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御仙魔-第5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阿保机牢记了这席话。
    他开始不停地南征北战。
    他的对手越来越强大,从零星的帐篷,到成聚居的部落,再到成规模的百人部落,直至千人大部落。
    他身后的勇士越来越多,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短短三年时间过去,就有超过千名勇士主动来投。
    他们跟随他这个草原上新崛起的英雄强者,加入他的队伍,不断扩大他们的控制范围和财富。
    渐渐地,耶律阿保机已经不需要每个部落都攻打,因为对方开始主动投降、归附。一些小的部落,他只需派遣麾下猛将过去,就能完成招降。
    当然,他的敌人也越来越强大,跟修士高手的交战越来越频繁,很多次甚至都险象环生。他不是没有经历过失败,只是自己却一直没死。
    而只要他没死,无论他的部属战死多少,一段时间之后,修为更进一步的耶律阿保机,总能成功复仇。
    当他带着一万多名百战精锐,浩浩荡荡回到迭剌部的时候,他已经是草原上名声远扬的豪杰。对这样一名强者,迭剌部的普通牧人敬仰万分,长老们甚至主动出迎。
    随后,迭剌部的酋长,耶律阿保机的仇人,在大势面前,被迫跟耶律阿保机单打独头。
    远没到弱冠之龄的耶律阿保机,在众目睽睽之下,手刃了他的仇敌,割下了对方的脑袋,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成为了迭剌部的新酋长。
    那一晚,牛饮之后的耶律阿保机,搂着昔日的邻居瘦少年,意气风发的对他道:“从现在开始,你和我的名字,将注定成为草原上的星辰,被无数人仰望!我,耶律阿保机,你,耶律斜涅赤,将成为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
    耶律阿保机的传奇之路,就此进入到了高潮部分。
    得到了神教的垂青,他成功一统契丹八部。
    随后,他已经不用亲自出战,其麾下的高手强者,就带着他的军队,以洪水肆掠之势,席卷了整片草原,建立起了契丹国的霸业!
    而他的志向,也从最开始的成为一名合格猎人,让母亲不必再辛苦操劳,逐步变成征服更多人,拥有更多财富、美人,得到更多人臣服,直至建立一个草原上从未出现的王朝!
    终于有一天,耶律阿保机的目光,投向了草原之南,长城之内。
    他也终于明白,原来天下之大,草原并不算什么,长城内的中原,才是财富、权力的最高处。
    那里的英雄,曾经建立过他想象不到的辉煌,也征服过他未曾抵达过的国都,建立了万世留名的功业。
    真勇士当如此。
    踌躇满志的耶律阿保机,将他手中的刀锋,指向了那里。
    这个战无不胜的草原之王,发誓也要成为千古一帝,青史永存。
    他明白,只有南方,才是他的前方,只有征服了那里,他才算征服了天下。
    才能被称为最伟大的英雄。
    于是,他遇到了李晔。
    (本章完)

第六十一章 王(下)
    李晔望着自尽而亡,却不肯倒下的耶律阿保机,脸上没了玩味之色,与胜利者的优越感,取而代之以类似惺惺相惜的神态。
    耶律阿保机说要见他的时候,李晔以为,对方是想求一条活路,然后效仿越王勾践,忍辱偷生,费尽心思谋求东山再起。
    对于任何一种生物来说——不止是人,最大的需求就是活下去;而对于一个枭雄而言,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遭受多么大的失败,付出多么大的代价,都不能容忍自己失去人上人的地位与权力。
    但耶律阿保机却死得很干脆。
    这个征服草原,建立契丹国,效仿唐朝体制,学习汉唐文化,治理国家提升国力的枭雄与智者,在多年后被自己的儿子——改契丹国为辽朝、正式称帝、获取燕云十六州的耶律德光——尊为辽太祖的男人,竟然没有作最后的搏命抗争,就慨然死在了自己最大的对手面前。
    这让李晔一时有些感怀。
    岐王也有些感慨,不过她感慨的方向有些不一样,“耶律阿保机也算是个妙人,抛开立场不说,倒也有几分可敬。功业败亡不偷生,走投无路不癫狂,临死之际牵挂的还是手足同袍,倒也不负他草原英雄之名。
    “然而我之所以能看到这一切,说到底,还是因为他的对手是你。如果是碰到旁人,耶律阿保机就算性情爽快,也不会孤身入敌营,在最后时刻还能饱餐、牛饮一顿。他更加可能的境遇,是遭受胜利者的羞辱甚至是折磨。
    “他也就更加不可能,还能出言请求你放那些契丹人一条生路。看吧,你的仁德之名,不仅已经在大唐广为人知,连对手都认同了。
    “若非如此,耶律阿保机放手一搏,纵然败局已定,咱们的将士与修士,还是会死伤很多。届时,国中不仅会平添无数孤儿寡母,也不利于后面的征战。人的个人魅力,有时候真的很管用。”
    听了岐王这番肺腑之言,李晔哑然失笑。
    他摇了摇头,实诚道:“我哪有那么多的仁德,只不过是不嗜杀,也不喜欢用羞辱与践踏别人尊严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强大与功绩罢了。”
    岐王双手一摊,很没风仪的耸耸肩,“这不就是你的可爱之处?”
    可爱两个字,让李晔额头冒出两条黑线。
    不过岐王一本正经的样子,叫李晔也不好说什么。
    论起来,她是第一个投靠李晔的诸侯,对李晔品性的认知与判断,是很有发言权的。若不是认可李晔,知道投靠之后,自己不会受辱,身为一方枭雄,她也不会心甘情愿,将自己的基业拱手相送。
    对于有志气的人来说,尊严有时候比生存更加重要。
    末了,岐王叹息一声,看着屹立不倒的耶律阿保机,“无论如何,耶律阿保机临死之前的表现,怎么都不会让人觉得厌恶。既然大家都是功业相争,并没有多少私人恩怨,要我看,还是把他埋了吧。”
    李晔点点头,“既然是草原之王,就用王的规制厚葬好了。”
    比起草草埋葬耶律阿保机了事,李晔还是决定把丧葬安排的隆重些。
    且不说对对手的尊重,本事就是对自己的尊重,把对手贬得一文不值,自己的位次也高不到哪里去,仅是妥善处理耶律保机的后事,有利于收服一部分契丹人心,也值得李晔动这下嘴皮子。
    李晔没打算把契丹人都杀光。
    种族灭绝政策,在李晔看来不仅毫无必要,而且一无是处,灭绝人性就是这个策略的唯一评价。
    草原上的牛羊,还是需要人放的,别的姑且不言,羊毛牛奶有多大用处,李晔这个地球来客还是知晓的。
    要想长久统治草原,让这里长治久安,就得让牧人能够吃饱穿暖,不必去靠抢劫、剥夺他人生活财富,就能安居乐业。
    那么发展牛羊及其衍生品的商业贸易,让中原与草原取长补短,大家能够互惠互利,无疑是最妥帖的国策。
    中原人的巨大需求,一旦激发出来,足够让草原人不愁吃穿。
    说到底,普通的农夫与牧人,本身又有什么过错呢,只要让他们能好好活下去,绝大部分人,不会吃饱了撑得去拧刀子的。
    久而久之,放荡不羁的草原人,也会生出国家之念。因为,那是他们安稳幸福的保障。
    民族融合,和睦共处,安居乐业,才是人心所向与历史发展的必然。
    到了那时,大唐只会更加强大。
    这是长远构思。
    就短期形势而言,此战之后,黄头、鞑靼两部势必恢复势力,在如今草原上大部族不多的情况下,他们会成为金字塔顶端的存在,留下可用的契丹人,有利于制衡他们。
    因为这些原因,李晔向仪坤州下达了降者不杀的军令。并且严令草原部族军,与黄头、鞑靼两部的战士,即刻起坐守营寨,不得擅出。对契丹修士与军队的缴械、收复、纳降事务,都必须也只能由唐军来做。
    相比之草原蛮子,文明的唐人,下了战场,到底还是仁慈些,也有纪律性得多。
    至于战利品,李晔还是会给那些草原部族军,这是承诺。
    不失信,这是李晔必须要有的作为,要不然以后没法顺利掌控草原。
    对李晔的安排,草原部族军一开始颇有微词,上到酋长下到战士,经过这些时日的激战,个个都杀红了眼,正是情绪激荡的时候,此刻,他们满脑子都是杀光仪坤州的契丹人,把他们的所有财物,一丝不剩的都据为己有。
    不过在李晔的隆威和唐军的威慑面前,这些草原部族军还不至于敢违反军令。
    过了几日,在他们被血战激发的凶性冷却下去,而源源不断的战利品,又开始被唐军云进他们的营寨,全都交给他们的时候,这些部族军也就只剩下兴高采烈,和赞美李晔的言而有信的份了。
    唐军纳降
    仪坤州的契丹军时,并没有出什么意外,事情进行得很顺利。
    虽说把他们的牛羊、甲胄、兵刃都收缴,让很多战士愤慨且悲伤,但走投无路的他们并没有选择。况且李晔也说得很清楚,只要他们听话,不闹事,不会让他们饿死,会让他们安稳回到自己的部落。
    几个契丹显赫人物,在闻听耶律阿保机的死讯后,情绪一度失控。
    但是包括耶律敌鲁古在内,并没有人哭着喊着扑向李晔,要跟他拼命。
    这些人如此克制,为了生存是一部分原因,想必耶律阿保机临行前的交代,也起了不少作用——毕竟,对于悍勇的草原人而言,出几个愿意为耶律阿保机赴死的重臣,并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
    李晔厚葬耶律阿保机的决策,明显稳住了耶律敌鲁古等人的情志。
    眼见李晔如此仁德,他们也不再畏首畏尾,开始跟李晔谈条件。
    “大王是草原上的王,安葬礼仪理应按照草原规制。还请仁慈的安王殿下能够允许,让我们运回大王的尸体,将他葬在契丹的圣地!”耶律敌鲁古在李晔面前恭恭敬敬地行礼。
    人家都说自己仁慈了,李晔也不会自损形象,况且这也没什么大不了,还有利于消减契丹人对自己的敌视,就大方应允:“耶律阿保机虽然是孤的对手,但也是世间不可多得的豪杰,落叶归根,理当如此,孤有什么理由不答应呢?”
    这番话让耶律敌鲁古极为感动,连忙拜谢李晔,又强调了一遍李晔的博大胸怀。
    他态度如此积极,让李晔颇为满意。
    显然,让耶律阿保机魂归故里,是耶律敌鲁古真心想做的事,至于这其中有没有为自己未来考虑,想要在李晔面前留下好印象的念头,就不必分开细说。
    简而言之,仪坤州之役结束得很顺畅,虽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大家不必再冒着生命危险,拧刀子上阵厮杀,也就没什么值得介怀。
    仪坤州之役的落幕,标志着大唐与契丹的这场国战,以大唐完胜的结果彻底了结。
    自此之后,北境安稳下来,纵然草原新格局的形成,还需要李晔再费一些神,但举世攻唐的局面,已经宣告瓦解。
    接下来,出征北境的长安禁军与大唐修士,至少也能分出一半来,支援河西、蜀中战场。
    “北境战事的胜利,无论是对河西、蜀中,还是对仙域大战的局势,都有极大影响,其份量之重,说是一锤定音也不为过。”
    岐王走进仪坤州的时候,对李晔感慨道,“我们在北境辛苦鏖战这么久,总算是收获到了应有的回报。”
    李晔笑着朝岐王拱拱手,“此战多亏岐王坐镇中枢,统领大局,今后岐王善战之名,必将传遍天下,成为我大唐天空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
    得到安王的奉承,岐王不禁背起手,翘起鼻尖,装模作样哼了一声,显得很是得意、开心。
    (本章完)

第六十二章 新的秩序(上)
    仪坤州战罢,耶律阿保机败亡,契丹大军投降,这意味着契丹国已经灭亡。李晔必须接管契丹的土地,在耶律阿保机建造的城池中驻军,从实际上掌控这片地域。
    如若不然,契丹的土地迟早会被其它部族瓜分,草原上又会多出许多强大力量,成为大唐统治草原的隐患。
    从仪坤州北上的时候,李晔只带了狼牙、虎卫、骁骑三军。
    深入草原长途跋涉,不适合将北境边军都带过来,也没必要。虎卫军是最早成军的长安禁军之一,精锐彪悍,骁骑军是纯骑兵队伍,正适合在草原行走,并长久驻扎。
    李晔的目的地,自然是西楼——之前的契丹国都。
    “说起来,我还要感谢耶律阿保机。
    “草原上本来是没什么城池的,是他修筑了许多坚固大小城寨;草原上原本也没甚么学术思想,是他修建了孔庙,学习、弘扬了汉唐文化;草原上本来也没甚么国家体制,是他让契丹人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国家制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