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吗?

    他们打的算盘是,在务本书院哪怕只用一半的时间念书,也强过让那些二把刀指导学业,更比自己闭门造车强得多。

    现在赵公子答应他们,去昆山后会让玉峰书院的名师,负责他们的学业,来给山长减轻负担。可把这帮家伙高兴坏了。

    因为山长每天要面对六十万亩地和六万户农夫,还要搞农业科研,肯定没时间继续折腾了他们了。

    而且赵公子也会抽时间指点他们的。在大明,教人进学的本事,能胜过他们山长的,怕是只有赵公子了吧?

    虽然苏州府学某位叫兽,可能会表示不服……但一门五进士就是金字招牌硬道理。

    马一龙见学生们那副可算天亮了的表情,不禁暗暗恼火。便冷笑道:“你们放心,到了昆山老夫也不会不管你的,至少还会监督你们,把地继续种下去。”

    “是,山长……”学生们成了霜打的茄子。

    ~~

    午饭后,马一龙打发弟子们去下地干活。就算要书院的地交给旁人打理,也得把耕种前的准备工作全都做完。

    他则和赵昊在凉棚下,大谈农业技术。马一龙亲自躬耕多年,又遍览历代农书,可谓经验丰富、理论扎实。传统农业又是特别依赖经验和实践的行当。他自认为没有人比他更懂种地了。

    马一龙甚至已经坚持了很多年,用‘穗选法’来提高产量。

    简单说来,就是在水稻成熟后,挑选最精壮的汉子……哦不,穗子。单独脱粒,留作种用。

    这法子十分费力,但年复一年坚持下来,效果也着实惊人。他书院的亩产量已经平均水平的两倍了。

    可惜老百姓总是来不了这种精细的玩法,导致溧阳的亩产迟迟跟不上去……

    赵昊虽然从没种过地,但他有大量对方闻所未闻的农业新知识,给马一龙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

    他告诉马一龙,为什么‘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因为发酵的粪便中富含氮磷钾和各种有机物。而氮磷钾是植物需要量,和收获时带走量较多的营养元素。

    但它们通过残茬和根的形式归还给土壤的数量却不多,所以必须不断补充这三种营养,才能让植物茁壮成长。

    “蛋淋甲?”马一龙自然闻所未闻。

    “你没学《化学》,跟你说了也不懂。”赵昊觉得有必要打击一下,老马同志过度膨胀的自信心。呷一口茶水,慢条斯理道:

    “你只要知道,氮磷钾对应叶根茎就行。我再教你个顺口溜,往后你看到庄稼出状况,就能自己判断,缺啥补啥了。”

    “嗯,请讲。”马一龙点点头,确实有被打击到。

    “缺啥少啥仔细看,氮黄红磷钾褐斑。钾扛倒伏磷抗旱,枝叶黄瘦却因氮。氮长叶子磷长果,有了钾肥腰杆粗。”赵昊笑眯眯的向初中生物书上出现的人物,传授初中生物知识,这种感觉好极了。

    就像,就像用马姐姐的诗,感动马姐姐一样,让人简直要颅内高潮了。

    想到这儿,他不由看一眼坐在的旁边马湘兰,马秘书便报以沁人的微笑。虽然总感觉公子的笑容,有些不怀好意……

    ~~

    赵昊又告诉马一龙,但也要注意过犹不及。如果过量施用氮素,会导致植物贪青晚熟易倒伏,还容易受病害侵袭。根茎作物还会因为叶子长得太茂盛,使块根产量让人失望。

    磷肥过量会使作物晚熟,结实率下降。钾肥过量会引起减产烂心。

    马一龙听得目瞪口呆,他本以为赵昊这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公子哥,就算有自己不知道的农业知识,也只是一点半点。没想到竟如此成系统,如此实用!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吗?”他喃喃感叹一声,让史继志赶紧拿笔墨来记下。

    赵昊马上让人送了马一龙一盒铅笔,农技师用毛笔实在太奇怪,还是铅笔头子烟盒纸,更符合职业形象。

    马一龙自然认识铅鏨,但赵昊这盒铅笔却要实用许多。只见其在刻有凹槽的木条中,嵌一根黑铅芯,再把两根木条对拼粘合在一起。盒中还配了一柄小刀,显然是用来削笔的。

    “中华牌?”马一龙看到盒子上还有商标,不禁赞道:“公子还真爱国呢。”

    “那是。”赵昊尴尬的笑笑,心说,其实是本公子恶趣味。

    马一龙便用铅笔,将赵昊方才传授的知识记下来。然后才抬头问道:“那么这三样宝贝在哪里呢?”

    “目前,钾肥主要来自草木灰;氮肥主要来自腐熟的人畜尿……其实黄豆,算了,当我没说;磷肥嘛,鱼鳞鱼骨兽骨、蛋壳蛤蜊壳、鸡鸭鹅鸟粪之类都有富含。”

    “原来如此!”马一龙猛地一拍大腿,激动的道出自己的独家秘方道:“老夫从河边收集贝壳碾成粉撒到地里,收成就会高一截。果然是氮长叶子磷长果!”

    “还有在风汛前,我会在地里洒草木灰可以防倒伏,原来是因为钾肥的存在!”

    诸般印证之后,马一龙对赵昊这套理论深信不疑,拉着他不放开,一副要把他榨干的架势。

    “刚才你说,粪便里氮磷钾都全都有?”

    “那当然,粪是黄金汁嘛。”

    “不错!”马一龙闻言,不禁大生知己之感。“老夫常说,金山银山不如粪山,可惜他们总觉的我有病。”

    “那是他们没见识。”赵昊哈哈大笑道:“为了鼓励百姓积极堆肥,我都花钱收大粪。一担人粪水一分,一百斤牛粪十分,一百斤猪马粪十五分,一百斤禽粪二十分,一百斤羊粪也是二十分!

    听到他分门别类的报价,马一龙饶有兴趣问道:“禽粪富含磷肥,量又少,这我懂。羊粪为何也这么贵?”

    “各种畜粪中,以羊粪的氮、磷、钾含量高,猪、马粪次之,牛粪最低;排泄量则以牛粪最多,猪、马类次之,羊粪最少,故而如此定价。”赵昊笑着答道:“很合理吧?”

    “合理,十分合理!”马一龙鼓掌大赞道:“这下全昆山的粪就都归咱们了!”

    “昆山百姓还是养牲畜太少啊,回头得打打苏州城的主意才够用啊。”赵昊却欲求不满道。

    “那是,苏州一百万人呐,得拉多少啊……”马一龙悠然神往。

    两人聊的热火朝天,旁边的人却都快把午饭吐出来了。

    ps三连更第一更,求月票!

 第九十七章 芜湖

    马一龙已经被赵昊彻底撩拨起来,当天晚上就让人收拾行李,准备去昆山大展宏图了。

    不着急不行啊,再晚几天就耽误育苗了。那可是一下耽误几十万亩啊,要是因此少收了一季,那罪过可就大了去了。

    听说孟河先生要走,溧阳父老全都震动了,纷纷登门挽留。书院外聚集的乡亲百姓足足两三千,还有人不断从四面八方涌来。

    马一龙只好出面安抚乡亲,告诉他们自己是去昆山,向赵公子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可以更好的造福家乡。

    老百姓都听傻了,在他们眼里,孟河先生就是神农般的人物,他还需要学习什么农业技术?

    马一龙为了脱身,把赵昊拎出来一顿胡吹乱捧,说他可以种出亩产几千斤的粮食!

    赵昊无奈,赶紧亮出了自己的玉米棒子。还有那些黄瓜、茄子、苦瓜、丝瓜,终于镇住了没见过世面的老百姓。

    他又保证会定期派农技员来推广技术,让大家都能享受到最新的农业技术,老百姓这才肯依依不舍的放人。

    此举带来的副作用是,赵昊的行踪暴露了。

    等他乘小船回到县城码头,准备上科学号走人时,便见熟悉的一幕又上演了。

    溧阳知县石青山,率领县里几位士绅,早已恭候多时了。无论如何都要请赵公子赏光吃顿饭。

    赵公子有心整合江南,自然不能拒人千里之外,只好客随主便,跟他们去了高静园。

    席间,石知县果不其然,试探着询问,江南集团是否还有余力,可以为溧阳的生丝和丝绸兜底?

    石青山表示,作为感谢,他一定会为江南集团在溧阳大开方便之门,提供一切便利。

    可惜石知县自己也没什么底气。溧阳太小,既不沿江也不临湖,距离金陵和苏州都太远,实在没什么用处。

    那是他这样以为。

    溧阳在芜申运河与丹金溧漕河的交界处,这两条运河与另外几条纵横的水系,共同构筑起赵公子心中联通江南的运输网。这就注定了溧阳将在未来的江南格局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所有赵昊一番作态之后,还是勉为其难的应下了。

    当然,竹杠……哦不,细则还是得江妹妹来谈,赵公子可不擅长这个。

    ~~

    在溧阳又耽搁了一天,赵昊当晚只好住在高静园中。不过这园子还是挺美的,也算旅途中小小的调剂一下。

    翌日科学号扬帆出城,赶赴此行第四站芜湖。

    科学号沿着中江驶离溧阳,又进了高淳县境内。这里距离南京已经不太远了,后世高淳也成了南京的一个区。其境内山峦叠嶂、湖泊纵横、水明山秀、四季常青,又是一处鱼米之乡。

    运河横穿高淳县境时,赵昊压根就没打算下船,谁知那高淳知县也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居然乘船在河上拦路。

    赵公子只好又耐着性子应酬一番,也跟高淳县达成了同样的协议。

    谢绝了对方上岸一游的盛情邀请,他赶紧继续赶路。

    还好,出了高淳县,便进了芜湖县境。

    作为赵昊的江南规划中,重要性排前三的西陲重镇……当然这个西陲,指的是江南西陲。

    芜湖素有吴头楚尾之称,从地理和文化上都算是江南地区的边界了。

    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的讨论,赵昊已经对内宣布,江南集团不会无限度的扩展边界。

    赵昊为江南集团划定的经营区域,大约南起杭州,北至扬州,东临上海,西到芜湖。

    这一区域包括了大明最精华的,苏松常镇杭嘉湖、以及应天、太平、扬州共十府。

    这十府之地的面积加起来,只有五万平方公里,才是浙江省的一半。但人口超过两千万,赋税更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毫无疑问,这就是大明乃至全世界最精华的区域所在。

    而且这里几十年内都不会有战乱干扰;远离北京政治中心,也没有藩王封地,环境十分宽松;士大夫大都不耻于言利,商业氛围十分浓厚;老百姓大都养蚕织布,手工业也十分发达。

    如果大明有一个地方,能实现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跃迁,完成商业革命,那一定是这里无疑!

    比起带领整个大明一起进行商业革命,显然只带领这五万平方公平的弹丸之地实现突破,是更现实,更具操作性,自然也更容易的目标。

    好吧,这也很难。这年代除大明外的几大帝国,也基本就两千万左右的人口。佛郎机、英格兰更是只有几百万人。

    要带领两千万人走入新时代,怎么也不能说容易。

    但相对容易些总没错……

    他觉得自己这辈子能把这一件事办成,就已经牛伯夷上天了。

    ~~

    赵昊为什么把芜湖看的这么重。

    首先,它的先天条件太好。

    芜湖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南有青弋江、水阳江、清水河在此汇集入长江,北有裕溪河连接巢湖。是湖广与江南、皖南与江淮的交汇之地,天然就是勾连南北、交通东西的水上交通枢纽。

    这让它成为天下四大米市之首。青弋江沿岸樯桅如林,商户密布,天下贩往江南、皖南、江淮的大米,大都由此发运。

    除了粮贸中心外,芜湖还是大明的炼钢中心。素有‘铁到芜湖自成钢’之说。

    大明鼎鼎有名的‘苏钢’,其实并不产自苏州,而是芜湖所产。

    更准确的说,芜钢工艺本始于苏州。但从几十年前,由于苏州缺乏炼钢所需的铁、煤等原料,以及雇工成本上升等原因,大批冶铁业主和工匠从苏州移至芜湖。

    因为芜湖紧邻繁昌、当涂的铁矿,铜陵、贵池的煤矿,且这些矿产都在长江沿岸、一字排开,运输成本极低。在无可比拟的优势,芜湖遂成为苏钢的实际产地。

    并且,这里还是大明的浆染中心,素有‘织造尚苏松、浆染尚芜湖’之说。

    芜湖的浆染业独步全国,浆染技术和染料生产技术都很先进,所染布帛、丝绸,质量高,颜色鲜、种类多,不易掉色。尤其一些较为特殊的染色,如‘铜绿’、‘银朱’,只有他们能染出来。

    甚至苏州所产的丝绸、松江所产的棉布,很多都会通过芜申运河送到芜湖来,经这里的染坊上色,再贩卖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