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6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公子吃一口,不争气的眼泪都要下来了。这是那回不去的故乡的味道啊。

    “这东西确实可以做主粮啊。”托赵公子的福,福史继志还是头一次吃到土豆,那全新的口感激动的他不能自已。

    “嗯,比玉米强。”马一龙点点头道:“如果把产量提上去,将来说不定这东西能救大明。”

    赵昊笑笑没反驳,老先生都这把年纪了,能这样想也挺好。

    他慢条斯理的剥着小土豆片,平复下心情后,换个话题道:“对了,有个事儿不知先生听说过没有?”

    “什么事?”马一龙大口扒着饭。

    “这个月,集团收到湖州、嘉兴好几个县的报告,说农场在蔓延一种可怕的蚕病。”赵昊沉声说道,这才是他今日真正的来意。

    “是两种,不是一种。而且也不是今年,前年就有了。”马一龙咽下一口饭,拿起帕子擦擦嘴道:“最早是前年嘉兴桐乡县的蚕农发现,他们养的蚕前一天还好端端,隔天就死了大半。就是那些成功结茧的蚕,产丝也只有正常状态的一半不到。不过当时丝价低迷,除了蚕农之外,谁也不会当回事儿。”

    “去年,湖州武康县的蚕农,又发现一种怪病,有些蚕身上长出黑点点。这种蚕蠕动缓慢无力,挑食且易早死。同样是发现一只,很快就会蔓延开,然后也是大片的蚕死掉。”马一龙是江南,乃至大明最权威的农业专家了,显然早就有人把情况反映给他。他也一直持续关注了。

    “但当时,你们那个什么江南纺织,巴不得少收点丝,自然也不会反映给你。”他冷笑看一眼赵昊道:“当时老百姓歉收,你们的人只顾着低价收丝,根本不在乎蚕农的惨状。这是今年海贸通了,对生丝的需求暴增了,终于关心起蚕生病来了。真是大善人啊!”

    “集团草创阶段,好多工作不到位,人的观念还没扭转过来。”赵公子心说怪不得马一龙好容易见次面,还老是怼我。原来对江南纺织不满久矣了。

    他知道以刘正齐那帮人的奸商作风,自己这个骂,挨得肯定不怨。只好讪讪道:“以后会更加注意的。”

    “哼,当然了,你们比那些为富不仁的狗大户强多了。不过你也不能跟他们比,对吧?”马一龙说出来痛快了,也就见好就收,言归正传道:“通常,蚕病是不会传到下一代得。但这俩病邪门了,今年又来了,而且范围一下子扩大到六个县——除了桐乡武康,还有和它们相邻的四个县,也爆发了。”

    “这几个县的春蚕已然是白搭了,要是再不想办法控制住,不光夏蚕也要完,而且很可能会蔓延至嘉兴湖州两府所有的县。”说着他神色严峻道:“明年,有可能在整个江南大爆发了,到那时,你就无丝可收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病菌

    丝织业是江南的支柱性产业,因为它的高利润,江南百姓才能过上基本温饱的日子。也因为它的高利润,江南的大户和农民,才会纷纷弃稻种桑。经过调研,江南十府61个县中,已经有四十个县的桑田超过了稻田面积,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养蚕缫丝。

    更别说那一百多万完全脱离土地,以丝织行业为生的织工了。

    说蚕宝宝安则江南安,蚕宝宝危则江南危,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过去几年行情不好,就连县太爷都急的团团转,拉下脸来求着江南集团兜底收丝,就是最好的证明。

    眼下江南集团终于打通了海外贸易,丝绸的销路不愁了,各县的丝社、绸舍、蚕农、织户,都摩拳擦掌,铆足了劲儿的扩产,想要把前些年的损失补回来。

    谁知却爆发了蚕病

    看着昨天还好好的蚕宝宝,一夜间就大片死亡。蚕农们男默女泪,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开丝社的大户们也急啊。之前说过,蚕农们都是先向丝社借钱养蚕,待到缫丝之后,以生丝连本带利偿还。为了鼓励蚕农们扩大生产,也为了赚取利差,好多大户们都向江南银行贷了款,然后借给蚕农们。

    这要是损失太大,连贷款都还不上,他们抵押的田宅可就要被银行收走了,于是遭灾六县的丝社,纷纷向江南银行求告,希望能宽限些时日。

    其实就算他们不求告,江南银行本身也能发现问题。赵公子总结银行业四百年的经验,为江南银行制定的内控制度可谓相当完善。加上由江雪迎亲自担任行长,制度的执行和监督自然得力。

    江南银行在各分支行,都设有负责风控的副行长,以及负责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信贷部。尤其是信贷部,会派遣专员定时走访贷款户,检查他们的贷款用向和经营状况。

    按照合同,贷款户必须配合检查,如实反应。这是他们获得低息贷款的代价,如果抗拒检查或弄虚作假,将被送上江南银行黑名单,从此别想再贷出一钱。

    所以很快,六个县的信贷专员都上报了风险,然后触发了江南银行的预警机制,第一时间被反映到了江雪迎那里。经过与刘正齐等人的研判,江雪迎得出了可能会大规模爆发蚕病的结论? 便一面授权下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免息延期? 一面赶紧汇报给赵昊,请他来拿主意。

    对于是江南银行先预警? 而不是江南纺织或者那六个县的开发公司先预警,赵昊感到十分无语。直接在江南技院上钟哦不? 上课时,狠批了一顿高管们麻痹大意、报喜不报忧的腐朽作风。

    然而他自己也有责任,他把集团和各公司的高管,拉了一半来江南技院脱产上课? 剩下的一半维持公司日常运转都很勉强,哪顾得上那么多?

    于是赵公子又展开了自我批评,并表示自己会亲自挂帅处理此事。

    然后他就来找马一龙了

    然而马一龙的答案,却没法让赵公子满意。

    “这两种蚕病? 一种是白僵病。神农百草经上便有记录? 是一种常见的蚕病。用硫磺熏烟法即可防治。”马一龙神态凝重道:“不过没法根治? 往往死灰复燃。而且能掌握这门技术的蚕农也不多,不小心会把蚕宝宝全都熏死。”

    “更麻烦的是另一种病,老夫以前没见过,查遍典籍也一无所获。”马一龙叹息一声道:“这老天爷也太作弄人了,降下这么多瘟病来糟践世间的活物。”他火气大也有这方面原因,愁的。

    “这跟老天爷没关系,是病菌引起的。”赵昊却摇头笑道。

    “病菌,那是什么?”因为和赵公子接触太少的原因,马一龙目前对微观世界还一无所知。

    “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赵昊笑笑道:“不如我们明天去一趟江南医院吧。”

    “那是给人看病的地方,还能给蚕看病?”马一龙不解问道。

    “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讲,人和蚕的共同点,远大于区别。”赵昊卖个关子道:“去了你就知道了。”

    “好吧”马一龙只好无奈应下,他每天都很的珍贵,不愿浪费。

    翌日一早,赵公子便乘船来接马一龙。昆山农学院傍水而建,有码头与城中各处相连。

    马一龙终于换下那身老农似的打扮,在儿子马震伯的陪伴下上了赵公子的船。

    船出昆山城,来到业已完成扩建的娄江上。

    作为海瑞太湖水患治理的一部分,娄江拓宽工程分为四段,由吴开司、长开司、昆开司和太开司分段负责。

    因为娄江非但有为太湖泄洪的功效,还是四县间最重要的运输通道,是以四县长官和开发公司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按期完成了沿岸民居商铺的拆迁工作,并在三月底工程全线完工。

    如今,娄江已经从原先不足十丈宽,拓宽为整整三十丈,而且引入阳澄湖、青秋浦等水源,保证枯水期也有充沛的水量。

    是以虽然娄江交通愈发繁忙,堵船的现象却不复存在了。

    这让马一龙不禁感慨道:“以往老夫当知府时,想做点什么事,各县推诿扯皮,万难成行。如今江南各县却齐心协力,如此浩大的工程顷刻而成,江南集团实在是高啊。”

    “哎,我们不过做点生意,哪有那么大本事?都是海公雷厉风行,蔡公领导有方啊。”赵昊忙谦虚笑道。

    “呵呵。”马一龙淡淡一笑,虽不信他这鬼话,却也没争辩。

    他在朝廷和地方都干过,自然知道权力不在你官有多高,而是有多少人肯听你的,你能调动多少力量为我所用。按照他这个标准判断,江南集团的权力怕是早已超过江南巡抚,更别说一个知府了

    当然,他知道赵昊的顾忌在哪里,但江南集团就像屋子里的大象,想不引人注目,可能吗?

    反正马一龙觉得悬。尤其如今当权的高阁老,那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铁腕宰相,能容忍江南集团扩张到什么时候?

    马一龙只希望那一天能晚一点到来

    说话间,两人乘船拐出了娄江,穿过日趋繁华的澞河镇,来到了小澞河畔的江南医院。

    万密斋的长子,江南医院实验室主任万邦忠,和李时珍的大弟子,江南医学院实验室主任庞宪,带着几名学生,在码头等候赵公子的到来。

    要是换了别处,得知赵公子要来视察,肯定所有领导都要放下手头的活计,倒履相迎了。但江南医院的三巨头才不会浪费时间拍他马屁呢原本李时珍还能迎接他一下。但以李院长如今的地位,已经有充足的经费和人脉搞出本草纲目了,自然也就懒得再做表面章。

    说起来,这也赵公子自作自受。当初江南医院成立时,是他要求他们不阿权贵的,惹了麻烦他兜着。不然这个达官贵人请他们去看病,那个太太小姐请他们去复诊,医院正常工作全耽误了。

    于是久而久之,三位神医变得一个比一个牛气,连他这个集团创始人,兼科学医学奠基人到来,都懒得出迎了。

    “这是好事儿啊”赵昊还能说什么?只能对告罪的万、庞二人讪讪笑道:“专注攀登医学高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嘛。”

    “公子果然善解人意。”万邦忠歉意笑道:“就是这么回事儿,自从公子将显微镜介绍给我们,

    家父和两位李伯父就疯魔了,现在只要不是坐诊,就一定泡在实验室里,连吃饭睡觉都嫌浪费时间。”

    马一龙听得一阵迷糊,这显微镜又是什么东东?怎么会让天下闻名的三位神医痴迷成这样?这跟蚕病又有什么关系?

    带着满心的疑问,他跟赵昊来到了与江南医院一墙之隔的江南医学院。

    医学院占地五十亩,有漂亮的校园、花园,粉墙黛瓦玻璃窗的教学楼,实验楼和校舍。

    万邦忠告诉赵昊,医院和医学院都有实验楼,不是为了榨取集团资金,而是有不同的作用。

    前者主要用于医学研究,后者则侧重教学研究。此外一些不适合在人多眼杂的医院做的实验,比如人体解剖,动物实验,都放在医学院的实验楼中。

    之所以都要盖成楼,也不是为了气派,而是因为江南气候潮湿,楼层越高实验环境越好

    看着他一脸紧张的样子,赵昊不禁暗笑,这就是当过官儿和没当过官的差距。看看人家孟河先生,农学院的花销是医学院的三倍,他眉头都不眨一下。

    在实验楼一楼,众人换穿了白棉布的连帽实验服,戴上鞋套,胶皮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马一龙还是头回戴这些东西,自然很不习惯,感觉像戴孝一样。但他对科学的态度十分的谦卑,跟对赵昊的态度截然相反,所以还是默不作声的披挂整齐,跟着上去二楼。

    他发现他们的目的地,是被墙板单独隔开的,跟其余实验室都不想通,木制门牌上的写着病菌实验室五个黑色宋体字。

    马一龙兀然想起,赵昊提到过得,蚕病是由病菌引起的。心说难道能在这里得到解答?

 第一百三十九章 保命神器

    病菌实验室里,已经有几个人在忙碌了。

    几排木架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玻璃器皿,长桌上搁着若干具显微镜。水池、操作台,各种各样的刀具和奇形怪状的玻璃器,看上去十分诡异。

    虽然是四月天了,马一龙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庞宪上前,向正在对着显微镜研究的李时珍和李沦溟禀报一声,两人才抬头向赵昊看去。

    “你来的正好,快瞧。”李时珍兴奋的招呼赵昊。

    “发现什么了?”赵昊饶有兴趣走过去,站在李万两人中间,将一只眼对准了显微镜的目镜。

    只见玻璃培养皿中,铺了一层薄薄的固体培养基这是用海产的石花菜熬成透明的琼脂,然后加入一点富有营养的肉汁,既能培养细菌生长,又方便观察。四百年后还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