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养老攻略-第10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嬴政没有一次性全都拿出来,打算留着慢慢的当做底牌,逐一的展现出来,或者说在最恰当的时候展现出来,搏取最多的好处。

    就目前来讲,嬴政展现出来的只有各种农学技术以及精盐提纯。

    前者,极大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并且还使得不少百家学子当中号称继承了神农之学的农学子弟。

    蜂拥前往咸阳。

    既是为了学习先进农业知识。

    也是觉得大秦之所以能够一次性拿出这么多先进农学技术,一定是得到了他们农学一派大佬帮助。

    或者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农学。

    这番操作,直接使得天下农学一派当中有七八成以上的弟子,全都来到了秦国,或学习,或交流。

    或想方设法想见秦王。

    想了解这些技术出处。

    除了农学子弟之外,墨家子弟也来了不少,他们倒不是关心农学技术的发展,他们主要是觉得筒车水车和曲辕犁之类的东西蕴含的技术原理对他们墨家机关学有帮助。

    所以特地过来想学习学习。

    当然了,这是前者,总体来讲影响并不是特别大,毕竟农学在诸子百家当中也不是什么大学派,就算全来,大家也不会太过于注意。

    影响比较大的还是后者。

    精盐倾销。

    秦昭襄王年间,秦国就已经通过攻打魏国,迫使魏国割让河东郡和旧都安邑,而当时最大的池盐产区就在那边,其后还启用白起攻打楚国,占据楚国巫郡以及黔中郡。

    那两个地方是泉盐产区,是原先巫咸国所在地,更是后来巴国的产盐区,只是后来被楚国所占,然后又被秦国白起带兵给打了下来。

    当时除秦之外的其他六国。

    主要就是靠池盐,泉盐和海盐维持日常盐的食用,池盐和泉盐最大产区早就被秦国所占,海盐一直被齐国垄断,所以这时候,除了齐国和秦国之外,其他国家基本都是缺盐的,精盐的量更是少之又少。

    因为这时候他们基本没什么提纯技术,想要获取精盐,也只能从一些天然盐矿当中寻找纯度本来就比较高的盐,而此时秦国精粹过的盐,纯度虽然远远比不上后世,但是在这时代已经是最好的精盐了。

    因此倾销政策进行的很顺利。

    不到大半年就基本垄断了其他六国的精盐市场,并且借此获取了大量资产,都够打次灭国战的了。

 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 始皇祖母夏太后(24)

    秦王政八年,楚国,兰陵县。

    荀子受楚国春申君黄歇委任。

    居此为兰陵令,收徒授业。

    前后收有毛亨和浮丘伯,韩非和李斯,陆贾和公孙尼子,张苍和陈嚣,共计有八人,其他人等早已各自离去,自寻出路,践行所学。

    如今他门下也就只剩下年纪比较小的张苍和陈嚣,尚在学春秋。

    自嬴政七年秋亲政。

    相继推出各项新政至今已有近一年,各项新政成果也已然昭然。

    李斯也因其所能为嬴政看重。

    官至侍御史。

    秋收后不过九日,秦国此次秋收盛景,便已然传遍六国,楚国兰陵这边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因为李斯和春申君的原因,他们知道的还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也更清楚。

    兰陵令府,内厅亭台内。

    荀子完成每天例常讲学后。

    便正式开始了师徒问答模式。

    “师尊,秦王所行之事,可否有神农圣德,当是为咸服四方之像?”

    春秋大义他们都学过了,如今要学的本来就不是书本上的内容。

    而是书本上内容的应用延伸。

    如今张苍提及时政也正常。

    “亩产提升过半,其功德虽不如神农,但也有其三分矣,当是为当世圣贤,为王者,亦是为圣王尊!

    然咸服四方,依旧难矣。”

    荀子即便名声再大,在某些方面的看法和判断,终究也是会局限于时代,难以摆脱时代的约束性。

    在他看来,秦王此时最多只能算圣王,对百姓有圣德的王,但想要征服四方,依旧是难以相信的。

    不仅是他这么想,当世大多数人都是这么个想法,天下已经乱了几百年了,谁又能保证这天下能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平定,就是嬴政自己,最多也只敢说他有这个想法。

    但绝不敢保证他绝对能成功。

    “师尊,您看秦盐如何?

    自去岁始,秦国便以远胜诸国之精盐行通四方,至如今,天下贵族九成以上莫不以食秦盐为荣,但凡有不食秦盐贵族者,众皆鄙之。

    其利之暴,几难想象。

    您说,这秦盐,可否重复当年齐盐之盛,天下盐十,齐售其七。

    若秦国有些昔年齐之财力。

    又有如今之兵力。

    可有一统天下九州之能?”

    陈嚣和张苍最近其实都有收到李斯传给他们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学成之后去他那边帮忙,他可以向秦王嬴政举荐他们两个参与政事。

    而李斯的信。

    显然是让他们有些心动的。

    再加上秦国最近动作颇多,而且好像还都是好事,这就不免让他们更加心动,不过心动之余,他们还是有些担心,所以这次才会专门以秦国现今的情况,去请教荀子。

    希望能通过荀子的回答让他们坚定下信念,或者说心里有点底。

    “李斯给你们俩来信了吧?

    想来应当是如此了,不然你们两个绝不会都抓着秦国问题不放。

    罢了,你们也别辩驳。

    且听我说。

    秦国确有一统天下可能,然当年齐国亦是看似有这可能,再往前数,楚国也不是没有相似的时光。

    可最终齐楚只是称霸一时。

    有可能却不代表能成功。

    照现今情况看,秦王政倒也不像个庸君,若他能多活个几十年。

    活到他曾祖父那寿数。

    并且不出什么昏招的话。

    这天下还真能被他一统。

    然世间变局太多,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意外也总是出人意料,例如吕不韦被房梁所砸,半身不遂,天地恒多变啊!

    你们想离开就离开吧。

    我不知道秦国最后能不能一统天下,我只知道,当今之世,的确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可能性,最大。”

    荀子对他这两个弟子还是相当了解的,更何况他也收到了李斯的邀请信,所以在陈嚣刚说出问题的时候,他就猜出了他们两的想法。

    弟子想要出师践行所学又不是坏事,更何况前头还有师哥引路。

    但让他判断秦国未来。

    这他还真判断不出来。

    阴阳家也判断不出来。

    这天下国君的昏庸贤能,实在是太不平均,也太无迹象可寻了。

    有前期贤明,后期昏庸,败坏大好局势的,也有前期贤明,然后贤明没几年就去世了,而更多的其实还是平庸昏庸之辈,以及长辈贤明积攒国力,不到两代就被败光。

    这种情况又如何一统天下?

    他不知道嬴政能活多久,也不知道嬴政的孩子如何,又如何能判断他赢姓秦国能不能一统天下呢?

    未知信息太多。

    可变信息太多。

    很难判断。

    但如果单论君王贤明程度,秦国最近这几代,的确是没出昏君。

    赢荡虽然瞎搞了点。

    但他也没活多久不是。

    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师尊,您也看好秦国?

    如今农家基本都去了秦国,师兄也在秦国,甚至还算受重用,师尊,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秦国?

    若是能亲眼看到天下一统。

    那真是人生无憾了!”

    听荀子这么一说,原本就有前往秦国投奔李斯想法的张苍和陈嚣两人,内心的信念便更加坚定了。

    甚至还邀请起了荀子。

    “为师年纪大了,就不奔波了。

    况且我受春申君所托,在此为令,又怎能随意辞去位置离开呢?

    你们想去就去,莫要挂念我。

    日后有空多来几封信就好。”

    该教的他也已经教了大半,剩下的自己出去走走,见识见识,靠着实际验证学习,效果应该更好。

    况且他们此时心已经乱了,留下来再学习,效果也好不到哪去。

    还不如让他们去秦国呢。

    “师尊……”

    ……

    这是楚国兰陵县的事。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其他地方,也有很多相类似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就目前来看,很多学派即便不怎么喜欢秦国,但也基本都觉得,的确秦国势力最大。

    最有可能一统天下。

    再加上秦国招贤令还有用。

    因此,自秦王政八年始,向来被人称为蛮秦的秦国,总算多了些除法家农家之外的其他学派子弟。

    当然了,在一部分百家学子们汇聚秦国的同时,一些真正心向自己家国的百家学子,也都纷纷开始为自己国家的安危而担忧,开始倡议抵制精盐,开始倡议联合抗秦。

 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始皇祖母夏太后(25)

    秦王政八年,十月初,蕴霞宫。

    通过为期大半年的试验,嬴政总算顺利的将草纸,宣纸,硬纸等十几种纸,全部都鼓弄了出来,同时也将秘密实验的火药弄出来了。

    这些东西刚一弄出来,除了火药有些危险他没带之外,剩下的第一批产品都被他分出一半,兴冲冲地带到了蕴霞宫这边,给乔木看。

    “祖母,您看这些纸怎么样?”

    为了暂时保密,东西带过来的时候一直都是密封保存的,直到乔木让宫人全都退下,嬴政才打开密封箱,把纸张逐一展示给乔木看。

    并且询问乔木有什么看法。

    乔木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翻了翻箱子里面的那十几种纸,并且逐一的摸了摸手感,这才说道:

    “看着还行,但是不够细腻。

    这边这十几种纸用来书写是没有问题,不过很难书写出比较好的水准,而且对墨的要求还比较高。

    水稍微多点就有可能出现极大范围的散墨吧,这是纸张不够细腻的缘故,以后还需要再慢慢改进。

    不过暂时拿来用是没问题的。

    再者就是这个草纸,你下次有空多造一点,除了原材料弄的再细腻一点之外,其他方面都不要做改变,就这样就行,多送点过来我要使用,你别看我,这是如厕用的。”

    提到草纸的时候,乔木明显能看到嬴政脸上露出了丝疑惑,显然他已经实验过在草纸上写文字了。

    只是效果应该非常之差。

    所以乔木立刻跟他解释了下用途,这点她上次写造纸术时没写。

    不过现在说也不迟。

    “原来这草纸是如厕用的。

    我说怎么写起来散墨散的非常厉害,根本没法用,祖母你也不早点说,我差点因为这以为是匠人不用心弄错了步骤,想惩罚他们呢。

    不过这草纸柔软方便。

    原材料又极其廉价。

    用来如厕的确相当不错,倒省得每次如厕完,都要沐浴一番了。”

    嬴政虽然刚开始有些惊讶,但反正这时候纸张还没有被冠以文教圣物的名头,所以他也不觉得用当中的一种纸上厕所有什么不妥的。

    只觉得这样做应该会很方便。

    也很省事。

    甚至还能避免一些贵族用绢帛之物去上厕所,造成极大的浪费。

    “确实如此,的确省事。

    这纸张造出来之后,你可以暂且归于内府,由内府对外售卖,赚来的钱也能填充国库内库,而且有了这些纸张,想来应该能吸引更多的百家之人来我秦国,传道授业。

    对了,活字印刷也快好了吧。

    到时候活字印刷和造纸术两相配合,百家之人只要想让他们的学术快速传播出去,就不得不低我们一头,只有我们允许他们印刷才能迅速印刷,否则光靠他们自己抄。

    抄死了也传不出去多少本。

    只要有这两样东西在,最多不超过五年,我大秦便足以建出远超当年齐国最鼎盛时期的稷下学宫。

    到时大秦便是文武并重了。

    不至于朝堂之上文官就没几个秦人,不是出自卫国,就是出自楚国,齐国,魏国,既要用他们,还要担心他们会不会心向自己祖国。”

    先不说文官忠不忠心,但秦国文教的确是相当薄弱,朝堂之上属于秦国的大将军多的是,但是真正出生秦国的重量级文官,太少了。

    不提那些没什么名气的。

    就提几个有名气的。

    吕不韦,卫国人。

    尉缭,魏国人。

    李斯,楚国人。

    也就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