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房中。

    赵昊忙给人型材料分析仪,哦不,潘中丞鼓掌。

    不错,这份水泥正是加了一定比例的黄铁矿渣,使其强度大大提高!

    在探测队员三个月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找到了西山岛的黄铁矿所在。

    但这只是黄铁矿渣的用途,赵昊找黄铁矿,也并非是用来制水泥的,甚至不是为了炼铁。

    因为这货的含铁量不到一半,以目前的冶炼水平,累死也得不到好品相的生铁。

    但它的含硫量却超过一半,可以轻易制取硫磺和硫酸。

    事实上,我国直到四百年后,也没发现像样的天然硫磺矿。工业生产中所需的硫磺和硫酸,长期以来都是从黄铁矿中提取的。

    潘季驯捻起一块四方形、金闪闪的黄铁矿石,不禁赞不绝口道:“漂亮,真漂亮,看着都不忍心下口。”

    “怪不得骗子拿它冒充黄金,真是太像了。”赵昊也赞同的点点头。在西方,黄铁矿石可是长期被当做廉价的古宝石的。

    “那是他们太蠢,尝尝不就知道了吗?”潘中丞一口咬下去,咔嚓一声,便把矿石咬掉一角。“嘎嘣脆,跟黄金完全两码事儿。”‘

    “嗨……”赵昊哭笑不得。“谁有你这牙口?”

    “脆着呢,就跟吃冰棍儿似的,不信你尝尝?”潘中丞递给赵公子一块。

    赵昊自然敬谢不敏。赶紧指着第三份食材道:

    “这个可以多吃点,还能治你腹胀呢。”

    “咦?”潘中丞一看那小格中,搁着几块晶莹剔透的冰糖似的玩意儿。

    潘中丞捻起一块,伸舌头舔了舔,咂咂嘴道:“又咸又苦,这是硝……”

    说着他想起什么似的,忽然变脸大怒道:“好小子,你敢阴老子!”

    “中丞别误会,这不是用尿堆的,而是天然的芒硝。”赵昊心说还挺挑食呢。赶忙解释明白,这才安抚住要吃人的老头。

    “哦?”潘季驯不禁吃惊道:“西山岛上还有芒硝?”

    “这不是西山岛的,是从凤阳府搞到的。”赵昊笑答道:

    “说来也是凑巧。上个月,伍记发现有人贩卖假冒的白糖和冰糖,一番追查下来,结果竟然是用芒硝代替。”

    “把人抓来县里一番审理,得知他们是凤阳府出来的,那里有大量的天然芒硝。我便请米老叔去探查了一番,就带回了这些,请中丞给品品看,有必要出手吗?”

    “有必要,苦的纯粹、咸的齁人。”潘季驯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比用尿堆出来的纯太多……咳咳,老夫也是瞎猜的,我才没尝过那种呢。”

    “哦哦。”赵昊欣喜的直点头。用堆硝法制取的土硝杂质实在太多,有了高纯度的芒硝,肯定能大大提高火药的威力。

    他也言不由衷道:“这样制出来的冰,终于能去了那股骚味了。”

    “讲究!”潘季驯不由赞一声。他也会为了更纯粹的美味,跑出五六百里去寻找更好的食材。

    这是世家公子该有的态度。

    “这是顺道从凤阳带回来的石英砂,中丞估计嚼不动,品品就吐了吧。”赵昊又指向最后一样。

    凤阳是个好地方啊,非但有南直隶也是整个南方唯一的高品位芒硝矿,还有南直隶唯一的石英砂矿。

    北京的琉璃厂,之所以烧不出玻璃,就是因为没有高品相的石英砂。

    潘中丞不信邪的嚼了半天,无奈的吐掉了口中的石英砂,接过杯子漱漱口道:“鸡肋。”

    话虽如此,他对前三样吃的还是很满意的,居然好像真恢复了元气一般。

    两人正在讨论石英砂和普通河沙的口感区别,就听外头高武敲敲门。

    沉默半晌,高大哥禀报道:“中丞家人来了。”

    “哦,快请进。”赵昊站起身。

    “先把这些收起来,让他们看见又要说我。”潘季驯往嘴里塞了片芒硝,慌忙盖上盒盖。

    赵昊赶紧将木盒塞到床头柜里。

    这时高武也打开,一个看上去跟潘季驯年纪相仿的老者,带着两个年轻人快步进来。

    “父亲!”两个年轻人趴在老潘床头便大哭起来。

    那老者也跌跌撞撞上前,握住潘季驯的手直抹泪。

    “二哥哭啥啊,我这不好好的吗?”潘季驯安慰老者一句,又瞪一眼两个后生道:“你俩号丧什么?老子还没死呢,站起来。”

    两个年轻人还真听话,赶紧乖乖站起来,抽泣着不敢哭出声。

    潘季驯便向赵昊引见三人,老者是他二哥,嘉靖二十年进士潘仲骖,两个年轻人是他的长子潘大复和次子潘龙翰。

    双方见礼之后,赵昊又向三人致歉,表示没有照顾好潘中丞,让中丞受苦了。并诚挚邀请三人在昆山多住些时日,让他尽一下地主之谊。

    “别客套了,他们都知道,这是老毛病了。”潘季驯一摆手,让赵昊不必自责。

    “是啊,赵公子。我这四弟的脾气一般人可受不了,你能担待他这么久,我们真是太感激了。”潘仲骖也宽慰赵昊道:“正好两位神医都在,一定能把他的病治好的。”

    赵昊又和他们寒暄了几句,便识趣的起身告辞,让人家一家子说话。

    却被潘季驯叫住道:“你看我这俩儿子还算成器吗?”

    “呵呵……”赵昊心说,我才第一回见,你问我我问谁?

    嘴上却没口子夸道:“中丞书香门第、治家严谨,二位公子一看也都是人中龙凤,将来八成是有大作为的。”

    “既然你这么看好他俩,那就让他俩也留在昆山吧。”潘季驯顺杆爬道:“你个玉峰书院不是快开学了吗?反正多两个也不多,就再收这俩学生呗。”

    “呃……”潘仲骖闻言张张嘴,欲言又止。他是庶吉士出身,但当年恶了严党,不得已早早辞官返乡,将全部心学都倾注在教导子侄上。

    潘家人能生,兄弟四人生了十九个儿子,其中最成器的就数潘季驯这俩儿子。

    现在见四弟也不跟自己商量,一下就要掐尖,潘仲骖自然有些难以接受。

    但儿子是人家的,他也只能眼看着潘大复和潘龙翰向赵昊磕头拜师,感觉心都碎了。

    潘季驯看出二哥的失落,趁着俩儿子送赵昊出去的空儿,对潘仲骖轻声道:

    “二哥,姓赵的小子是个神人。孩子们跟在他身边,比跟着咱们能学的多得多。”

    “哦,果真?”潘仲骖吃惊的看着素来眼高于顶的弟弟。不知道那毛都没长齐的少年,是如何征服他的。

    “果真。不光这俩孩子,我潘家的下一代,都要到玉峰书院深造一番。我给他昆山当牛做马,总不能这点儿便利都不给吧?”

    潘季驯一阵吹胡子瞪眼,说完也有些不好意思道:“虽然咱家的人确实多了点儿……”

    ps第二更,求月票!

 第二百零六章 视察

    九月初八,昆山县二期水利工程如期完工。

    全县七万民夫,十万老幼妇孺经过一个月的艰苦施工,沿界浦河、阳澄湖修筑起了一道长达五十里的南北向长堤,并给十七里长的杨林塘修了双堤。

    彻底杜绝了昆北的水患,让杨林塘两岸整整十万亩的水淹地重见天日!

    工程完工之日,恰逢应天巡抚林润前来视察,顺便参加了昆山县土味十足的完工典礼,还作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

    待典礼结束,民夫们回城庆祝……其实就是大吃大喝后,林中丞便在赵守正的陪同下,去之前修好的吴淞江大堤巡视。

    林中丞巡视的十分仔细,还带着个小锤子,在江堤上这里敲敲那里锤锤,亲自检验施工质量。

    赵昊也混在一大堆随员中,倒不是他想凑这个热闹,而是林润指名道姓,让他今日陪同。

    地方最高长官的意志自然不能违背,赵公子甚至连墨镜都不敢戴,还穿上了来江南后就没再碰过的八品绿官袍。跟着一群穿着蓝蓝绿绿官袍的家伙,远远缀在林润和老爹身后。

    看着林润那副认真的样子,他小声对一旁的熊典史道:“他敲个锤子啊?”

    “可不。”熊典史点点头,轻声道:“小公爷的人拿着大铁锤子干了半天都没戏,中丞的小锤子顶什么用?”

    “顶个锤子呗。”赵公子翻翻白眼。

    “扑哧……”熊典史给逗笑了。从金陵回来后,他在别人面前虽然还是吃人的老熊,但对着赵公子就成了爱笑的小熊熊。

    两人谈笑无忌的样子,招来了前头一个蓝袍官员的怒视。

    “你们这是对中丞不敬知道吗?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倪大业,你叫什么名字?”赵公子正无聊呢,马上从袖中掏出了墨镜,架在了鼻梁上。

    “本官松江通判田柏光!”那官员冷冷撇向这两个绿头苍蝇似的官员,见他们一个胸前补着黄鹂,一个补着家雀儿。

    便把他俩都当成了昆山县里的杂佐官,愈发不把二人放在眼里。“一个八品,一个不入流,难怪不懂规矩。”

    “就你懂?”赵昊刷得展开扇子,只见上头写着龙飞凤舞的一行大字‘没有人比我更懂’。

    “你……”田通判感觉自己被调戏了,不由啐道:“你懂个屁!”

    “田大人是松江的通判,管我们昆山的官儿,手也伸的太长了点!”熊典史见大腿……哦不,公子受辱,马上挺身而出,目光阴森的瞪着对方。

    “就是,你管得着我们吗?”赵公子轻蔑的摇了摇扇子,露出另外一面的两个字‘科学’。

    “我是来迎接中丞大人到我们松江视察的。”田通判嘴角抽动两下,闷声道。

    “靠,原来是个马屁精。”赵昊和熊典史一起战术后仰,不再理他。

    “哼,你们两个等着!”惨遭蔑视的田通判,感觉不把场子找回来,自己堂堂六品通判的脸面,就要丢在这大堤上了。

    ~~

    前头,林润敲敲打打好一通,终于满意的站起身道:

    “好哇,这水泥大堤果然名不虚传,比别的县修得石塘还结实!怪不得能防住风汛!”

    “下官也是捏一把汗,能顶住几番台风来袭,实在是太好了。”赵守正谦虚的笑笑。

    “你很好,比本院当初预想的还要好。”林润上下打量着赵守正,见当初那个养尊处优的白面状元,已经变得又黑又瘦,两只眼睛看上去都比原先大了许多。

    “本院没有用错人,当初对你的顾虑是完全错误的!”

    “惭愧!”赵守正忙躬身逊谢道:“下官只是谨记着中丞的叮嘱,时时刻刻把全县百姓装在心里。全县这才万众一心,侥幸抵抗住了今年的洪水。”

    “唉,赵知县,过分谦虚就是骄傲了。”林润摆摆手,指着脚下的大堤道:“难道这固若金汤的大堤,也是侥幸修成的吗?”

    “这要算是奇迹的话,我看全天下的知县,就没有第二个,能创造这种奇迹的。”林中丞给出了最高的评价。

    赵守正心说,那是因为他们太笨,生不出我这样的好儿子……咦,这话怎么好像有些歧义?

    ‘不是我这样的好儿子,而是我儿子这样的好儿子。’赵二爷认真的暗暗纠正一句。

    “不过本院很好奇,方便透露一下,修这条堤要花多少钱吗?”待赵二爷自谦完了,林润又轻声问道。

    “折成银子的话,一百万两是要得了。”赵守正便按照儿子的吩咐,报出了个他也是头一次听说的数据。

    其实在江雪迎的账上,一期工程一共开销了五十万两而已。

    但对上头报账时,明显不能这么算。毕竟一期工程的人工是免费的,也没有把昆开司的利润空间算进去。

    要是只图一时脸面,报个五十万两,那林润让昆开司按照这个价格,把应天十府的大堤修一遍,非得把赵公子的犊鼻裈都赔掉了不可。

    一百万两并不多,吴江的百里石塘可是花了三百万两的。

    这样一比,昆开司简直是良家企业赚良心钱啊。

    不过就是一百万两,也把林润吓了一跳。

    “昆山县本院去年来过,当时冯知县穷的都揭不开锅了,还是本院看不过去,拨了他五千两银子才把年过去。你才来了几个月,哪儿弄到这么多钱啊?”

    “是县里联合本县士绅,还有江南公司,合伙成立了一家昆山开发公司来做这件事。县里自然是没钱的,所以只占了四分之一的股份,所有工程款都是士绅和江南公司所出。”

    “那他们有什么好处呢?”林润又问道。

    “县里承诺,把抛荒田租给昆开司作为报酬。”赵守正便小心的解释道:

    “好比二期工程修完,杨林塘两岸十万亩水淹地,就变成了良田。县里已经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