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说是在拿自己的命开玩笑,特别是在这个医学不发达时代,死亡率更是能够超过一半,事实上,女性最适宜生育子嗣的年纪在二十到二十六岁左右,男性发育要慢点,基本比女性往后稍微再偏移两岁。
但是,如今时代如此,乔木把自家孙子孙女的结婚年龄推到十八岁已经算是很晚了,要是推到二十几岁最佳生育年龄的话,那恐怕就得被别人骂老不死的老变态了。
毕竟别人家都想着赶紧抱重孙啥的,就你们家还要往后拖,谁听了不得嘟囔几句是不是有毛病啊?
“婆婆,再拖两年会不会不好?
敏儿和文儿年纪都不小了,同龄的靖王府家闺女今年都已经怀上第二个了,咱们家这还没定亲。”
肖氏还想再劝劝。
可乔木显然不会听劝:“我说拖两年就拖两年,你要是怕别人说什么不好听的话,就说是我老婆子舍不得自家孙女,想多留两年。
看中了哪家,快说吧。”
“好,婆婆,我替敏儿选的夫家是胡尚书家的大公子,胡尚书是礼部尚书,他们胡家也是有名的清流士族,他们家大公子叫胡惟举,今年虽然没有中进士,可是他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也算是很不错了。
而且他们家大公子在外名声向来不错,家里也没有乱七八糟的妾室和通房丫鬟,虽然说可能稍微穷了点,但他们家没有婆婆压着……”
说到这,肖氏顿时额头冒汗。
她当着婆婆的面,说没有婆婆的人家是个好婚事,就算她心里的确没有什么想法,但难保他婆婆不会觉得她有什么想法,可是她又嘴笨,一时间都不知怎么解释。
“没有婆婆好啊,进了门就能当家作主,对了,除了没有婆婆,家里有没有小姑子什么的呀?”
乔木又不是原身,怎么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动怒,更何况,为儿女计的不都这样吗?完全能理解。
“没……没有小姑子。
他们家就只有两个儿子,都是嫡子,那边说了,等他们家小儿子一结婚就会分家,我觉得这个家世还算不错,最关键的是胡惟举本身也还算是个有资质的,再加上他父亲还是礼部尚书,未来混个五品以上的官位应该完全不成问题。
虽然嫁勋贵可能更好些,但勋贵圈子同年龄的,我实在是找不到几个好的,所以,婆婆……”
肖氏正是因为本身身在勋贵圈中,所以才更清楚勋贵圈里面的混乱,但凡真正为女儿好的,绝对不愿意把自家女儿嫁给同样的勋贵。
第八十六章 破败侯府老太君(20)
“勋贵圈的确有些不像样子,你选的对,不过,那人具体怎么样,我还得派人再调查一番,如果没问题我会派人通知你,到时候可以先定亲,具体出嫁稍微缓上两年再说。
这两年,让敏儿在家里多学些东西,无论是管家,还是店铺经营看账本之类的技能,都得教会了。
文儿那边是什么情况?
你看中了哪家的姑娘?”
乔木很清楚这时候找个清流已经算是蛮不错的选择了,虽然说这些清流相对清贫迂腐些,但至少不会乱来,门风也正,比起那些做母亲的亲自往自己儿子那边塞妾室和通房丫鬟的勋贵已经好多了。
别说这时候了,就是换成明文规定一夫一妻的时代,想要找个一心一意的都是十分困难的事,大多数不过只是凑合着过日子罢了。
爱情这玩意儿太奢侈了。
凑合着过呗,不差就行。
所以,乔木也没有太过深究什么爱不爱的,问完温昀敏的相看对象后,立刻又问起了温昀文的。
“婆婆,我给文儿相中的对象是孔家的二小姐,虽说不是嫡女,可教养之类也是极好的,而且还精通四书五经,想来跟文儿应该也能有些共同语言,不至于见面没话说。”
肖氏对自己能够搭上孔家的人脉还是很满意的,孔家的地位不用说,能跟这样的千年世家结亲的好处自然也不用说,绝对利于后代。
乔木却是赶紧睁开眼:“孔家?
不……
这只是你想吧,孔家向来看不起我们这些勋贵人家,甚至就连其他存在年份不足他们的世家都有些瞧不上,怎么可能会答应?”
刚开始乔木是想赶紧阻止,但是转瞬就想到孔家也不是想结亲就能结亲的人家,她那个孙子虽然不是什么庸才,可也的确不是什么天才,好不容易才考了个秀才,还是个倒数第一名,估计未来考举人悬的很,最关键的是,他们家三代不降爵赏赐到她儿子那一辈就已经到顶了,回头她孙子能得个一品将军的爵位就算不错的了,孔家恐怕看不上这虚头爵位,所以冷静问道。
“是还没提亲,可是孔家那个嫡小姐这次不也是嫁给了勋贵吗,嫁给了靖国公府的世子。他们家庶女怎么不可以呢,况且他们家庶女怎么着也不能越过他们家嫡女吧!
我觉得希望还是蛮大的。”
果然,事情并没商量好,仅仅只是肖氏有这么个想法,至于这个想法切不切合实际,乃至于对方愿不愿意什么的,都还是未知数。
听到这,乔木松了一口气,她是不想跟孔家这种人家搭上什么关系的,孔家这些年要不是有至圣先师的牌位顶着,名声早臭了,他们在曲阜那边简直就是个土皇帝,甚至于就连那边的县令都是他们家世袭,可想而知嚣张到了什么程度。
权力导致腐败这点永远都不会错,孔家在曲阜那边的权利几乎算是绝对权力,甚至皇权都不能降到那边,有多腐败可想而知,据说曲阜那边八成以上的土地都是孔家所有,而八成以上的农民也都是孔家的雇农,劳役也是随他们心思,曲阜的百姓几乎都算他们家奴仆。
“够了,你别去自取其辱了。
你就给文儿找个端庄大气的就行,身份什么的不用太高,可以在勋贵当中找,也可以在世家找,你别忘了文儿是要降等袭爵的,回头还不知道得降到什么等级,运气差甚至连降三等都有可能,我们家不需要攀附别人,安稳度日就行。
你看着找个地位相当,或者地位比文儿稍微低一些的,好了,我累了,你回去吧,明天尽快把新的人选告诉我,我也好一起调查!”
乔木从躺椅上站起来,虽然没有用很严厉的语气说话,依旧还是心平气和的说着,但明眼人都知道她有些生气,肖氏咬了咬嘴唇,最终还是没有反驳什么,只脸色有些阴沉难看的离开了乔木的院子。
当天晚上,肖氏和温祁连吵了一架之后,终究还是屈服了,在第二天提了一位翰林家的女儿,乔木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只是让肖氏再等两天,等她把那两家的情况调查清楚之后,再找媒婆商议。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乔木也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如此,自然就得按部就班的找媒婆进行下定等各种事宜,那些事是很繁琐的,即使有媒婆等人帮忙,终究还是一直折腾到了过年,才好不容易把相关事情全部定好,定好了他们姐弟两人的婚嫁日子,姐姐在前面,将会于两年后的春天出嫁,弟弟在后,将会在两年后的秋天迎亲结婚。
之所以只定下春天和秋天,那是因为两年后的日子还没算,不过有两年的时间准备,到时候随便挑哪个日子结婚应该都是没问题的。
这些事都搞定后就是过年。
这没什么好说的,一如往常的繁忙的送年礼,收年礼,唯一的区别只在于今年多了两个准亲家需要互相送礼,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过去都有惯例,按照惯例来就行,况且,定下的那两个准亲家是清流,所以自然不能送什么金银珠宝之类的俗物,肖氏准备年礼的时候,放的都是些高档笔墨纸砚和一些孤本、古玩书画之类的玩意儿,后来还是乔木看不过眼,把那些孤本和古玩字画挑了出来,并且给那两家的年礼各添了些农庄产的谷物野物、瓜果和几盒金银锞子。
至于原因,那两个亲家都是寒门出身,发家不足三代,而且当的官也不是能捞银子的官,这一类官员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有些捉襟见肘,弄点得用的东西送过去,比送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可有用多了。
毕竟你送古玩字画过去,人家怎么着也不好意思变卖了,然后那些东西在他们眼中又很珍贵,为了面子也得弄点恰当的东西回礼,这样一来,日子可不就更艰难了。
第八十七章 破败侯府老太君(21)
次年春,三月初,北疆终于传来大捷,英国公以失去一条胳膊为代价,终究是把蛮夷给赶了出去,明凌帝为了表彰他,特赐他们家的国公爵位可以再延续三代不降等。
只可惜英国公在回来的路上因为伤口感染终究没熬过去,最终被特赐尸骨葬入皇陵,而这时候,南边的战况依旧没能停息,但好在新派过去的将军能力要稍好一些,至少说形成了僵持局面,没有让新南国继续攻占城池,不过,这种硬拖着的战争对国力的损伤还是蛮严重的,短短大半年时间,南边的军费支出就已经超过了一千万两。
如果不是户部中途加征过一次赋税,国库根本支撑不下去,可现在国库已经再次清空了,这时候无论是募捐还是加税都不可行,募捐的话,大臣勋贵在这一年里都捐了三四次了,谁还乐意捐,大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再次加税就更不可行了,本来去年年景就不好,很多地方还需要赈灾,后来还加了一次税,要是再继续加税的话,恐怕就民怨沸腾了,说不定还能出几个起义的,所以明凌帝迫于无奈,只能派人去新南国讲和,想先缓过这段时间再说,等回头有钱了再打。
讲和顺利的有些过分,新南国非但没有提出什么苛刻要求,反倒还还了一半城池出来,而要求也仅仅只是让明凌帝交付十万两白银。
总体来讲,如果不是考虑到对方是侵略者,这条件绝对相当温和了,不过这也正常,事实上,不仅明凌帝觉得吃力,新南国那边同样也吃力,如果不是新南国先前攻占了十八座城池,并且掠夺了很多资金和粮食,以他们国家本土的国力而言,根本支撑不到现在,在明凌帝派人去求和前,新南国军队内部本身就已经有了撤退的想法了,明凌帝派去的求和使者可不正中他们的下怀,虽然有一部分人觉得可以趁这机会狠宰一刀,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提的要求不能太过分,不然万一惹急了对方,跟他们继续僵持下去,说不定连这少许好处都没有了,还得损失不少,也正是因为新南国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最终提的和谈要求才不怎么高。
这样的条件明凌帝当然没有不愿意的,甚至于还有些后悔,后悔早知道这么好谈,当初就不应该开战,直接和谈好了,这边耗费了一千多万两都没弄好了的事情,现在十万两就能解决,虽然不能算彻底解决,但也算解决了大半,不后悔并且感觉吃亏才怪,不过不管怎么说,双方都很快在和谈这方面达成了共识,并且签了和谈条约。
条约签好后,新南国在十天内退出了答应好了的城池,并且开始调兵遣将,守护好剩余城池,想要把那片区域彻底占下来,而明凌帝派出去的平叛大军也迅速撤退,一部分卸甲归田,还有一部分回归原来的军队,继续垦田屯田为生。
至此,勉强能算国泰民安。
接下来几年朝堂整体局势一直都还蛮好的,虽然南北两边偶尔有些动荡,但很快就平复了下去,并没有给京城带来什么影响,乔木的孙子孙女也都顺利的在约定好了的时间娶了老婆和嫁了出去,甚至于乔木原本以为至少得有五年时间才能绘制出来的海图,也早早的绘制了出来,并且已经开始了短途海贸生意,日进斗金可能有些夸张,不过来回一趟几万两收益还是有的。
而且这还是跑的短途,也就是主要来往于南洋之类的小地方,如果跑长途,比如去欧罗巴那些地方的话,那每一趟的收益绝对轻轻松松过十万,不过,乔木也清楚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点一点做,不提前让他们先适应海上环境,多跑几趟短途,而是直接让他们跑长途的话,风险实在是太高了,成功的来回才能带来收益,如果只去不回的话,就算去的地方再远也没用。
可就算如此,就算乔木暂时只跑短途,她也硬生生在跑短途的这三年时间里,靠着海贸生意攒了八百万两银子和三十万元黄金,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珍珠翡翠,珊瑚宝石之类的好东西,当然了,真正靠贸易赚到的其实还只是少数。
事情是这样的,刚开始做海贸生意的时候虽然赚了不少,但是很快就遭到了一些海贸大家族的阻拦和打压,那乔木肯定也不怕呀,敢来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