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谢慧馨的古代生活-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温虽有所下降,但是空气湿度在增加,湿热感开始加重。谨恪她们觉得不太适应,慧馨倒罢了,她本就是在江宁长大的,相比京城干燥的气候,她更适应南方。

    到第八天,天开始时不时的下雨了。幸好他们带的物资里,有尚衣局特意赶制的一批雨衣。他们需要冒雨赶路,雨衣让外面行走的士兵舒服了不少。

    有几次道路过于泥泞,为防马车陷在泥里,慧馨她们只得穿着雨衣下车,跟在马车旁边自己走。

    等队伍到达潭州的时候,慧馨她们已经折腾的够呛了,衣服因为洗了干不了,好久没有换了。承郡王将静园众人安排在离潭州最近的驿站整休,留下一队人马守护,带着赈灾的物资先行一步去汇合燕郡王和南平侯。

    因着能用的东西都被搜罗走救灾去了,这个驿站显得很简陋,只是静园众人顾不上挑三拣四,急急地洗漱一番躺在床上就不想动了。

    南平侯派人来驿站通知众人,让她们在此休整两天,然后再入城,到时候城里的百姓会出来迎接她们。

    其实她们走在半路上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因为太辛苦而偷着流眼泪,好在这次是大家一起吃苦,众人倒是前所未有地齐心协力,互相努力着终于撑了下来。她们心里也都明白,已经上了路她们就不能不继续走下去,不仅因为她们身负皇命,还因为有无数人都在盯着她们,有对她们有期待的,也有想看她们笑话的。尤其是那些想进静园而不得门入的,京城可有不少。她们可不想以后参加宴会被人嘲笑。

    慧馨四人洗漱过后,坐在床上,驿站房间有限,这段时间她们都是合住的。不过她们一路过来时间控制的还好,每天都能宿在店里,好歹没有在马车上过夜。

    慧馨拿着针和药膏,她们四人脚上都磨起了泡,得把泡挑破敷上药膏,趁着这两天把伤养好。等她们进了城,估计又得忙起来了。

    说起来,每次因为路被雨水冲得泥泞她们没法坐车时,慧馨都会怀念上辈子的水泥地,不知道这年代能不能找点什么代替品来铺路啊,纯土路实在太容易被破坏了。

    幸好今日没有再下雨了,只是天还是阴阴的,也不知外面晾的衣服能不能干,再不**们可就没衣服换了。潭州这边湿度大,幸好温度比京城低了不少,倒还不是太难熬。

    驿站的饭菜也很简单,一盘咸菜炒青菜配一碗米饭。这一程路下来,静园众人已经适应了这些粗糙的饭菜。慧馨在刚出发那几天收集的肉干之类的干粮,早就被她们在路上吃光了。

    当众人都在休息养伤的时候,韩沛玲、崔灵芸和陈香茹三人却在屋里忙着商量事情。甲院只有她们三人,这一路只有她们是三人一辆车一间屋。

    崔灵芸冷眼看着韩沛玲和陈香茹在一边争论,觉得实在无趣,便推门出去找别人聊天去了。

    韩沛玲和陈香茹她们两个正在争论,后日入城应该由谁来领队。这可是荣誉,她们自然不愿便宜其他人。而且这次皇后娘娘没有指定静园里谁总负责,她们自然要争取做这个负责人。那后日带领队伍进城的人被百姓认可,很有可能成为默认的负责人。

    韩沛玲听了陈香茹吹嘘的话,仍不住讽刺道,“。。。听说你们陈家当年也有份参与江南大堤的工程,如今大堤决了口,你身为陈家一份子,还有脸见灾民吗?若是灾民发现咱们静园的领头人是陈家人,你准备怎么跟他们交待啊?”

    陈香茹听了韩沛玲的话,气得牙根痒,就是因为陈家也陷在江南大堤这件事里,她才必须在这次赈灾行动中做出点看头来。可家里头也确实递了消息给她,自从大堤决口后百姓情绪一直比较激动,燕郡王专门从江南大营调了四个小队过来维持潭州的治安。

    陈香茹无法,只得向韩沛玲妥协道,“我们是来协助赈灾的,只要一心为百姓做事,谁领头又有什么要紧。你既然非要打头,那到时候就你就走在最前面好了。”族长已经跟她承诺,会全力支持她这次赈灾,她必定要比韩沛玲做得更出色。

    。。。。。。

    南平侯和燕郡王如今都暂居潭州州府里,这段时日他们忙着交接赈灾工作。再过两日燕郡王就得赶回京城述职,而南平侯要边交接边重新安排相关工作,两人都忙得脚不沾地了。

    顾承志一到州府,听侍卫说燕郡王正跟南平侯谈论救灾物资的事情,便兴冲冲地直接跑去书房找两人。

    燕郡王见了弟弟自然高兴,只是仍不免先责骂他一顿,不在家里孝敬爹娘却跑到灾区来,实在太鲁莽了。

    顾承志腆着脸对着自家大哥直笑,搞得燕郡王很无奈,只得放过他。

    顾承志转头对着南平侯喊了一声“舅舅”,南平侯揉揉他的脑袋应了。南平侯挺喜欢这个侄子,身为皇家子弟,虽然年幼,顾承志却已经有担当了。

    顾承志坐在一旁,不打扰南平侯和燕郡王的谈话。直到燕郡王跟南平侯说道,担心后续救灾银两和物资跟不上,他才跳了起来,从怀里掏出几张纸。

    这一路上他仔细研究了静园各人的身份,对她们之间的关系也让人做了进一步的调查,他又抽空跑去找慧馨商量,这才拟出了这份对静园人员的安排表。

    顾承志把这些表格拿给燕郡王和南平侯看,表格是慧馨教她做的,比平铺直叙更加直观。

    顾承志指着其中一张说道,“这张上是我拟出的负责后续物资安排的人员,不对,不是让她们负责。舅舅先指定自己人负责,然后让静园的这些人协助。这位周小姐,还有其他几位小姐都有家人跟户部的官员有关系,她们肯定能出上力的。而且她们吃了这么多苦才到潭州,也想着做点成绩出来。皇祖母派了她们来,就是给咱们帮忙的,舅舅尽管差遣她们,她们自己一定也乐意的。”

    燕郡王原本听南平侯说,皇后娘娘派了静园的人随后就到,他还有些埋怨皇祖母怎么送这些累赘到灾区来。如今看顾承志对静园小姐们的安排,几乎各个都有用处,心里顿时明白了皇祖母的用心。他有些感慨的拍拍顾承志的肩膀,“真是不知不觉间,四弟也长大了,也能帮家里分忧了。”

    南平侯看着顾承志写的这几张纸,若有所思,半天才问道,“。。。你小子什么时候这么能干了,是不是找了高人指点啊?”

    顾承志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来之前,我去小燕山找了严先生,上次京城赈灾,他就给我出了好主意,我觉得他对南方赈灾肯定也有想法,所以才。。。”说起高人,顾承志下意识地隐去了慧馨,他从心底有些不愿让燕郡王注意到慧馨的存在。

    而燕郡王听到是严先生给顾承志出的主意,心里不知不觉间似乎松了一口气,四弟才十岁怎么可能看透皇祖母的安排呢。可惜他不知道,静园会被派到灾区来,正是顾承志听了慧馨的话后向皇后进言的。

    ---------------------求推荐求收藏求票票手里还有票的亲,请投给我吧~拜谢拜谢拜谢

 第九十二章 密谋

    第九十二章 密谋

    潭州的百姓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官家小姐,而这些小姐又很平易近人。因为静园此来是为扶民,要拉进官家与百姓的关系,她们入城的时候便没有带帷帽。

    头一次经历百姓夹道欢迎的场合,慧馨觉得她们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她和谨恪甚至把她们马车上插的风车送给了路边的小孩子,其他人自然也有样学样,她们留给灾民的第一印象很不错。

    南平侯把静园的人安置在了潭州城的悦来客栈,这间客栈中等大小,静园正好包下整个客栈。州府那边虽然还有房间,但是静园全是女子,跟南平侯他们住在一起实在不方便。

    韩沛玲和陈香茹正在考虑怎么插手赈灾事务,南平侯那边派人过来宣布了对静园众人的安排。大部分人都有了事情要做,每天都要出去协助南平侯那边处理赈灾事宜。南平侯算是直接领导了静园众人,完全没有给韩陈二人插手的余地,韩陈两家的小动作他可不是看不到。

    剩下的人不多,慧馨和谨恪被剩下了,韩沛玲、陈香茹同样被剩下了,再加上乙院剩下的三人总共是七个人。谨恪和谨诺被分去帮忙整理药材了,因为她们在静园的时候医药学得不错。赈灾除了安置灾民,还得预防疾病。

    慧馨她们七个人也不是完全没事做,相反她们还忙得很,每天都要赶去灾民安置点看望灾民。韩沛玲和陈香茹有点不情愿,她们想负责更重要的事情。尤其再听说周玉海如今负责后续物资供应这块,韩沛玲动不动就拿她来挖苦陈香茹。

    慧馨和谨恪才没功夫管韩陈二人的互相冷嘲热讽,顾承志已经拜托她们暗中注意灾民拿到的物资,以防有人偷梁换柱。听说原来就有人曾把赈灾的米换成糙米,幸好发现的及时,没造成大范围的影响。燕郡王把相关人等在城门口斩首示众,这事之后那些有心思的人老实了很多。

    慧馨她们去安抚灾民,主要是帮助安置点的妇女做饭,或者给孩子们讲讲三字经里的故事。最受灾民欢迎的是,谨恪讲的算术。自从谨恪掌管她们的财务后,她从慧馨那里学了几手算术法,如今也算是个算账高手了。慧馨她们原是想教授安置点的小孩们一点实用的技能,谨恪讲了一堂算术后,连大人们都跑过来听了。

    可是只坚持了四天,慧馨就受不了了,安置点的环境实在太恶劣了。

    潭州的安置点建在东城的一个破庙里,由于每日都会有周边的灾民投奔到潭州,房间早就不够了,如今庙里的每间屋子都得挤一二十人,庙的周围还搭了很多草棚。由于人太多,卫生条件就很差。幸好这些日子气温还比较低,蚊虫没有出动。南平侯对预防瘟疫又很重视,灾民的饮用水全都要煮过。

    而且灾民的营养跟不上,虽然有赈灾的粮食,可只能做到不让大家饿肚子,要想吃饱吃好是不可能的。大人们还能扛着,小孩子们却越来越瘦,身体不健康抵抗力变弱,就容易生病。过了这段时间,气温势必要回升,到时候瘟疫爆发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顾承志每天傍晚都会到悦来客栈巡视,静园人员的安全不容疏忽,他还可以顺便听慧馨和谨恪回报安置点的情况。

    慧馨便趁这个时候跟顾承志说道,“过几日天气估计就要变热了,这么多人挤在安置点非是长远之策,侯爷和殿下对接下来灾民的安置有什么安排?”

    顾承志摇摇头说道,“侯爷这段时间带人去了江南大堤,要把决口的地方先堵上,要不然洪水永远都停不了的。大哥前天就已经启程回京了,还不知道京城那边有什么震动。潭州现在就剩我一个,每天忙得团团转,还好侯爷走之前把人员都安排好了,我只要监督就行了。”

    “越来越多的灾民投奔到潭州,潭州的承受能力有限,而且灾民一直这样闲着也不行。殿下在京城赈灾的时候做的很好,应该也明白灾民需要长久能居住的地方。”

    “我也想过这些,只是这次灾民实在众多,朝廷给的就在银两恐怕不够,而且人手也不足,有些力不从心啊。”

    慧馨想起上辈子国家遇到水灾地震之类天灾的处理方法,觉得还是很实用的,便同顾承志仔细的说起来。顾承志虽是第一次听道这种做法,却也觉得可行性很高,而且能有效解决潭州的灾民压力,便马上赶回州府写了信让人快马给南平侯送去。

    当天深夜南平侯就赶了回来,马上找顾承志商量。

    顾承志说道,“。。。侄孙觉得这种点对点互助的办法值得一做,把灾民分散到周围的县市村庄,一村对一村,一镇对一镇,由周边没有受灾的村庄接受灾民,朝廷本就有鼓励农民开荒的律法,这些灾民过去便可以开荒拥有自己的土地。而救灾的银两可以用来在这些地方为灾民置房,这样他们就算安定下来了。移民过去开荒,这些接受灾民的村庄也能得到更多收益。”

    南平侯沉吟一番,他比顾承志想得更多,“这个办法不错,灾民能安居乐业,人数又分散开,还能避免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次水灾煽动民众,潭州的压力也能得到缓解。”潭州这次也是大伤元气,要恢复以往的繁华需要几年后了。

    “只是有个问题,侄孙担心百姓难离故土,洪水退了,他们会想返回家园,不愿去其他地方定居。”

    南平侯闻听此言,叹了口气说道,“他们的家园回不去了,江南大堤的缺口太大,已是无法修补。工部水利司的人如今已在勘察地形,准备把此处引伸为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