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养老攻略-第1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逢年过节惦记着。

    买节礼,买新衣服之类的呗。

    不一定真缺了一口吃的,也不一定真缺了一件新衣服,但是子女惦记着,送过来,那心里就舒服。

    二儿子那边呢,二儿子长年在外打工,原身跟二儿媳妇关系又不好,也就逢年过节才会偶尔去趟。

    要不是最近几年,二儿子那边的小孙子,要原身丈夫帮忙接送上学,还要他们家帮忙做中饭,估计他们彼此之间的往来,会更加少。

    所以有些偏向很正常。

    “这,媳妇你看……”

    听到这,刘建国有些犹豫了。

    不由想听听他媳妇的看法。

    苏文娟则是在迟疑了一会后转头看向了儿子:“志明,你看呢?”

    她这一句你看呢,那真的是让刘志明感觉相当的得意,没想到他妈有朝一日竟然也要听他建议了:

    “我觉得,还是很可行的。

    要是你们觉得不方便,不好意思的话,那也可以用奶奶的房子去抵押贷款,或者用咱们自己家的房子去抵押贷款,就是修建暖房的利润不太好说,不知道能不能还上。

    我觉得吧,今年冬天的鸡鸭猪肉价格可能不一定会跌多少,但是蔬菜的价格肯定是会跌的,去年冬天蔬菜价格之所以那么贵,主要还是因为大量小型暖棚,塑料暖棚之类的被毁,蔬菜种植基地变少了。

    今年上面一直在努力的增加暖棚数量和蔬菜种植基地面积,所以今年蔬菜价格一定会下跌,至少拦腰砍,这样光靠卖菜的话,咱们家能赚二三十万就不错了,估计得好多年才能还上,总之,即便是这样的天气,咱家也很难两三年回本。

    所以具体如何的话。

    还是你们再商量商量呗。”

    刘志明这么一说,他爸妈很快就再次商量嘀咕了起来,最终还是决定不能动乔木的养老房,还是抵押他们自己家的这一套房子好了。

    之后,就是具体操作了。

 第两千二百二十七章 冰河时代种太阳(17)

    房产抵押这方面进行的很顺利。

    虽然前段时间,因为天气过于寒冷以及不少家庭断供的原因,房价降低了不少,但是,不是有八千万北方人迁到南边来了吗,先前没办法,他们只能住集体供暖场所。

    可现在天气稍微回暖了些,有些有想法的人,还是想要买房的。

    太贵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房子,可能大多数人舍不得买,或者说根本就买不起,但是,往一些偏远些的小城市买房不是一样嘛。

    他们也只是想有个地方住。

    没有必要非往一二线城市挤。

    城市人越多,回头有什么事。

    各种物资还更紧缺呢。

    因此三四月份的时候,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没多大变化,十七八线小城市的房价,不但逐渐回暖,甚至于还比原来的价格稍微贵了点。

    乔木他们县城的平均房价也就七八千左右,而他们小区的价格之所以贵,之所以一百多平方能卖两百万,那是因为他们小区靠学校。

    左边是小学,右边是幼儿园。

    然后往后面再走,不到一里路是初中和高中部,还都是本地最好的学校,房价那是真的想低都难。

    因此,他们家的房子根本就不愁卖,银行方面自然也不会太过于为难,很快就替他们把手续办好。

    然后给他们贷了两百万。

    本来是贷不到这么多的,最多贷一百多万,因为房子大概价值多少,不能等同于能抵押贷款多少。

    但是因为他们说要用贷款的钱去弄暖房,所以银行那边给他们申请了一个绿色通道,这才给他们多贷了不少,凑了个整,当然了,相对应的就是他们这笔钱不能乱用。

    必须得真的用在建暖房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这笔贷款可以算县政府新出的绿色助农低息贷款,利息很低。

    但是如果他们被银行发现,他们把钱用在了其他地方,没有用在先前说的建暖房,种大棚蔬菜之类的地方的话,那是要追究责任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

    结果目前还是好的。

    一拿到钱,刘建国他们全家包括乔木在内,就赶紧开车回老家。

    雇人对老家进行大修整。

    包括稳固房屋建筑,翻修房顶水电,挖地窖,以及修火炕火墙。

    与此同时,他们也没忘了把自家租给别人的土地收回来,并且顺带着通过村干部租了不少土地,租了不少就在自家院子附近的土地。

    他们家当时住的比较偏。

    所以附近不少土地都算集体土地,大部分还是荒地,所以价格并不贵,不到二十万就租下了十年。

    当然了,良田也是租了点的。

    这一点他们计划的很好,良田是准备用来种植各种蔬菜,适当的时候还可能会种点粮食,而荒地的话,主要是用来养殖,来养鸡鸭和猪,具体如何还在规划,但反正先把土地租好,回头慢慢来就是了。

    因为即便天气有所变化,愿意回乡的人依旧不多,所以这方面刘建国他们全家进行的也都很顺利。

    不到一个星期就全都搞定。

    并且正式开始建大型暖房。

    建既能用电,也能用炭的那种双向保险,危险相对较低的暖房。

    这耗时就比较长了。

    等刘建国把老家整修好,地窖也挖好,并且将小区那边所有东西全部都搬到老家时,用来种植和养殖的暖房才刚刚奠基,还没弄呢。

    但是为了能够早点还完贷款。

    刘建国他们并没耽搁时间,反正现在气温已经上升了,即便没有暖房,种菜和养殖也没多大问题。

    所以一搬好家。

    他们都开始了种植和养殖。

    种一些耐寒蔬菜和植物,同时开始养鸡和猪,至于鸭,因为他们家人都不太喜欢吃鸭肉和鸭蛋,再加上觉得养鸡和养猪就已经挺费事了,再加个鸭,实在是管不过来。

    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养鸭。

    只养鸡和猪。

    然后他们家便过上了鸡飞猪叫的日子,那真的是每天天还没亮就有一群公鸡打鸣,一群猪开始吼。

    人还没吃早饭。

    就得先准备鸡食猪食。

    吃完早饭,得打扫卫生,不是打扫家里的卫生,是打扫养猪养鸡的临时猪圈鸡圈的卫生,养猪养鸡必须要保证干净,不干净就容易出问题,万一出了点什么瘟,那真的是,大半身家都得瞬间打水漂了。

    所以刘建国压根不敢松懈。

    他跟他媳妇,每天那真的是忙得要死,早上五点钟就得起来,晚上八九点还得给猪再喂顿夜宵才能开始洗漱,就这样,他们也不敢睡得太死,生怕突然降温或者有黄鼠狼,甚至有人过来偷他家的鸡猪。

    他们都忙成这样了,乔木也不好意思啥事都不干,所以就顺理成章的接管过了家里面的一日三餐。

    至于说刘志明。

    他虽然不干活,但他是目前家里面每个月最大的收入来源,为了能让他安心工作,多写文章,多给别人写论文,多运营自己的账号。

    乔木他们,特地让他搬到地窖里面工作去了,因为目前只有住在地窖里面,听不到鸡叫和猪吼声。

    也只有那边稍微安静点的。

    能让他聚精会神的写东西。

    好在也不是让他一直住里面。

    偶尔累了,一日三餐睡觉之类的,还是会让他上来的,毕竟,再怎么辛苦工作,也得适当的劳逸结合,一直把他关在地窖里面工作。

    那是很容易把他关出问题的。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还又顺带着囤了不少东西,比如说买了百余吨煤炭,堆满了临时搭建的一个铁皮房子,再比如说又买了不少大型蓄电池和柴油,与此同时,他们还买了好几个大型廉价商用冰柜。

    虽然说入冬之后的气温,即便不用冰柜,很多东西也都能保存。

    但是不少东西入冬后价格就贵了,或者说入冬后就不好买了,所以乔木才会跟着孙子商量了一会之后特地买了好几个大型廉价商用冰柜,准备一个专门用来囤自家包的韭菜馅饺子,一个用来囤自家包的包子,还有一个用来放肉圆汤圆。

    这些都是准备自家做的。

    自家包的比较香。

 第两千二百二十八章 冰河时代种太阳(18)

    在刘建国他们全家的忙碌和施工人员的努力下,他们家的大型覆盖式暖房,总算在十月底顺利建成。

    这时候他们这边的日常气温。

    已经进入了零下模式。

    换成往年,换成寒潮没有降临之前,他们这边十月底的中午都需要穿短袖,也就早晚可能要搭一件春秋装,而且还不能大幅度运动。

    一旦大幅度运动。

    穿春秋装都会有点热。

    然而,如今时代变了,才十月底,他们的日常气温就到了零下。

    这日子虽然暂时还不需要开地暖,也不需要烧火炕火墙,但是刘建国他们,还是赶紧把原来住在临时猪圈和鸡圈里面的那些鸡和猪。

    全部都挪到了新建暖房里。

    并且在良田植物暖房那边,搞起了多层种植,就是在比较低矮的农作物中间夹杂着种些长势较高。

    需要爬藤的农作物。

    这样一来,只要补光灯充足以及肥料之类的补充充分,那么蔬菜的单亩产量是能够比正常种植要高上不少的,总体产量翻倍做不到。

    但涨个三五成绝对没有问题。

    这些都是在为入冬做准备。

    到了十一月底的时候,他们这边的气温就基本达到了零下十度以下,等进入十二月下旬,更是与去年寒潮降临之后的平均温度持平。

    与去年唯一的区别就是,去年大家都没什么准备,今年大家已经有了准备,再加上温度也不是一下子突然降下来,而是循环渐进的慢慢降了下来,所以今年的死伤,比起去年要少了许多,整体死伤,比同一时期出车祸死亡人数还要少。

    不过即便如此。

    刚大采购回来的刘建国他们。

    还是脸色很差。

    乔木将手里的菜放好后,立刻问道:“你们不是出去买大米的吗?

    怎么脸色这么难看,没买到?”

    “奶奶,米价涨了。

    原来超市的米价您也知道,比较便宜的,一块九毛八的米到处都是,稍微贵一点的,两块五三块左右,也能买到不错的米了,就算去年最冷的时候,很多东西运不进来的时候,米价也不过才涨到四块。

    可是现在米价涨到了六块。

    还是最便宜的那种。

    最便宜的面粉价格也是一样。

    其他东西没有不涨价的。

    往年糯米粉只要四块左右,而今年水磨糯米的价格已经涨到十块了,汤圆就没低于十五块一斤的。”

    见乔木问,刘志明首先回道。

    语气满是担忧。

    他们并不是买不起这个价格的米面,他真正担心的是,过去几十年一直都维持稳定低价的米面价格如此大幅度的上涨,是否意味着粮食供给已经出现问题,国家甚至于已经不敢大量放粮,平抑粮价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

    那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普通米面的价格涨了这么多。

    那你们买了多少?”

    一听到这个答案,乔木顿时也不由想到了许多,并且立刻问道。

    “米面加起来买了五百斤。

    妈,你别觉得少,这五百斤米面已经足以我们吃到明年开春还有剩余了,买再多就得放发霉了,现在卖的那些米都是已经精加工过的米,根本不耐存放,要不是如今冬天的温度低,我五百斤都不敢买。

    至于说以后如何。

    那也只能再看了。

    最多也就是恢复计划供应,每天吃的少一点,想来应该不至于饿着,更何况咱家还有这么大个暖房呢,实在不行明年完全可以种点小麦水稻,或者种点土豆番薯啥的。

    不过现在看来。

    还是您老有先见之明,有这么多新鲜蔬菜和鸡猪在,就算米价涨上来了,我的心里都没有那么慌。

    还是有东西在手里。

    才感觉有底气啊!”

    这一次就不是刘志明回答了。

    是刘建国心情还不错的说着。

    “唉,也只能这样了。

    对了,咱家暖房里的空地别浪费了,再多发点豆芽吧,还有为了以防万一,你们明天再出去多买点糯米和栗子粉回来,我准备做点糯米栗子粉砖,就是那种放十几年都坏不了的粮食砖,囤着以防意外。

    还有饲料也得多囤点。”

    出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思想引导,乔木还是决定再稍微多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