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我提大九州,只是看你刚刚太兴奋了,怕你再兴奋过头。
所以才特地提一下大九州。
让你清醒清醒,别太骄傲。
你这次攻打六国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我这边还没来得及培养出足够的官吏去接管六国领土。
所以接下来必须先休养生息。
并且化六国之民为秦民。
原先的各项政策,包括军功授爵之类的政策都得变,再者就是得给六国旧贵族一定的上升渠道,提拔一批,绞杀一批,再分化一批。
再一个,就是全国性的扫盲。
先前我们只是对大秦境内进行了一个基础扫盲,其他六国还有很多平民,说不定还以为他们国家没灭亡呢,所以扫盲必须继续进行。
并且适当的给予些好处。
比如说减免田税,开荒奖励。
以及其他不重要的小好处。
扫盲人员也不需要担心,以前百家之人还有的选,不愿意来我秦国还可以去其他国家游说做幕僚。
做官之类的。
如今天下就只有我大秦帝国。
他们已经没得选了。
总之现在最要紧的也就两点。
一个是谨防六国势力反扑,还有一个就是任人用人,尽量将六国领土全部消化,让他们认可秦国。
对了,还有一点很重要。
就是一定要一视同仁,一定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国人,不论他们过去是齐人,楚人,赵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都得当秦人看待。”
乔木正是因为很清楚秦国现在的各方面问题,所以才格外担心她这孙子搞不定,想要多说点内容。
“祖母,你说的太笼统了。
还是跟我详细点说吧。
等一下,我拿个笔记一下。”
嬴政毫无疑问是个聪明人,因此他一听乔木说的那些话,立刻就明白乔木说的句句是重点,所以当然得赶紧拿笔,并且问的详细点。
平定六国之后具体该怎么做?
乔木在两年前就开始根据她调查到的情况进行规划了,现在嬴政一问,她当然是立刻就开始详细的描述她这些年定下来的计划,并且还跟嬴政逐一的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背后有什么原因,以及这么做之后有什么好处。
总之前因后果和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各方面,乔木说的都十分的详细,详细到即便是个傻子照着她的规划来,都不会出什么问题。
就在嬴政正跟乔木讨论着接下来的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的时候。
诸子百家巨头都快疯了。
他们有想过,天下未来可能会被某一个国家统一,也有想过,秦国的确是当时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大国,但是甭管是谁,都从来没有想过秦国能在五个月内一统天下。
因此,现在除了前两年就已经将整个学派全都搬到咸阳的农家之外,其他百家学派几乎都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大家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面对这个刚诞生的庞大帝国。
现在的情况跟五个月前。
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个月前他们在一个国家待的不舒服,待的不开心了,那可以甩袖就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自家的理论和思想没有得到某个国君认可,那也可以甩袖就走。
再去另一个国家。
反正这天下这么多个国家呢。
还就不信没有慧眼识英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天下就一个国家,就一个大秦帝国,待的再不开心再不满意,那也只有这么一个国家,你没有其他国家可去。
他们总不能跑到匈奴吧?
以前是在一个国家推销自家学说,推销不出去,那就换个国家。
可是现在,他们要是不能将自家学说在大秦推销出去的话,那他们这个学说,就可以直接等死了。
大秦帝国都不接受的话。
那谁又愿意学他们的学说。
百家争鸣因群雄并起而兴盛。
那就必会因天下一统而衰败。
这是必然之事。
因为统一的天下,不需要太多的意见不一,有一两个,两三个意见互相讨论可以,但是,如果有几百个意见互相讨论的话,那对国家的稳定和谐,绝对是十分不利的。
想想看。
想想看,如果这边一个县让法家弟子来做县令,那边一个县让墨家弟子做,后边一个县让儒家做。
做几年之后再轮换一下。
那这百姓还能过好日子吗?
不同学派的弟子做县令,肯定会想办法以自己学的知识治理所辖地区,结果刚治理几年,换了一个其他学派的过来,后来的肯定得把前面的政策全部推翻掉啊,就算不全推翻掉,那也得推翻掉一部分。
这不就是朝令夕改吗?
到时候伤害的还是普通百姓。
有人会说,那就不要换县令。
就让一个县令干到死。
可是这么做就更危险了,比如说,左边这个县是儒家治理的,右边那个县是法家治理的,长期治理之后,左边这个县的人必然普遍认可儒家的理论,然后子报父仇,大复仇无罪论,在他们心目当中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可是一旦这个县的人跑到法家的县去搞这种事情。
那他的行为无疑是死罪。
因为法家可不承认儒家那一套所谓的人治,他们就是法律至上。
到时候不出事,不出乱才怪。
要是是个县都这么搞。
那天下还不很快就乱了。
所以大一统之后,文字计量和钱币之类的需要一统,思想文化也需要进行适当的统一,从这方面讲的,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并不算错。
因为统一思想。
的确有助于维护大一统。
嬴政虽然有在这方面努力,但是他显然并没有把握住核心之处。
法家足以治天下。
但却不足以只凭法家治天下。
法家治得了国,治得了罪。
却治不了人心。
这是一大核心缺陷。
当然了,现在的百家学派还没想这么深,他们只是在想着天下一统之后,他们该怎么办,该怎么延续自家学派,又该怎么抵御法家?
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 始皇祖母夏太后(32)
没错,百家学派在稍微冷静些之后,最先比较担心的不是大一统。
而是担心法家会打压他们。
会想要借此成为百家之首。
甚至于把他们都灭了。
使得天下只剩法家一脉独尊。
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因为他们自己如果强大起来的话,肯定也会这么做,在以己度人的情况下,他们觉得法家这么想很正常。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怕法家。
这原因不显而易见吗?
秦国因法家而兴盛,又因法家而一统天下,不管一统天下的实际功臣是不是法家,但反正就目前而言,法家的确是秦国最大的显学。
无论是吕不韦的杂家,鼎盛一时的兵家,最新投靠的农家,亦或者早就想方设法在大秦境内扎根的儒家,乃至于分散的墨家子弟们。
都远没办法与法家相提并论。
大秦以法治国,以法立国。
以法强兵,以法强国。
秦国没有一统天下的时候,法家只能算是秦国一国的国学,可当秦国一统天下之后,法家就是全天下与大秦帝国最为贴近的显学了。
这可比当年如儒墨二分天下。
还要来的威风。
因此百家又如何不畏惧。
学术之争,是真的不死不休。
小学派还好,只想着苟活下去就行,也不敢奢望自家变得多厉害多强大,可是,几大显学就不得不争了,天下人就这么多,不是你强就是我弱,不是你兴,就是我衰。
死道友不死贫僧这道理。
放在哪边都适用。
于是,在齐国灭亡的消息还没有彻底传开的时候,百家之人就已经摒弃法家,迅速联合起来抗法。
集百家之力,抵御法家。
他们可比六国精明多了,六国在面对秦国的时候不知道联合,或者说,还没来得及联合就灭亡了。
所以他们现在,当然得赶紧趁在法家还没有对他们动手之前,就提前联合起来,形成统一阵线,共同对抗法家未来可能带来的威胁。
不过还没等他们做什么。
嬴政那边就有了新的诏令。
经过与乔木的一番商议后,嬴政基本已经明白了守天下和打天下之间的区别,也明白了符合时代的法才能算是善法,因此他最新诏令就是对整体国家法律的调整,以及对百家学派的具体处置应用方法。
法律调整没什么好说的。
无非就是对以前一些相对严苛的法律适当的放松了一些,减少了损害肉体的法律,并且借机大赦了一次天下,免除了部分劳役等等。
至于说军功授权爵体系改革。
这个要慢慢来,不能一刀切。
还得缓缓!
而后对百家学派的具体处置和应用方法,才是百家真正关注的。
更是八九成以上文人。
知识分子所关注的。
因为就目前来讲,整个大秦帝国内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基本都是百家之人,对百家的具体处置和应用方法,实际上也是对他们的处置和应用方法,由不得他们不上心。
有关于这点,嬴政也是大量汲取了乔木的看法,最终颁布出来的命令,对于百家之学,还算宽松。
主要就是设立百家学院。
要求百家之人在接下来的一年之内,对自己门派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编写成册,随后将会由大秦官方,对他们提供的书籍进行审核和筛选,符合要求,并且有普遍性认知处事用处的,归类为必修。
就是譬如法律基础了解,儒学启蒙认知,墨家常识和术数通用。
大概就是一个基础常识道德认知,内容不能带有偏向性,整体必须引人向善,并且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内容,比如识字算数啥的,对一些基础常识的了解,免得被骗。
而可学可不学,可定向学习。
将人往某个方向培养的。
全部归类为选修。
儒道更进一层的哲学认知,墨家机关术的延伸,农学知识的深入试验,法学深究,这些都是选修。
算是定向培养人才。
至于一些虽然有一定意义,但是超出时代的内容,就是比如杨朱学派的一些内容,则被归为限学!
就是限定学习的意思。
不允许对年纪小,三观等各方面未能成型的孩童及青少年教授。
至少得等人成年之后,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才能够适当的学习,免得年纪太小学习,有用的内容没学到,瞎理解的学了一通。
当然了,除了这些,肯定还是有一些糟粕不需要学的,那些糟粕是能修改的修改,不能修改的,真的毫无用处的,就直接禁止教授。
不过这一类终究是少数。
大多数都还是能修改的。
嬴政诏令一出,百家之人就都明白,他们不需要担心法家对他们赶尽杀绝了,但是如果他们接下来编写的自家学派内容不能让大秦官方满意的话,那他们就基本废了。
因此在接到诏令后,百家大佬那是赶忙开始召集自家学派的所有门人子弟,特别是学问比较高的那些,把他们叫来,一边揣摩大秦官方,也就是嬴政的意思,一边开始对自家学派的学说进行一个整理。
一年之后,百家学派这才有些忐忑的将各自门派总结出来的内容递交上去,并且由嬴政乔木,以及大秦朝堂上的所有大臣们进行观看审核,确定必修选修,限学删减。
最终结果不用说,肯定是基本符合乔木想法的,必修全部都是基础知识,从识字算数,到基础天文地理,自然常识之类的内容,全部都被选入了当前的必修课本当中。
百家知识经过一定筛选之后。
进行分门别类,化为选修。
超时代的哲学思想为限修。
这边刚一定好,乔木就批量印刷了一批必修和选修教材,拿到自己的学宫当中开始教学,而嬴政也是立刻将相关内容通报天下,开始进行初步的百家融合和思想统一。
现在只是必修融合百家之学。
但是等再过几年,等全国人口的识字率逐渐的提升上来,财富有所增加后,肯定还是要进一步融合的,不过这事不能急,得慢慢来。
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 始皇祖母夏太后(完)
在百家之学的必修选修规矩定下来之后,百家学派就基本算是稳定了下来,虽然依旧不乏不服气的。
但总体来讲还是趋于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