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去。
越来越多的商人涌入了绵州府,想从金向荣手中购置一批花露水卖向远方,渐渐地不少从绵州逃走的百姓们也慢慢回到了绵州。
为了保持新鲜感,谢启还时不时的研发新的花露水,在绵州府举行新品发布会,带动绵州的经济。
如此一来,许多为了抢占先机的商人直接在绵州购置了宅子,专门等着新品花露水的开售。
靠着花露水的生意,谢启是赚得盆满钵满,就连整个府城的百姓们也沾了不少光。
春去秋来,转眼间一年过去了。
第234章 要想富先修路
抱着厚厚的账本走向府衙,金向荣笑得嘴巴都快包不住牙齿了。
谁能想到仅仅是短短的一个月,花露水铺子就能进账这么多银子呢?甚至还要远超于他的预期!
真不知道谢大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读书厉害也就算了,竟然连做生意都这么厉害!
简直是恐怖如斯!
再想到前几日看到脸黑得像锅底灰,还要低声下气求他回去的嫡母和大兄。
金向荣脸上的笑意不自觉的加深了,随后将怀中的账本抱得更紧了。
这账本就是他的命啊!可不能丢!
短短几个月的功夫就风水轮流转了,以前的嫡母和大兄巴不得让他去死,现在却客客气气的求他回家。
看着嫡母和大兄那恨不得他去死,却舍不得好处的做派。金向荣心中憋了二十年的一口恶气一下子就消了,有些觉得意兴阑珊。
以往是他着相了,执着于嫡庶之分。
自从跟了谢大人,金向荣才知道,他的人生不应该只盯着后院那一亩三分地,而是应该像现在一样驰骋在广阔的天空上。
金向荣没有答应回金家,他也拒绝了他爹许诺的将他记在嫡母名下的要求。
现在的日子过得别提有多爽了,他是脑袋抽了才会同意回到金家。
别说嫡母和大兄了,就连不少从京中过来的大富商,也得客客气气的叫上他一句金老板。
谁还在意他金向荣只是个庶子啊!
不过金向荣却是没有飘,他明白这一切都是谢大人给他带来的。
想到此处,金向荣不由得搂紧了怀中的账本,加快了脚下的步伐。想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谢大人。
叩叩叩~
听着外面的敲门声,谢启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脖子,将酸涩的眼睛从公文上挪开了,对着门外道:
“进来。”
金向荣听着门外谢启的话,艰难的伸出一只手将面前的木门给推开了。
看着金向荣怀中高高堆起的账本,谢启一愣,有些疑惑道:
“向荣,你这是?”
这时,金向荣已经走到了书桌的空处将怀中抱的账本给放了下来。
随后才对着谢启行礼道:
“大人,这些是花月轩这个月的账本!您猜猜这个月铺子赚了多少?”
花月轩是谢启为了卖花露水在府城中开的一间铺子,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露水,有便宜的白瓷瓶,也有画满各种精致图案的礼盒装。
没等谢启猜测,金向荣似乎是迫不及待的想和谢启分享这份喜悦,立马脱口而出道:
“大人!这个月花月轩的盈利足足有二十万两!”
饶是靠着卖药材发家的谢启,听着这盈利时也被狠狠地惊喜了一下。
他猛地站起来,有些激动的拍了拍金向荣的肩膀道:
“向荣你干得不错,传我命令下去,所有人的月银发双倍!”
见谢启这么高兴,金向荣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起来,随后代手下们谢过了谢启的赏赐。
后面金向荣又与谢汇报了一下花月轩的事务之后就告退了。
金向荣是走了,谢启的内心却还是有些兴奋。
古人诚不欺他也,果然是女人和小孩子的钱最好赚!
要知道京城那座大宅子几乎是掏空了他们这么多年卖药材的家底,没想到光是卖一个月的花露水,就赚到了一栋大宅子的钱。
不过谢启对这笔钱可不敢起什么歪心思,之所以花露水能在京中火起来还是借了皇上的道。
这二十万两的盈利还要分十万两进皇帝的私库,剩下的才能用来建设绵州府。
不得不说,他们这新皇帝真的是又抠又扒皮啊!恶名还全部让他担了。
随意的在心里吐槽了两句之后,谢启便开始着手规划这十万两银子该怎么用了。
是修一修城墙呢,还是先把裂了一条缝的大门给换了呢?
想着想着,谢启猛地拍了拍脑袋。
要想富,先修路!他怎么把这事情给忘了呢!
毕竟绵州府境内破旧的官道,他还是见识过的。要不是有花露水这赚钱的胡萝卜来吊着外地的这些富商的话,只怕这些人死都不会来绵州。
毕竟绵州又穷又远就算了,路还不平!要是遇上下雨的话,马车陷进去是常有的事。
之前是没那个条件修路,现在有条件了,谢启自然是第一时间选择将路修好,到时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到绵州来。
只是谢启却是有些犹豫该用什么材料铺路呢,毕竟大梁可没有上辈子的水泥,沥青一类的,只能铺点石板路或者是石子路。
对了,大梁没有水泥,他可以造啊!
上辈子的谢启平时没事的时候,最喜欢抱着手机看野外求生和自制各种硬核工具的视屏了。
怎么造水泥,谢启也是看过的。
水泥的主要材料就是石灰石,粘土和一些铁矿粉,按照比例研磨混合制作而成的。后期再加以锻烧,锻烧之后所形成的产物叫做熟料。
最后将这熟料和石膏一起细磨就能形成水泥了。
石灰石,粘土和铁矿粉一类的材料不算难寻,都可以找到,只不过这锻烧却是有些麻烦。
一般温度需要达到1450~1500度左右才可以。
但不造水泥的话,只能选择用石板铺路或者是石子铺路。
石板铺路的话不仅劳民伤财,效率还十分低下。石子铺路虽说是好些,但马车行驶在官道上却是十分颠簸。
年轻人身强力壮还好点,要是年纪大点的老人,身上的骨头都要被抖散。
综合下来,谢启还是觉得水泥路是首选。
而虽说制造水泥有些麻烦,但水泥带来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强度高,不怕磨损,还不用怎么养护。
不像现在的官道,还要时不时的派人去检查一下,从路边挖点土填官道上的坑。
主要谢启造水泥还有一个私心,也是为了政绩,他现在还是太年轻了,迫切需要政绩来证明自己。
只要造出了水泥路,让皇帝知道水泥路的好处的话,那离他升官也就不远了。
想到此处,谢启决定把水泥造出来,先将整个绵州境内的官道铺上水泥,让这些人看看水泥路的好处再说!
第235章 水泥路
不过上头了一会儿之后,谢启就冷静了下来,他的动作会不会太大了!
花露水这玩意儿还好说,只能说是碰巧做出来的。
要是他造出水泥这有些逆天玩意的话,到时候就会惹人怀疑了。万一被人当成妖孽怎么办!
独自在书房权衡利弊一番之后,谢启决定还是将水泥造出来,主要还是现在的他太需要向皇帝展现自己的价值了。
要不然的话,谢启生怕自己哪一天就不声不响的被皇帝卖给吕兴木了。
毕竟现在的皇帝已经不是他之前见到的那个皇帝了。
在一次次与世家交锋的时刻,为了皇位和江山皇帝也学会了妥协,现在变得有些虚伪了,已经忘了自己的初心了。
想了想落到吕兴木手中的后果,谢启不免觉得有些后背发凉。
不行,他不能坐以待毙,他还要保护自己的家人和未来的媳妇!他必须向皇帝体现自己的价值!。。coM
独自在书房坐了半天之后,谢启最后想了一个神仙托梦的法子来掩饰水泥的出处。
虽说借口蹩脚了些,神仙托梦的法子有些假,但还是勉强能用的,更何况目前他也想不出什么好用的借口了。
而且凭借他现在的身份应该还是有不少人相信的。
毕竟他是大梁朝首个载入史册的六元状元,还有不少百姓暗地里称呼他为文曲星。
想清楚之后,谢启就开始琢磨着弄点制作水泥的原料来试验一番了。
石灰石这东西好找,绵州府有不少这玩意儿。
粘土也好找,粘土一般作为瓷器的主要原料,府城外不远的那个山坡全是粘土。
至于铁矿粉,他好像记得府衙的库房中好像有一点吧。
说干就干,谢启直接出了书房,开始命人找材料准备试验一番了。
最终谢启花钱买了一个瓷窑作为研究水泥的地方,毕竟需要将这三种材料混合在一起进行锻烧。
能达到锻烧温度的地方只有铁匠铺和瓷窑了,不过铁匠铺的位置却是小了点,一次生产不了多少。
所以谢启将地方定在了城郊的瓷窑,刚好这里也清净。
虽说谢启看过视频还记得水泥的制作步骤,但制作比例他却是忘了,反复试验了很多次之后才摸出了一点规律。
但由于没有温度计,谢启始终被难在了锻烧这一步,他也摸不准1450~到1500度之间到底是个什么温度。
不过好在谢启一并买下的瓷窑中,还有两个对温度十分敏感的老师傅。经过谢启与老师傅多次的沟通和描述之后,老师傅终于摸到一点门槛将熟料给烧出来了。
当看着面前被研磨得细细的水泥粉时,谢启高兴得都找不着北了,抱着一麻布口袋水泥就赶往府衙。
府衙中,谢启的一众心腹和大小官员们,看着他们知府大人灰头土脸的模样时,不禁愣在了原地。
早在谢启动工之前,关于神仙托梦的借口就被谢启传了出去,先为自己造势一波。
对于谢启这段时间的反常行为,整个府衙的官员和百姓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能让知府大人如此不顾形象,那肯定就是那叫水泥的东西被知府大人造了出来。
此刻,看着谢启面前的这一袋灰色的粉末,府衙上下的官员们不由得好奇的睁大了眼睛。
这灰不溜秋的东西就是传说中的水泥?
没有理会众人好奇的目光,谢启拍了拍手,随后两个衙役抬上了一袋沙子和一桶清水。
此刻府衙内的众人看着被抬上来的沙子和清水更加好奇了。
谢启看着众人好奇的目光,与众人解释了一番水泥的用法之后,便开始将水泥和沙子用1:2的比例调配好。
随后又加入了适量的水进行充分的搅拌,最后搅成了一堆泥浆。
众人更是看着这一小堆泥浆陷入了沉思。
灰和沙和成的玩意儿能凝固成比石头还坚硬的东西?
知府大人莫不是在开玩笑吧!
但看着谢启兴致盎然的样子,众人也不敢质疑,只想静静的等待着知府大人被打脸。
因着是试验,谢启也就没和太多水泥。只用了半个时辰的样子,地面上这一小块儿水泥就开始变得凝固了。
眼睁睁的看着面前这一堆稀拉拉的东西变成了一坨坚固的石头,惊得府衙内的众人下巴都合不拢了。
甚至还有个年纪大点的府知事,颤颤巍巍的对着谢启面前的这块水泥下跪道:
“神仙显灵了!这真是的神迹啊!神迹啊!”
听着府知事的话,不少不信神佛的人也有些惊疑不定的咽了咽口水,毕竟这效果都是大家能看到的。
甚至还有不少官员偷偷的用手摸了摸,想看看这水泥是不是真的如同他们知府大人说的那般坚固。
看着众人的小动作,谢启微微一笑开口道:
“不知众位觉得用这水泥铺路如何!”
听着谢启口中的话再看着那光滑平整的水泥板,众位官员们都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要是绵州的官道用水泥铺路的话,就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了。
如此一来,整个绵州府的官道用水泥铺路的事情算是定下了。
随后谢启又将水泥的方子,以及造出水泥的前因后果一并写在了奏折之中,向京中的皇帝发去了。
看着随报信人一同远去的奏折,谢启的眼底是遮盖不住的野心,只有往上爬他才能保全自己和家人。
送出去奏折之后,不管皇帝信与不信,至少他是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了。
而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将这东西的作用展示给皇帝看,水泥官道这只是第一步。
随着谢启的下令,城郊的那处瓷窑日夜颠倒的开始运行了。
为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