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玄朗眼睛明亮,已经悟得道:“类似于内丹之术; 混元不漏,精气神三宝和谐,阴阳五行混一。”
“如一个国家,便是一个人体,皇帝百官就是心神; 六识之类。”
“百姓就是血液; 元气; 精气之流。”
“五脏六腑就是各郡县州道。”
“三军就是骨骼; 守卫边疆的就是营卫之炁。”
“连通的道路; 运河,就是经络。”
“而农商钱货之流,就是粮食; 营养,负责供给全身。”
“百姓穷苦,国家便饥弱。”
“百姓富裕; 国家便盛强。”
李郸道点头:“此可为大道之医也。”
“如内起刀兵,就是火毒痈疮。”
“外有侵略便是外邪乘犯。”
“瘟疫旱涝; 就是六炁不调。”
……
“若能国泰民安; 便是养生主也。”苏玄朗道:“果真是庄子之思想,黄老之道法自然也。”
李郸道却叹气道:“可惜,可惜。”
“为何可惜。”
“如今改朝换代,便如人大病一场刚刚初愈。”
“为何不是新生?”李福德问道。谷
李郸道哈哈道:“新生之儿那是完满之相; 先天之炁足; 如今王朝,都是积弊已久,只能算大病初愈。”
几个道人觉得李郸道的理论并无什么大错之处,况且他们本就把人体比作小天地; 把外天地也看做一个大人体。
如此思想确实没有错。
“既然将国家比喻人体,那可有治病的方; 或也可修炼长生不死?”李福德问道。
“难。”李郸道开口道:“因为便是天庭,也是在不断改朝换代的。”
这么一说,苏玄朗几个就点点头:“也不知道大罗天界,有没有此等永恒的国度。”
几人聊得投机,便又高谈阔论了许久。
几人都是知识份子,而且想法天马行空,见识又十分广博,十洲三岛也有去过,天宫冥府也有游历。
李福德心中漫想:“当可将今日之事,写作文集,无论真假,当给后人看看。”
却是从来没有考虑过,有没有可能被列作禁书,要被焚去的可能。
论了政治一日。
随后苏玄朗又跟着李郸道讨论起丹道。
苏玄朗是唐代丹道大家,写过《太清石壁记》等文章。后著《旨道篇》,阐明内丹修炼之法。又鉴于《古文龙虎经》、《周易参同契》、《金碧潜通诀》三书“文繁义隐”,于是纂写《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来阐述内丹之道,提倡“性命双修”。
李郸道的丹道一部分传自于钟离权,一部分源于老君亲传,一部分来自后世的丹道理论。
相对来说属于宋元丹道,已经体系完整的内丹之术。
但是人家苏玄朗才是祖师爷啊,从外丹道中自悟内丹,只是不能圆满。
李郸道也算是夺了人家一部分内丹道的气运,自然悉心将自己所知全部传授。
苏玄朗本以为李郸道会秘密传授,不想李郸道竟然丝毫没有门户之见,讲得非常详细。
而旁边万振和叶法善,二者修符箓之道,存神观想,混洞万神,走的是跟已经飞升的岐晖子一个路数。
但此道太过艰难,要飞升风险也很大,内神明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外邪所乘,化为魔神,对自身影响非常大。
因此也有心兼修丹法,补全短板。
李福德对此不感兴趣,却也乐于记录,此后又有一本《茂名丹论》当流传于世,成为丹道经典。
讨论完了丹道,又讨论起符箓来。
符箓首论三山,张陵四世孙张盛于江西龙虎山首创“正一宗坛”,世传天师符箓。
南岳魏夫人的弟子杨羲、许谧在茅山建立了“上清宗坛”。丫丫作为魏夫人的弟子,算是跟这两位是师兄弟关系。因此丫丫见到茅山的人,就自称姑奶奶。
合皂山元始宗坛,则是出现在宋代之后,此处乃是太极左仙翁葛玄炼丹之所,不过现在还没有十分出名,也没有大万寿崇真宫。
因此李郸道论符箓,也只论正一符箓,和茅山上清符箓,外加自身的麻姑山太玄符箓体系。
李郸道没有想过顶替合皂山成为第三山的想法,但是说不得提前麻姑山成为第三山,他是第四山呢。
李郸道的太玄符箓体系还没有严明,因为李郸道本身符箓之道并不是很高明,全靠太玄真符演化,各种机缘巧合,再加上观摩其他门派符箓传承而形成。
叶法善是茅山上清符箓大家,万振也有许天师所流净明符箓,只是其中符箓玄玄,李福德更是听都听不懂了。
符箓通神,几人谈论,便已经有劾役鬼神之功。
第797章 九转太玄宗坛
这里面诸多妖怪,神灵的真名,被频繁谈起。
更何况叶法善有白泽图在身。《先天记·轩辕本纪》云:“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这乃是黄帝之时的图录,只是因为过于灵验,被有心之人,或者妖魔神灵,暗中损毁,修改。
此图在唐代便已经失传了。。
不过三皇内文之中依然记载了不少妖魔名号,因其过于灵验,所以唐朝便被列为禁书。
而许天师所写《玉匣记》中也有记载诸多妖魔神灵,已经解决“冲撞”了这些妖魔神灵的办法。
李郸道虽然懂得三皇内文,毕竟是自己修洞神之道第一步经书,是孙思邈真人所授,但是那书只讲了七十二路妖魔,哪里有此图谱详细。
“贫道这里还有酆都诸神灵真名,之紫微斗系诸神灵真名,雷部诸神灵真名,只是秘传,只得弟子门人知晓,且非大德行者不可招致灵验。”
“既然我等都知符箓,也有此种秘宝,不若摒弃门户之见,共炼宗坛,自此我茅山; 你西山,他麻姑山; 三山符箓; 俱可通用。”叶法善听闻; 趁机提议道。
苏玄朗道:“我们本来就要在罗浮山上结盟立威,书符箓而勅鬼神; 伐山破庙,降伏六天故鬼,立下天地灵坛; 仿当年张天师在青城山之事。”
青精先生最是赞同:“罗浮山有此名号,说不得可列入十大洞天前三。”
李郸道认真考虑,本想立坛于麻姑山,但是自己要有此符箓造诣,还不知道多久; 且罗浮山为道教十大洞天第六; 在此立下宗坛也不赖。
而且茅山有自己的上清宗坛; 没必要再立一个; 西山也有一个许天师; 人家自成体系,是净明宗坛。
这是在帮自己呢,只有自己麻姑山玄真道; 至今没有宗坛。
而且说不得日后麻姑山为祖坛,罗浮山为宗坛,也算香火旺盛。
当场答应下来; 不过依然开口道:“龙虎山传箓坛,乃是有阳平治都功。”
“上清宗坛”; 宗坛九层; 印用“九老仙都君印”。”
“贫道虽然有印,却只是私印,记录的不过是贫道的天职,人职; 以及阴职。”
“此外还有一面阎罗鬼帝印; 如今镇压阎罗地府,为地府娘娘掌管,如今在调和阴阳,转轮阴灵。”
“哈哈; 青莲真人,你有何不炼制一块丹玉; 用上老君所传的九转丹法,再将此丹玉,和太玄真符相合,化作九转太玄印,可用于镇压宗坛。”
李郸道觉得很有道理。
此时茅山,西山,麻姑山,三山的修道之士已经在往岭南汇聚,还各自呼朋唤友,已经聚集了许多门人弟子,只等着法坛落成,各自携带兵马,去踢坛捣庙。
其中李荣作为李郸道的开山大弟子已经到了茂名县了,他也是自鄱阳走水路到此的。
李荣还是李郸道在长安收的弟子,那时候还未成地仙,也还没有南下,后来开府立派便令其在麻姑山中潜心修行,并不如其他后来收的那些弟子一般,各自出去历练。
如今一晃也两三年过去了,此时再见李荣,虽然还是人仙境界,但眼神明亮,肉身饱满,气息不漏,已经是内丹之道正在走向小成的路上。
李郸道第二元神,黑衣李郸道派着他来的。
瑞明荣希耀华刘长生,以及变成青鸟的青耕鸟等人原本追着蜈蚣龙,但是后来蜈蚣龙遁入了吐蕃国境内,忌惮着雪山喇嘛,便没有再追下去。
而同行的田巫则往南疆去了,还邀请了李郸道的那些弟子一同前去。
离着岭南实在太远,虽然收到了消息,却也没能及时赶到。
木椿子和云摇子两个,已经混成难兄难弟了,依然回延州总管府,大漠月牙泉去了,打算在那里再开一观,重立道统。
而其他弟子,李郸道并不要求其断尘缘,因此有一些寻回了本来家庭的,就在家修行,一时脱身不得。
或者有些被其他事情缠住,也一时不得过来。
只有李荣带着已经七岁的紫阳,以及谢自然一起来了。
紫阳虽然七岁,但是已经有点“神童”的味道了,其四岁时候画下的符箓,已经足够用来给上山的信士回家镇宅保平安了。
更何况还有一个跟着丫丫一般年纪的谢自然,早已经修成了地仙,甚至还有一个“姐姐”在助她成仙,对着小紫阳也有指点。
五岁之时,便已经将自胎儿中带出来的先天炁完全锁住。已经是“先天人仙”境界了。
只是年纪尚小,没有传其丹道,只跟着吐纳壮大本源,但是已经培育先天灵明做元神,领周身元气梳理经脉了,如今奇经八脉,十二正经都是贯通状态,并无浊气堵塞。
乃是名副其实的“仙童儿”。
而谢自然体悟人道,在山脚下生活了半年,如今也有了一些人味,并不如同草木精灵一般。
而黑衣李郸道则是在跟着甄洛依然在双双修行造化全功,正在要紧处。
若是能回归李郸道本体,玄冥二神归一,说不得这九转内丹还能更上一层楼。
不过暂时也没有这个必要。
茅山弟子众多,其实比楼观更能说是初唐第一大教,龙虎山也比不得。
此次前来的弟子竟然也有几十个,可惜丫丫不在这里,不然这些低辈弟子只怕要尴尬。
此外老朋友冯素波前来,他此次乃是离着地仙只差一步,可能是当年心结所在,被木魅之流的妖物,心生魔障,因此前来参加伐山破庙,也是为了自身更进一步。
李郸道的医术高明被修行界所知,大半靠冯素波宣传,李郸道“医鬼神,活死人”的称号也是冯素珍第一个喊出来的。
李郸道对他是亲切万分,这医患关系都转变成了亲友关系了。
至于西山净明弟子,十二真君传承,各自来了一个弟子,主要是配合万振到时候在闵地传教。
第798章 煮石为粮
“既然炼制丹玉,便直接去罗浮山,找一处坎离乾坤皆具之地。”李郸道开口:“刚刚好,贫道还会一些风水之术,青精先生,你不是说罗浮山聚炁之能越来越差了吗?”
青精先生点头:“确实如此,叶先生说你会造化之法,不知道能不能医治一二。”
李郸道开口:“造化之道稍微不慎,便落入邪道,比如那南极老人的补天造化,有补天,填地,损人,炼真四法。”
“其中填地法中,便有剥夺周围生机,集中供养一处福地洞天之说,轻则周围百姓出生孩童体弱多病,老人难度严冬,重则旱涝无常,灾殃连年。”
“唯有此福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李郸道一开口,青精先生便面色变幻不定:“此术歹毒十分,确实是魔道也。”
“那损人法,便是以人做物,以人为丹,贫道开山之时,便有许多弟子,是被人为弄残,只为取药,后来才补齐; 前隋炀帝以此损人之法,炼制丹丸; 想要长生不老。。”
苏玄朗叹道:“此种丹丸; 药效再厉害; 不过是阴丹外药,只会自污本性; 且伤天害理。”
“那青莲真人所精通造化之法,是如何填补的呢?”
“不过开源节流。”李郸道开口:“既然龙首冲向南海,便可有气吞大海之势。”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李郸道说起逍遥游里的句子:“罗浮大山,若可气吞南海; 藏浩瀚大洋之泽精; 必然大有可为。”
“虽然我中华大地; 也是地大物博; 但天高地远; 乾坤寰宇,如何故步自封?”
叶法善开口道:“怀抱东洋大海,便要有大海之正职; 若有祭祀海神之权,确实可光大罗浮,山水相合; 便是阴阳和谐。”
“这是大风水格局。”李郸道开口:“若说风水,西山的郭璞真君传人应该也不错。”
万振看向已经来了的一个年轻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