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公子放声大笑,只觉这个口是心非的傲娇老头,就连吃土的样子都可爱极了。
~~
每年飓风季,应天巡抚都会移驻苏州防风汛。
应天巡抚行台位于苏州城中央,吴县辖区之内。原本是鹤山书院所在地,后来应天巡抚开始常驻苏州,便将书院改为了衙署。
衙门八字墙前,高耸着一根三丈高的带斗旗杆,上头悬着‘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的蓝底金字大旗,彰示着天下第一巡抚的赫赫权柄。
飓风凶猛狂暴,可不像梅雨季那样温柔,只折腾昆山一地而已。飓风一来,整个苏松常镇都面临严峻的防洪压力。
朝廷的税赋看江南,江南的税赋看苏松,一个弄不好,全都泡了汤,朝廷的日子就难过。
因此应天巡抚的一串官衔中,打头的是‘总督粮储’。所以在七八两个月份,巡抚大人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防汛保秋收。
好在这次的飓风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天多就停了雨,两天后水位下降,暂时解除了警报。
行台二堂中,俊美无俦的林润林中丞,穿一身绯红的官袍,露出内里雪白的领子,一只手支着线条分明的面颊,在不动声色的倾听苏州知府蔡国熙的汇报。
“……幸亏飓风来得快去得快,这次各县遭灾不大。”蔡国熙说着,看一眼立在对面的吴县知县杨丞麟,默默的送他一口锅。
“只有吴县的情况,稍微严重了点,让杨知县自己禀报中丞吧。”
“嗯。”林润应一声,坐直身子看向了杨知县。
“启禀中丞,水涨得太急,漫了湖堤,淹了西京湾、光福镇、浒墅关一带十几万亩庄稼。”杨丞麟心里暗叫倒霉,别的知县打个报告过来就成了,自己却得亲自面对疾风暴雨。
人说‘前世不修,府县同郭’,老子怕是三生作恶吧……
顿一顿,杨丞麟又硬着头道:“还有旺山以南,东山以北的八九万亩也遭了灾……”
“你吴县一共才多少地啊?!”林若雨面色一沉道:“一下就淹了二十万亩?!”
“一共一百万亩,”杨知县小声答道:“还有八十万亩……”
“两成还不够多吗?!”林中丞登时面若寒霜,拍案喝道:“这才头一次飓风,你就失守了江堤,我看你的乌纱帽是戴腻了!”
杨丞麟吓得一哆嗦,赶紧跪地俯身,汗如浆下。
听闻林中丞是‘貌若潘安,心似张汤’,看来传言不假啊。
“中丞息怒。”甩锅成功的蔡知府,这时当然拉一把背锅侠了。
“好在水退的快,那二十万亩秧苗也不至于全都完蛋。再抓紧时间补种,应该不会影响收成……”
“哼。”林润冷哼一声,知道蔡国熙这话说得有道理,却也有和稀泥之嫌。
如今夏粮已收,晚稻刚刚种下不久的秧苗,哪儿禁得起洪水摧残?
不过,抓紧补种秧苗的话,倒也能把损失救回来了。
一念至此,他才放过了可怜的杨知县,又问蔡知府道:“昆山情况怎么样?”
ps第三更,求月票!!
第一百六十二章 货比货得扔
巡抚行台二堂中。
听林中丞问起昆山县的受灾情况,蔡知府迟疑片刻,方轻声道:“无恙。”
“哦?”林润吃了一惊,吴县都受灾这么严重,昆山县怎么会安然无恙?
“没搞错吧?”
“千真万确。”蔡知府也是一脸匪夷所思道:“非但县里这样上报的,府里派出督查的官员,也是这样回禀的。六十二里大堤虽溃堤多出处,但他们在内里又修了道堤,挡住了洪水。”
“不愧是状元公啊,道行就是深。”林润不禁赞一声道:“当初蔡知府建议他来署理昆山时,我还以为你是不想让这位来头太大的知县,进苏州城呢。”
说着他起身朝蔡国熙拱拱手道:“蔡知府,本院要向你道歉啊,你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中丞谬赞了。”蔡知府忙谦虚起来。
一旁的杨丞麟和那张知县却暗暗腹诽,他本来就是怕压不住姓赵的好吧?
赵守正状元出身,又性烈如火,敢在天街上暴打小阁老,这样的神仙降职来当知县。还得抬头不见低头见,蔡知府怎么能吃得消?
其实别说蔡知府,就是两位知县也不愿意赵守正来苏州。
别看杨丞麟整天抱怨,什么前世不修,三生不幸之类。但在天下最繁华的城市当父母官,哪怕是不贪不占,干一年都等于在别处干三年。
而且还能跟好多通着天的士绅搞好关系,日后仕途大有裨益。
至于长洲知县张德夫,他原本跟杨丞麟分城而治,平起平坐,甚至还能压对方一头。
要是换了赵状元来吴县,连知府都得让他三分,自己还怎么唱对台戏?乖乖给人家当小弟吧。
~~
“说起来,昆山跟往年很不一样啊。”林润站起身来,对昆山兴趣愈发浓厚道:“往年这时候,满大街应该都是昆山来的灾民了吧?今年一个都没看到。听说原先出来的也大都回去了?”
“好像是吧。”蔡知府做贼心虚,下意识不想跟赵守正打照面,因此对昆山从来不管不问。
下面人自然也不会触他霉头,便基本不汇报昆山的情况。
但这时候,打肿脸也得充胖子。怎么能说自己对辖区的情况不了解呢?
他便不太确定的猜测道:“前番,昆山县邀请下官去参加他们新堤的开工典礼,好像说要一个月修一条石塘。不管别人信不信,昆山老百姓是信了,所以好些人跑回去修堤去了。”
“一个月修一条石塘?”林润前番梅汛后便去徽州等地巡视了,此番刚刚回苏州,还是头一次听到这说法。“多长?”
“六十多里。”
“怎么可能?”林润第一反应是不信,可旋即想起人家修的堤都挡住了前日的飓风汛,好像不能随便质疑了。
他便饶有兴趣的问蔡知府道:“你参加典礼时,没问问他,谁给他的勇气说这种话?”
“这……”蔡知府不禁尴尬道:“下官身为一府正印,不好随便滋扰县里,所以请陈同知做的代表。”
知府轻易不下县,是官场的潜规则。林润倒也说不得他什么。
但巡抚巡抚,‘巡’字打头,林润就没这层顾虑。他便笑道:“那好,本院就亲自去拜访一下赵状元,看看他到底是不是三头六臂,怎么一来就把同僚都比下了?”
“下官惭愧。”蔡国熙暗叹一声,心说果然是‘龙要抬头,按都按不住’。幸亏自己当初没跟徐家一起对付赵守正,不然就要担心,那厮会不会在巡抚面前,告自己黑状了。
~~
林润还有事情要跟蔡知府说,两个知县汇报完了,就被打发出来了。
两人一边往衙门口走,一边小声说着话。
“你真不知道昆山为啥能这么快修成堤?”张德夫问道。
“不知道呢。”杨丞麟翻翻白眼。
“那就是知道了。”张德夫笑道。
“水泥。”杨丞麟郁闷的从鼻孔中喷出连个字。
这半个多月以来,昆山县两三千条大小船舶组成的船队,日复一日的绕着两县转圈圈。他想不知道都不可能啊。
知府大人肯定也是知道的,只是不愿提这茬罢了。
杨丞麟更不愿提。
因为两人的那番渊源,他难免被拿来跟赵守正作比较。这次两人一个露脸一个露腚,杨丞麟心里别提多窝囊了。
估计肯定有人背后笑话他,把人家排挤走了,自己却干不好。
巧了,张德夫就是其中之一。看着他蔫儿不拉几的样子,心里那叫一个爽,一个劲儿往他伤口上撒盐。
“知道水泥哪来的吗?”
“……”杨知县闷不做声。
“西山岛。”张知县便替他回答道:“听说修堤的石头都是从西山上开的。”
“……”杨知县黑着脸道:“你知道还问?”
“我是好奇啊。”张德夫道:“西山岛不是你们县的吗?怎么有水泥不先济着你们县用?你沿着太湖修一圈堤,能挨这顿批?”
说着他满脸艳羡道:“这可是青史留名的机会啊。‘杨公堤’啊,想想就让人眼红哩。”
“……”杨知县恨不得掐死张德夫,怒道:“你少在这儿装傻充愣,西山岛现在什么情况,你会不知道吗?!”
见他要恼羞成怒,张德夫这才收起揶揄的笑,压低声音道:
“你当我是捉弄你?我是替你着急啊。实话跟你说吧,这阵子我没少坐船沿着吴淞江转,那就跟变戏法似的,一天能修出两三里!”
“那可是一丈多高,老厚老厚的石堤啊!而且他们每隔一里还修了格堤,你想想这是多大的工程?人家真能一个月干完!”
“唉,厉害……”杨丞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低下头,彻底绝了跟赵守正较劲的念头。“比不了,就是比不了啊。”
“我还设法弄了几袋水泥回来研究。”张德夫沉声对他道:“不开玩笑,水泥这玩意儿,就是出政绩的法宝,升官的利器啊。咱们要是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那就是两个这个……”
张德夫伸手成爪,中指抬起。
“你才是王八呢。”杨丞麟白他一眼。
ps第四更。真是一只眼写了一天,另一只眼开了写轮眼模式……再写一章去……
第一百六十三章 土地公公赵公子(求月票)
两位知县出了巡抚衙门,也不坐轿子了,沿着书院巷步行说话。
“是不是王八不重要,关键是得弄到水泥啊。”张德夫露出猴急之色道:“你可是西山的父母官,怎么能想不到办法呢?”
“你以为我没想啊?”杨丞麟又白他一眼道:“西山岛和东山岛就像我吴县的两个蛋蛋,被人捏住了一个,我他妈能好受吗?我做梦都想收回来。”
“那就干呀,有梦想就要实现它!”张德夫撺掇道。
“其实,我派人去交涉过好多次了。”杨丞麟郁闷的说了实话道:“问昆山枪手营什么时候撤走,他们每次推说,还有残匪在山中……他奶奶个熊,现在岛上都快两万人了,什么水匪还抓不到啊?”
“那都是借口,他们就是想学刘备借荆州,赖着不走。”张德夫支招道:“你可以让地主上告啊,知府不行就找巡抚,巡抚不行就京控,闹大了总会有解决的一天。”
“整个西山岛,都让刘正齐买下来,然后转给那个劳什子江南公司了……”杨丞麟哀叹一声,搓着脸骂道:“刘正齐这个王八蛋,吃里扒外,卖地求荣,可谓吴奸也!”
这也是刘员外不敢回苏州的重要原因。他怕让杨知县和那帮同乡给骂死。
“这有何难?那些人当初卖给刘正齐,多少银子一亩?”张德夫道:“一两还是二两?反正不贵吧。你让那些原主反悔上告就是了。”
“谁敢啊?”杨丞麟满脸无奈,显然这一招也用过了。
“别忘了,徐家二爷还在西山岛上挑大粪呢。林巡按也给埋到垃圾堆里,再也没脸回苏州。吃了这么大的亏,徐家都不敢做声,还把孙子送去当人质求和。你说那帮西山商人,谁敢惹那帮活土匪啊?”
“我去,倒也是……”张德夫听得一脑门子冷汗,掏出帕子擦擦额头道:“是我想简单了,赵守正背后肯定有大靠山撑腰,不是咱们这些清白知县可以招惹的。”
“靠山肯定有的。更可怕的是,他们不光上头有人,下头也吃得开。我问过陈同知,说典礼那天,苏州、南京、太仓、镇江、无锡等地两百多乡绅前来给他捧场,就连这些年不露面的华太师也到场了。”
顿一顿,他郁闷道:“对了,现在西山主事儿的,就是华太师的大公子华伯贞,你说那些地主敢挑事儿吗?华家不把他们栽到太湖里去?”
“他不是刚来昆山不到俩月吗?”张德夫瞠目结舌,他以为自己已经看清楚那父子,没想到才是冰山一角。“这是什么样神仙人物啊?”
“现在明白了?”杨丞麟拍了拍张德夫的肩膀道:“别动歪心思了,不然你也逃不了挑粪的命。”
“呃……”张德夫无言以对。难道就要这样放弃吗?
沉默良久,他忽然道:“不,还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杨丞麟忙问道。
“抱!大!腿!”只听张德夫用最牛伯夷的语气,说出了最怂的话道:“既然打不过,我们就加入他!”
“呃……”杨丞麟愣了半晌,方认命的点头叹息道:“这个可以有。”
~~
太仓州。
王梦祥一直在关注着昆山的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