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4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老爷息怒。”何文尉赶紧解释道:“实在是衙门里,一件积压的公务也没有啊。”

    “啊?”赵守正不信。

    “真的啊,大老爷。”户房的胡司吏忙点头附和道:“小人那里事务最繁,初六到初十那天上班,心说能办几件是几件。谁知打开架阁库一看,去岁的所有卷宗都以处理完毕,存档放好。今年的差事又没到,结果那几天无所事事……”

    “是啊大老爷。”刑房的邢司吏也跟着道:“本房那边所有的案子都已经审结,就连多少年前的积案都已经办完结案,为此南吏部还特意下文嘉奖呢。”

    “哦?”赵二爷瞪大眼。“有这种好事儿,本官为何不知?”

    ps第三更求月票,还有一更哦!

 第七十六章 开挂模式(为催更邀请函活动加更)

    “嘉奖文书初八就送去签押房了……”邢司吏说完就后悔了,心说我这不作死吗?赶紧改口道:“也可能没送去,过节过的都糊涂了,小人真该死。”

    赵二爷老脸一阵发烧,自己都不记得,上次进签押房,是啥时候了。

    闹出这样的乌龙,怪只怪赵公子给他爹配的幕僚班子太过豪华。

    以大明第一军师徐渭,在衙门供事多年、当过县丞的吴承恩为专职师爷。

    还足智多谋,且谙熟昆山风俗人情的郑若曾为他出谋划策。

    除了这三巨头外,下面还有三十多个举人秀才、以及三十多个精明强干的管事的,为他分关把守、层层设防。

    如此强悍的阵容,漫说是个小小的知县,辅佐个总督也绰绰有余了。

    以至于这帮人穷极无聊到,把衙门里积攒多年的陈案也办了个一干二净……

    “真的就没点儿事儿干了吗?”赵守正脸上有些挂不住,挺着脖子问道。

    众官吏大眼瞪小眼。老百姓大过年,一般也不愿意跟官府打交道,这才正经开衙第一天,哪有什么正经事儿给他?

    “啊,还有一件大事。”何文尉被逼得没办法,一拍脑袋道:“前日收到府里的劄子,是转发巡抚衙门的谕令。还有知府大人的亲批,命我等节后认真部署,务必将中丞大人的新政落到实处。”

    “唔。”赵守正一喜,呵斥老何道:“你看,这么大的事儿不说。”

    何文尉也不敢提,自己找了大老爷两天,都没找见人这一茬。便赔笑道:“兹事体大,本寻思今日跟大老爷商议后再说的。”

    说着他从袖中拿出那封,已经到了两天的劄子。

    “在这里说就行了。”赵守正没有要接的意思,摆摆手道:“念一念,事情还得大伙儿办,群策群力嘛。”

    “是。”何县丞便展开劄子,字正腔圆的念起来。无非就是海瑞那两条,或者说三条新政:

    均田均粮;一条鞭法;还有让大户退回侵占的田地。

    待何文尉念完后,赵守正便道:“一条条议吧,先说这均田均粮,官民一则。”

    “是。”众官吏赶紧打起精神,飞快的寻思起来。

    过一会儿,户房胡司吏便小声道:“大,大老爷,本县事实上早已完成这一条了。”

    “哦?”赵守正一愣。

    “这些年,县里所有官田十万亩,都被大户们,用各种手段置换到杨林塘以北了。”胡司吏怯生生道:“这种手法叫‘移丘换段’……”

    “不用解释,本官知道。”赵二爷没好气道。

    “去岁,这十万亩田又被县里作为一期水利工程的价款,租给昆开司了。”胡司吏小声道:“契约上就是按照民田税赋约定的,所以本县事实上,早已没有了官田。”

    “唔。”赵守正点点头,又替儿子觉得亏得慌。原先官田民田分开计税,昆开司等于是有税收优惠的。如今官民一则,大家都一样了。昆开司就等于没优惠了。

    赵二爷斟酌片刻,觉得自己于公于私都该过问一下。“那昆开司怎么说?需要补偿一下吗?”

    白守礼代表县里在昆开司担任副董事长,每月还有二十两银子的薪水,简直不要太开心。

    “回大老爷,昆开司那边请示过江南集团,”他赶紧出列答道:“集团的回复是,公司信用无价。签好的契约,无论如何都要遵守。”

    “真是太仁义了!”熊典史忙赞一声,虽然公子可能听不到,但万一传到公子耳朵里,不就赚到了?

    “确实。”何文尉拢须感慨道:“江南公司……哦不,江南集团的所作所为,彻底改变了下官对商人的感观。”

    白守礼闻言与有荣焉道:“可不是嘛,昆开司诸位同仁,刚过了初六就开始为本县的春耕忙碌了……”

    “咳咳!”赵守正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咳嗽两声,把话题扯回道:

    “那第一件事,就算落实了。说说第二件,一条鞭法吧,这也是中丞新政的重中之重啊。”

    “这条也没问题。”白守礼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道:“昆开司一并请示过集团。集团说,公司遵规守法,绝不会偷税漏税。还让下官负责对接县里编订虎头鼠尾册。”

    “这感情好。”何文尉深感欣慰道:“昆开司现在有三十万亩地,不折不扣本县的头号地主,他们带好这个头,问题就不大。”

    “其实是六十万亩。”白守礼忽然石破天惊道。

    “嘶……”包括赵守正在内,所有人倒吸冷气。“这么多?!”

    “县里不是只租给他们三十万亩吗?”赵守正皱眉问道。

    “听说好些大户把他们的地,也租给昆开司了。”熊典史赶紧给公子解释道。虽然知道发问的是公子的爹,但态度最重要。

    “没错,昆开司所有股东,还有好些不是股东的大户,都把地租给昆开司了。年前那些里长甲长牵头,好些百姓也把地凑一起,租给了昆开司。”

    白守礼本身就有义务,向县里反馈昆开司的所有情况。忙解释道:“年后本司一直就忙这事儿,到前天截至的,才刚统计出数来,大概三十万亩有奇。”

    “原来如此……”众人这才松了口气,他们是怕被扣上‘官商勾结’的帽子。这种民间的租赁,跟官府没有半文钱关系。全县百姓都把地给昆开司种也无所谓。

    “那三十万亩,他们说了也算?”赵守正问道。

    “租赁合同都定好了,与田产有关的一应税负都由昆开司负责。”白守礼忙道:“虽然一条鞭法中的丁银部分,有四分之一看丁口,集团也一并承担了。”

    “这……”众官吏已经不知该用什么言辞,来夸赞江南集团了。只能用一句‘牛伯夷’来表示。

    “这样剩下的三四十万亩地,征收起来肯定没难度了。”何文尉如释重负道。

    虎头鼠尾册的特点就是,田多的大户负担比例高,田少的小户负担比例低。现在昆开司把大头中的大头都认了去。

    其余的百姓不管田多田少,都是占便宜的,还不赶紧把图册定下来?傻子才不答应呢。

    至于第三条‘退田’,这个赵守正都知道,去岁已经退得干干净净。不然海瑞来县里放告时,告状的也不至于只有小猫三两只。

    “这样说来,我们已经完成所有任务了?”赵二爷难以置信的咂咂嘴,这官当的也太容易了吧?

    ps第四更。月底了,求月票啊!!!今晚没了。

 第七十七章 无为而治

    昆山县衙二堂中。

    赵二爷唏嘘了一阵为官之易,又提出了新要求。

    “虽然新政落实看似不难,但也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做好查遗补漏的工作,再出差池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是。”何县丞等人忙恭声应下,心情也都十分愉悦。今年其他县推行新政,不用想也都会焦头烂额,他们不用遭这个罪,真是太幸福了。

    “那我们就按照原计划,将昆山县今年的工作重点,从建设转移到生产上来。”赵二爷便又起话头,扫视全场道:“今年本官就一个要求,那便是昆山百姓,一个都不能出去要饭!”

    这话要是放在从前,官吏们全都要笑破肚皮的。‘叫花昆山’都叫了多少年,岂是浪得虚名?大水一来,老百姓把孩子和被褥用扁担一挑,带上胡弦、竹板便出去要饭。

    苏州、太仓、松江、乃至无锡、嘉兴,但凡有水井处,就能看到操着昆山口音的乞丐。都成江南一景了。

    从前谁敢说,要让昆山人不再要饭。大家都会认为他得了失心疯,不要饭,饿死啊?

    可谁又能想到,仅仅半年过去,叫花昆山的景象,居然要成绝唱了。

    非但是三百里长堤修起来,让昆山永诀水患。而且县里百姓根本不愁营生了。

    “这点大老爷可以放心,昆山县今年劳动力十分紧张,肯定没人出去要饭的。”何文尉一脸欣慰道:“把‘叫花昆山’的帽子摘去,大老爷功德无量啊。”

    “哦……”

    看到大老爷一脸迷惑,白守礼忙解释道:“应崇明、上海邀请,昆开司参与了两县的海塘建设。鉴于本县已经有大量熟练工,昆开司在本县招工两万以上。另外,苏州、太仓那边,也想请昆开司参与建设,但董事会考虑到县里的实际情况,没有答应。”

    “是啊,江南集团下属各公司,年前就开始在本县招人。十几个公司加起来,差不多也招了两万多人的样子,这一下就出去四万壮劳力……本县一共才多少劳力啊?”何文尉也补充他掌握的情况,然后提出自己的忧虑道:

    “这下种地的人都不够了。”

    “二老爷不必担心,江南有的是人,招人来种地,不难。”白守礼却信心满满道。

    “嗯。”赵二爷拍拍脑门,想起来了。过年的时候,赵昊跟他谈过此事。但这几天日夜操劳,大脑一片空白,就给忘了个干净。

    赵昊说,一条鞭法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老百姓终于可以脱离土地的束缚,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了。

    他们只要赚到钱就可以完税了,当然会向报酬更高的工商行业流动。

    但一条鞭法需要打一个补丁,那就是官府必须有保持粮价稳定的手段。不然很可能出现,农民完税时‘米贱伤农’。青黄不接时,‘米贵伤民’的景象。

    因为一条鞭法后,农民需要卖粮完税,所以奸商劣绅可以趁机压低粮价,以极少的银两换取百姓的粮食。

    回头又可以用极高的价钱,再剥削一把那些不种地的市民。里外里两头赚钱,结果最终苦的还是百姓。

    如果丝毫不加防范,这种现象一定会发生的,最终会让利国利民的一条鞭法,也变成了恶法。

    那么如何保持粮价稳定呢?答案是重建常平仓。

    常平仓制度由来已久,历朝官府为了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供应官需民食,都会在各县设置类似官营粮仓。

    在市面粮价低的时候,常平仓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在市面粮价高的时候,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以此来防止‘米贱伤农’、“米贵伤民”。

    本朝在常平仓基础上,设置了更复杂的预备仓制度……对,去年徐家烧的就是昆山预备仓。但因为运行过于复杂,效果反而不如简单的常平仓。因而在成化年间便基本形同虚设了。

    赵昊已经跟海瑞提过这方面的建议了,海公也深以为然,表示会命各府重视常平仓建设,并列为重点考核项目。

    当然,为老父亲操碎了心的赵公子,已经让吴承恩替他把这个活干完了。那处‘过火’的预备仓,已经在去年秋里完成了重建。并向江南银行的前身‘伍记钱庄’借贷,购入了五万石秋粮,作为昆山常平仓的储备粮。

    再加上去年秋收的税粮,就足够保证本县,今年春荒时,粮价不会出现大波动了,而且还能小赚一笔,可偿还利息和部分欠款了。

    ~~

    所以这件各县的本年大事,也不用赵二爷操心了……

    赵二爷心说,那就改为修桥铺路吧?结果昆开司已经制定了,一年内完成全县路网规划、路桥翻修的计划。

    呃,那就抓抓教育吧。在江南教育集团中,也挂了个职务的姜教谕告诉他,今年昆山县会开设五所小学,一所中学,还有一所职业学校。这些学校都会跟本县联合办学,自然都能算作本县的功绩。

    姜教谕还告诉赵老爷,所有念书的孩子,全都不收学费,而且学校还管早午饭……他热泪盈眶的对赵守正道,本县文教大兴,指日可待了!只要按照目前的规划走下去,叫花昆山未来一定会变成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

    言外之意,咱们配合就好,别给人家添乱了……

    朝廷对教谕的考核很简单,就是县里多少人中秀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