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将来动折上亿的古董,现在卖出去的价格也才几百块钱,靠!贱卖到这种程度吗?

    钱淑兰心里想骂娘!一方面又在嘀咕她上回给李世荣的那些药够不够买这些古董呀?

    可别到时候这些东西都流到外面去了。

    马主任见她脸色越来越难看,以为把她吓住了,开口道,“看吧,你也觉得贵吧?所以还是小心点为妙。”

    钱淑兰收回心神,郑重点头,“放心,我肯定会小心的。”

    第二日,钱淑兰就跟着马主任到了他们收藏古物件的地方,然后单独待在房间里把这些东西的灵气全部吸走。

    这也就是这年代,因为没有监视器之类的,钱淑兰才敢这么大胆。

    她收集好灵气之后,又侧面向马主任打听,“你们这些物价什么时候运到大城市啊?”

    “我们只需要运到县城就行,到时候有县城革委会联系火车,直接运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般来说都是三个月运一次,量少了也不值得折腾一趟。”

    钱淑兰看他,“最近一次大概是什么时候?那天我就不过来了。免得打扰你们。”

    她研究古董自然不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天大概要待在这边一两个小时,不能间断。

    马主任不疑有他,“最近一次应该是七号吧。”

    钱淑兰点头,“行!那我先回去了。”

    马主任送她出去,叮嘱她一定要好好把养鸡场办好。

    钱淑兰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我们这养鸡场从上至下已经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了,如果我办不好,估计你们能把我吃了。”

    马主任想到蒋县长每次开会都要问他,他忍不住哈哈大笑,“的确如此。”

    养鸡场的事情,钱淑兰都是分给下面的人干的。

    她才不会把所有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呢。

    这次因为要孵的小鸡太多,全生产队,十二岁以上至七十岁以下的劳力都过来帮忙了。

    钱淑兰直接按照孵出的小鸡来算工分。

    这次知青们也全都被选上了,一个个为了多挣工分,全都摩拳擦掌照顾母鸡。

    这是个精细活,一定要仔细,千万不能懈怠。

    尤其是他们每个人都领了二十只母鸡回去的时候,就更加没有精力去折腾了。

    因为他们这些人是新手,钱淑兰还特地叮嘱过孙大琴,安排柳月琴去指导他们。

    回来后,还挺满意。

    因为这次需要记的账比较多,邓兴明和钱月涛也被抓过来帮忙记账。

    主要就是负责记每个人领回去的母鸡数和鸡蛋数。

    倒是减轻孙大琴很多时间。

    很快就到了初七,钱淑兰跟着那些古物件一起往县城走,她在空间里看着这些古物件被装到火车厢里,趁着没人的时候,直接把这些灵气全部吸走了。

    经过她这一番折腾,这次需要的药品才勉强够用。

    等这些小鸡全都孵出来,钱淑兰给它们一个个喂药。

    她全部把药化到温开水里,其他人根本不知道。

    为了让其他人相信他们生产队的古井有神奇作用,钱淑兰一再叮嘱这些人孵小鸡的时候,一定要给母鸡喝古井里的水。

    谁要是偷懒,被人发现,直接扣五十个工分,抓到的人也能奖励三十个工分。

    于是那口古井成了香饽饽,每天都有人去提水。

    一开始住在古井旁边的人家就惨了,根本没时间去挑水。

    想争吧,争不过呀。个人哪有队里的事情重要。

    于是住在打谷场附近的人家都强烈要求大队干部们再找打井队。

    “我们每天吃水都要绕到后面去提,要走半里路。真的是太辛苦了。队长,你们就向上面反应一下吧。”

    钱明华和王守泉拿这些人没办法,谁让这次要孵的小鸡这么多呢。

    而且孵小鸡要持续两个多月,总不能让这些社员们没水吃吧?

    两人一商量,王守泉决定向上面申请。

    他不仅仅给公社发出申请,还向县里和水利局都发了。

    结果水利局领导没接到,倒是蒋县长听说他们吃水困难,还以为是要孵的小鸡没水喝,于是就给水利局的局长下命令,让他们尽快安排打井大队下乡,给王家村打井。

    就在公社们的领导还在那讨论到底怎么跟上面的领导们说的时候。

    打井大队已经进了王家村。

    这速度之快惊呆了大家伙儿。

    人来了,首先要做的就是统计需要打井的人家。

    跟十几年前不一样的是,这次几乎家家都报名了。

    这十几年陆陆续续有许多户人家都分了家,所以统计上来的大概有三百户家要打井。

    打井大队长听到这个数字,嘴角都抽了起来。

    他们下一次乡起码能休息一个礼拜,照这三百户,至少也得打一个月。

    也就是说,他们这个月没休息日了。

    王守泉见他们脸色不好看,当晚让打井的人家拿出好菜出来招待人家。

    怎么说也是为你们服务的,要出钱的当然也是你们。

    当这些打井人员看到他们居然炖了鸡汤时,一个劲儿地咽唾沫。

    而后又陆陆续续上炒鸡蛋和蔬菜。

    这应该是他们下乡以来,接受过最丰盛的招待了吧。

    于是这些人也都收起了冷脸,专心帮他们打井。

    这次打井,跟十几年还有个不同,就是它根本不需要打得那么深。

    只要二十米就可以了。所以速度比以前提升了不少。

    一组人一天起码能打到三口井。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一个月就过了。

    打井大队从王家村撤走了。但这些学习养蚯蚓的好手们,却还留在王家村。

    在这期间,百货大楼和供销社的卡车几乎每天都会过来运鸡蛋。

    孙大琴这个嘴快的,有时候还故意把收到的钱,报给这些人听。一个个羡慕得不行。

    然后钱淑兰发现这些人学习养蚯蚓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亲们浇灌的营养液,么么哒

    第294章

    钱淑兰经过反复思量,最终决定开一次干部会议。

    王家村现在的状态是,家里的女人和孩子负责照顾母鸡,男人负责下地拔草。

    这些日子大家都忙得焦头烂额,一入夜沾枕头就睡。

    现在刚入夜,一个个都累得腰酸背痛。第332节

原本应该舒舒服服躺在床上睡大觉,可却被叫过来开会,大家伙都有点兴致缺缺。

    一个社员看向一直沉默的钱明华,十分好奇,“大队长,叫我们来干啥呀?”

    钱明华在人群里扫了一眼,“人还没到齐,再等会儿。”

    那人脸色沉了下,但心里却更加痒痒了。

    没过一会儿,大队干部们全都到齐了。

    钱明华把位置让给钱淑兰,“这次会议是我要求召开的。实在是因为事情比较重要,所以我必须先争求大家的意见,然后再召开全社员大会。”

    大家伙见她说得这么郑重,原本困到睁不开的眼皮,立刻掀了起来,浑身抖了个机灵。

    王守泉刚刚才从家里赶过来,所以并不知道钱淑兰要说的事情,但他本能地觉得他三婶这次是要弄出大动静来了,他轻咳了下,“三婶子,你说吧,啥事呀?”

    钱淑兰却没有直接了当开口,反而问道,“在我开口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咱们全县都养鸡了,咱们的鸡蛋会不会卖不出去呢?”

    众人皆是一愣,而后细细琢磨她的话。

    冬天也许没问题,关键是夏天不行啊。

    到了夏天,鸡蛋容易散黄发臭,保质期也不过七天左右。

    如果运到别的省,无疑会加大成本,先是路费再就是街道不平,长途运输,会损坏许多鸡蛋,而且人家也并不一定愿意过来运。

    再说,他们应该更愿意运离他们省比较近的生产队,而王家村生产队,其实处在刘关县中心偏北的位置,并不是离他们最近的。

    大家伙这会子才感觉事情有点大发了,“还真有可能卖不出去啊。”

    其中一个大婶拍着大腿,后悔不迭,“早知道就不帮他们孵小鸡了。这不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嘛。”

    另一人马上附和,“是啊,亏我还以为孵这么多小鸡,咱们年底能发了呢?感情是个坑啊。”

    接二连三的人都在发泄心中的不满。

    他们第一个埋怨的人就是蒋县长,如果不是他,他们生产队的鸡蛋根本就不愁卖。

    第二个应该就是钱淑兰这个厂长了,如果她不答应帮人家孵小鸡,蒋县长就算再想发展养鸡场也没戏。

    只是钱淑兰这个厂长到底是有几分权力的,大家根本不敢当她的面说出来。

    钱淑兰怎么可能感觉不到。一旦触犯到大家的利益,肯定会不满的。

    说不定今年年底推选厂长,她就有可能被别人顶替了。

    钱淑兰喜欢什么事都想在前头。如果她真的被别人顶替了位置,那她辛苦这十来年,岂不是给别人做了嫁衣。她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王守泉是了解钱淑兰的,所以他愣神之后,直接开口问,“婶子,你是不是有想法?”

    钱淑兰翻出自己的本子,“我的想法是我们要增加新项目。附近生产队都是我们带动的,我们也不好跟他们抢食吃。咱们眼光放远一点,不跟他们争县城这三瓜两枣的。”

    这话说得很大气,可王守泉却弄不明白,他微微挑眉,“怎么说?”

    钱淑兰双手交插在一起,看向大家,“马上春交会又要到了,我建议从国外买一台进口真空包装机。”

    说起来塑料这东西,刘关县的百货大楼已经有卖的,只是非常稀少。

    但是临阳省在一九六四年的时候就开了一家塑料厂,专门生产一些塑料薄膜,塑料盆,塑料桶之类的。

    像聚酯、聚乙烯塑料薄膜几乎不怎么生产。但如果他们上门定做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有个人弱弱地问,“什么是真空包装机,干啥用的呀?”

    钱淑兰笑着解释,“真空包装机可以减少包装内氧气含量,防止包装食品的霉腐变质,包持食品的色香味,并延长保质期。只要咱们打了包装,就可以把鸡蛋卖到国外。”

    众人一阵哗然。

    又有一个提出疑惑,“三婶子,你这也太逗了,人家外国又不是没有鸡蛋,干啥要买咱们的呀?”

    钱淑兰摆了摆手,“咱们不是直接卖鸡蛋,而是卖卤蛋和鸡蛋干。”

    卤蛋这个她本来就拿手,难不倒她。

    鸡蛋干这种东西更加简单。她家乡流行自制鸡蛋干,和淘宝上卖的相差无几。

    众人立刻想到钱淑兰那卤肉的手艺,味道真的很不错。

    钱淑兰在大家的脸上溜了一圈,把众人的眼色尽收眼底,轻声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有人开口问了个最关键的问题,“那个真空包装机多少钱哪?”

    其实钱淑兰也不太确定那机子多少钱。就她前世所知,差的真空包装机差不多两万左右,好的要几十万。但这年代,她不太了解,所以她给了个数字,“保守估计一万多块吧。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得要请人专门打听。”

    “这么贵啊?”众人齐齐肉疼。一下子少了这么多钱,大家伙还是很不舍不得的。

    钱淑兰细细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万多块钱,分到各人手里也不过几块钱。但从长远来说还是十分有利的。有舍才有得。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不用付出就会掉馅饼的好事儿。”

    有人立刻举手表决,“婶子,这事我同意了!”

    陆陆续续又有几个人举手了,都是跟钱淑兰平时关系很好的人,比如说曹传正的父母。因为他们也是统筹工,也算是大队干部。

    钱淑兰目光沉了下来,这还有一大半人没举手呢。

    钱淑兰斟酌了好一会儿,终于使出最后一招杀手锏,“在买机器前,我会请我认识的一个香港大老板尝下我做的卤蛋和鸡蛋干,如果他和我签订合同了,我再定机器。这样就不会亏本了。大家也知道卖到国外,价格是可以翻一倍的。”

    连后顾之忧都没了,大家齐齐举起了手。

    王守泉朝钱淑兰竖了个大拇指,三婶子这招步步为营使得太妙了。

    钱淑兰有些苦笑。事实上,她其实挺累的。

    这些人都穷怕了,连一丁点的冒险精神都没有,一味的守成。

    如果她不是认识李世荣,估计今天这事八成就要泡汤了。

    可也不能责怪这些人,他们本来就是老实的庄稼人,喜欢稳扎稳打。像她这样不按常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