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炎不良人-第5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护教军的首领是清真教的教主赵鸿曦,而负责带兵打仗的,却是两个少年,一个叫李璇玑,一个叫唐万三。

    赵鸿曦此人,许一凡对其有所了解。

    赵鸿曦是福州本地人,家境优越,其祖上最早是贩卖私盐的盐贩子,后来又捐钱买…官,有了官职在身,其爷爷在世的时候,他们是白天为官,晚上为匪,黑白通吃。

    当赵家到了赵鸿曦这一代,他既不愿意做官,也不愿意当盐贩子,更不愿意沦为土匪或者海盗,其反而对修行一事格外的执着。

    在赵鸿曦很小的时候,他就离开了海州,乘船出海,外出访仙,这一去就是十多年,很多人都以为他早已经葬身大海了,可是,就在几年前,赵鸿曦突然回来了。

    赵鸿曦回来之后,就在福州建立了一个道观,名曰清真观,他担任观主,开始在福州传播道教的教义,清真观的出现,迅速的吸纳了一波信徒,而且以极快的速度,以福州为中心,朝四周辐射过去。

    清真观是清真教的前身,在去年的时候,福州发生了天灾,而清真教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有清真观这个基础,清真教的势力迅速壮大,其人数再高的时候,多达近百万之多。

    根据许一凡得到的情报显示,赵鸿曦这个人,人长得普通,但是,修为很高,被当地人称之为赵天师,至于其修为到底如何,许一凡也不清楚。

    赵鸿曦是护教军的首领,许一凡不感到奇怪,也不觉得意外,让许一凡感到意外的是,在护教军当中,他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唐万三。

    说起唐万三,许一凡都快把这个人给遗忘了。

    在离开安民镇之后,许一凡第一个遇到的人就是唐万三了,两个人同行了一个多月,在这个一个月的时间里,许一凡经历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距离池东镇不远的地方,许一凡遭遇了一次生死危机,差一点儿死在了鳄鱼帮那群人手里。

    许一凡知道唐万三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在遭遇那场危机之前,许一凡并没有察觉到多少,但是,在那之后,尤其是到了池东镇之后,许一凡就意识到,唐万三比他想象的还要神秘。

    唐万三是道教的人,许一凡在很早之前就知道了,在从池东镇去往东海城之后,两个人曾经聊过一次,当时,唐万三问许一凡要不要跟着他出海游历,却被许一凡拒绝了,而唐万三也没有坚持什么。

    当然了,除了这件事之外,许一凡跟唐万三还聊了一些其他的东西,虽然当时唐万三说的不多,许一凡却从中知道了很多事情,而这也是许一凡为何决定留在东海城,以最快的速度崛起的原因之一了。

    许一凡从安民镇出发,到东海城算算时间,也差不多有三年时间了,在这三年时间里,许一凡认识了很多人,但是,给许一凡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个跟个话痨一般的死胖子。

    尽管,许一凡已经很高看唐万三了,没想到,他还是低估了唐万三,几年不见,这小子居然都能统领大军了,而且掌管的大军比他还多,真是造化弄人啊。

    至于李璇玑,这个人许一凡不认识,但是,能够跟唐万三并驾齐驱,肯定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李璇玑是什么人?”许一凡问道。

    “具体的不太清楚,据说是来自道教的圣地,其修为不俗,境界也很高,辈分还极大,另外就是。。。。。。”

    说到这儿,殷元魁眼神古怪的看着许一凡,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许一凡被殷元魁看的有些不自在,下意识的问道:“就是什么啊?”

    “此子年龄跟你差不多,都只有十五岁,长相也十分的俊美,跟你也不逞多让,其统兵才能,也不弱于你。”

    “哦?这么说,这个李璇玑还是个人物咯。”许一凡自言自语道。

    殷元魁有些无语的看着许一凡。

    说实话,殷元魁在接到这份情报的时候,内心是很复杂的,也是很惆怅的。

    在殷元魁他们这一辈人当中,文人当中有齐贤博、荀德华、徐肱这些人,压的天下读书人抬不起头来,武将当中有许淳这个妖孽一般的存在,使得其他武将黯然失色。

    抛开文人不去说,单单只说武将,大炎王朝五位大将军,除了许淳担任过三地,不对,是四地的大将军之外,剩下的四位大将军都没有这个殊荣,说不羡慕,不嫉妒,那是不可能的。

    在许淳之前,做到类似成就的,也只有武将当中的老泰山房巨鹿了,不过,就官职而言,房巨鹿在许淳面前,还是略逊一筹的。

    在许淳和房巨鹿之前,已经很多年没有人做到这一步了,而在他们之后,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步。

    不管是镇北大将军夏侯拓,还是镇西大将军秦嘉涆,亦或

    者是镇南大将军武英叡,他们都是在军中摸爬滚打很多年,靠着无数战功,踩踏着累累白骨,才成为大将军的。

    当然了,这三人的起点肯定比一般人要高不少,像夏侯拓,他算是子承父业,在许淳没有担任镇北大将军之前,夏侯拓的父亲就是镇北大将军,而夏侯拓本人也是从小就在军武当中长大,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进入军武都骤然得到高位,而是从一个普通士卒做起,一步步杀出来的。

    其他的两人,跟夏侯拓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至于说殷元魁本人,他算是最幸运的一个了,当了一辈子兵,从校尉开始,一步步成为大将军,他几乎很少上阵杀敌,这次带兵西征,算是他第一次亲自披甲上阵杀敌了。

    在殷元魁他们这一辈人当中,人才不少,但是,大多数都是在二三十岁以后,才逐渐崭露头角的,在往下一代,也就是童真他们这一辈人当中,人才也不少,但是,都还没能成长起来,或者说,他们才开始崭露头角,而到了许一凡他们这一代,一切就变得不一样起来,人才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

    西征军的许一凡、护教军的李璇玑和唐万三、西域的佛子慧法和阿修罗惠明、北蛮的南荣春笋和鲜于亦苓、南唐的圣女古沫汐和圣子邬修筠,都在这乱世已起的混乱世道当中,迅速冒头。

    许一凡的横空出世,就不用多说了,不管是在东海城也好,还是在康城也罢,他做了什么,众人都看在眼里。

    护教军的李璇玑和唐万三,也无需多说,能够跟三大不良将之一的秦惠,打的有来有回,已经很不容易了。

    西域的佛子慧法,虽然在统兵之上,没有展露出任何的天赋,那也是因为他还没有其中,不参与不代表他不会,能够成为佛子,其能力岂能小觑,单单就其在佛法一途的悟性,就是很多人都高山仰止的存在。

    阿修罗惠明,暂时还没有出现在西域联军当中,很多人还不熟悉他,但是,惠明在西域内的地位之高,丝毫不亚于此次西域联军的大帅法阿和尚。

    要知道,西域王国众多,想要组成一支兵力庞大的大军,单单依靠佛法和教义,是很难做到的,有的时候,也是需要依靠武力解决的,在西域联军组建大军的时候,惠明就充当了一个刽子手的角色,他带着阿修罗军队,穿梭在每一个王国当中,凡是不听从号令的,就地斩杀,人如其名,以杀止杀,方是阿修罗。

    北蛮的南荣春笋,是北蛮大将军南荣秋歌的小儿子,其出身高贵不去说,最重要的,这家伙还是修行者,是此次北蛮祭司出世之后的代言人之一,在赫连力阳跟夏侯拓死磕的时候,南荣春笋在战场上表现不俗。

    鲜于亦苓虽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可是,她在几年前,多次潜入大炎境内,来去自如,跟北蛮王帐的几个大人物,关系匪浅,据说,她还是北蛮玲珑公主的好友。

    南唐的古沫汐,自然不用多说,圣女,光名号就很吓人,而邬修筠虽然在之前,名不见经传,但是,在此次南唐跟武英叡作战的时候,其在战场上,也表现不俗。

    都说乱世出枭雄,这乱世才开始,各种天才一般的人物,都集体冒头了,而这还是已经有了名声的人,还有很多至今还默默无闻,异常低调的人物,他们还隐藏在暗处,殷元魁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物出世。

    每每想到这里,殷元魁都觉得自己老了,真的老了,现如今的天下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因此,在听到许一凡评价李璇玑,说他是个人物的时候,殷元魁除了觉得无奈,更多的还是无语。

    对于唐万三出现在福州,出现在护教军当中,许一凡多多少少有些意外和诧异,不过,他也没有多想什么,许一凡是一个极度务实的人,他很清楚,就算他想的再多,对于福州那边的战局,也没有多少用处,除了徒增烦恼之外,别无他用。

    赵鸿曦所统领的护教军战力如何,许一凡没办法做出详细的评估,但是,粗略的评估还是有的,护教军的整体战力,肯定比不上正规军,毕竟,其成员构成太复杂了,想要把这支军队管理好,就需要一定的手腕。

    秦惠的大军之所以现在会跟护教军展开对峙,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秦惠的十万大军,并不是什么精锐,而是从地方军当中矮子当中拔高个,其战力跟护教军不相上下而已,饶是如此,秦惠在南下之后,还是迅速的收复了建州和汀州,由此可见,东南方的战局,无需过多的担心。

    许一凡现在真正担心的,还是北蛮和南唐两处的战局走向。

    一切都像许一凡说的那样,一旦嘉洲失守,或者巫州失守,那对于大炎王朝来说,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反倒是西北这边,战局反而最不用担心。

    现如今的西北,虽然前有西域联军,后有燕王的十五万大军,但是,西征军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纵深很大,辗转腾挪的地方够大,就算暂时战败了,也无妨。

    康城失守了,还有西洲城,西洲城失守了,还有玉门关,有这三个可退守的地方存在,西域联军想要入侵中原,难度很大。

    不过,西征军也有一个很大的劣势,那就是西征军的兵力严重不足,死的人太多了,经不起几次折腾了,而想要守住西北的门户,常规战术肯定不行,必须出奇制胜。

    至于怎么个出奇制胜,还需要慢慢酝酿,不过,许一凡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第四百五十四章 身世之谈



不管是嘉洲事,还是巫洲事,都不是眼前事儿,虽然这两处战场的成败,决定了未来大炎王朝的局势走向,却也不是许一凡和殷元魁他们能决定的,他们现在应该操心的,还是西征军的问题。

    西征军大大小小的将领,都在西域联军暂时撤兵之后,被殷元魁派往了不同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人当中,有人暴露出了问题。

    在西域联军暂时撤兵之后,殷元魁决定一部分人撤退,一部分留守康城,而在这群人当中,有一行人不容忽视,那就是之前被炎武帝派往康城的太医队。

    太医队在廉嘉庆和葛明德的带领下,来到康城没多久,正事儿没做,反而遭遇了西域联军攻城,原本是来处理瘟疫的他们,却被迫成为了军医,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待在临时医院,负责救治伤员。

    抛开他们是京官的身份不去说,单单只说他们的医术,确实要比一般的军医高出很多,至于许一凡之前组建的军医队,更是无法跟他们媲美。

    毕竟是一群专门服侍皇帝和王公贵族的人,在处理各种伤势的时候,很多在军医们看来棘手的问题,在他们眼中就不算什么,虽不至于说手到擒来,药到病除,但也差不多。

    没有什么比鲜血,比生死更能洗礼人心的了,在经过这段时间的协助之后,很多太医们都备受震撼,在殷元魁安排人撤离的时候,率先安排的就是太医队,他们可是很珍贵的。

    廉嘉庆自然是巴不得早点离开这鬼地方,之前,他选择留下,一方面是迫不得已,另一方面则是想捞点功劳,不然回去没法交差,可是,在临时医院的那段时间里,他亲眼看到无数年轻的将士,就在他面前死去,这让他感到震撼之余,更多的还是恐惧。

    没人不怕死,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怕死,因此在殷元魁安排他们撤离的时候,廉嘉庆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了撤离,太医队上百人,有十余人选择留下来,其中就包括葛明德的儿子葛仁,还有姚康宁都选择留下来,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十来人也选择留下来。

    虽然,留下的是极少的一部分人,但是,对于西征军来说,这还是一种极大的慰藉。

    如果只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