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阁老-第7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师父,那我们继续吃晚饭吧。”金学曾建议道。

    “好主意。”赵昊点点头,然后一脚踢在他屁股上。

    “好个屁啊,你要撑死为师吗?!”

    ps第二章,实在太痒了。

 第十七章 老父母别走

    69,最快更新小阁老 !

    昆山县城,如今跟苏州城一样,也是千家万户机杼声。

    在赵二爷的大力支持下,江南银行和江南纺织的大力扶植下,这几年县里新开了两百多家纺织业工场……除了织造丝绸,还有结综掏泛、捶丝掉经、牵经接头、挑花上花等众多上下游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昆山西邻苏州城,东倚嘉定府,北靠太仓常熟,南接松江府,正位于苏松一带的心脏部位。而有吴淞江和娄江贯穿全境,河网纵横交错与各州县相连,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当赵二爷修起了赵公堤,解决了困扰昆山的百年水患,又控制住血吸虫病后,摆脱痼疾的昆山县,终于可以兑现它雄厚的潜力了。

    为了鼓励本县工商业发展,赵二爷严禁胥吏地痞骚扰商户,并立碑保证除了朝廷的工商税收外,县里绝不多收一文一钱!还严禁本地人欺负外地人,更不许胥吏骚扰流民,以吸引外来人口前来做工。

    江南银行还积极给织户发放低息贷款,除了为购买生丝提供周转外,更加鼓励织户购买更多的织机、扩大生产规模。

    江南纺织则非但与织户签订包销合同,还为他们提供经营指导——主要是按照赵公子在高管班传授的科学管理方法,来进行生产标准化、计件工资制、职能工长制等全方位的管理改革。

    这种改革对丝织业这种生产高度技术化、专业化的行业,效果尤其突出。它可以把织工们多年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传统的技巧归纳整理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简单说,就是用科学代替经验,将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劳动动作标准化、劳动环境标准化。因为只有实施标准化,才能使织工采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可以对其工作成绩进行公正合理的衡量。

    起先对这种繁琐的条条框框,没什么文化的织户们自然是满心拒绝的。只是江南纺织将科学管理作为包产包销的硬性条件,江南银行也表示,一年内不完成科学管理改革的织户,将停止发放贷款。他们才不得不硬着头皮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学习如何把传统生产经验收集记录、编成表格,然后将它们概括为规律和守则,然后在全厂实行。

    结果几个月后,那些管理改革彻底的工场中,面貌便焕然一新了。不仅每个工人的产量大大增加,生产质量也大为提高。非但织工得到了更高的收入,生产和改进技术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当然,得到最大好处的是拥有生产资料的织户……哦对,现在叫工厂主们,他们发现每台织机带来的收入直接翻倍。尽管让织工们每八天歇一天,工钱还要多开一倍,但他们却也多赚了一倍的利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是赚钱的榜样。见识了科学管理的威力后,今年全县的纺纱厂、织布厂、丝织厂、印染厂、提花厂……全都一股脑效仿开了。虽然没有专业的指导,大都照猫画虎,但多多少少都有些效果,至少劳资关系没那么紧张了,工人们也有心情说说笑笑了。

    原先老板看到工人们说笑上厕所,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会大声呵斥甚至拳打脚踢。现在工厂主们才不管这些呢,反正每天做完标准的任务量就行……

    ~~

    昆山县城南,酒坊桥西的一家拥有二十具织机的小丝绸厂中。

    每架织机都有足足一丈长、七尺高,构造也十分复杂。在熟练织工的操纵下,无数根经线在机器间有节律的穿梭着,织出不同颜色的丝帛。

    平日里,远远就能在外头听见,车间中咔咔的织机声。

    但今日,车间内却一片安静,二十具织机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织工们放下手头的活计,愁云惨淡的聚在一起,议论着那件让他们人心惶惶的事情。

    “东家,老父母真要走了吗?”织工们巴望着带来这个坏消息的工厂主。

    “八成是真的了,街上都传开了。我连襟不是在昆开司干吗?听他们经理说上头已经开过会了,商量着怎么欢送老父母呢。”工厂主红着眼圈叹了口气道:“唉,我听了这事儿,是一宿没睡着啊。按说老父母高升是好事儿,可就是舍不得他走啊……”

    “这不废话吗?老父母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怎么能让他走呢!”织工们登时就如丧考妣,沮丧万分。

    尽管赵二爷命人瞒下了自己的任命,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老父母即将离任的消息,依然不胫而走。

    乡绅们闻讯,赶紧千方百计打听,结果确有其事,差不多下月吏部的文移一到,老父母便要启程南下了。

    乡绅们知道,马上全县就知道了。

    这下昆山百姓彻底坐不住了,纷纷惶恐的丢下手头的活计,从各家纺纱厂、织布厂、丝织厂、印染厂、提花厂中涌上街头,聚拢到衙前街上。

    看着栅门外乌压压的人群,随时要冲进衙门的架势。吓得小门子俞戌差点尿了裤子,赶紧要敲锣召唤衙役出来弹压。

    “你眼瞎啊!”还是门房俞大爷沉着,一把夺过堂弟手中的棒槌,瞪他一眼道:“这不是来闹事儿的。没听见老百姓都喊着要见老父母吗?”

    “那跟眼瞎有什么关系?”俞戌小声嘟囔道。

    “就是瞎,没看到他们激动归激动,却没扔垃圾吗?”俞闷一副过来人的架势道:“也是,这二年垃圾不落地,街上已经见不着那些玩意儿。遥想当年,那苏松巡按林平芝,差点被昆山父老的菜帮子臭鸡蛋给活埋了。”

    “还有这一段啊……”俞戌不禁惊叹,他来昆山太晚,见到的已经是屋舍俨然、道路整洁的样子了。

    “俞大爷,老父母真要弃我们而去了吗?”这时,有街坊看到了俞戌,忙高声叫起来……大爷的‘爷’发二声,不是去声。

    “啊,有吗?”俞闷哪敢胡说八道,打个哈哈道:“我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门卫,哪知道大老爷的事情。”

    “那还烦请老父母出来,跟我们说个清楚!”有年轻人高声道:“要是朝廷真要他走,我们就去苏州,去南京请愿,一定要把老父母留下!”

    “对,我们不能没有老父母,日子这才好了几天啊,换个狗官上来,又要变回叫花昆山了!”百姓捶胸顿足,叫声直入云霄,也传到了衙门内。

    “就是,我们只认老父母,谁敢来抢他的位子,就打断他的狗腿,把他撵出昆山去!”

    赵守正跟何文尉几个,就在照壁后听着。

    “下官也没那么差吧?”老何深受打击,眼泪都要下来了。

    “人家说的是狗官,你急着往上凑干啥?”赵二爷笑骂一声。

    “可是下官接大老爷的位子啊。”何文尉委屈巴巴道。

    “矫情,人家未必知道是你。”赵守正白他一眼,正正衣冠,就要走出照壁。

    “大人去哪儿啊?”三人赶紧拉住他。

    “没听百姓在呼唤本官吗?我这就出去跟他们说个清楚。”赵守正理所当然道。

    “万万不可啊。”熊夏生忙低声劝道:“百姓情绪太过激动,这时大老爷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除非大老爷表态说留下。”

    “那怎么可能?!”何文尉着急道:“呃,我是说,大人来昆山本就是被贬,还能一直把他困在这儿不成?”

    “嗯嗯。”白守礼眨眨眼,迟疑一下也跟着点头。其实他想说,大人留下也挺好的。大家还可以一起打麻将。反正对他来说,主簿县丞都没啥区别。

    可对何文尉区别就大了去了,为了不得罪未来的大老爷,老白还是要象征性附和一下的。却也不能过于热情,以免给现在的大老爷留下不好的印象。

    “嗯,那怎么办?”毫不意外,赵二爷没了章程。

    “不如先由下官稳住他们,把他们劝回去。然后再召集保长甲长们,先做通那些人的工作,然后让那些人帮着安抚住市民。”熊夏生十分精明强干,不然赵昊也不会选他陪着老爹一同上任。

    “说句实话大人别不高兴,市民之所以如此激动,其实主要是担心,这几年不太真实的好日子,会一朝化为泡影。只要对症下药,消除他们的恐惧,他们自然不会阻挡大人的前程。”

    “说得好,下官也帮着一起去劝!”何文尉抖擞精神,也要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我跟他们保证,昆山绝不会偏离大老爷的规划,这下总没问题了吧?”

    “去吧,不过你嘴太臭,还是少说两句的好。”赵二爷点点头,又不放心的嘱咐何文尉一句。

    “呃,唉……”老何无奈的点点头,其实他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可就是改不了,奈若何?

    两人便转过影壁,来到县衙门口。熊夏生这个县公安局长还是很有威慑力的,他一露面,人声马上就低了三分。

    ps抱歉,周末,俩魔星都在家,一会儿哭,一会儿吵,到这会儿才写完……

 第十八章 皇权不下县赵二爷能下

    69,最快更新小阁老 !

    熊夏生处理紧急状况,还是很有一套的。他告诉衙门外聚集的百姓,关于大老爷的去向,他们目前还没接到任何公文。大老爷眼下也不在衙门,他上苏州去见知府大人。过几天回来应该就有消息了,到时候一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然后熊典史话锋一转,黑着脸训斥市民太冲动。这样盲目聚集,万一让坏人一煽动,闹出乱子来。到时候巡按御史参一本,大老爷免不了被革职查办,大家哭都没地儿哭去。

    何文尉也从旁拍着胸脯保证,昆山的大好局面绝对不会受影响,要是真来个狗官,他带着大家把他轰走!

    这番话起了决定性作用,百姓们轰然叫好,说冲着二老爷这份担当,他们也不能给县里添乱,还是回去等信儿吧,这才陆续散了。

    影壁后,见风波终于平息下来,白守礼擦擦汗,不禁赞叹道:“何大人够狠的,这番话说出口,日后相当狗……官都不行了。”

    “当狗官有什么好?”赵二爷瞥他一眼道:“是本官给的还不够多吗?”

    “大老爷说的是。”白守礼讪讪道:“在咱们昆山县,当好官比贪官赚得还多,谁愿意当狗官啊?”

    “你都能这么想,那本官就放心了。”赵二爷欣慰的笑了。

    “谢大老爷夸奖……”白守礼差点没噎死,心说在赵大人心里,自己有那么不堪吗?

    ~~

    当晚,何文尉三人便积极召集县里的里甲老人们连夜开会,向他们道出了实情。

    赵公子……哦不,赵二爷治昆三年,最关键的一招就是借修堤治虫,让名存实亡的里甲老人制,重新焕发了生机。

    所谓里甲老人制,是太祖皇帝在前朝基础上建立的基层组织体系,简单说来就是将每110户编为一里,由丁粮最多的10户担任里长,以十年为一周期,轮流应役。其余100户则称甲首,也就是甲长。

    每年一名里长,率领10名甲首应当官府下派的差役,并负责管摄一里之事。

    此外,各里还设有里老人之职。每里推举一到十名德高望重、年过五十的老人,负责教化、劝农、监督,以及对民间轻微案件的审理。

    里长、甲长、老人,就是大明治理基层的抓手了。

    不过二百年下来,随着土地兼并、自耕农沦为佃户,甚至完全脱离土地谋生,这套制度早已形同虚设……早就里长找不到甲长,甲长找不到乡民,里老人更不存在了。

    赵昊借着发放赈灾物资、组织修堤工作的大好机会,重建了这一基层组织体系。并将其改进为十户一甲,十甲一里,十里一保。而且不再强制指定里长甲长,改由愿意担任者毛遂自荐,乡民们投票做出选择。选中者三年一届,三年后再行改选。

    因为在当时,这些里长甲长掌握着赈灾物资的发放,修堤任务的分配,权力着实不小,是以有的是好事者踊跃报名参选。

    而且从前年开始,县里开始给里长甲长发放一两一月的薪水,年终根据考评结果还有奖金。据说去岁年底,考评前几名的里长甲长,都拿到了上百两银子的赏金呢。没办法,谁让县里实在是太有钱了呢,赵二爷变着法子都花不光怎么办?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里长甲长们一个个自然干劲十足,不想让自己负责的里甲排名落后。

    至于保长,则由县衙直接任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