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吕布的人生模拟器-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司马懿被分到了礼部。

    六部新立,这次科举,除了工部之外,其他五部都分到了足够的人才足够维持六部的运转。

    “科举乃为国举才,此番试行,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确实为我大汉收到了足够人才,自今日起,科举每三年一次,也希望诸位能够共同辅佐朝廷,建立盛世。”刘协最后对着众人勉励道。

    此番科举到此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不过科举带来的影响却并未随着第一次科举的落幕而消散。

    科举带来的变化影响着整个朝廷,同样也影响着天下人的观念,尤其是第一次科举可说是十分成功,也算是给天下人树立了一个标杆。

    科举之后,家在外乡的有一月假期让其回乡准备行装,同时最好也能将家眷迁来,当然迁不来也没事,吕布对于官员的忠诚不是太看重,能干事就行,当然,如果想要再往上一步,那就需要忠诚了,现在要建立的是这些人对吕布这一套体系的认同感,同时剔除一些次品等待下一届科考新的人才进来添补。

    庞统和徐庶都选择了回乡,庞统乃襄阳庞氏子弟,如今要出仕关中,自然要跟家里说一声,至于徐庶,他的家眷在颍川,之所以回襄阳,却是来寻人的。

    襄阳,水镜书院。

    “元直,你可决定了?”司马徽看着徐庶,有些感叹道。

    徐庶其实资质并不比庞统、诸葛亮差,虽然确实如今比之两人有些不如,但要知道,徐庶跟孔明、庞统不同,一者他出身寒门,不似二人一般有家传,二者徐庶乃半路开始学的,当年还是个游侠,一手剑术在颍川一带颇为有名,后来弃武从文,短短几年时间便学成这样,谁敢说他天赋差。

    “老师也认为太尉不对?”徐庶皱眉看向自己的恩师。

    司马徽摇了摇头道:“那倒不至于,科举于他而言,乃是一剂良药,然而于天下而言,却未必是好事。”

    徐庶一礼道:“感情老师教诲。”

    他不相信自家老师跟那些普通士人一般只是喊打喊杀,既出此言,必有根由。

    “如今科举一出,其实此前吕太尉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出,他为今日早有布置,从最开始印刷术与造纸术的改良,并且大方的传扬天下,其实元直你该知道,中原是不需要印刷术的。”司马徽笑道。

    徐庶点点头,确实不需要,因为他们本身有书,印刷术的出现,只会让原本万金难求的竹简逐渐变的廉价,变的容易被替代。

    文字变的廉价,结果会导致学问开始廉价,不是说真的学问都不值钱了,而是让人们接触学问的成本降低了。

    徐庶为何直接去关中,盖因他便是印刷术的受益者,在印刷术传遍中原之前,像他这样的寒门学子想要读书,便只能向人借,这可是很大一笔人情,但放到现在借本书看,至少他们这个级别的人家会当做是笑话,因为得到书的成本跟以前比起来差了何止万倍。

    以前千金相求都未必能得一卷书,书卷传家的人家,哪怕再穷也绝不会卖书,但换现在,就算你有竹简,除非是市面上没有的孤本否则没人会要,大多数书,百钱之内便能获得,当然,一些珍藏是舍不得拿出来给人刊印的,这种如果能印出来,一开始会贵那么一段时间,但不会太长。

    正是因为印刷术的出现,让徐庶不必欠下太多人情,所以如果可以选,你问中原士人,他们需要印刷术和改良的造纸术吗?

    答案绝对是拒绝的。

    但当时能看到这点的人不多,加上吕布是直接将这技术透露给了豪商,商人逐利才是天性,等诸侯、士族反应过来的时候,市面上的书斋、书籍已经开始泛滥了。

    袁术曾经想要禁书,但结果就是袁术治下市面上正规的书籍虽然不卖了,但更多的是底下交易,连税收都没有。

    最后袁术不得不放弃禁令。

    “关中因科举而兴,然而一者此法虽于朝廷有利,但于民生而言,却是易生贪腐。”司马徽见徐庶似乎想要反驳,伸手止住道:“元直看着便可,未来老夫此言自会见证。”

    徐庶只能不再做声,听着司马徽接下来的话。

    “二者,主持科考之人,他日必然权重,其害或许更胜世家!”司马徽肃容道。

    徐庶沉吟片刻后,看着司马徽道:“老师,可有解法?”

    司马徽摇了摇头道:“这科举乃是吕太尉所兴,老夫也是近期看此法,心下揣摩有些心得,但若说解法……你问我倒不如去问太尉,其实老夫也想看看太尉是如何破解。”

    吕布会如何破解?

    徐庶点点头,这两个问题他是觉的很棘手的,至于吕布是否有破解之法,徐庶希望是有的,他不希望这科举就此没落,此法或许有诸多弊端,然而也确实比之昔日的察举制更加让人信服一些。

    “你是回来找孔明的?”司马徽看着徐庶笑道。

    “不错。”徐庶也不隐瞒,对着司马徽一礼道:“弟子以为,关中气象与孔明所言颇为相合,若下届科举孔明愿意参加,那榜首之位必是孔明所得。”

    榜首什么的,司马徽不在意,摇了摇头道:“这是你们自己之事,老夫便不参与了,不过这天下如今虽然暂安,但中原三雄鼎立之势已成,下一次再战必是前所未有之大战,元直,若届时你在军中,也希望劝劝太尉,少行杀戮。”

    “弟子遵命。”徐庶点点头,随即笑道:“我观关中民生气象,太尉当不是这般凶厉嗜杀之人,这点老师却是过虑了。”

    “但愿如此。”司马徽不置可否,他几乎能预见到未来天下必有一战,而且很可能耗时极长,天下生灵涂炭怕是在所难免了……

 第三百六十四 怪毛病

    徐庶来到诸葛亮居所时倒是没有再提出仕之事,之事将自己在关中的见闻一件件的说给诸葛亮听。

    诸葛亮听的也很认真,对于科举的规则显然也很感兴趣。

    “元直与我说这许多,还是想要我出仕?”诸葛亮给两人各自续了一杯茶,笑问道。

    “是有这打算,你比我聪慧,要瞒你可瞒不住。”徐庶点点头道:“你自有你的想法,我将太尉与诸侯之间的不同说于你听,至于是否出仕,没人能逼你,士元说,你骨子里傲,不愿做这锦上添花之事,不过我却觉的不是,你只是未曾找到值得让你出仕之人。”

    诸葛亮点点头道:“倒是你更懂我些,士元倨傲,好胜心过强了些。”

    “那你之意?”徐庶看着诸葛亮问道。

    “若真如你所言,这位温侯确为明主,关中之事,这几年也时有听闻,本以为是太尉门下所传,如今看来,倒是实情。”诸葛亮说完,看着徐庶笑道:“不过元直何以也说了,亮未曾找到值得出仕之人,二来也习惯了乡野生活,入仕怕是难。”

    “科举一起,很多东西都得变,朝廷如今缺人才,缺似孔明这般人才,我能感觉到,单是在朝廷这半年,朝廷变化不少,你不去长安,真的很难感受那万邦来朝的气象。”徐庶端起茶杯,看着杯中茶水道:“长安膳食比其他地方可多多了。”

    诸葛亮显然并非那种喜好满足口腹之欲之人,闻言也只是笑了笑道:“我最近也在观看太尉过往,发现许多有趣之事。”

    “哦?”徐庶闻言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沉思片刻后道:“世人知吕布,乃是自洛阳起,然亮寻访过并州,早年吕布于塞外便很有名,昔日并州刺史张懿待之颇厚,张懿被害后,吕布曾追杀鲜卑数月,斩敌无数,世人若以丁原之事说他品行不良未免有失偏颇,毕竟丁原入并州不足一年,不过早年吕布乃一勇将。”

    徐庶点点头,这些虽然不清楚,但丁原之死现在其实没那么多人在意了。

    “此后便是洛阳时,当年看来十八路诸侯如今再看不过乌合之众,吕布虽以此战扬名天下,然此战于他而言其实不难,不过至此吕布最多可算良将,不谈出身,与诸侯相比其实还是差了许多。”

    这是吕布的第二阶段,也是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的,毕竟当年吕布可是往来十万联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这对于不通兵势之人来说,跟神仙也没什么两样了。

    诸葛亮继续道:“再次杨名,便是长安,董卓死,王允掌长安,吕布于极短时间内整合了西凉各部,反攻长安,定下今日之基,此时无论手腕,心术、气魄乃至眼界,旁人或许无甚感觉,然与洛阳时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说到最后,诸葛亮有些凝重道:“当时已有雄主之相,而在后来短短数年中,其手腕、心机以及眼界乃至学识,你若仔细些,便可察觉他这变化不合常理,有时候我便怀疑,其实吕布并不只是一人。”

    徐庶摇了摇头,他是亲眼见过吕布的,怎会有这种事,而且……他看着诸葛亮皱眉道:“孔明说这些究竟是何意?”

    “亮是想告知元直,此人之智,恐怕远超你我,而且此人能有这般变化,在他身上,怕是有惊天之密,最好莫要与之走的太近。”诸葛亮沉声道。

    徐庶看着诸葛亮皱眉道:“孔明,你在畏惧?”

    诸葛亮点点头道:“你相信这世上真有人能够无所不通?就如今所知,吕太尉不但武艺惊人,而且精于兵法,其胸中之博学,便是连伯喈公这等大儒都自叹不如,而且还精擅工匠,纵然天赋异禀,也不该是这般模样。”

    水镜书院的弟子其实都算得上天赋异禀了,然而诸葛亮自问吕布目前达成的所有成就,自己一生能够达成一样便可说是旷古烁今了,更何况吕布竟是样样精通。

    这不是人能做到的。

    吕布是否明主已经无需赘言,但吕布身上这种超出常理的变化让诸葛亮有些把握不准,他是个喜欢将所有东西都掌握在手中之人,而吕布显然不是他能掌握的,这种不确定性对于诸葛亮来说是很陌生的,他讨厌这种不确定性。

    徐庶:“……”

    这真是个扯淡的理由,但确实很像是诸葛亮这种人身上会发生的。

    默默地喝完自己杯子里的茶,对着诸葛亮道:“告辞!”

    什么都别说了,像他们这种聪明到极点的人,一旦自己跟自己较上劲,拿别人是没办法解开的,最好能自己想开,否则谁也帮不了。

    谷<;/span>;  诸葛亮起身相送,却被徐庶拦住:“我看没你想的那般复杂,再说太尉作为主公,胸怀韬略不是很好吗?你总想尽善尽美,所有人都不能脱离你认知,你这样,他日若为官一方,无需太大,一郡之地便能将你给累死,我看有个才略在你我之上的主公也未必是坏事,至少能治治你这毛病。”

    诸葛亮笑而不语,人与人是不同的,他就这性格。

    “哪日你若是想通了,便来长安找我,到时候……”想了想,徐庶还是把到嘴的大话给咽了回去。

    这次去长安也算长了见识了,吕布手下能人不少,自己进入兵部,本以为吕布之下就该是自己了,但那郭嘉给他的感觉,真的不必这水镜书院中任何一人差,而且看样子颇受吕布信任,基本上兵部之事都是郭嘉在处理。

    其他几部尚书也没一个简单的,自己何时能出头,真说不上来,或许只有到了征战天下的那一刻才行吧。

    “总之找我便可,只要孔明愿意,我便是拼了官身不要,也要向太尉举荐你!”徐庶笑道:“不过以你之能,到时候参加科举也定能出人头地,到时候来我这里住便是。”

    “一定!”诸葛亮微笑着点点头,至于是否去长安,反正现在是没这个打算。

    徐庶是没想到诸葛亮拒绝一起去参加科举的原因是这个,也无可奈何,当下跟诸葛亮告辞离开,他准备回颍川接上老母一起去关中赴任。

    此番科举,天下诸侯都有关注,到科举落幕,都没人跳出来搞事,这让诸侯多少都有些失望,所有人都清楚,这次科举成功,将意味着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在诸侯治下不得志的人才流入关中。

    “你说这些人才家眷被扣住,如果吕布那边不作为会如何?”曹操突然看着荀彧道。

    荀彧看了看从关中送来的名单,心下了然,这次科举初试和复试的前十名,光是中原这边就有三个,河北有三个,还有一个江东的,一个荆州的,真正出自吕布治下的只有两个,有一个还是刚刚纳入吕布治下的河内司马氏。

    也就是说,真正出自吕布手下的顶级人才可能只有一个还是末尾的这种,虽然不是全部,但可以看出这次科举甄选出来的人才多半都是来自各诸侯治下。

    与其说是眼红,倒不如说是不忿,这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