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两个弟子幸福的重重点头。

    只要师父说搞不掂,姓徐的那帮人,就是翻了天也搞不掂!

    但惊喜还没结束,只听赵公子又断言道:“你们把县治设在长沙岛上,保准金汤永固,再不会坍入水中!”

    ‘这也是大预言术吗?’弟子们心砰砰直跳,却没人敢多嘴问。

    “因为为师之前勘察过,崇明大规模的坍缩已近尾声。”却听赵昊淡淡道:“将在接下来以长沙为中心,很快连成一片的,形成一个前所未有,再无坍塌之虞的大岛来。一座真正的崇明岛!想撤县?门儿都没有!”

    ps第一章,下一章的中午发哈

 第六十三章 沙船帮

    这年代的崇明岛真乃魔幻之地。

    谁能想到近几十年分分合合、坍涨无常的沙洲们,居然会从此时凝聚起来,很快就涨成一个真正的大岛?

    而且这种变化是如此迅速,令人猝不及防。

    在另一个时空中,大概到了万历初年,人们就发现长沙越来越大,三沙和姚刘沙也重新长出来,并和它连成了一片。

    这时候,再也没人提什么崇明撤县了。

    到了万历十六年,南沙、东沙等十几个沙洲也渐渐相连,崇明终于有了岛的模样了。

    于是崇明知县在长沙设立县衙,之后四百年便再也没有坍塌过。

    当然,在隆庆二年时,除了赵昊之外,谁也无法预见到,会出现这种神奇的变化。

    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

    弇山园,听雨轩。

    弟子们凝神倾听师父的教诲。

    “但今年,你们的处境会非常艰难。”只听赵昊沉声道:“我估计上任知县不敢重建县城,八成不是怕潮神,而是遭到了某些人的威胁。”

    “道理很简单,崇明岛上土地肥美,还有天然的盐场,百姓所虑不过是倭寇海盗。只要建起城池,哪怕是一座土城呢?也能让流民自归。这跟那些人让崇明撤县,变成法外之地的图谋是相违背的。”

    “所以你们会遭遇跟前任一样的两难境地。建城,要当心野心家的暗箭;不建城,百姓将流失殆尽,大阳也难逃御史纠劾。”

    “是啊师父,那我该怎么办呢?”金学曾眼泪都快下来了。

    “不用害怕,只要坚持到明年,一切都会有转机的!”却听赵昊又发动了第三次预言道:

    “到时候,徐家之流将自顾不暇,根本没人再敢节外生枝。你想筑城就筑城,想干嘛就干嘛,不会再有人捣乱了。”

    “是吗,那太好了。”金学曾长松口气,虽然不知道师父的信心从何而来,但大预言术是不会有错的,听着就成。

    “师父的意思是,今年先不要筑城,静待明年局面变化?”于慎思轻声问道。

    “不错。”赵老师点头道:“不过你们也不能闲着,在时机到来前,先把准备工作做好嘛。”

    “请师傅指示?”两人忙正襟危坐。

    “要用科学的态度来观察和分析。首先要认清岛上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什么。这样可以帮你迅速找到可以团结的盟友,以及要面对的敌人。然后团结可以团结力量,将敌人分化瓦解,这样才能在决战中胜券在握!”

    “敌人肯定是徐家那帮松江大户,还有沙船帮了。”金学曾嘟囔道:“他们想把崇明变成第二个双屿,肯定嫌我这个知县碍事。”

    “不要武断的下结论。”赵昊轻敲着桌子,沉声对弟子道:“据我所知,沙船帮有目前两百多条船,两千多帮众。这些人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难道所有人都愿意看到崇明撤县,从大明的版图上消失吗,我看未必吧?”

    “师父说得对。”华叔阳点头附和道:

    “崇明岛一旦撤县,朝廷肯定命令所有百姓内迁。留在岛上的就成了黑户叛民。朝廷水师干掉他们非但不犯法,还可以立功。他们全家的小命,可都捏到别人手里了。但估计沙船帮很多人光想好处,没想到这一点。如果二位师弟能巧妙的让他们认识到这点,相信很多人会清醒过来的。”

    “好,多谢师兄提醒。”金学曾眼前一亮,一下感觉有了抓手。

    “要多多仰赖王将军,他可是威震东南的阎王爷,加上我拨给你的一百多护卫。只要你不乱来,保护你的安全是没问题的。”

    又听赵昊沉声道:“你先低调一段时间,这阵子有戚家军的退伍将士陆续到昆山来了,到时候分你一半。再过几个月,朱珏会支援咱们一批安保人员,为师依然分你一半。那时你兵精将猛,相信他们会更平心静气的听你说话。”

    “师父,你对我们真好,弟子这辈子都会听师父的。”金拱门感动的眼圈通红,师父不光要传道受业,还为弟子的事业操碎了心,出尽了力。

    “呜呜,就知道师父不会不管我们的……”感性的烈阳子留下了滚滚泪水。

    “不管你们我管谁去?”赵昊哈哈大笑着站起身,双手分别按在两个弟子肩上,给两人鼓劲道:

    “崇明是个烂摊子不假,但那只代表过去。对你们来说,起点低,没办法,进步空间还大,其实是好事。”

    “是啊,就像蔡国熙说的,反正不会更烂了。”二师兄也笑着附和道:“你们随便折腾就是。”

    “对,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撑过今年去。就可以放开手脚折腾!”赵昊简单的向他们描述了下自己的计划,然后使劲拍拍两人的肩膀道:

    “筑城、修堤,万顷良田海上生!造船,开埠,千帆竞渡江海!未来的崇明,将成为大明朝最璀璨的明珠!”

    “是,师父!”两个弟子被师父描绘的宏伟蓝图,煽动的热血澎湃。

    男子汉大丈夫,当如是!

    ~~

    虽然还有很多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比如,朝廷怎么会允许通海运呢?

    但赵昊斩钉截铁告诉他们。“创造历史的机会就在眼前,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只争朝夕去准备吧,弟子们!”

    因为隆庆三年,也就是明年开始,连年黄河泛滥、运河堵塞,漕运艰难。

    在山东巡抚梁梦龙的力主下,和大学士高拱的支持下,短暂的隆庆漕粮海运,将顶着重重压力,正式拉开帷幕。

    想要破除大明对海洋的恐惧,还有比这更好的机会吗?

    可惜随着高拱下台,朝中保漕势力反扑,加上潘季驯治理好了黄河,竟又停止了海运。

    一直到崇祯十二年,中书舍人沈廷扬请重试海运,以供辽东粮饷时,才又重新恢复。

    可惜那时,帝国已经行将断气,什么都没用了……

    ~~

    对了,沈廷扬还有一层身份,就是崇明沙船帮少帮主。

    而为崇祯皇帝试行海运的,正是沙船帮的两百条沙船。其后数年的海运,也是一直委托沙船帮进行。

    沈廷扬和他的沙船帮因此富甲天下。

    他们也没有辜负崇祯皇帝,一直为大明抗战到最后一刻!

    当时是,崇明男儿的舰队正欲与清军接战,突遇风暴而大败。沈廷扬的战船翻沉于崇明外海,士卒多溺死。

    清军在岸上高呼,‘剃发者不死!’

    沈廷扬叹曰:‘风波如此,其天意邪!吾当以死报国。然死必有名。’

    乃与部下七百人被俘。

    清廷百般劝降,沈廷扬皆不应。狗汉奸洪承畴与沈廷扬乃故交,想要救他一命,便示意他谎称已经出家为僧,却被廷扬詈骂而出!

    永历元年七月二日酉刻,五十三岁的沈廷扬身着方巾宽袍,被押往苏州三山街淮清桥行刑。

    他端正衣冠,向南叩拜,高呼‘为国而死,死而何憾’,随后慷慨就义。

    他部下七百名崇明男儿也无一人肯降,皆在苏州被活埋。

    ps第二更送到。

 第六十四章 赵立本之心——路人皆知

    沈廷扬和沙船帮男儿,为大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气壮千古!

    但赵昊的使命就是避免他们以身殉国。

    大好男儿,当鹰击万里、纵横四海,立不世之功!怎能枉死胡虏屠刀之下?

    即将到来的漕粮海运,就是改变这一切的起点。

    这一次,赵昊决计不会假手他人,决计不容有失!

    所以赵昊来了苏州,所以他派金学曾去了崇明。所以他百般招揽戚家军的退伍将士,所以他慷慨的用股份拉拢江南豪族。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功走向大海啊!

    没有来自海外的利益做支撑,这痼疾缠身的大明要改革,就是一场残酷的零和游戏。

    ~~

    赵昊和弟子们聊了整整一宿,第二天他便谢绝了二王的热情挽留,告辞离开了太仓。

    老爹还等着他救命的粮食呢……

    临别前,王梦祥告诉他,已经下令管事们全力筹粮了。

    虽然太仓号称金太仓,是整个苏州的粮仓。但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除掉留作自用的,一下还真拿不出那么多粮食。

    赵昊给二王减压,让他们可以先有多少发多少,只要能帮昆山度过春荒,剩下的粮食等夏收后再到位也行。

    当然,夏粮就不能按二两银子一石的价格来了……

    王梦祥和王世懋大大松了口气,拍着胸脯对他表示,一定会尽全力筹粮的。

    “大不了直接拿银子去湖广买,难不成洞庭商会也要对太仓禁运不成?”王梦祥豪气冲天,不就养活半个县的灾民么,他还真没当多大的事儿。

    “那他们得先把长江航运封锁了才成。”王世懋也笑着讥讽一句。

    “他们办不到的。”赵昊微笑摇头,操江御史可是亲爱的吴叔叔啊。

    三人放声大笑,相约改日昆山再聚,赵昊便和华叔阳登上了客船,与二王挥手作别。

    看着赵昊的船远去江面,王世懋接过伞来,示意周围人退下。

    “伯父,昨晚在弇山园聊天时,赵公子似乎对项家,还有正月里那些事很感兴趣啊。”然后他低声对王梦祥道:“他是不是猜到了些什么?”

    “应该是。”王梦祥闻言点点头,不以为意的笑道:“不过很正常,他祖父那么多年的南京户部侍郎,之前还当过浙江按察使。对咱们的那些事儿,怕是早就摸得一清二楚了。”

    “啊。”王世懋先是吃一惊,旋即释然笑道:“我说他赵公子十几岁的年纪,怎么就能搞出这么大名堂呢,原来有赵老侍郎在背后出谋划策。”

    加上这样的限定,他感觉赵昊给自己的压力小多了。

    不然让个十几岁的少年牵着鼻子走,总会让人生出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的挫败感。

    “不错。”王梦祥点点头,轻声笑道:“听说赵老大人三月份去了趟北京,今日种种怕都是那时他亲自布的子。”

    他又话锋一转,心悦诚服道:“不过小赵公子这么大点儿年纪,就能独当一面,已经是无双无对了。”

    “嗯。”王世懋点点头,哎,哪怕加上限定,还是很挫败。

    便把话头兜回去道:

    “那以伯父观之,赵家是个什么想法呢?”

    “还能有什么想法?”王梦祥拢须笑道:“江北那帮徽州盐商,眼馋咱们江南九大家,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看到陆家败了,各家乱成一锅粥,他们当然想试探着,有没有插足的机会了。”

    “赵老大人身后是徽州盐商?”王世懋又吃了一惊。他虽然勉强接手家族生意,但素来心不在此,都是靠王梦祥支招,几个堂兄弟操持的。

    “那当然了。”王梦祥淡淡一笑道:“去年扬州盐业大会,推举他来担任仲裁人时,老夫就觉得有些奇怪。盐商们到底看上他什么了?还是赵侍郎捏着他们的把柄?”

    说着他轻叹一声道:“如今才知道,人家原来是看准了,咱们空出来的那把交椅,想让赵家替他们坐一坐。”

    “这帮盐花子,光贩盐还不够他们赚的?”王世懋有些羡慕又嫉妒道:“真稀罕这位子,大家换换就是。我们去端总盐商的铁饭碗,他们来做这提心吊胆的买卖。”

    王梦祥无奈看他一眼,心说你要是去当了盐商,我们家跟谁混去?

    江南九大家里有王家一个,但不是王锡爵家,而是王世贞家。

    王梦祥贴钱贴脸,非要跟王世贞家连宗成一家,图的不就是在那个位子上,搁下自家半边屁股吗?

    事实上,这些年分给王家的份额,已经让州桥王家不知不觉占到了七成。但他们给的实在太多,牌楼王家也不好说什么。

    “那咱们该如何处之?”王世懋轻声问道。

    “按说九大家里,再多一家自己人,也是好事儿。”王梦祥淡淡一笑道:“但这之前,他们得先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