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你觉得此诗如何?”
许一凡表情愈发的古怪起来,但是,他还是想了想,说道:“小子才疏学浅,不敢妄加评论。”
“呵呵!”
老者转过头,又看了许一凡一眼,然后,又转移了话题。
“你怎么看待滁园?”
“景色优美,充满了历史的气息,是难得的好去处,只是。。。。。。”
听到前面的评价,老者不置可否,类似的话语,他早已经听过无数遍了,不足为奇,倒是后面许一凡那欲言又止的话,让他有了几分好奇。
“只是什么?”
许一凡没有多想老者的身份,只是把他当成了滁园的某个管事的,随口说道:“只是物是人非,今日的滁园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滁园了。”
老者闻言,身体微微一震,转过头,诧异的看着许一凡,只是,此刻许一凡正看着荡起涟漪的湖面,似乎有鱼儿上钩了,没有注意到老者那奇怪的反应。
“看来,公子对滁园知知甚多啊。”
虽然有涟漪起伏,可是,鱼儿并没有上钩,湖面很快就平静下来,听到老者这么说,许一凡却摇摇头,说道:“算不上了解,只是读了几本闲书,在书上看到过有关滁园的事情而已。”
“哦,那公子如何看待魏公呢?”
既然许一凡说他知道滁园的历史,那自然也知道魏滁这个人了,而人们在谈起滁园的时候,往往都会提起魏公,当然了,这也只是老一辈的人会提起罢了。
“一代豪杰,是文人的楷模,值得我们去学习。”
老者似乎对许一凡这个评价,不甚满意,就再次问道:“如果你是魏公,你会怎么选择?”
这一次,许一凡转过头,眼神有些疑惑的看向老者,只是,老者看着湖面,这让许一凡更加的不解起来,不过,他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若我是魏公,我不会选择困守魏洲城的。”
“哦?那你当如何?”
“推翻他。”
“嗯?”
老者原本浑浊的目光,顿时变得犀利起来,不过,很快又恢复正常,继续问道:“说说看,为何?”
“一个王朝的没落,不是个人能够抵挡的住的,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魏公当年做的那些事情,应该是想变法。”
“变法?”
许一凡点点头,说道:“对,就是变法,只是,这样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万般艰难,变法往往就意味着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如果从长远来看,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儿,但是,就当年的情况而言,却不是什么好事儿,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无疑是面对一座大山,与全世界为敌,这样的人,都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没有人支持,所谓的变法,只是手中浮萍,无根之木,注定会失败的,而魏公的结局也是可以预见的。”
老者听完,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然后又问道:“那为何你说要推翻他?”
许一凡笑了笑,说道:“当一样事情,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感到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的事情,除了推翻他,从头再来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老者不在说话了,而许一凡也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欲望,这本来就是他的随口一说而已,当不得真。
第二百八十章 守凌人
时间来到了下午,寒风愈发的凌冽起来,而小雪也变成了鹅毛大雪,许一凡在亭榭当中坐了一会儿,看到老者有些支撑不住了,就起身告辞离开了。
老者并没有挽留,从头到尾,许一凡都不知道老者的名讳和身份,而老者也没有去追问许一凡的身份,两个人就像是一场萍水相逢的偶遇,坐下来一起闲聊几句罢了。
待到许一凡带着谷歌,径直离开之后,老者也不在钓鱼,转身回到亭榭当中坐下,端起一杯温好的酒水,抿了一口。
放下茶杯之后,老者开口问道:“老蒙,你怎么看?”
亭中就老者和那名管家打扮的男人两个人,老者问的自然是他了。
“此子眼光之独到,眼界之高,见识之广,很难将其当成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老者闻言,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放下酒杯,从怀里拿出一张宣纸,宣纸上写的正是许一凡那首《沁园春。雪》。
看着宣纸上的内容,老者叹了口气,说道:“若当年,魏公遇到他的话,两个人一定谈得来。”
男人没有说话,只是,表情微微有些诧异。
“其实,方才他的话没有说完,可能是想到我们只是偶遇,忌讳交浅言深,不过,他没说,我也猜到他接下来会说什么了。”
老者似乎在跟男人说话,又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当年,魏公面临的局面,是何等的糟糕,魏公心中自然也是知晓其中的难度,那少年说,若他是魏公,肯定不会那么做,可是,有些事儿,总的有人去做吧,魏公当年何尝不知道,此事不可为,但是作为臣子的,要做的不就是替君分忧嘛。”
说到这,不知道为何,老者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继续喃喃道:“当年,魏公战死之后,很多人为魏公感到不值,其中以儒家的读书人最多,其次是炎高祖。”
“说来也很可笑,当年夸赞和尊崇魏公的人,大部分都是炎人,反而是秦人,对魏公十分的不满,甚至是痛恨,在他们看来,如果魏公能够守住魏洲城的话,长安城怎么可能会那么快被攻破,哪怕过去了这么多年,时至今日,在南夷,还有很多人在抨击指责魏公的不作为,若魏公在世,看到这一幕,不知道该做如何想,他会不会感到失望,会不会感到不值,会不会感到后悔呢?”
男人始终没有说话,站立在一旁,听着老者的絮絮叨叨碎碎念。
“不过,想必就算魏公知道了这件事,恐怕也不会在意,如果可以重来,想必,他会选择同样的选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外面大雪纷飞,亭中一老一少,一站一座,就着一个随时都可能被风吹熄的小火炉,在那碎碎的念叨着一些不被人喜的话语。
老者姓魏,正是魏公魏滁的魏。
魏鸿熙,字慎言,谨言慎行的慎言。
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魏鸿熙不是魏滁的后人,而魏滁也没有后人了,当年,在秦朝灭国前夕,魏滁战死魏洲城,魏家一家老小,无一例外,全部都处死,连襁褓之中的婴儿都没有放过,魏滁之后,再无魏家人,而秦朝之后也无魏家人。
不过,魏家虽然绝种了,可是,魏家的香火却还是延续下来了,当年,魏滁家中有几个老仆,他们本不姓魏,在魏家灭族之后,他们主动该姓魏,然后立下祖训,子孙后代,世世代代,家中的嫡长子都要姓魏,至于这些老仆,在秦朝灭国之后,也跟着去了。
这些年来,东海城一直有一个魏家村,村子不大,人口也不多,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人,而这些人,就是当年魏家奴仆的后人,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魏家村,守护着魏家村,或者说,他们在守护着魏公。
近千年以来,魏家村始终如一,凡是出自魏家村的人,他们都姓魏,他们不经商,不从政,不入伍,只是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守凌人!
魏家村有一个祠堂,里面供奉的不是魏家村列祖列宗的牌位,而是魏滁极其一家老小的牌位,这些年来,祠堂的香火不断,从来没有断绝过,而在魏家村的后山,有一片陵园,那是魏公的墓地,当然还有魏家一家老小的衣冠冢。
当年,除了魏滁的尸首得以保全之外,其他众人的尸体,根本无从找起,而魏滁的尸体是炎高祖亲自下旨,给予厚葬的,原本他的尸首应该埋在魏洲城的,却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其中以海洲人士最为强烈,最终,在万人的迎接下,魏滁的尸首从魏洲城魂回故里,回到了魏家村。
大炎王朝立国之后,曾经在魏洲城立起了魏公相,其香火无比的鼎盛,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魏洲城的魏公庙已经想活凋零,成为了乞丐的避难所。
哪怕是在海洲,现如今还记得魏公的人,估计也寥寥无几。
魏鸿熙出身魏家村,是这一代魏家的族长,更是守凌人,而他守护的不是魏家村,而是眼前这座滁园。
魏家村的存在,朝廷是知道的,虽然滁园表面无主,其实,他是属于魏家村的,每一任魏家村的族长,他们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打理好滁园,只是,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少,整个海洲,知道此事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
待到申时左右,大雪越来越大,园中的诗会也已经结束了,前来参加诗会的仕子、才女们,纷纷离场,留下满地的狼藉,滁园的下人们正在忙碌打扫现场,而魏鸿熙这边,却来了一个人。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本应该出现在诗会上,却始终没有出现的荀德华。
看到荀德华的到来,魏鸿熙并没有感到意外,仿佛他就是在等对方一般。
荀德华身着儒衫,身上披了一件老旧的狐裘,宁致远一手撑着伞,一手搀扶着荀德华,来到了亭榭之中。
待到荀德华坐下之后,宁致远转身离去,而魏蒙也随之离开,整个亭榭当中,只剩下荀德华和魏鸿熙两个人。
“你来了。”
“嗯,来了。”
两个人见面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一句废话。
在说完这句话之后,两个人都选择了沉默,魏鸿熙提起小火炉上的酒壶,给荀德华倒了一杯酒水,然后,重新把酒壶放回小火炉,二人没有言语,而是端起各自面前的酒杯,慢慢的喝了起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荀德华放下手中的酒杯,看着魏鸿熙说道:“见过他了?”
“见过了。”
“感觉如何?”
魏鸿熙刚刚把酒杯送到唇边,闻言之后,停顿了一下,然后喝了一大口,原本有些苍白的脸色,顿时红润起来。
放下酒杯,缓缓道:“不错。”
“那那件事。。。。。。”
然而,不等荀德华说完,魏鸿熙就摇摇头,说道:“我们只是守凌人,也只能是守凌人。”
荀德华闻言,皱起了眉头,他看着魏鸿熙,眯了眯眼睛,沉吟片刻之后,说道:“你不想他步魏公的后尘吧?”
魏鸿熙抬起头,看了一眼荀德华,然后重新低下头,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水,端起酒水,抿了一口,淡淡的说道:“不想又能如何,他不是魏公,也成不了魏公。”
“何以见得?”
魏鸿熙瞥了荀德华一眼,反问道:“你心里不清楚吗?”
荀德华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似乎是觉得气氛有些尴尬,有些凝重,魏鸿熙放下酒杯,主动说道:“他太弱了,乱世已起,以他现在的能力,还不足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局面。”
“东海城是站在他这边的。”
“呵呵!一个东海城是不够的。”
“还有不良人。”
“不良人是皇帝的忠犬。”
“还有我,还有白鹿书院。”
随着荀德华这句话说完,魏鸿熙看向了眼前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老人,他笑了笑,问道:“你能代表儒家吗?”
荀德华摇摇头,说道:“不能,但我能代表白鹿书院。”
“还是不够。”
荀德华不说话了,他紧蹙着眉头,不知道是在想接下来该怎么劝说魏鸿熙,还是想到了别的事情。
“如果加上方士呢?”
“勉强够了。”
“那你。。。。。。”
“再看看吧,必要的时候,我们这群活死人,会有决断的。”
荀德华闻言,站起身来,对着魏鸿熙执弟子礼深鞠一礼,而魏鸿熙坐在那里,坦然受之。
这一幕,发生在喧闹刚过的滁园,除了亭中的两位老人,无人看到
这一幕,如果有人看到的话,肯定会大吃一惊,要知道,荀德华可是当代大儒,能当得起他这份大礼的人,也没有几个人了,哪怕是当今圣上炎武帝,都不一定受得起,而眼前这个自称活死人的守凌人,却坦然受之,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荀德华在行礼完毕之后,重新落座,不在言语什么。
“听说,你要在东海城建立书院?”
“是的。”
“名字可想好吗?”
“起点书院。”
“你取的?”
荀德华摇摇头,说道:“是他取的。”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