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养老攻略-第10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不韦,卫国人。

    尉缭,魏国人。

    李斯,楚国人。

    也就赵高算秦国本地人。

    这还是现在的情况,再往前面追溯,追溯到嬴政他曾祖父,太曾祖父那几代的时候,商鞅之类的。

    那也不是秦国人。

    商鞅是卫国人,白起姓芈,算起来勉强还能算楚国的王室后裔。

    张仪是魏国的。

    范雎也是魏国的。

    照这些人国籍看的话,其他国家失败,那真是理所当然的事,自家人才一个留不住都跑秦国来了。

    不败亡才怪呢。

    “祖母,虽然朝中文臣几乎都是来自其他六国,但是朕相信,他们入我大秦,必然会为我大秦服务。

    您以后可莫说这些话了。

    容易伤了他们的心。”

    不得不说,真正能做大事的人其他方面不说,至少在成事之前。

    基本都还是能做到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的。

    就比如嬴政一统天下之前。

    就比如刘邦一统天下之前。

    他们正式开始怀疑手下人忠心的时候,那基本都是在成事之后。

    不过总体来讲嬴政还好点。

    至少嬴政并没怎么卸磨杀驴。

    但是他的天下,很大程度上也正是毁在了,他没卸磨杀驴上面。

    要是他把赵高李斯这些个功臣都弄死的话,指不定他的大秦帝国还能再多续几代命,不那么早亡。

    刘邦虽然是卸磨杀驴第一人。

    但是他卸磨杀驴。

    也的确稳定了他的帝国。

    “哀家知道,这不就咱俩人吗?

    但不管怎么说,文官还是得多培养点自己的亲信,现在多培养一点,以后若是天下一统也能有用。

    免得到时受制六国贵族。”

    乔木有分析过秦朝二世而亡的各方面原因,其中文官吏治人手不足就是核心原因之一,嬴政扫平六国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他们根本来不及培养一批,他们自己的官吏体系和相关人员去接管六国。

    只能动用大量六国旧贵族。

    而那些贵族依旧心向祖国。

    这无疑埋下了祸根。

    如果历史上的嬴政扫平六国之后,有足够的忠心人手去接管六国事务和土地,那根本就不会生出一有人起义就立刻群雄并起的局面。

    “祖母对朕倒是有信心。

    这样吧,祖母,我处理朝政之事就已经很忙了,实在是没有精力再去主导文教,而这事十分重要。

    交给其他人朕又不是很放心。

    要不您来帮帮我吧。

    您得仙人传法传术,懂的知识并不比那些个大臣来的差,甚至在我看来,您懂得比那些大臣还要多得多,由您来建设教学学宫的话。

    我想绝不会比稷下学宫差。

    甚至还能更胜一筹。

    您看如何?”

    因为乔木提的建议一向都很中肯,且相当正确,所以嬴政压根不敢忽视乔木说的话,此时在自己并没能立刻想明白文教重要程度的时候,还是立刻提议让乔木做这事。

    反正他祖母肯定不会害他。

    有啥建议照办就是了。

    ------题外话------

    白起姓芈,白氏,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裔,是被秦昭襄王的舅舅提拔起来的。

    秦昭襄王被他母亲和舅舅联手压制了几十年,对他们两个都快恨之入骨了,所以不喜欢甚至忌惮白起,最后赐死白起也算合理。

 第一千八百九十章 始皇祖母夏太后(26)

    “我来主管?这倒也不是不成!”

    乔木刚开始有些迟疑,但是一想反正现在也没什么其他事,而且主管这事还能随便进出王宫,变得比过去更自由,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有些话,她还是想提前说一下,免得做的时候,再来质疑:

    “政儿,这事我可以替你办,但有些情况我得提前跟你说清楚了。

    我如果办学宫的话。

    那是不可能只收贵族子弟的。

    只要是有天分的我都收。

    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

    就是奴隶子女,那都无所谓。

    除此之外,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的内容,可能都会与现今主流有些不太一样,这你能够接受吗?”

    “祖母,您就跟我说,这么做对我大秦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只要有好处,那又为什么不可以呢?”

    出于对乔木的信任,嬴政这次连迟疑都没有迟疑,就立刻回道。

    “好处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初期也必然会遇到一些议论和抵触。”

    虽然此时是百家齐鸣,各种思想讨论最为自由的时代,同时还不断有平民崛起,正在逐渐打破原先的贵族垄断,但实际来讲,那些崛起的平民大多数其实都是没落贵族后裔,与纯粹平民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这个时代,如果想要做到真正的一视同仁,全力培养一些天资比较出众的平民的话,还是有一定阻力的,这一点可以说是必然。

    乔木很清楚,也不会隐瞒。

    “议论和抵触吗,这倒无妨!

    祖母,那你就放心去做吧,议论抵触自有朕来挡着,不用担心。”

    嬴政现在正是最自信的时候。

    压根不担心乔木提的问题。

    回复的依旧很是直接。

    “如此甚好,我明天就开始。

    到时候你让内府配合我。”

    乔木也是点了点头。

    “没问题,我回去就下诏令。

    让他们见您如见我。

    对了,祖母,我还有一件事。

    想要跟您稍微探讨一下看法。

    火药和火药包之类的武器,我其实已经派人研究好了,甚至都已经实验过了,效果的确十分非凡。

    只是因为太过于危险。

    所以我就没有带过来。

    有这些火药在的话,我觉得以后攻城略地应该就都不成问题了。

    我比较纠结的一点是在于,这些火药实在是太危险可怕了,我不是很放心将这些武器交托给手下。

    而且有这些火药在的话。

    以后攻城略地对名将的要求好像就不是很高了,普通将士想要获取军功的难度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我担心朝中大将会有意见。

    所以有些纠结,不知道该不该使用,您能不能给我提一提建议?”

    火药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正因为威力过大,大到超脱了这个时代,才让嬴政很为难,因为这东西一旦使用,必然会动摇大秦如今的整体军功体系,很多方面都得随之而变,否则必然会出大问题。

    但是具体该怎么变。

    他暂时还是没有头绪。

    只能来问问提供火药制作资料的乔木,希望从她这得到些灵感。

    “政儿,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我大秦可以由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那自然也能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既然火药的出现,可能改变战争的形式,那你大不了就再改变一下军功授爵的方法和要求罢了。

    现在最要紧的,难道不是赶紧趁着火药的秘密没有泄露出去的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出兵,剿灭六国,并且一统天下吗?

    如今所谓的攻城略地。

    也就是攻打各国主城罢了。

    而攻城略地除了各国士兵反抗之外,唯一的核心问题就是城墙坚固,难以逾越,但是这些在火药面前无疑犹如泥猪瓦狗,不堪一击。

    接下来你要做的应该是多多积累火药,积累到足够一次性灭亡六国的程度,然后命令手下大将,以最快的速度横扫六国,不给他们任何反应过来,甚至于反击的机会。

    等你一统天下之后。

    本就是应该再次改革之时。

    到时,正好乘着你灭六国的威慑,修改一下军功授爵制就是了。

    想来应该是无人敢反对的。”

    所谓军功授爵的制度本来就有一定的缺憾,当外面还有国土可以攻打的时候,这个制度还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一旦外面没有什么国土可以继续攻占,那这个制度,自然就到了崩溃的那一天。

    这个制度最多只能临时用用。

    不可能一直用下去。

    乔木虽然没有一针见血的提出问题核心,但也已经点明了这制度的确需要改,只是要慢慢来罢了。

    得等一统天下后之后再说。

    而乔木这番话刚一说完,嬴政他却是不由噗呲一声,笑了起来:

    “祖母,您也太看得起我了。

    被您这么一说,其他六国好像都已经是囊中之物似的,只需要我伸手,就能很快将他们给收拾了。

    可是这事哪那么容易啊?

    曾祖父花了五十多年时间……”

    “政儿,我不是相信你。

    我更相信的是这些火药。

    你难道没有试过这些火药的具体强度吗,开山裂石都不成问题。

    更不用说那些个城墙了。

    只要城墙一破,攻打其他国家所遇到的阻力,必然会一次性缩减过半不止,这才是我自信的底气。”

    面对嬴政的迟疑,乔木立刻打断了他的话,并且再次肯定说道。

    如此超时代的碾压,要是还不能成功,那这是置科技于何地啊?

    “您说的也许是有道理的,不过具体如何,还得等回头真正打一次才能知道,正好我本来就打算先把韩国灭了,等做好灭韩准备之后。

    就可以先用韩国试试火药。

    如果真的十分顺利的话,倒也不是不能一鼓作气多灭几个国家。”

    火药毕竟是个新玩意,嬴政就算再有信心,也不敢对一个没经历过战场验证的东西抱以绝对期待。

    所以他并不敢像乔木说的那样激进,还是准备先拿韩国试一试。

    要是效果真的相当不错。

    那就再一鼓作气多灭几国。

    要是效果不行的话。

    灭一个小小的韩国倒也不至于让边上其他几个国家太过于害怕。

    甚至于直接联合抗秦啥的。

 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 始皇祖母夏太后(27)

    “也罢,军事上的事我也不太懂。

    就按你自己想的来吧。

    不过关于火药有两点你还是要千万注意的,那就是火药千万不能遇潮,也不能遇明火,遇潮了会失效,遇明火,那是会自我毁灭的。

    所以不论是使用还是保存,都需要小心些,也要预防敌人火攻。

    最好能用些防火材料保存。

    不对,如果遇到敌人火攻,就算是用防火材料保存,也没有用。

    还是多加小心吧。

    这东西是把双刃剑,如果保存不好或保密不当的话,反倒有可能会伤及自我,你自己多注意注意。

    对了,还有一点,你那些火药千万别存放在咸阳宫里或者存放在咸阳城里,尽量找个偏僻点的地方存,制造好了,还是尽量用掉吧。”

    给资料的时候,乔木不觉得这有什么危险的,可是给完资料,她这孙子正式制造出了一大批之后。

    乔木就不免对世间第一批火药的安全性有了一定的考量和担忧。

    担心他们对火药危险的认识性不足,在某些方面有所懈怠,最关键的是,古代用明火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谁知道会不会有人脑子一抽,在存放火药的地点使用明火。

    人很多时候,真的是只有出了事,死了人,才能知道别人不是跟他们在开玩笑,东西是真的危险。

    也才能警惕起来。

    乔木有这样的担忧。

    真不是瞎担心。

    “祖母您放心吧,这么危险的东西,我怎么可能敢放在咸阳宫里。

    别说咸阳宫了,就是咸阳城我也没敢放多少,制作出来的大部分火药,现在都放在渭河的边上呢。

    不过防潮防火的确是要注意。

    我会下严令命令的。

    我大秦文教的确不行,可是武治却相当好,令行禁止绝无不妥。”

    还别说,在火药刚刚制作出来的时候,嬴政的确是有存放过一些在咸阳宫里,但是自从他实验过火药的具体威力之后,他就不敢再把这么危险的东西放在咸阳宫里了。

    这玩意儿要是出了点事。

    那怕是要带着他,以及他的咸阳宫一起上天,这危险可不能冒。

    紧接着,乔木便又跟嬴政就火药方面的问题讨论了许久,从保存使用,说到了以后的更进一步改造以及相关火药类武器的制造等等。

    直到乔木将她所能想到的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及以现今技术水准能够制作出来的,各类简陋型火药武器的制作方法,全部都说完之后,她这才放心的让嬴政离开。

    并且休息了一晚,就再次精神抖擞的去了内府,带着嬴政的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