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咱们该如何处之?”王世懋轻声问道。

    “按说九大家里,再多一家自己人,也是好事儿。”王梦祥淡淡一笑道:“但这之前,他们得先证明自己,有资格坐那个位子再说。”

    王梦祥看着浑浊的江水滚滚东去,汇入滔滔长江,自嘲的一笑道:“再说,这事儿也不是咱们能说了算的。”

    想要坐上九大家的位子,可是难比登天的。他家到现在还没捞着入局,只能跟在王世贞家后头混呢。

    要是哪天王世贞家重振雄风,说不定就不想带他们玩了呢。

    “也是。”王世懋认同的点头道:“得八家全都点头才行,他们跟徐家结了死仇,怕是无论如何都进不了这个门啊。”

    “那就不是咱们操心的事儿了。”王梦祥却笑笑道:“不过,那祖孙三人都是狠角色,一定会折腾起浪花来的。”

    “下次小赵公子再谈起此事,不妨和他聊的深一点。”说着他叮嘱王世懋道:“咱们没必要枉做恶人,和赵家保持好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知道了,下次我主动跟他聊聊。”王世懋点点头。

    “不急,等他们主动开口再说。”王梦祥却摇头笑道:“赵家在江南连根都没扎下,想图谋海贸,起码得先练十年内功。”

    “嗯。”王世懋点点头,没再说话。

    王世懋也是两榜进士出身,只是父亲被处死的缘故,没授官就回家了,因此缺乏必要的历练。

    但家道中落这些年,经历了那么多大悲大恸、大灾大难,对人心思的揣测,其实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不堪。

    他只是习惯了藏拙而已。

    他已经看出来王梦祥是怀了点私心的——那空出来的位子,怕是州桥王家也盯上了。

    挤在别人的椅子上,哪有自己独坐一把来的安妥?

    只是目前没那个实力染指罢了。

    所以王梦祥才想拖拖看,过些年,等他大儿子在官场出头再说。

    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ps第三章,今天没了哈。

 第六十五章 高配版赵二爷

    赵昊的下一站是一百五十里外的无锡华家。

    时人所谓‘江南数巨族者,必首推华氏’。

    华家论底蕴不亚于琅琊王家,财富更是远在王世贞家之上,甚至稳稳压王锡爵家一头。

    他们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经营。而且不只局限于科场和商场,还十分注重经营自家的人脉和名望,几乎是所有江南才子的金主。

    唐伯虎、祝枝山、仇英等人,当年便经常跑到华家去蹭吃蹭喝。

    甚至连堂堂王阳明都不能免俗,也跟着去打了几回秋风。

    也就是王世贞自家有钱,不然也少不了跟自己的老师伸手。

    不错,华叔阳之父华察,便是王世贞的座师。

    老爷子是嘉靖五年进士,翰林出身,主持过乡试、会试,当过殿试的读卷官,录取了大批天下名士。李攀龙、王世贞这两位文坛盟主,都是他的门生。

    因此华察在士林声誉极佳,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大学士人选。

    可惜他跟严嵩不对付,被言官弹劾录取不公,嘉靖二十四年便辞官回家,再也不肯出山了。

    但华太师门生故吏满天下。又乐善好施,喜欢接济后学,无锡和镇江两地的贫苦读书人,几乎都受过华家的恩惠。

    二十年间,他将钞能力发挥到极致,使华家的声威不衰反增,是最受人尊敬的江南大家了。

    嗯,华太师就是赵二爷的努力方向……

    ~~

    客船在纵横交织的水网中,穿行了一天一夜。第二日抵达了无锡。

    赵昊睡了一天,此时恢复了精神,立在船头眺望着远处无锡城樯橹如林、千帆云集的繁华景象。

    不禁对给他打伞的华叔阳赞道:“没想到,你老家这么繁华。”

    “无锡虽非常州府城,但濒太湖,运河穿城而过,确实比府城武进要繁华的多。”华叔阳解释一句,神情有些犹豫。

    “能把府城比下去,你们华家的功劳不小啊。”赵昊笑着说一句,瞥一眼华叔阳道:“怎么这副表情,近乡情怯了?”

    “是有点。”华叔阳讪讪一笑,终于下定决心道:“有件事,徒儿必须对师父坦白。”

    “讲。”赵昊了然一笑,并不意外。

    “我们家,其实并不是传说的那种好人家。”华叔阳低着头,声若蚊蚋。

    “世代簪缨的书香门第,乐善好施的大富之家,还不是好人家?”赵昊不禁笑道:“那什么算好人家?”

    “除了这些表面之外,”华叔阳喟叹一声道:“我家其实跟徐家一样,偷偷给海商供货。”

    在意识到七师弟可能要跟徐家甚至王家对上后,他被这问题折磨的一宿没睡。

    想到师父早晚会知道真相,华叔阳最终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这没什么,海禁本来就是不对的。”赵昊却摇头笑笑道:“又不是伤天害理,哪有放着钱不让人赚的道理?”

    你老师我还挤破头想往里钻呢。

    “但是我家做的规模比较大。”见师父对此持开放态度,华叔阳心安了一半,又有些不安道:“沿着运河往北,整个无锡、武进到镇江,七成以上的纺织工场,都向我家供货。”

    “那你家可够有钱的啊。”赵昊倒吸口冷气。“这规模怕是比徐家也不差多少了吧?”

    “那些工场不是我们家的。”华叔阳忙摆摆手道:“家父常说,‘天下利归天下人,不宜独占,分些与人,可远害全身。’”

    赵昊点点头,不愧是华太师,老菜根谭了。

    “所以从十几年前起,家父便主动将田地退给佃农,并烧毁了田契。只留了两万亩水田……”便听华叔阳接着道。

    ‘只留了……’赵昊咂咂嘴,不知是什么滋味。

    以华叔阳对数字的敏感,相信如今两万亩,相对当年真的是很小很小了。

    “这两万亩一半用以供给本族义庄,帮贫寒之家渡过难关,为学子提供全部学费。另一半供家里用粮,或日后不时之需。”便听华叔阳接着道:“后来又把其它产业也卖的卖,转的转,现在只留了不多的买卖,好让族里不读书的后生不要太闲。”

    安排的明明白白啊。

    想到太仓的二王也不遗余力捐资助学,扬州盐商甚至连过境的举子都不放过,赵昊便顿觉竞争激烈,狼多肉少啊。

    必须要塑造强势品牌,才能抢到高质量的生源!

    ~~

    “自己不生产的话,你们是怎么保证,人家会把货卖给你们的?”赵昊回过神来明知故问,纯粹为了印证猜测道。

    “像我家这样的,江南至少还有八家。”华叔阳又爆料道:“这九家凑在一起,垄断了江南丝绸、棉布、茶叶、瓷器的销售,海商只能跟这九家做生意,不能跟其它家,否则就会遭到断供。所以整个江南的富户都要先把货卖给这九家,然后由他们转售给海商。”

    “那光当中间商赚差价,就能赚个盆满钵满啊。”赵昊羡慕嫉妒恨道:“你家到底有多少钱。”

    “也就一两千万两存银吧。”华叔阳有些不确定道:“不比师父多多少。”

    “一两千万两……”赵昊气得直翻白眼,一脚踢在他屁股上。“这还不叫多多少?”

    “我家攒多少代了?师父才起步一年呢。”华叔阳扭着屁股不敢躲闪。

    “这还差不多。”赵昊满意的点点头,这话他爱听。

    “师父,这件事真没错吗?”华叔阳有些迷茫的看着赵昊,又看看即将到跟前的故乡。

    “当然有错了,而且大错特错!”赵昊方正色道:“在这个世界上,你得到的越多,就要承担的越多。只肯捞好处,却不肯承担责任的人,我们通常可以叫他‘蛀虫’。”

    “蛀虫?”华叔阳神情一黯。“师父说的是,大明朝这条船已经千疮百孔。这些大家族……当然包括我家,居然想方设法的逃税,不是一群蛀虫是什么?”

    “既然双方都有错,我们就要试着去纠正。”赵昊便沉声道:“我们要让大明真正放开海禁,而不是只开一条小缝。我们要让所有参与海上贸易的人,包括九大家在内,都承担起应尽的义务来。第一步,就先从交税做起!”

    说着,他也把目光移向越来越近的码头,斩钉截铁的教育着弟子道:

    “不管未来世道怎么变,我们的国家都不该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一个可以长治久安的国家,一定要让强者无法逃避义务。让弱者免于饥饿,得到安全和尊重!”

    “是,我明白了师父!”华叔阳重重点头,抹一把眼角的泪水道:“这样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徒儿愿陪师父,把错误的事情纠正过来。”

    “你先养好自己的身体再说吧。”赵昊看一眼瘦弱的二弟子。华叔阳会试后病那一场,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能把数学搞好,就是最大的贡献了,它是科学之母啊。”

    “是,师父。”华叔阳忙恭声应下。

    ps第一更,求月票、推荐票啊~~

 第六十六章 太受欢迎了可怎么办呀?

    客船停在无锡城外的东亭镇码头。赵昊又受到了一番隆重的欢迎。

    已经七十高龄的华太师,居然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到码头迎接。

    当然,也可能是太想自己亲爱的小儿子了。

    毕竟这还是华叔阳中进士后,头一次回家探亲。

    赵昊赶忙向华太师施以大礼。

    “使不得,礼不可废。”华太师白发苍苍,老态龙钟,已是行动迟缓。

    长子华伯贞便替他扶住赵昊。

    “叔阳虽拜在我门下,但晚辈与芝台兄平辈而交,自当以后辈见鸿山公了。”

    芝台是华叔阳二哥华仲亨。鸿山是华太师的晚年号。

    “这样啊。”华太师了解的笑笑,没有再强求。

    赵昊又与华家真正的当家人华伯贞见礼,便坐上马车往东亭镇上的嘉遁园去了。

    镇子不大,眨眼就到府门口。

    因为华家祖宅在荡口,东亭镇是华察晚年隐居之处,所以府门前只建了一座四柱五楼的石牌坊,上书‘华学士坊’而已。

    而且府门也十分低调,不是高门大户常用的红门,仅是寻常读书人家的黑漆门。

    院墙也只是简单的刷成白灰墙,没有任何精美雕饰。就连墙上的瓦片都是普普通通的无锡黑瓦,也没有大户人家常见的雕花瓦头。

    只是墙的高度鹤立鸡群,大概有两丈多高……

    但赵昊却知道,这一切都是掩饰而已。

    甚至连这个镇这个名字,也是为了掩饰才改叫东亭的。

    ~~

    这里原先叫隆亭,又叫龙亭。

    华太师退隐故里后,在这里历时三年、耗资巨万,修建了一座超豪华的府邸,名曰‘嘉遁园’。

    但因为修得太过豪奢,让人不敢仰视,虽侯门王府也难以比拟,结果招来了政敌的瞩目。

    当时巡视东南的赵文华,安排人弹劾他‘住龙廷、建皇宫’,大有逾制不臣之心。

    幸好华太师人脉深厚,门生故吏满天下,早早知道了此事,赶紧将大门全都换成了黑色,又用石灰涂抹院墙,再把瓦当都换掉。

    又跟官府商量了一下,把叫了几百年的隆亭镇,改为了东亭镇。

    这才应付住前来勘察的御史,逃过了一劫。

    也正是打那之后,华太师知道严党还盯着自己,这才开始大规模退田清产。

    所以他并非是一上来就大彻大悟的……

    当然,后来华太师也用同样的方法整倒了赵文华,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至于赵文华流放途中,忽然腹部奇痒,用两手将肚皮生生抠破,内脏破裂而死……就跟守序善良的华太师,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

    果不其然,一进园中原形顿显。赵昊只见其内五步一景、十步一阁,琼宫阆苑,意出人间。豪奢壮阔远超弇山园和王锡爵家的园子。

    欢迎宴会更是讲究至极,器皿不用任何金银,贵重程度却远超金银。赵昊还是头次见有人用官窑的瓷器来当餐具待客呢……

    这要是不小心磕一下摔一下,还不得活活心疼死。

    但主人家显然早就习以为常了。

    席间,华太师向赵昊敬酒,感谢他一直以来对华叔阳的照顾和栽培。

    赵昊也端起酒杯,先祝老太师长命百岁,又感谢他二公子在南京时给予的帮助。

    当然,酒杯里依然是果汁。

    赵公子连跟张相公吃饭都不喝酒,怕是世上没人能让他破戒了吧?

    华太师年事已高,酒过三巡便在华叔阳的搀扶下告罪离席了,留下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