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大哥我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左光先却是面色有些凝重。
他们这次袭营实在是太顺了,顺的有些让人费解。
照理说,二鞑子的战斗力不可能这么弱,即便全是绿营兵,只要有人指挥也能抵挡一阵。
而现在清军绿营兵看到顺军士兵就像看到鬼一样,除了跑脑子里再没有别的念头。
“左老弟就是想的太多了。这些二鞑子本来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最早是明军官兵的时候还不是被我们打的屁滚尿流。现在换了一身皮难道就能脱胎换骨”
左光先的老脸腾的一红。
顺军的战斗力确实比明军要强,这一点左光先深有体会。
当初孙传庭总领陕西军务的时候便感慨官军不堪一用,这才下令编练新军。
可孙传庭的新军还没完全练好就被崇祯皇帝催着出关迎敌。
结果孙传庭几次三番推脱不能,只得硬着头皮带着一帮半吊子新兵出潼关与李自成决战。
战斗自然是一边倒的,孙传庭战死沙场,与他一同战死的还有几万秦兵。
如果当初孙传庭没有出关,而是继续练兵,最多再用半年就能练出一支堪用精兵。
可惜以崇祯皇帝的性子不会给孙传庭这么多时间的。孙传庭也深知这一点,是以出关之前就安排好了后事。
在这一点上,孙传庭和卢象升何等的相似。
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忠烈一死报君王。
左光先为孙传庭感到惋惜,但他现在毕竟已经是李自成麾下大将,自然得站在顺军的角度考虑问题。
虽然刘芳亮方才的一番话让曾经身为明军将领的左光先很不舒服,但他也不会在这件事上多说什么。
“刘大哥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打到这个份上了,真虏还不出手吗”
八旗军的数量很有限,一共加起来也没有十万人。所以多尔衮便制定了绿营冲锋,汉军候补,八旗精锐压阵督战的作战策略。
毫无疑问绿营军是拿来消耗的,便是死再多多尔衮方面也不会心疼。
可问题是当局面已经有些失控时,那些压阵的真虏还不出手吗即便八旗军不出手,吴三桂的手下,尚可喜的天助军也该派上用场了吧
而现在的情况是鞑子似乎一点也不着急,难道是想最后关头再突然杀出
可是这个代价也太大了吧。
或者说,大营之中根本就没有八旗军和吴、尚等部汉军兵马
被左光先这么一问,原本志得意满的刘芳亮心里也有些打鼓。
他此先和阿济格有过多次交手,深知此人性格鲁莽,绝对吃不了半点亏。
李自成率部从陕西撤退后,阿济格一直对顺军穷追猛打,甚至擒杀了刘宗敏等大将。
这样的一个人,是不会隐忍不发的。
被顺军这么压着打了这么久阿济格都不派出八旗主力,实在是说不通。
难道这军营之中真的没有八旗主力那八旗军去哪儿了
刘芳亮感到十分困惑。
“刘大哥,要不要抓一些俘虏问一问”
左光先沉声建议道。
单个俘虏有可能说谎,但却不可能所有人都说谎。
只要抓十几个俘虏问他们同样的问题,一番比对后便能得到大致的结论。
刘芳亮点了点头。
“便依左老弟说的做。来人呐给咱老子抓些活口。”
第二百零六章 后山遭遇战(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绿营兵几乎没有做出什么抵抗便都四散逃跑了,没有逃跑的基本都被杀死在营寨,只留下了少数俘虏。
刘芳亮拷问了几十个俘虏,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阿济格和吴三桂、尚可喜已经领主力去了后山。
一瞬间刘芳亮感觉自己坠入了冰窖之中,浑身冰凉。
“鞑子主力都去了后山,陛下他们危险了。”
左光先还保持着基本的镇静,稍顿了顿道:“刘大哥,现在我们应该马上率部杀回后山和陛下汇合。”
刘芳亮也点了点头道:“不错,多个人便多分力量,我们这便走”
后山。
李自成率部下山的时候遇到了阿济格率领的清军主力。
战斗立刻爆发。
阿济格命吴三桂统领的原关宁军为先锋展开冲锋,随后又派尚可喜统领的天助军跟上。
而李自成方面仓促应战,派出袁宗第、刘体纯等部将阻挡清军攻势。
李自成当然是想跑,可现在被清军缠住,想跑也跑不了。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利用几名部将阻挡,使主力拉开和清军之间的距离,为逃跑做好准备。
打是打不过的,投降又不可能,只能靠逃跑维持生活。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阿济格却是一脸兴奋。
山地不比平原,李自成就是想要逃跑也跑不快。只要清军死死黏住,就能慢慢把他们都吞进腹中,连骨头渣都不剩。
这一次阿济格绝对不会再放跑李自成,他要亲自把此贼押解到北京凌迟处死
却说两军杀的激烈异常,袁宗第、刘体纯所部都是顺军之中很能打的,吴三桂、尚可喜麾下就更不用说了,都是久经沙场,尸山血海过来的老兵。
吴三桂急于立功,尽遣主力冲锋。
负责应付吴三桂的是袁宗第。一开始他还勉强能够招架。可越打他便越觉得力有不逮,阵线也慢慢向后移去。
一直在后方观察的李自成看出不妙,便派出郝摇旗率部增援。
郝摇旗听到这个命令后十分不情愿,甚至和李自成发生了一些口角。
他的抱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直以来郝摇旗就不是李自成的嫡系,当年李自成潜伏商洛时郝摇旗也不在身边。所以后来李自成打下北京,给一干手下赐爵,封侯的封侯,封伯的封伯,唯独没有郝摇旗的份。
这让郝摇旗十分不爽。
但那时毕竟李自成得了江山,他不好发作,便忍气吞声了下来。
现在局势完全不同,李自成不仅丢掉了北直隶、河南,连山西、陕西也丢了。
甚至连最后一片地盘湖广都没能保住,被清军一路追杀如同丧家之犬一般。
这种情况下李自成竟然还敢以大顺皇帝的姿态对郝摇旗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谁给他的勇气
郝摇旗已经暗暗下定了决心,等离开九宫山就散伙
一直以来郝摇旗麾下军队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他的部下对他的忠诚远远超过对李自成。
是以郝摇旗十分有信心,只要他一声令下就能拉走全部麾下士兵。
这年头手中有兵就是草头王,随便占个山头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没钱了没女人就抢,还不是快意的很。
当然前提是得先过了眼前这关。
郝摇旗虽然对李自成很不满,但对鞑子更是深恶痛绝。
叫他投降鞑子是绝不可能的。
当然,因为存了保留实力的想法,郝摇旗并没有命令士兵冲到最前面,而是在袁宗第军队的身后组成了第二道防线。
袁宗第如何不知道郝摇旗的小心思,可他眼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和吴三桂的藩兵硬碰硬。
说来也怪,吴三桂的藩兵基本都是原来的关宁军。而崇祯年间关宁军与鞑子野战几乎就没有赢过。
当时袁宗第还笑话所谓的关宁军都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除了跑路什么也不会。
可为什么吴三桂降清之后,这支军队的战斗力直接提升了几个档次,变成了一支悍勇犀利的强军。
难道说是因为他们剃了发留了辫子,使得其下意识的认为自己就是鞑子,所以战斗力提升了
袁宗第苦不堪言
清军的火炮都留在了陕西,除了汉军中有个别的士兵配备了火铳,基本都是用刀劈砍。
近身白刃战是极为残酷的,袁宗第的部下和吴三桂的藩兵搅和在一起根本分不清方向。
每个人只有自己眼前的敌人,胡乱一通砍杀,只求能够保住性命。
而在另一边,刘体纯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尚可喜的天助军战斗力比吴三桂的藩兵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体纯方面又没有郝摇旗的“增援”,士兵们看不到希望,士气越来越低。
“他娘的,这帮为虎作伥的狗腿子,打起自己人这么勇猛,打鞑子的时候也没见他们这么卖力啊”
刘体纯呸了一声,冲不远处的袁宗第喊道:“再坚持一会,再坚持一会就撤。”
李自成的主力军并没有携带多少辎重,故而撤离的速度很快。
由于后路暂时被袁宗第、刘体纯封堵,李自成还不用担心清军追击的问题。
可是当他率军来到半山腰时直是感受到了绝望。
横跨山谷的木桥已经断裂,他们不可能从此横穿山谷了。
李自成沉默了片刻决定绕远路下山。
这种时候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大军撤离的时间都是袁宗第和刘体纯等人死命拼杀换来的。
李自成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所有人安全带出山去。
“陛下,大军人数实在太多,即便是绕远也最好分开,这样行军速度能够快一些。”
就在李自成为难之时,田见秀再次发声。
现在时间是最宝贵的,如何在短时间内把所有人转移是李自成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至于分兵会把兵力摊薄,使得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处变能力下降,李自成暂时也顾不上了。
“也好,玉峰你带一半弟兄从东边绕,我带其他人从西边绕。咱们在山下见”
李自成沉声说道。
第二百零七章 断腕(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扛不住了
在吴三桂、尚可喜等部藩兵的轮番猛攻下,袁宗第、刘体纯感到力有不逮,终于下令撤退。
而在此之前,郝摇旗已经早早开溜,再一次的抛弃了袍泽,和他当年在商洛时的做法一模一样。
不过现在袁宗第和刘体纯可没有什么闲心情咒骂郝摇旗,逃命要紧
袁宗第、刘体纯的手下都是三秦人,在陕西的山疙瘩里混的久了对如何藏身山中很有心得。
袁宗第、刘体纯一下令他们就四散跑路。只要往山中的密林子里那么一钻,便是神仙也难找寻到。
由于袁、刘二人麾下兵士逃得太分散,吴三桂、尚可喜手下的藩兵一时也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
追吧他们也得分头追,极容易被藏在暗处的顺军士兵伏击。
不追吧又有些不甘心。这他娘的打不过就跑算怎么回事
他们都等待着吴三桂、尚可喜下达命令,一时停步不前。
吴三桂、尚可喜也不敢决策。他们虽然名义上是藩王,但和满洲人养的狗也没有什么分别,本质上还是奴才,只不过是地位稍稍高出一些的高级奴才罢了。
主子不高兴了,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家破人亡,失去拥有了一切。
阿济格阴沉着一张脸驱骑上前。
“平西王、智顺王,这是怎么回事”
吴三桂、尚可喜连忙请罪道:“奴才办事不利,放跑了刘体纯、袁宗第二贼。还请主子责罚。”
阿济格冷哼一声道:“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快想想办法,本王这次绝不能让李闯跑掉。”
阿济格一心想擒获李自成从而奠定自己大清第一勇士的地位。有好几次他都险些做到了。可李自成就像一只泥鳅一样,屡次三番从他们的掌心溜走,实在是气煞人也。
尚可喜眼珠子转了一转道:“王爷请放心,九宫山山势险要,李闯一定跑不快。奴才率大军去追,用不了多久就能追到顺贼主力。”
阿济格又转向吴三桂道:“平西王怎么说”
吴三桂微微欠了欠身道:“奴才以为可率一支军队抄后路以防万一。”
吴三桂跑路的经验十分丰富,以己度人,他认为李自成不会只从大道下山。万一李自成耍个心眼从小路下山呢那岂不是大清这十几万大军全都抓瞎了。
阿济格点了点头。
吴三桂这番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从他屡次跟李自成交手的情况来看,此人战斗力并不算特别强,但很会用计。这种人你想打败他并不难,但想打死他却很难。
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也是为何李自成在崇祯年间屡次被明军围剿,却能在身边只剩下几十、几百人时东山再起的原因。
阿济格却不准备犯崇祯犯过的错误。
打狗就一定要彻底打死,绝不能让他获得喘息的机会。
“好,本王便命平西王率部堵截李自成退路”
“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