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御仙魔-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契丹人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国家制度。”
    骑在马上,李晔瞭望苍茫草原。
    他对身旁的岐王说道,“有了耶律阿保机打下的这些基础,我们要在契丹的地盘上,建立属于我们的统治,就要容易得多。要不然,从头开始去教化一群蛮子,将他们变成有国家意识的国民,还真的要耗费很多心血和时间。”
    岐王回头看了一眼。
    巨龙般的队伍里,就有耶律阿保机的灵柩。耶律敌鲁古、耶律敌烈等原契丹重臣,现如今都聚集在灵柩周围,颇有些扶棺而行的沉痛意味。
    她道:“听你这话的意思,你是要先改造契丹人,给草原竖立一个模范,同时建立一定基础。再带着他们向外扩散,进而影响、改造整片草原?”
    “你真是越来越聪明了。”李晔哈哈大笑,不吝夸赞。
    岐王撇撇嘴,冷哼一声,示意自己本身就是极聪明的。
    李晔没有隐瞒,将心中谋划都跟岐王说了出来:“发展牛羊及其附庸品商售,只是从经济方面解决草原问题。经济是基础,但不是全部。一个国家对一个地域的统治,不是让此地的百姓能够吃饱穿暖就行的。
    “还得控制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有国家之念;也得有军队,威慑地方的豪杰之辈;更该有完善的体制,保障每个人安居乐业;亦要让他们有进身之阶,能够施展才华报效国家。这是一个全方面的国策。需要我们殚精竭虑,耗费无数心血。”
    岐王认真听着,等李晔说完这番话,她已经是嗔目结舌:“照你这么说,你岂不是要累死?要统治草原就这么难?”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为何自己占据关中后,还是没有跟李晔正面扳手腕的能力。
    从对领地的治理与掌控上来说,两人的思想和手段,就差了许多个层级。她当初的失败是必然。
    岐王也意识到,她彼时的投靠是何其明智。
    李晔笑了笑,“累死倒不至于,累瘫倒是必然。
    “中原皇朝从未真正统治草原,我们要建立更古未有的局面,自然需要很多人抛头颅、洒热血,征战沙场;但更加需要无数有才之士,经年累月甚至数十年上百年的奋斗,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这场大业中去,一点一滴的改变它们。”
    闻听此言,岐王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松了口气。
    她道:“大唐不缺有志之士,也不缺人才,你总算是不必自己累死了。”
    李晔深以为然,感慨道:“也唯有大唐这样的国家,才能谋求这样的千秋功业。”
    到西楼时,已经有人摆开阵仗迎接,声势颇为浩大,是最草原上迎接最尊贵客人的最盛大礼仪。
    迎接李晔的人,自然是攻占了西楼的黄头、鞑靼两部。
    两部酋长对他执礼甚恭。
    现在已经是秋天,传统意义上羊肥马壮的时节,然而李晔看到的西楼,却是一片混乱与破败。
    这里没有高歌欢唱的牧人,牛羊数量不仅少,而且多半瘦弱不堪,怎么看都不像是能熬过寒冬的样子。如果今年冬天有持续大雪,明年草原上一定会少很多人,只怕不会比战死的少。
    李晔看到的不仅是这些。
    西楼及其附近的契丹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成了黄头、鞑靼两部的奴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满脸悲痛与绝望,不是被两部的战士驱赶着在干活,就是在被肆意鞭打、调笑、取乐。
    西楼已经没有一个自由的契丹人。
    前不久还辉煌的西楼,现如今成了炼狱与废墟。
    几个月前还强盛骄傲的契丹人,现在无一不是沦为了阶下囚。他们再也不能纵马扬鞭,在草原上耀武扬威。国家的失败,让他们失去了所有的一切,连做人的最基本尊严与权利,都已经不复存在。
    现在,他们只是胜利者的物品、财产。
    他们需要承受胜利者的怒火,需要接受胜利者的优越,直到自己死去,直到契丹这个名字消失在草原,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草原上的部落兴盛覆灭都很快,许多在历史上留名的强大部族,长久之后就再也看不到任何踪迹,究其根由,便是眼前这副场景。
    李晔眼神沉了下来。
    他记得他发出的命令很清楚,黄头、鞑靼两部撤出西楼城,一应纳降事务都只能由唐军来做。也就是说,只有大唐,才拥有处置契丹的权力。
    而现在,他的命令并没有得到遵守。
    这让他如何能够开心?
    不过出迎的黄头、鞑靼两部酋长,都是笑容谄媚,恭敬有加,李晔倒也没有一见面就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难堪。
    队伍中的耶律敌鲁古等人,看到族人亲友竟然都成了这番模样,既痛彻心扉又怒发冲冠。作为草原人,他们很清楚失败的后果和代价是什么。
    战士战败,全家蒙难,酋长战败,全族大祸,这是从来变过的草原规则。
    他们很想冲出去,将黄头、鞑靼部那些正在虐待契丹人的家伙,一个个摘下脑袋来。
    他们有这个实力。
    但他们没有那样做,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李晔的允许。跟李晔相处了这么久,他们很清楚李晔的治军有多严。
    在仪坤州,几名酋长因为不服唐军军使的军功划定,因为哄抢战利品而互相拼杀,结果直接被李晔杀掉了所有参与的人,两个部落甚至因此而灭亡。
    那个时候,李晔可是没多说一句话,连警告都没有,就直接执行了军法。
    唐军的军法。
    所
    以就算耶律敌鲁古、萧痕笃这些人,心中悲愤得难以自己,也不敢在李晔面前闹事,他们很清楚,一旦那样做了,只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他们只能暗暗咽下这份屈辱,想着等宴会结束,能不能跟李晔求情,释放一部分契丹人,哪怕只是几千几万人。
    身为失败者和丧家之犬,他们不敢奢求更多。
    宴席很热闹,李晔高居主座,黄头、鞑靼两部酋长作陪,草原上舞蹈很有特色,他们在帐篷里推杯换盏,帐外的两部战士,则在为晚间更加盛大的篝火晚会做准备。
    一切都很祥和,两部的战士都很高兴。
    李晔的笑容看起来很和煦,让人如沐春风,似乎已经忘记了营地外,还有那些正在遭受欺凌的契丹小孩。又或者那些人跟他无关。
    这让黄头、鞑靼两部的酋长,都暗自窃喜。
    在李晔进帐伊始,他们就贡献了大量珍贵的财物,还许诺给唐军许多牛羊犒劳将士,付出可谓极大。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让李晔不再提起那份军令,默认他们对契丹的占据。
    “安王果然仁慈善良,只要我们表现得再恭顺些,让他见识到我们的臣服之心,他一定不会计较我们违抗军令的事。”
    “唐朝的皇帝就是这样,只要你表现得谦恭,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们是世间最尊贵的存在,他们就会格外大度。西楼的契丹人奴隶和财富,真是多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了这些,我们就能快速强大起来,到时候,草原的事还不是你我说了算?”
    黄头、鞑靼部酋长在吃喝间隙,低声交头接耳。
    取得了共识,黄头部酋长站起身来,向李晔行礼,显得愈发卑微:“安王殿下,因为您的雄才大略,饱受契丹压迫的黄头、鞑靼两部,才能有从黑夜走向黎明的今天。我们对您的感激与爱戴无以言表,现在就为你献上草原上最珍贵的礼物,希望您能知道我们对您的敬畏是多么深重!”
    他的汉话说得很流利,这份本事在如今的草原上,除了契丹人之外,并不多见。
    一个盛装打扮的年轻美丽女子,被押着进了帐篷。
    她虽然盛装在身,貌若天仙,但眼神空洞,仿佛已经没了魂魄。
    但即便是这样,她依然是极美的。
    真正的美人就是这样,无论在哪种状态,都有相应的美,能给人不同层面的感官享受。
    以李晔的阅人无数,也在心中暗赞了一声。
    只是他脸上的笑容,却在对方进帐的时候,就烟消云散。
    黄头部酋长,还以为李晔只是惊讶,并没有察觉到他的真实情绪,一副邀功请赏的模样道:“安王殿下,您可知道,这位美丽像是月亮的女子,是谁吗?”
    李晔没说话。
    鞑靼部酋长以为李晔已经被美色所惑,笑着起身,颇有些炫耀的意味:“草原上最美丽的女人,曾经被无数勇士辛苦追求,但现在,只有安王殿下才能享用,她叫月里朵”
    李晔忽然抬起手。
    他做了一个割喉的动作。
    早已经怒不可遏的岐王,猛然从座位上飞起,伸手一探,抓住黄头部酋长的额头,也不见她怎么用力,噗嗤一声,对方的脑袋就被她摘了下来。

第六十三章 新的秩序(中)
    突然发生的变故,让帐中的草原人莫不惊骇欲绝,他们望着黄头部酋长喷血的尸体,满面疑惑与不解,怎么都想不明白,对方怎么忽然就被杀了。
    唯独原本木偶一般,跪坐在地的月里朵,此刻却仿佛活了过来,盯着对方倒下的尸体,露出一个狰狞的笑容,发出桀桀如厉鬼的笑声。
    自家酋长被杀,在最初的惊愕之后,黄头部的强者无不勃然大怒,纷纷转头躬身,向李晔发出野兽般的嘶吼,几名脾气暴躁的,直接就要冲向李晔。
    然而手持酋长脑袋,刚刚掠回座位的岐王,只是回头盯了他们一眼,强大的修为之力潮水般碾压过去,那几名想要动手的强者,就直接身体爆开,化作了一团团血雾。
    这样的实力,让帐中所有愤怒的草原修士,一下子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这个时候,他们无比的清楚的认识到,他们跟岐王之间实力差距有多大,草原部族跟唐朝这个庞然大物比起来,究竟有多么渺小。
    帐篷里瞬间安静下来,气氛极度诡谲。
    鞑靼部酋长萨立科,看着李晔那张面无表情的脸,这才陡然惊醒,对方面上笑容消失已经很久,而且跟被美色所迷全无关系。
    那是一种愤怒的冰冷,深不见底的双眸里,仿佛有一座能够埋葬所有人的深渊!
    他感到了冰寒入骨的恐惧。
    萨立科连忙匍匐在地,冤屈万分的申诉:“尊贵的安王殿下,还请你不吝示下,我们有哪里冒犯了您的话的兴致。

第六十四章 新的秩序(下)
    一路北来,李晔都在考察契丹各地城池规模,孔家文化发展,与国家体制的建设情况。所见所闻,让他对耶律阿保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心里也不由得对他有了一分钦佩。
    因为统一契丹、征服草原时间不长的关系,一切都只是雏形,加上这场战争的破坏,很多东西都面目全非。
    然而搭建完整雏形,其实是最难的,只要这个头开起来了,后面的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而眼下这种局面,正是李晔所需要的。
    如果契丹国体制已经坚固,契丹人国家观念已经成型,那么要将他们变成心向唐朝的人,直至彻底同化他们,就要难很多。
    现在契丹人懂得了也初步适应了国家统治,却还没有那么深厚的国民意识,最是适合李晔改造不过。
    到时候改造完了契丹人,由草原人去影响草原人,总比让中原人改变草原人简单得多。
    “耶律阿保机多年的努力,好像都是在为你做嫁衣裳。”
    望着正在修复西楼城池的契丹人,岐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鞑靼、黄头两部转交契丹俘虏、奴隶的差事,前几天就已经完成,如今他们大部分都在唐军营中,被唐军控制着,只有其中表现良好的人,才有资格被释放出营,去修缮他们之前的国都。
    按照李晔的安排,这些人也会是第一批取得大唐“户籍”的人,受到大唐的承认与保护,最先回到之前熟悉而热爱的放牧生活中去。
    岐王这样的感慨,李晔这些时日听到了不少,都是麾下文官发出的。
    李晔到契丹来,既然是为了改变这里,统治这里,自然不可能不带文官团体。大军后面跟着文官,战事结束就立即接收地方,那是他征战中原时,就惯用的手法。
    一些出自长安修行学院,之前在军中担任武职的学生,现在也加入了文官的队伍,开始由大唐修士和军队保护着,深入草原各地考察,与牧民面对面交流,为接下来的政事做准备。
    有草原牧人做向导——尤其是契丹人,他们的差事没理由不顺利。
    长安修行学院培养学生的宗旨,就是学成后为国所用,所以比起寻常文官来,他们对草原的了解其实还要多一些。
    就像张长安,他在进入草原之前,可是就学会了草原上几种主流语言,虽然说得不好,但总归是勉强能交流,这就是体现。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话用在耶律阿保机身上,听着是怪异了些,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李晔笑着回应岐王。
    其实他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