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告别农耕时代,开启现代文明的标志啊!
按捺住心中的激动,赵昊戴上了厚厚的大口罩。
金科、华伯贞等人也赶紧有样学样。
赵公子素来注重工人的健康,无论是在卢沟桥煤场,或是西山煤矿,还是在这江南水泥场,他都定下严格规章,必须要做好防护才能进行生产。
这条规定甚至跟工人尤其是管理者的薪资挂钩,不想给赵公子白干整月,就乖乖把口罩戴上!
~~
整个工场占地两百多亩,其实就是绕着整座元山建了座围墙而已。
山中,是开采石灰石矿场。
工人将采好的石灰石装车,运到山下的粉碎车间。
所谓粉碎车间,不过是一排四面通风的大芦棚而已,工人们轮着大锤子,将石灰石砸成拳头大小的小块。然后用筛子筛一遍,留下石灰粉,把剩下的石灰块送去隔壁的碾磨车间。
碾磨车间也同样是一排通风的大芦棚,里头设着上百具石磨,工人们赤着上身,挥汗如雨,将石灰块碾成粉。
在磨盘下设着个筛面的筛子,只有能通过筛子的石灰粉才合用,没通过必须继续研磨。
这也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费时费力的环节了,但也是关键一步,不能放松要求。
交料时,还有专门的质检员检查,严防有人糊弄。
整个研磨车间都是在研磨石灰石的,并没有看到其它原料。
见赵昊投来探寻的目光,华伯贞忙凑在他耳边道:“为了防止工人窃取配方,石膏、高岭土还有其它辅料,是在别处加工的。然后在山背后的配料车间掺在一起。”
说着他有些得意道:“我还特意安排人制备一些不相干的粉料,让人难以摸清虚实。”
“狡猾。”赵昊笑着看他一眼。
ps第三更。抱歉诸位,今天从睁眼到刚才,被两个小魔星气得七窍生烟,简直要背过气去了。估计是没法五更了,再来一更吧。这次不求月票,求快开学!!!!!
第一百五十八章 动画
其实赵昊并不太担心会泄密。
毕竟水泥不是煤藕,光知道配方都没用,其生产关键在于确切的烧成温度和正确的原料配比。
如果这两样做不好,烧出的水泥质量很差,甚至会让建筑物自行倒塌。
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人们才总结出这两条宝贵的经验,并摸索出最合适的温度,以及最合适的原料配比。
后者还好说,前者在没有红外测温仪的年代,就是告诉你多少度合适,你也没依然没数啊。
那这年代该怎么确定温度呢?赵昊的答案是看火光。
刚开始发光的火焰是五百度,深红色六百度,赤红色七百度,出现樱桃红八百度,樱桃色一千度……
当火色呈白热,让人不敢直视时,便达到了一千四百度!
到底炉中要保持哪种火色,除他之外,就只有华伯贞和少数几个技术骨干才心里有数,这就让旁人很难窃取机密了。
好吧,其实是火色要保持白热,也就是一千四百度。所以用木柴是完全不行的。
好在西山有煤炭,不过煤的品质不行,正常勉强烧出赤红色。粉碎成煤粉的话,也只能烧成樱桃红。
当初赵昊在西山呆那么久,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想法提高炉温上。
后来还是听了华伯贞的建议,采用了无锡砖窑的结构,建成了自动吸风的高窑,加上几台风箱不停的拉,这才终于达到了炉温。
对了,就连华伯贞都不知道,建造高窑要用耐火砖。因为岛上烧砖用的是西山特有的高岭土,烧出来就是耐火砖。
而别处用普通粘土烧出来的砖,根本承受不了高窑中的温度……
没办法,谁让水泥岛……哦不,西山岛如此贴心,应有尽有呢?
而且西山岛还是个湖中的岛屿,就更容易保密了。
~~
参观完了水泥场出来,赵公子的头发已经白了。
他摘下鼻梁上的墨镜,掏出帕子擦掉上头的一层灰尘。为了避免变成熊猫,赵昊坚决拒绝了华伯贞的安排,今天不去‘江南煤场’视察了。
回去还是老样子的枪手营营地,原本的营部彻底改成了赵公子上岛时的住处,而且已经大变样。
原先的破木屋彻底拆掉,重修成了崭新的砖房,外头刷着白灰,墙上挂着黑瓦,院子里水泥漫地,井口也被封起来,安上了一台吸水泵。
哦对了,叫排水王。
巧巧和马秘书是在岛上生活过的,知道水泥场有多脏。两人明智的没有跟去,直接过来收拾好了住处,烧好水等着赵昊回来。
看他果然灰头土脸的进了院子,二女一边取笑他,一边帮他洗头洗澡。
待赵公子重新梳洗干净之后,天已经黑了。
赵昊让人把徐元春和小志喊来用晚饭。
他本来打算问问徐元春和徐琨谈了些什么,但想到太影响食欲了,就明智的没开口。
心说反正这厮肯定会开口求自己,到时候再谈就是了。
等到晚饭后,赵昊准备送客时,徐元春忽然跪在了地上。
赵公子心说,来了,虽迟但到。
“老师,请收下弟子吧!”谁知这厮却压根没提他二叔,而是又说起拜师来了。
“呃……”赵公子有些头大,心说这届年轻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啊?
他无奈问执着的徐元春道:“你到底想学什么?如此锲而不舍。”
“老师,我想学这个。”徐元春便从袖子里,掏出了那本物理小识,翻到中间一页,双手奉给赵昊。
赵公子接过来借着灯光一看,只见这一页的题目叫‘诡盘’。这是他为了解释‘人是如何看东西’时,给出的一个小实验。
就是利用‘视觉残留’原理,将人物的分解动作画在圆盘上,然后用一个开了窗的圆盘遮住前一个。这样转动后面的圆盘,就可以透过前头圆盘的窗口,看到人物动起来了。
“你要学……动画?”赵公子吃惊的看着徐元春,没想到自己这本科普小册子,居然帮助这位前首辅孙子,觉醒了了不得的死宅属性。
可以说是地球上第一只死宅了。
“动画……对对,就是能动起来的画!”徐元春激动的点点头,又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双手递给赵昊道:“老师请看,这是学生按照您的教诲,做出来的第一本‘动画书’!”
“哦,动画书?”赵昊接过来,翻看几页,见每一页的画面都是连贯的。便将全部页面扣在右手中,然后一点点放开手指。
哗啦啦的翻书声中,书上的人物动了起来。
画的居然是他当初在玉渊潭,坐热气球上天时的画面。
从热气球起飞到远去,栩栩如生,仿佛昨日重现一般。
但又不只是重现,因为热气球升空后,竟出现了飞天和凤凰伴飞,显然徐元春又进行艺术加工。
赵昊很快看完,不禁大赞道:“这个弔。”
徐元春登时心花怒放,又从随身的书袋里拿出个圆铜盒,继续献宝。
打开后,里头是他制作的诡盘。但又跟赵昊介绍的不一样。
他是在一个可旋转的圆盘上,竖着沾了一圈硬纸带。然后在纸带内侧画画,又在纸带上开了一个个细细的竖孔。
赵昊转动圆盘,同样因为‘视觉残留’缘故,那些竖孔仿佛一动不动。透过竖孔却能看到一个红衣少女在雪地滑雪的飒爽英姿,也不知道原型是谁。
这可比平面的诡盘立体生动多了,真的就像在看动画片一般。
“牛伯夷!”赵公子竖起两根大拇指。
“还有还有!”听到赵昊的称赞,徐元春士气大振,又再接再厉从铜盒中取出个圆形玻璃盘来。
之前就说过,西洋玻璃早就传到大明,大明皇家也能生产玻璃,只是都有一个毛病,齁贵……但他可是徐华亭的孙子啊。
赵昊看他这次将分镜画在了玻璃上,同样用纸壳遮住大部,只留一格空白。
那玻璃圆盘中央,还有个圆孔,插过一根木棒当轴。
然后徐元春将其竖起来,拿到蜡烛前,让小志帮他转动玻璃盘,对面的白墙上便投影出一匹略显模糊的骏马,奔跑的动作却很流畅!
“卧槽,诡盘投影机!”赵公子激动的大喊一声:“你他娘的真是个天才!”
徐维志也看的激动坏了,脑子一热,便咬牙一撩衣袍,与徐元春并肩跪下道:
“老师,也请收下弟子吧,我也要学动画!”
ps第四更,今晚没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劳动者
夜里,西山岛南的石公山采石场,终于安静下来。
采石场下三里长的石砌码头上,却依然火把照天。
那是民夫们推着大车,在连夜装船。
梁氏和米娃一直等到这会儿,才轮到他们划着船靠上码头。
这时便有采石场的管事的,让她们出示红头签。
那是出发前一天,从县里领到的,上头有唯一的编号和船的大小。
管事的就着火把,把编号记下来,然后在上头盖了个戳,递还给梁氏,还发给她四张饭票。
管事的吆喝一声:“一料!”
民夫便将装在箩筐中的石头,抬到娘俩的船上,一共装了六筐就停下。
水线一下就到了船舷边上,好在两个民夫下去后,又升高了一点。
“把船开到远处去,别挡道。”管事的挥挥手,让他们赶紧离开。
娘俩就小心翼翼的操着船,避开码头上密密匝匝的大小船只,到外头寻找泊位。
好在她们船小,离开码头不到一里,就找到个空儿停下来。
然后娘俩下了船,走到设在不远处的大食堂,凭着两张饭票,一人领了一大碗糙米饭,一条腌青鱼,还有一碗飘着蛋花的苦瓜汤。
米娃就着一条半咸鱼,扒了一碗半饭,吃得直打饱嗝。
“真是太好吃了!”半大小子幸福的直冒泡。“就冲这条咸鱼,我也要天天拉石头。”
“瞧你这点儿出息,我看跟咸鱼没两样了。”梁氏笑着白他一眼,不过这江南公司真是财大气粗,居然能把鱼腌这么咸。
听说股东里有大盐商,这么舍得放盐,肯定没错。
吃完饭,娘俩回船上眯了一觉。天蒙蒙亮时,梁氏就起来,凭着剩下的两张饭票,又去领了四个馍,两个咸鸭蛋,还打了凉白开。
拿回船上叫起米娃来,娘俩就着咸鸭蛋吃了馍,便抓紧时间返程了。
~~
回去时一路顺流。虽然满载,却十分省时省力。
不到中午,小船就回了昆山。签子背面写着段号‘二十二’。梁氏虽然不识字,但一到十还是认识的。
娘俩便把船划到二十二段。亮了签子后,很快就有人上来,用铁钩勾住箩筐,一筐筐吊上大堤。
最后一筐被吊起后,梁氏长长松了口气,今次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
娘俩又划船特意绕了个远,从夏驾河回县城。因为李华在这儿修水闸。
江南河道纵横,昆山境内的六十二里吴淞江上,往北的支流就有六条。
这六条平行的河道为昆北的百姓提供了饮水、灌溉和出行的便利,不可能一堵了之。
必须要设立闸门,平时开闸行船,洪水来时关闸防涝。这也是整个堤防工程的难点所在。
好在有潘季驯。
潘中丞和郑若曾顶着风吹雨淋,跑遍了所有的河道,又经过反复推敲,方给六条河量身设计了不同的水闸。
好比这十丈宽的夏驾河,他采用了左右双闸设计,每个闸口各有前后一道闸门。还刻水标尺在闸边,何时当开一闸,何时当开双闸,一看便知。
若是放在从前,仅这夏驾河一处的河闸,就要花费半年以上,但现在有了混凝土和预制板,工程一下就简单多了。
闸门采用竹筋预制板,在别处浇筑。
闸室和闸墩则用版筑法,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灌。
所谓版筑法,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技艺。简单说,就是用木板搭好框体,其外再以木桩和木棍支撑,用绳索牢牢绑缚,以确保坚固,然后再填土打夯。
绝大多数城墙,乃至万里长城都采用了这种技法。
其实,四百年后的高楼大厦,也是用同样的法子浇筑起来的。
赵昊本打算传授一下工匠们浇筑之法的,一看人家有现成的法子,就不班门弄斧了。
最后他只提醒了潘季驯两点。一是混凝土凝固时会放热,要注意浇水降温。二是在浇筑时,要让工人用棍子进行捣固,以消除间隙,使混凝土密实结合。
其实这都是后世动辄几十上百米的大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