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在,可是,当探子再次探查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尸体不见了,很明显是有人收敛了这些尸体。
弓月城除了石族人之外,没有其他外人,对待敌人的尸体,有必要收敛吗?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蓟群被骗了,他的谈判失败了,蓟群自己是不相信他的任务失败了,可是,窦斌蔚却坚信这一点儿,他太清楚一件事了,那就是许一凡在鼓动人心这方面,堪称天才。
许一凡已经不止一次,在这方面展现出他的口才了,初到康城的时候,他就能从一众将领手中夺得指挥权,在瘟疫结束之后,他更是能指挥那些谁都不曾在意,谁都看不起的死囚、蚁军去作战,谁又能想到,那些砍死都嫌脏了地方的死囚,居然能做出说死就死的举动。
窦斌蔚一直觉得,既然选择跟许一凡作对,就不能给他开口的机会,这小子的嘴有毒,他能把死人都给说活了,更能三言两语,就把这些面对严刑拷打,都不曾吭声的人,说的鼻涕横流,而石族人面对许一凡,他们能坚守住吗?
蓟群?
呵呵!作为幕僚,他或许是合格的,也是称职的,但是,作为一名说客,三个他加起来都不一定是许一凡的对手。
在探子带回弓月城的消息,在结合蓟群之前在弓月城看到的一切,窦斌蔚立即就明白,石族已经站在了许一凡这边,而许一凡之所以假死,绝对是拖延时间,这小子肯定不在弓月城,玩了个金蝉脱壳。
窦斌蔚思来想去,分析出许一凡可能去的几个地方。
第一,直接从弓月城返回康城,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从弓月城到康城,上百里的路程,许凯歌早已经沿途布置了重兵,既是防备许一凡潜回康城,也是防止秦之豹回到康城,当然,也为了阻拦康城的人马前来驰援。
第二,直接去跟秦之豹汇合,然而,这种可能性也不大,秦之豹自身都难保,就算石族倒向他们,那边的人马加起来也不到万人,想要跟许凯歌硬碰硬打一仗,可没有那么容易。
排除了这两个可能性之后,窦斌蔚觉得,许一凡可能去的地方只有三个,要么他一路往西,去往西域的地界,绕道回到康城,要么他进入塔撒哈沙漠,前者的可能性不大,先不说许一凡去了西域那边,能否隐藏着行踪,就算隐藏住了,西域联军正在攻打康城,许一凡怎么可能从那边回去,至于说后者,那更不可能了,进入塔撒哈沙漠,死比活着容易,只要他脑子没有坏掉,绝对不可能进去的。
那么,只有最后一个地方了,那就是一路北上,去往庭洲,从庭洲绕道去往西洲,只有这样,许一凡才可能逃出生天。
想到这儿,已经抵达上阳镇,全军已经开始休息的窦斌蔚,第一时间开始回撤,因为窦斌蔚怀疑,许一凡这次来弓月城,除了表面上的五千人之外,可能还有兵马,如果这支兵马真的存在的话,那对方最可能去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凉宛镇,切断许凯歌的后路。
能在西征军当中当校尉的人,岂能是简单人物,没有点儿战略眼光那怎么能行呢,不然,许凯歌也不会把一万多人的兵马,交给他来统辖。
就在许一凡从凉亭镇出发,夜袭沙堡镇的时候,窦斌蔚也带着七千人,从上阳镇朝着沙堡镇赶来,只可惜,他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因为七千人的行军,跟许一凡的一千多人的行军,速度上还是有明显的差异的。
在上阳镇和沙堡镇之间,还隔着数个村镇,其中有一个镇子就是龙门镇。
此时,已经是三更时分,尽管窦斌蔚心急如焚,想要继续行军,可不管是士卒,还是战马,都吃不消了,没办法,他只能在大军抵达龙门镇之后,暂时停下来休整,准备休息一个时辰,在继续赶路。
在大军下马休整的时候,窦斌蔚看着手里简易的地图,眉头紧锁,心中有一种强烈的不好的预感。
在抵达龙门镇之后,窦斌蔚这边得到了探子的汇报,在接近黄昏时分,窦斌蔚放在北方的一千人的小队,突然失去了联络,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也因为这个消息,窦斌蔚愈发的笃定,许一凡还有后援兵马,对方肯定是去凉宛镇了。
除了这个消息之外,在休整了半个多时辰之后,窦斌蔚之前派去统治窦志勇的亲卫,到现在还没有回来,算算时间,在他们抵达龙门镇的时候,亲卫就该回来了,可他们依旧没有回来,很可能是出事儿了。
随着这些零零散散的消息的汇总,窦斌蔚觉得,不能再这么干等下去了,大军不能继续休整,他要立即赶往沙堡镇,看看那边的情况再说,于是,窦斌蔚直接下令,让还没有休息够的众人,立即集…合,以最快的速度感到沙堡镇再说。
也就在这个时候,许一凡一行人也距离龙门镇不到五里,一场遭遇战即将展开。
第五百零七章 天下为棋盘
康城。
殷元魁自从带领西征军攻下康国,占领康城之后,前前后后和西域联军在这里打了数十场,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的战役,而真正称得上战役的,也只有之前那场由申屠侯指挥的攻城战,其次就是眼下这场攻城战了。
其实,相对于攻城战而言,炎军最擅长打的还是守城战,这主要源于中原的特殊环境,中原地大物博,觊觎中原的人很多。
北蛮一直试图染指中原,入驻中原,不再做马背上的民族,也不用在逐水草而居;南夷也想入驻中原,尽管南夷的矿产很多,物资也很丰富,可是,那里交通不便,很多在中原看来很稀有的东西,在南夷不敢说遍地都是,却也不少见,他们也想和中原人一样,有自己的房屋和土地,从十万大山走出来。
西域就更不用说,西北的环境如何,凡是到过西北的人都知道,一道玉门关,关内和关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
除了这三个地方之外,在海外也有不少人企图染指中原,在所有人眼中,中原就是一块香饽饽,谁都想上去咬一口,而想要入驻中原,单纯的依靠言语、贸易是不够的,还需要武力,因此从有文字记载开始,或者说,从武朝建立之后,中原边关的战火从来没有停止过。
近万年以来,大大小小的王朝无数,你方唱罢我登场,入驻中原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在所有的王朝当中,人们最不愿意提起,刻意选择去遗忘的,却又绕不过的王朝,就是武朝。
武朝是第一个建立的王朝,也是版图疆域最为辽阔的一个王朝,武朝建立的时候,除了现如今炎朝所统辖的疆域之外,西域中部,北蛮的三分之二的土地,南夷三分之一的疆域,甚至是海外诸多岛屿,都曾经被武朝征服过,武朝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在这些已知的土地,当时大半部分都是属于武朝的。
这还只是世俗王朝,在武朝统治期间,修行体系还不像现在这么神秘,当时的武朝,高境界的武夫,高修为的修行者,随处可见,没有什么好稀奇的,那个时候,武夫体系还没有衰落的时候,别说世俗王朝了,就是这些修行体系,也要仰仗武朝的鼻息生存。
武朝统治期间,不管是文化、经济、科技、修行等等,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种大家、文臣武将、武夫、修行者,层出不穷,把一个处于荒蛮时期的人类,带向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在武朝被推翻之后,不够是后面哪个王朝,其国土疆域都没能达到武朝时期那么大,至于时代的发展,更是没有超越武朝,反而退步不少,近万年过去了,之后的这些王朝,其实都是在吃武朝的老本,由此可见,巅峰时期的武朝到底有多强悍。
当然了,在诸多王朝,在无数帝王当中,不是没有人想像武朝的皇帝那样,开疆拓土,完成大统一,超越武帝,比如当年的汉朝,比如当年的秦朝,还有现如今的炎朝,都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除了炎朝之外,其他的王朝当政的皇帝,在选择这么做的事情,无一例外,都遭到了各种巨大的阻力,更是使得一个王朝由盛转衰,最终走向灭亡。
在这些王朝由盛转衰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这可能是王朝长不过千年的诅咒,其实,如果熟悉历史的人都会知道,任何一个王朝由盛转衰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当政的皇帝,在休养生息很多年,经过一代代帝王不断累积起来的财富,对外开始发动战争导致的。
战争打的是人,更是银钱,按理说,一个统治中原数百年的王朝,其积累的财富达到了一个很恐怖的数字,而人口更是达到了一个很夸张的数字,在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的情况下,却依旧失败了,如果是一两个帝王失败了,那可能是意外,可是,除了武朝之外,还有极个别的统治时间极短的王朝之外,剩下的王朝,由盛转衰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一旦战争发起,无一例外,他们都失败了,不管前期打了多少胜仗,拿下了多少土地,最终都会遭遇到史无前例的阻拦,不是被拖垮,就是被打垮。
大炎王朝从建国以来,除了在初期的时候,打了很多年仗之外,之后就开始休养生息,在五百年前,大炎王朝的人口已经高达数千万之多,人人都安居乐业,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那个时候,炎朝开始准备对外作战,大规模的征兵,大规模的准备粮草。
当时,大炎王朝的军队高达一百五十万,这还是有编制的部队,而没有编制的,比如各个地方的守备军,预备队,更是很多,如果把这些兵力加起来,炎朝当时的军队拢共有近四百万的之多。
然而,就在一切准备的差不多,准备征战的时候,京城却出了问题,皇帝暴毙,储君未立,出现了很出名的九子夺嫡事件,随着这件事的发生,当时好不容易整合起来的军队,一瞬间四分五裂,相互之间打生打死,造成了极大的内耗。
真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老皇帝辛辛苦苦准备多年的计划,随着这场内乱,付诸东流,近四百万的军队,等到新帝登基之后,也就剩下一半左右,而这近两百万的军队,又被各种削弱,最终剩下的也就一百多万而已,想要以此征战天下,肯定是不够。
在那场旷日持久的内战当中,炎朝的经济大规模的倒退,时代进步的步伐被生生扼杀,如果不是登基的新帝,是一个精明能干的皇帝的话,那五百年前的炎朝,就可能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被推翻的道路。
在这场内乱之后,炎朝的国力大损,却并没有出现灭国的征兆,而在这其中,儒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五百年过去了,无数皇帝励精图治,再次休养生息,不断的积累财富,到了二十多年前,炎朝的国力其实已经恢复到了五百年前的样子,然而,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同样是储君未立,同样是先帝暴毙,同样是皇子夺嫡,可是,这场内乱并没有五百年前那么惨烈,至少,军队没有乱,死的人没有那么多,经济没有倒退的太厉害。
在炎武帝登基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北伐,御驾亲征。
十六年前的那场针对北蛮的战役,打的可谓是势如破竹,差一点儿就把北蛮给打没了,然而,这个时候却出现了玄武叛乱,导致北伐的战役功亏一篑。
巧合吗?意外吗?
看似是巧合,看似是意外,可越是知道这些的人,越不会觉得它是巧合,也不觉得它是意外,仿佛在冥冥之中,有一支大手在操纵着一切,在阻拦着大统一的发生。
这些事情,任何典籍史记上都没有记载,知道的人少之又少,许一凡自然也不清楚这些,可是,殷元魁却知道。
许一凡一直很疑惑,就因为一场黑木崖大战,十余年都未曾动兵戈的炎朝,却突然开始对外作战,而且是同时跟三方作战,怎么看都是不理智的行为,他一度怀疑炎武帝是不是脑子有病。
炎武帝脑子当然没病,别人或许不清楚其中的原因,殷元魁却知道一些,炎武帝想要继承先帝的遗愿,也是历代皇帝的遗愿,那是征战天下,他要像武帝学习,想要成为万古一帝。
西征西域只是一个开端而已,只是,这个开端并不算好,第一次西征,秦嘉涆的二十万大军就在白莲佛国沉沙折戟了,给了炎武帝当头一棒,然而,这并没有改变炎武帝的初衷,他依旧选择继续西征。
此刻,站立在城头,看着西域联军正在疯狂进攻康城的殷元魁,眼神迷离,思维发散,他没来由的想起了一件事儿,一件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只是小事儿的事儿。
在秦嘉涆西征之前,殷元魁曾经收到了炎武帝送来的一份书信,在书信当中,炎武帝并没有提起西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