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爹!”
“我没你这个儿子!你小子去认那些大魔头当你爹吧!你看看你,加入魔军这些年,你变成什么样了!现在莽军给了你弃暗投明的机会,你还不知道珍惜吗?”
话说到这份上,对面的那些魔军将领的心里,也都有些松动了。
王铁柱抹抹眼泪,站起来说:“爹,我听你的,我投降!”
说完,扔掉手里的长刀,举起双手,大步朝莽军这边走过来。
形势瞬间发生了变化。
随着王铁柱投降,其他魔军将领也扔掉兵器,举起双手,跟着朝莽军这边走来。
那些老弱妇孺也都在大声呼唤着、规劝着。
很快,就有几十个魔军将领举手走了过来。
对这些投降的魔军将领,莽军也是以礼相待,并没有为难他们,直接让他们在后方一家团聚了。
这样一来,也算是笼络了不少的人心。
……
最终,魔军那边只剩下七位将领依旧顽固不化,不愿投降。
这七位将领的父母妻儿也在莽军女兵手里。
不过,这些人都是魔军的高级将领,也是魔教核心教徒,被五大魔尊亲自洗过脑,因此,想用亲情的力量来感召他们,是很难办到的。
“对付这种冥顽不灵的魔教教徒,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彻底消灭他们!”邱索说道。
撼山魁在一旁已经迫不及待了,举起大刀,说道:“对面七个魔将,咱们也七个男人,正好一人一个!谁也不许多抢啊!”
雯雯不乐意了:“凭什么把我们女兵排除在外啊!我们也要杀魔将!”
邱索说:“好吧,把我的那个魔将让给女兵,你们三个女兵对付一个魔将,我放心!”
话音刚落,撼山魁就率先冲了出去。
随后,南天鹤、褚北湖、百山越、秦铁马、宋冰河也冲了出去。
雯雯、穆天元、柯芸也不甘示弱,向魔将那边冲了过去。
七个魔将大吼一声,抱着必死的信念,跟莽军将领们厮杀在一起。
邱索站在外围,看着六大将军外加三个女将的奋勇厮杀,心里颇感欣慰。
很快,莽军将领就取得了胜利。
最先取胜的是撼山魁。
他一刀砍断了一个魔将的脖子,然后就呜哇乱叫着来帮三个女兵了,又是三刀两刀就解决了战斗。
把三个女兵气得不轻。
第九百三十一章 战后二十天
姑苏城。
大战过后,满目疮痍。
到处都是死尸。
整个姑苏城成了一座幽灵遍布的鬼城。
野火在不尽燃烧,苍生在无奈哀嚎。
……
战后第一天。
解决掉魔军高级将领之后,邱索带兵进入了魔军大本营。
他首先做的就是,将魔军中军帐改成莽军临时指挥所。
之后三天。
他便在这临时指挥所中发号施令。
而莽军,则在姑苏城内各处围歼魔军。
因为魔军高层已经被尽数屠灭。
所以剩下的将近二十万魔兵,都成了无头苍蝇。
大部分魔兵在莽军的分割包围之中,都选择了主动投降。
也有一些顽固的魔兵,要负隅顽抗,对于这样的魔兵,邱索下令,一个不留,全部屠灭。
……
转眼间。
三天已过。
在此期间,邱索颁发了三道“安民令”。
几乎达到了每日一颁的程度。
最先颁布的,就是约束莽军行为的安民令,绝不允许莽兵骚扰、侵犯、祸害老百姓。
其次就是安抚民心,向老百姓做出了各项民生保障,让老百姓能够生活下去。
姑苏城内的秩序也在逐渐恢复。
除了几个角落里还有一些零星的魔兵顽固分子之外,其他地方的魔兵,全都被清理干净了。
而那些角落,指的就是姑苏城里的几片丛林和大山。
魔兵顽固分子就藏在这些丛林和大山里。
莽军要想把他们完消灭干净,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
好在,这些魔兵顽固分子只是占据了极少的区域,对整个姑苏城来说,造不成威胁。
而且,莽军大部队已经将这些区域团团围住了,只要他们敢出现,必会被尽数歼灭。
……
为了促进姑苏城内尽快恢复站前的秩序。
莽军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民心。
姑苏城里的老百姓已经被战争摧残得民不聊生了。
两军相交,短兵相接。
无数老百姓都在这一次战争中无辜丧命。
姑苏城里可以说是十室五空,有一半的老百姓都丧生了。
虽然这并不是邱索及莽军将领愿意看到的。
可是,这些却无可避免的发生了。
所以,当务之急,是补充姑苏城内的人口。
这一点对莽军来说,并不难实现。
毕竟,五十里外就有泰来镇。
泰来镇的人口足以填补姑苏城的空缺。
而且,泰来镇的老百姓对莽军有天然的拥戴之情,让他们来填充姑苏城,等于是替莽军占领和把守土地,这对莽军来说是极大利好。
解决了人口问题,剩下的就是土地和房屋的分配。
因为连年战争,姑苏城里的土地和房屋大多成了无主之地。
莽军只要稍加统计,并且重新分配就可以了。
这一点,做起来也很快。
……
战后第五天。
邱索颁发了第五道“安民令”。
安民令里对祸害老百姓的街头混混、小痞子、山贼进行了集中处决。
这样一来,城内的秩序大为改观。
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受到骚扰了。
至此,民心思定,城内老百姓的各项生产活动也逐渐得以恢复。
老百姓已经重新扛起锄头、铁锹,到各处田地里劳作了。
……
战后第六天。
姑苏城内的尸体已经清理干净。
各处在战争中损毁的房屋,也已经修缮完毕。
邱索命令莽军后勤部队,抽调部分军用物资发放给城内百姓。
助老百姓们渡过战后的艰难时光。
毕竟,现在很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
如果莽军不加以救济,恐怕老百姓们会心生不满。
一个刚刚在城内站稳脚跟的军队,一定要跟老百姓搞好关系。
……
战后第十天。
泰来镇的移民已经全部到达姑苏城。
姑苏城里的空房屋也全都填充满了。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泰来镇的老百姓带来了粮食、牛羊马匹和钱财。
有了粮食和钱财,姑苏城内沿街店铺就可以重新开张了。
只要商业一发展起来。
那么很快,姑苏城就将重现它往日的繁华。
……
战后半个月。
逃入姑苏城几个角落里的魔兵顽固分子,已经被彻底清扫干净了。
至此,莽军完全掌控姑苏城。
邱索下令,结束城内的军事戒严状态。
莽军也从各处要地陆续回撤。
当然,莽军目前依然是城内秩序的维护者。
邱索从长远考虑,认为应该在城内搭建起一套由老百姓自己管理的秩序。
这就需要从老百姓之中选拔一些人才了。
南天鹤建议,仿照朝廷的科举制度,莽军也该在城内举行一次选才大典。
邱索当即同意,命令南天鹤和褚北湖共同操办第一届选才大典。
而选才大典的举办日期,就定在战后第二十天。
选才大典的告示一经发出,顿时在老百姓之中引起了轰动。
不止是姑苏城的老百姓闻风而动,就连整个江东地区的人,也都跃跃欲试,想要在这别出心裁的选才大典上,一展身手。
毕竟,朝廷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召开过科举考试了,读书人进阶无门。
而江东地区一向人文鼎盛,很多读书人都期盼着能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既然朝廷的科举考试指望不上了,那还不如参加莽军的选才大典。
……
战后第十九天。
距离选才大典只剩下最后一天了。
姑苏城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到处都是来参见选才大典的青年俊彦。
此次选才大典,声名已经传播到了整个南方。
只可惜,选才大典从发出告示到举行比赛,总共才五天时间。
很多远方的读书人,根本来不及赶过来。
即便如此,参加选才大典的第一轮报名人数,也超过了五万人。
邱索站在城楼的最高处。
看着城内熙熙攘攘的读书人,不由得感叹道:“江东果真是人文鼎盛的地方啊!即便在此乱世,仍然有这么多读书人,真是了不得!”
南天鹤捋着胡须说道:“是啊,有这些读书人相助,咱们未来就可以免除很多后顾之忧了!”
这时,褚北湖将参加第一轮大典的名单呈报上来。
邱索看着名单,足有五万多人,心中很是高兴。
()
第九百三十二章 选才大典
战后第二十天。
姑苏城第一届选才大典正式举行。
此次选才大典借鉴朝廷的科举考试制度,也分成三轮来进行。
第一轮是乡试,第二轮是府试,第三轮是殿试。
只不过,此次选才大典时间比较仓促,在各乡、府举行考试不太现实。
于是,邱索就将这三轮考试进行简化,全部安排在姑苏城内进行。
而且,比朝廷的科举考试更得人心的是,所有参加选才大典的考生,一切食宿费用全部由莽军承担,这等于免除了读书人的后顾之忧,令他们能够专心读书,全力应考。
为了彰显对此次选才大典的重视,邱索还命令莽军后勤部队临时加盖了一幢高楼,命名“招贤楼”。
招贤楼坐落在姑苏城的正中央,楼高七层,取“七星摘月”之意,寓意天下学子都能够登高摘月。
……
第一轮选才考试在莽军大校场举行。
这主要是因为参加第一轮考试的读书人实在太多了,足有五万多人。
邱索为了给这五万多人找一个考试地点,也是绞尽脑汁。
最终,他选择了莽军大校场。
莽军大校场是平日练兵的地方,能够容纳十多万莽兵同场操练。
因此,五万学子在这里考试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
莽军大校场。
这天一早。
五万学子都到了大校场外集合。
“时辰已到,学子进场!”
随着主考官的一声令下,五万学子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陆续走进大校场,找到贴有自己姓名、籍贯的座位,依序落座。
“考生就位,下发试卷!”
主考官再次下令道。
随后,就有数百名考官带着试卷,一一下发给每位考生。
待试卷下发完毕,考官高声喊道:“开始答题!”
下一刻,大校场上就立刻传来“沙沙”的写字声。
五万考生全都集中精神在认真答题。
数百名考官,则在考生的座位之间来回走动,严格履职,防止有考生作弊或者串联。
趁着考生们都在埋头答题的间隙,邱索、南天鹤、褚北湖一起进入考场巡查了一番。
邱索对第一轮考试的准备工作感到非常满意。
说实话,一次性组织五万多人一起考试,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但,莽军做到了。
而且,是在短短的五天之内做到的。
这不能不令邱索感到骄傲。
这说明莽军的执行能力已经达到了某种高度。
只要主帅一声令下,刀山火海也要将任务完成!
……
第一轮考试的时间是两个时辰。
到晌午的时候,考试正式结束。
“时辰已到,考生停笔!”
随着主考官一声令下,所有考生都停下手中毛笔,从座位上站起来。
“考生离席,依次离场!”
主考官再次下令。
五万多学子便按照顺序依次撤离大校场。
“监考人员进场,收取试卷!”
主考官下令道。
监考人员将考生的试卷全部收好,封存,然后交由莽军后勤部队押运。
莽军后勤部队将封存好的试卷快速运到泰来镇的阅卷中心。
阅卷中心里,数百名阅卷人员已经等待多时。
莽军后勤部队将试卷下发给阅卷人员,阅卷人员便快速预览起来。
所有的工作都是有条不紊、紧张有序的进行着。
每张试卷都要经过三名阅卷人员的交叉批阅,最终成绩取三名阅卷人员所给成绩的平均值。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
上午考试结束之后。
考生们有半天的休息时间。
第二轮考试将在第二天的上午进首发
当然,参加第二轮考试的考生,必须要榜上有名才行。
第一轮考试成绩的放榜时间在傍晚时分。
五万多名考生,能够参加第二轮考试的,不足五千人。
绝大部分考生都将在第一轮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