嬷嬷打了招呼,希望她跟皇庄那边递个信,等清塘那天请皇庄的官校来维持下秩序。

    慧馨和谨恪到庄田的时候,娟娘和花姑已经准备好了,薛玉兰和杜三娘也过来帮忙了。村子里来看热闹的人也不少,都被官校隔离在外面不准靠近池塘。慧馨点点头,她就怕看热闹的人群乱走,被伤到就麻烦了。

    自从有御医来给杜三娘看过病后,村子里的人就听说三娘的病快好了,一时间跑去三娘家里打探情况的人也不少。杜三娘厌烦应付这些村姑,干脆也不在家里呆了,经常去薛玉兰家里看她喂猪,也经常去庄田那边看挖塘的进展,俨然有点管事娘子的派头。时间久了,村里人见到在地头打转的三娘也见怪不怪了。

    慧馨拿竹竿测了池水的深度,没有问题,便吩咐娟娘他们在桶里用水把生石灰融解,然后洒入池子里,动作慢些没关系一定要注意安全,吩咐杜三娘在一旁负责指挥,帮大家看着些。一时间池塘像开了锅了热水壶,被隔在外围的人群看这景象兴奋地尖叫,还有几个顽皮的小孩子想钻过官校的阻拦。慧馨抹把额头的汗,幸好有先见之明叫了官校拦着,村人终究不敢得罪官校。

    这两亩池塘用了整个下午才洒完,用了二百五十公斤生石灰。慧馨吩咐薛玉兰他们四人,四天后再把发酵好的猪粪施入池塘。

    鱼塘这边还在施肥养水的阶段,乙院那边开院的日子就到了。

    今天要忙一整日,上午的课停了,下午皇庄也去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