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通史-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氲浪担骸暗浪票恃飧也还┲啊=翊笸趼偶蠊Ψ狡侥峡艹玷核晌粗凉弊杈苤蚩刹豢梢韵蚶粗孕阂榈腥巳糁酱笸蹙贾缓鸵印P沂於贾蛱煜滦疑跻病薄1不久郭崇韬向李存勗道歉经过冯道的调和此事顺利解决人们开始佩服他的胆量识见。李存勗称帝后冯道被破格升为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

    冯道为人刻苦俭约。在晋梁交战前线他在军中只搭一茅屋室内不设床席睡觉仅用一捆牧草。请将送他在战争中掠得的美女他无法推却时就安置于别室等找到她原来的亲人后再送回去。他因父丧丁忧期间遇到饥荒他就尽自己所有周济乡里亲自种田背柴。有因人力不足而致田地荒芜的人家他就不声不响地在夜里帮助耕种事后人家前来道谢他认为这完全是应该做的。守孝期满后唐朝廷重新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他赴任途中走到汴州时正遇上赵在礼魏州兵变后李嗣源带兵进攻都洛阳孔循劝他等到局势明朗后再走他认为奉诏赴阙不可擅留依旧快赶赴京师。

    三代为相李嗣源向来知道冯道的声名即帝位后任命冯道为端明殿学士不久迁兵部侍郎。一年后又迁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冯道引荐任用了不少有才识的孤寒士子而对那些品行浮躁的衣冠子弟都加以抑制。尽管因此遭受一些人的讽刺打击但一直得到李嗣源的信任。

    天成、长兴年间连年丰收中原太平无事。冯道打比方提醒李嗣源借自己在河东任掌书记时出使到中山(今河北定州)路过井陉(今属河北)地区的险恶山路因十分小心而没有出事等走到平地时以为可以放心大胆结果反而跌伤的事说:“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李嗣源问他丰收年景的百姓情况时他说:“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并且特地吟诵了聂夷中的《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1《旧五代史》卷126《冯道传》。

    1《旧五代史》卷126《冯道传》。

    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1李嗣源听了很受感动命人抄下经常诵读。当李嗣源为得到一只刻有“传国宝万岁杯”字样的玉杯而高兴时他说:“此前世有形之宝尔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2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无形之宝便是“仁义”。他因势利导地规劝明宗既使对方乐于接受又使自己的地位得到巩固。他还因为“诸经舛谬与同列李愚委学官田敏等取西京(今陕西西安)郑覃所刊石经雕为印板流布天下”3。这是中国古代印刷史的一件大事。李嗣源死后他在闵帝李从厚时仍任宰相。当李从厚出奔卫州(今河南汲县)时他又率百官迎接末帝李从珂入主朝廷仍然被任命为宰相后虽一度出为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一年后又任司空。后晋灭后唐时他又投靠新朝石敬瑭任他为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事无巨细悉以归之。其荣宠程度更胜前朝。石重贵时他仍为宰相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出任匡国军(治同州)节度使又徙镇威胜(治邓州今河南邓县)。“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师。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对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这种自甘贬辱的态度使耶律德光感到高兴被任为太傅。耶律德光曾问他:“天下百姓如何可救?”他说:“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1有人说这种谄媚的谀词讨得了耶律德光的喜欢因而没有夷灭中原人民。耶律德光北撤时他一直随从到了常山。刘知远建汉称帝后他以太师奉朝请。后周灭后汉之后冯道又被后周任命为太师兼中书令为相。

    明哲保身“长乐老”

    冯道在未迹时曾写过一诗:“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反映了他既要洁身自好又打算委曲求全的人生哲学。后来有人因他“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2而称之为不倒翁。

    乾祐三年(95o)夏冯道写了一篇题为《长乐老自叙》的文章历述自己在后唐、后晋、后汉三朝及契丹入主时期所获官爵荣宠真是官越做越大爵越封越高上耀祖宗下荫子弟。他写道:“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耶!老而自乐何乐如之?”然而在文中他也承认自己的一生“奉身即有余矣为时乃不足”。并且明白指出这不足在于“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因而他清醒地预见到后人对他“知之者罪之者未知众寡矣!”1后周取代后汉时冯道已是一位经验老到的政客连郭威都要细察他的反应来决定行止。当郭威进攻洛阳刘承祐为乱兵所杀后郭威认为后汉大1《旧五代史》卷126《冯道传》。

    2《新五代史》卷54《冯道传》。

    3《旧五代史》卷126《冯道传》。

    1《新五代史》卷54《冯道传》。

    2《旧五代史》卷126《冯道传》及注。

    1《旧五代史》卷126《冯道传》。

    臣一定会推戴自己为帝。可是在见到冯道时现冯道一点表示都没有只好像往常一样先向他行礼冯道仍像平时一样受之。郭威就意识到取代后汉为帝的时机尚未成熟于是就假意提出立刘赟为帝并且派冯道到徐州去迎接。因此当时的舆论并没有把后汉之亡归罪于冯道而冯道对于改朝换代丧君亡国也因习以为常而并不在意。柴荣继位后打算亲征刘赟冯道以为不可再三谏阻。当柴荣说要以唐太宗为榜样时他更直言“陛下未可比唐太宗”2。因而惹怒了柴荣亲征时就不要他随行而让他去处理郭威的后事。结果郭威刚安葬完毕冯道不久也就患病四月去世终年73岁。谥文懿追封瀛王。第二节王朴“平边策”

    王朴(9o5—959)字文伯东平(今属山东)人。父王序在王朴显贵之后才获赠左谏议大夫。王朴幼年聪慧机警刻苦好学写得一手好文章。然而大器晚成直到后汉乾祐年间(948—95o)他4o多岁时才考取进士接着通过释褐试开始步入仕途被任命为校书郎依附枢密使杨邠。

    当时后汉政权建立不久隐帝刘承祐年少孱弱任用小人朝政已经渐趋混乱。加上杨邠与三司使王章、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史弘肇等大臣矛盾日深形同水火。王朴预见到政局必将大乱陷于其中于己不利于是就离开杨邠东归乡里。局势的展果然不出所料后来帝舅李业等唆使隐帝诛杀权臣杨邠、王章、史弘肇三家均被族灭与三家有交往的人也大多受到牵连只有王朴先期离去得以幸免。

    后周初年柴荣任澶州节度使时王朴在其帐下任掌书记。柴荣任开封尹时王朴被朝廷任命为右拾遗充开封府推官。柴荣继位为帝后王朴被任命为比部郎中。显德二年(955)夏后周世宗柴荣命在朝的2o多名文学之士每人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各一篇以试其才。其中以王朴的《平边策》最受重视。

    在这篇著名的时务策中王朴开宗明义地指出只要“观所以失之之由”就能“知所以平之之术”。既然失之在于“君暗政乱兵骄民困”导致“天下离心人不用命”。那么“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徭役以时以阜其民。俟其仓廪实、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这样就一定可以成功。至于具体的用兵次序他提出“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即先易后难的原则主张先攻南唐“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在夺取南唐的江北之地后“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而平之也”。他认为:“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如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可望风而至。唯并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但亦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候其便则一削以平之。”12《新五代史》卷54《冯道传》。

    1《旧五代史》卷128《王朴传》。

    王朴的计划是想先平定南方用江南雄厚的财赋养北方强大的兵力然后攻取幽燕最后取得河东完成统一大业。此计柴荣虽然并没有完全采用在取得南唐江淮之间14州之地后就移师北伐由于中途得病死去而未见其下一步用兵意图。但后来宋初的统治者则大体上是按王朴的方案削平南北割据势力的。由此也可见王朴的《平边策》影响确实不小他也因之名留青史。

    辅佐世宗王朴的《平边策》大受后周世宗柴荣的赏识。不久就升迁为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旋即又升为左散骑常侍充端明殿学士成为柴荣身边重要的谋士。他与柴荣计议天下大事所见都不谋而合于是就付诸实行。显德三年柴荣南征江淮就以王朴为东京副留守。班师后任命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不久又升任枢密使、检校太保。第二年柴荣再次南征又以王朴留守京师在此期间都城秩序井然。

    王朴在任开封知府和东京留守期间为拓广京城匠心独运“凡通衢委巷广袤之间靡不由其心匠”1。在拓展过程中雷厉风行连有权势的大臣藩镇都怕他三分。故宋人说:“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濶。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2王朴多才多艺“为人明敏多才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曾受命校定大历“削去近世符天流俗不经之学”制订了《大周钦天历》。又奉诏考正雅乐“依京房为律准以九尺之弦十三依管长短寸分设柱用七声为均乐成而和”3。著有《律准》行世。显德六年(959)三月又奉诏在汴口设斗门控制汴河水量大大改善了漕运。

    王朴为人处事太刚锋芒毕露。他于“稠人广座之中正色高谈无敢触其锋者故时人虽服其机变而无恭懿之誉”。称帝前的赵匡胤都对他敬畏有加。然而在柴荣的心目中他是一位能臣所以当他从汴口回京途中突然病去世时柴荣“闻之骇愕即时幸其第及柩前以所执玉钺卓地而恸者数四。赠赙之类率有加等优诏赠侍中。”王朴享年54岁4。

    1《旧五代史》卷128《王朴传》。

    2《新五代史》卷31《王朴传》。

    3《新五代史》卷31《王朴传》。

    4《旧五代史》卷128《王朴传》。《旧五代史》作“四十五”岁今据《新五代史》。第八章杨行密李昪(徐知诰)

    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五个历史短暂的朝代是为五代。与之同时其他地区还出现过十个割据政权是为十国。其中杨行密建立的吴、钱镠建立的吴越刘隐建立的南汉、马殷建立的楚、王建建立的前蜀、王审知建立的闽都是在后梁开国前后建立起来的。其创建者都是唐末的方镇。高季兴是后梁的一个方镇他在后梁之后建立的荆南也称南平是十国中最小的一国。孟知祥建立的后蜀、李Вㄐ熘荆┙⒌哪咸啤⒘鯐F(崇)建立的北汉是十国中后起的三个小国分别是在后唐末年、后晋初年和后周初年建立的。十国中除吴、楚两国亡于南唐前蜀、闽亡于后唐其余六国都先后亡于北宋。

    第一节杨行密横行江淮杨行密(852—9o5)初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

    少时孤贫长大后身材高大膂力过人据说能手举百斤日行三百里。唐僖宗乾符中期(877年前后)杨行密因参加江淮一带的农民起义被捕刺史郑棨“奇其状貌”而释放了他。后来他应募为州兵戍守朔方(今宁夏灵武)升为队长。守边期满返回当地军吏讨厌他要他再次出戍。临行前军吏假装关心问他还缺什么他奋然说:“惟少公头尔!”1随即斩其举兵为乱。他“自募百余人皆虓勇无行者”2统率州兵“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3刺史郎幼复逃走他就占据了庐州。中和三年(883)朝廷正式任命他为庐州刺史。

    光启三年(887)淮南节度使高骈为毕师铎所攻杨行密被高骈任为行军司马率兵数千往援屯驻于蜀冈(今江苏扬州西北)以诱敌袭营的伏击战大败毕师铎。高骈被毕师铎杀害后杨行密缟军向城哭三日攻破城门占领扬州(今扬州东北)。

    杨行密占领扬州后派使者到大梁向当时拥有兼领淮南节度使头衔的朱温表示归附之意。朱温一面派人与杨行密结盟一面又派兵送李ト位茨狭艉蟆Q钚忻鼙髯呃瞽'朱温只好同意杨行密任淮南留后双方关系已现龃龉。

    文德元年(888)正月孙儒在高邮(今属江苏)杀毕师铎等并其部众南攻扬州。杨行密依其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