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饲料也得多囤点。”
出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思想引导,乔木还是决定再稍微多做些准备,就算用不到也不会浪费。
“奶奶,你还会做糯米砖啊!
那可是好东西,我只听别人传说过,从来没有见过真的,明天我就去买糯米,多买点,我看好多传记里的古代人在灾荒年间,就是靠这个活下去的,没想到还真的有。”
刘志明一听乔木的话,整个人立刻就精神了起来,颇为感兴趣的笑着,同时还隐约有点跃跃欲试。
“这有什么困难的,糯米砖说到底最重要的其实无非就是干这一个字,只要足够干,就能储存足够长的时间,现在市面上买的糯米粉和栗子粉都不行,还得再处理一下。
可惜现在栗子价格贵了,过去之所以加栗子粉主要是栗子便宜。
如今栗子倒是比糯米粉还贵。
那你就多买点糯米粉吧。
栗子粉就算没有也无所谓。”
各种各样的古代技术,乔木真的一点都不缺,所以此时回答的也很轻松,很轻松点明了技术重点。
只要东西足够干。
那保存期限就会足够长。
跟干尸之类的是一个道理。
干燥的环境和干燥的物质都不利于细菌滋生,东西的储存时间自然会相应延长,有些糯米砖十来年后生出霉菌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保存不当,如果真的保存的相当好的话,就是三五十年都不会发霉。
“妈,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您会不会有些太紧张了,还是您最近在志明的引导下,看末世文看入迷了,我觉得应该不至于吧。”
都到这一步了,刘建国依旧还觉得他妈和他儿子有些太紧张了。
哪至于就到准备末世的程度。
天气虽然冷了些,可那也只不过跟过去北方差不多,过去北方人能活下来,他们怎么就活不下来。
明明局面都已经很稳定了,米面价格虽然上涨了些,但也不是不能承受,何必这么紧张,搞的好像天要塌下来,明天就没有饭吃了似的,家里那么多存货,就算是一年不买东西,那他们也绝对饿不死。
“又不用你们的钱,别废话。
志明,拿我的卡去买,把卡里的钱都用了吧,反正再过几天,下个月退休金和租金又该打过来了。”
乔木可不管儿子的想法,她现在是想干啥就干啥,说着就直接掏出银行卡,很豪爽的给了她孙子。
然后就这么把这事给定了。
而刘建国夫妻俩因为今年一整年都没怎么赚钱,前段时间卖菜赚的那点钱,还不够还贷款零头的。
所以说话实在没啥底气。
最终只能默认了这事,然后还得帮乔木一起做糯米栗子粮食砖。
不过一个星期之后,他们夫妻两个就又得敬佩乔木先见之明了。
第两千二百二十九章 冰河时代种太阳(20)
因为一个星期之后,糯米粮食砖没做好多少,上面就出了新政策。
那就是恢复过去的计划供应。
也就是恢复粮票等票卷供应。
当然了,区别肯定还是有的。
这一次上面恢复的主要是食品方面的票卷供应,就是米面油粮和鸡鱼肉蛋之类的日常饮食必需品。
工业票类的票券并没有恢复。
轻重业工业品还是随便买。
之所以会突然恢复计划供应。
除了各种粮食蔬菜的确比较紧缺之外,最为主要的还是,相关部门经过调查之后,发现物价上涨从本质上来讲并没能减少多少浪费。
该浪费食物的还是会浪费,反倒是家庭相对穷困的家庭,因为物价上涨,过上了节衣缩食的日子。
这点浪费在过去无所谓。
即便浪费掉的食物,能够多养活几亿人,在过去也是无所谓的。
至少不会为此做出大改变。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全球进入冰河纪,直接使得他们国内的可耕种土地缩减了许多。
更使得原本的黑土地几乎都成为永久冻土层,根本就无法种植。
再不节俭,用不了几年。
出现大饥荒都是有可能的。
这还是情况不再继续恶化的结果,如果极寒天气继续恶化的话。
那更惨都可能。
因此上面不得不对所有食物的供应进行控制,用减少家庭能购买到的食物总量来适当的减少浪费。
除此之外,食品方面的私人买卖,酒店之类的也都进行了限制。
必须得按规定和要求来。
虽然管理上可能没有只许国营企业经营来的方便,但毕竟是网络时代,所以总体来讲影响也不大。
这番改变一下达实行。
所有超市,酒店饭馆等各种售卖食品的地方,就不是有钱就能进去买各种食品了,在有钱的同时。
还得有各种各样的票卷。
至于票卷哪来,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用身份证绑定的支付账户在线领取电子票卷,大多数有网络的商铺都可以使用,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自己拿着身份证去相应机构领取,这两方面的数据库是能够连通起来用的,所以领过电子票券的就领不到实体票卷了,领过实体票卷的同样也领不到电子票卷,目前来讲,暂时没有钻漏洞的渠道。
以后即便会有。
那应该也会很快补上。
至少能保证相对的公平。
乔木他们家都有手机,再加上领取实体票卷的地方实在有点远。
所以他们家都领的电子票卷。
每人每个月的份额是二十斤的米面主粮票,十斤杂粮票,三十斤蔬菜票,三斤油票外带五斤肉票。
以及最后的三斤水产票。
除此之外还有些零碎的票,比如说一斤糖票,五斤水果票,半斤干货票,半斤腌菜票,酱料票……
杂七杂八的加起来。
每人大概能领三十种票卷。
基本已经考虑到了所有人的正常饮食以及饮食的丰富度,甚至按比例算,可能还有专业的营养师参与规划,不然不可能定这么全面。
“还不错,比当年好多了。
不论是数量还是丰富程度,都比五十多年前好多了,就是不知道再过几年,这些票还能不能有用!”
看着手机里的票券,乔木已经不由翻起了原身几十年前的记忆。
颇为感慨道。
“奶奶,怎么可能会没用。
这不是都有日期呢吗,只要在有效期内肯定有用啊,上面不会出尔反尔的,这一点我觉得没问题。
就是票卷有点杂,有点多。
每次买不同的东西都得出示不同的票券,然后还有规定数量,感觉以后购物一定是一件麻烦的事。”
刘志明同样也是刚刚看完自己的票券,那是一边跟乔木解释,一边还说着自己的担忧,颇为苦恼。
因为采购这事一向都是他干。
债券种类多,限购的麻烦。
自然也就是他的麻烦。
“我不是担心日期之类的。
我是担心,如果物资真的紧缺到一定程度的话,到时候很有可能拿着票卷,拿着钱都没有东西买。
他没有货你能怎么办?
你以为网上售卖的那些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粮票之类的玩意是哪来的?是有人专门玩收藏的吗?
大多数不都是有票有钱,但是实在买不到东西或者抢不过别人。
最后过期了也没用掉。
又舍不得扔攒下来的。
你小子没经历过那年代,你奶奶我可是经历过的,咱们家过去手里也压了不少各种票,不过十几年前你爷爷看有人几十块钱一张收。
就都卖了,卖了好几千呢吧。
后来那几千块钱给你爸治骨折用了,你应该记得吧,那时候你也不小了,就是你爸花了大半年积蓄买了辆摩托车,开了不到两天就撞上了桥墩出车祸,腿断了的那次。”
因为乔木是一边翻原身的记忆一边说的嘛,所以翻着翻着,就不由顺嘴又往后面稍微延伸了一下。
延伸到了刘建国车祸上。
“我爸出过车祸?我好像不记得了,那是多久啊?”刘志明有点懵。
“十七年前吧,你九岁了。
没有记忆吗?”乔木继续回道。
“妈,那么久的事,你怎么还记得那么清楚啊,不说我都要忘了。
咱还是聊点其他正事吧。
那么久的事没啥好聊的。”
刘建国是显然不想提及过去那段往事的,最关键的是那是一段比较丢脸的往事,再细说就得说到他当年哭天抢地哀悼摩托车的事了。
所以,他那是赶紧转移话题:
“妈,你为啥这么不看好未来?
咱们国家的粮食产量不是一直都挺高的吗,就算是受天气的影响产量有些降低,可是那也不至于像您说的那样吧,几十年前是几十年前,现在是现在,现在的科技多发达多进步啊,怎么可能会没粮卖。
最多价格因为成本的原因。
稍微高点罢了!”
“你是不是没有仔细看过新闻。
你没看新闻里面写,北方大量土地变成永久冻土层吗,我就在这边跟你撂一句实话,我敢保证,三五年之内,上面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把土豆定为主粮,因为现在很多土地已经不再适合种小麦和水稻了。
只有耐寒高产的土豆。
才足以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满足十几亿人口的日常生存饮食需求。
除非气候恢复,或者有人造出能够改变气候的设备去改变气候。
否则未来必然如此。
你没发现,现在市面上卖的土豆和各种土豆制品远比过去多吗?”
早在去年就已经翻阅过各国秘密资料库的乔木,那是相当有底气说这番话,因为这的确就是事实。
甚至于推土豆为主食这件事。
她都见到了相关计划案了。
第两千二百三十章 冰河时代种太阳(21)
“土豆?怎么会,应该不至于吧?
妈,你可别危言耸听啊!
数千年的习惯怎么可能改变……”
刘建国一边说着,一边已经掏出自己的手机,搜索相关内容了。
“爸,奶奶说的恐怕是真的。
前段时间我就在网上看到有人作出相关推论了,在耕种面积减少以及没有办法再进口各种粮食,饲料水产和肉类的情况下,粮食紧缺问题在未来两三年内,必然会成为最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大量种植耐寒土豆替代主粮是最简单的方法。
到时米面恐怕会成为奢侈品。
只能偶尔吃一顿的那种。
您可别觉得这有什么不可能。
在生死存亡,乃至于种族文明生死存亡面前,饮食习惯又能算得了什么,为了活下去什么不能变?”
不同于刘建国的不信任,刘志明平常闲下来也经常上网,有些信息他就算没有注意,那也肯定是有见过的,所以此时觉得乔木的话。
还是蛮有道理的。
至少不是张嘴就来胡编乱造。
“照这么说的话啊,咱们家多囤点这个糯米粉做成粮食砖还蛮有用的,至少未来买不到米面的时候。
还能用这个粮食砖解解馋!”
苏文娟嘴上是这么说,但内心还是哀叹了一番,这日子怎么就被她给赶上了,等她死了再来也好。
一想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她就不由生出了些胆怯。
不太想面对的那种。
“所以还是再多做点准备吧。
好了,别看手机了,继续帮我做粮食砖,做好了再找个地储存。”
有些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儿,乔木也不想说太多打击他们的信心。
所以稍微提了两句。
便催他们继续先前的工作。
与此同时,所有政策下达地方的人,也都为此争论担忧了起来。
他们当中有些开始疯狂囤粮。
想要借着各自人脉渠道。
赶在现在上面管的可能还不是特别严格的时候,再囤一批东西。
还有的,则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准备下乡种地去了,限制购买就自己种,怎么也不能把家人给饿着。
当然了,更多的其实还是随波逐流,认了这事,并且日子还正常过着,只是一日三餐不再像过去那样浪费,都是尽量吃多少做多少。
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相关部门最新的调研数据就显示,食物浪费数据呈断崖式下跌,不论家庭的食物浪费还是酒店餐饮的食物浪费,都呈现断崖式下跌,虽然没跌到零,但也只剩平常情况的一成。
这已经是相当好的结果了。
不得不说,限制购买真的是减少浪费的最佳渠道,比任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