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今上也像先帝那样催促督师巡抚尽早出征剿贼,文安之也不得不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仓促应战。这种情况下和张献忠对决,即便明军人数占据优势胜算也不会超过三成。

    曾英还建议文安之往成都方面派驻哨探,长期驻扎在这一地区刺探军情。

    张献忠不如李自成,对于反间的重视不够。

    文安之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就能够刺探到成都方面的军情,实在是在划算不过了。

    当然人员挑选是个难题。文安之暂时缺乏可以绝对信任的心腹,说白了就是无人可用。

    如果直接用曾英等老明军中的斥候,肯定不太合适。

    原顺军的夜不收更不能胜任这一任务。

    至于神策军,本就是天子亲军,文安之若是从中选用人手有僭越之嫌。

    所以文安之必须迅速组建一只巡抚标营,再从中挑选人手派往成都驻扎刺探。

    在曾英的建议下,文安之正式开始招募巡抚标营士兵,范围是整个重庆府。前来应募之人必须家世清白,无作奸犯科的记录。

    因为巡抚标营的士兵待遇丰厚,很快便有大量百姓前来应募。

    在曾英的帮助下,文安之一共招募了两千人,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标营。

    至于训练之法文安之却并没有按照曾英的建议,而是仿照神策军的训练之法进行系统的训练。

    这手头倒是有现成的教官。

    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些刚刚应募的新兵蛋子便面貌焕然一新。

    通常情况下巡抚标营的作用就是保护巡抚本人。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用巡抚标营亲自上阵杀敌的。

    换句话说真到了那个时候说明情况已经坏到了一定程度,需要巡抚标营上阵做殊死一搏了。

    文安之暂时不需要考虑这种情况。他要做的就是训练出一只绝对忠于他的军队而已,至于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需要是明军当中最强的。

    到目前为止,文安之和曾英之间很愉快。

    文安之并没有表明态度直接招揽曾英,曾英也保持着对文安之应有的恭敬。

    也许有一日曾英会成为文安之的嫡系,但现在显然还不是时候。

    “父皇,儿臣听闻明廷派遣文安之接替陈世奇出任四川巡抚。他这一次倒是带了不少人马来啊。”

    大西皇宫内,张可望忧心忡忡的禀报道。

    张献忠灌了一口美酒,毫不在意的说道:“望儿啊,你也太小心谨慎了些。不就是些兵马吗咱们和明军这些年打的仗还少吗总的来说咱还不是胜多败少”

    “父皇,若只是那些不堪用的明军,儿臣自然也不会心忧,只是儿臣听说这些明军中混有不少顺军余部。”

    张可望苦口婆心的劝道:“父皇还是小心为上。”

    “顺军余部”

    张献忠挑了挑眉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望儿你快快说与咱听。”

    张可望长松了一口气,这便把听到的传闻一股脑儿的禀报给了张献忠。

    “若真像望儿你所说的,那这事情还真有些复杂。”

    张献忠的眉毛都快拧到了一起,重重的一拍大腿道:“望儿你说李闯老八队那些伙计真会听命于文安之来打咱老子”

    闯军和献军曾经有着极好的同盟关系,虽然最终双方翻脸,但怎么着比闯军和明军之间的关系要好点吧

    “你说说看,刘芳亮、袁宗第他们会不会是诈降”

    张献忠自己就曾经屡次投降明廷,可没过多久就会再次举起反旗。

    以己度人,他当然认为顺军余部也是在诈降。

    “回父皇的话,儿臣认为不排除有这种可能。可咱们也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第二百六十二章 练兵当如神策军(求保底月票支持!)

    “咋的,他们还真的准备给明军做卒子卖命”

    张献忠瞪圆了眼睛道。

    “父皇,儿臣以为只要咱做好了自己,不管对手是谁都不用怕。”

    张可望对大西军现在的战斗力是很有信心的。加上他大力推行的军屯制度,至少在短时间内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嗯,是这么个理。不过鞑子在北面虎视眈眈,东边又来了这么一支明军,咱是腹背受敌啊。”

    张献忠戎马倥偬了大半辈子,对于形势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他看来大西军如今必须早做决断,要么全力击溃其中一方,要么干脆率部转移。

    不管是哪一种难度都是不小。

    “父皇,定国前些日子跟儿臣偶然提起,说想要提兵攻打云南,您看”

    打云南

    张献忠愣了一愣。

    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事情。

    “你怎么看”

    “禀父皇,儿臣以为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如果要尽遣大西军主力攻打云南张可望是不同意的,因为如此一来他们便没了退路,除了破釜沉舟别无他法。

    而如果只是派出一只偏师做试探性进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云南的土司不比四川的少啊。”

    张献忠感慨道:“即便拿了下来怕是也不好治理。”

    西南云贵川基本都面临土司众多这一难题。别说是张献忠了,便是大明朝廷也为此伤透了脑筋。

    就说万历年间,朝廷派大军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虽然最终朝廷获胜,播州也改土归流,但国库存银大量消耗,大明国力也渐渐衰弱。

    朝廷能灭了一个杨应龙却灭不了所有土司。

    张献忠自然也不行。

    别管是谁,要想在云贵川任何一地长期统治,都要和当地众多的土司合作。

    “这样吧,望儿,你且先不要跟定国说。咱老子找个机会亲自跟他聊聊。”

    “儿臣遵旨”

    孙可望虽然心中十分失望,却还是双手抱拳领命道。

    “抚台大人,这就是咱们现在正赶制的竹筏。”

    曾英一边给文安之介绍,一边向前走去。

    “这个是长舟,这个是快蟹,这个是舢板”

    曾英对于水战还是懂一些的,侃侃而谈道:“咱重庆的江河不比长江宽阔,造太大的船没有意义,因为转向都困难。更不用说那种笨重的海船了。这几种小船最适合在重庆打造,而且造价便宜,花不了多少银子。”

    文安之轻点了点头道:“造制这样的舟船五百艘,需要多少时间”

    曾英思忖了片刻道:“如果叫所有工匠全力赶造,最多一个月足矣。”

    “这么快”

    文安之颇是感到有些惊讶。

    龙江船厂他也是参观过得。那可是大明最大的船厂,一个月也仅仅能赶制几艘最多十艘大海船。

    想不到这些小江船打造时间竟然如此之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能造出五百艘。

    “也不能算快吧。这些小江船构造简单,用料也不多。如果工匠人数跟上,还能造的再多一些。”

    “嗯,如此甚好。”

    文安之微微颔首,表达了对曾英工作的认可。

    “抚台大人,卑职建议除了赶造舟船,还应该多在险要处搭建铸造炮台。这样才能确保封锁江面,万无一失。”

    既然文安之决定以固守为主,曾英自然要努力往这个方向来靠。

    而要稳守,搭建修筑炮台是必须的。

    “这件事本抚全权交给你去办。”

    文安之拍了拍曾英的肩膀和声说道。

    曾英闻言大喜。

    文安之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去做,说明是想考察他啊。

    事情办好了自然有奖赏,事情办砸了便得吃板子。

    这也没啥好说的。

    曾英自然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在文安之面前好好表现。

    “抚台大人放心,末将一定不负大人嘱托。”

    修筑炮台需要动用大量的人手,耗费巨额银两。

    这本是曾英一个小小参将做不到的。

    可曾英得到了文安之的大力支持。可谓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如此情况下,曾英也充分展现出能力,将工匠调配的井井有条。

    由于他是将领出身,更明白在哪处修建炮台有利于封锁江面,故而可以一次到位避免做重复工。

    天气渐渐暖了起来,明军的训练也从五日一操改为一日一操。

    文安之完全按照训练新军的方式训练原重庆明军以及刚刚归降的顺军余部。

    新军训练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上量。不但要每日操练,还要保质保量的完成。

    每日天刚一蒙蒙亮就能看到士兵们沿着江岸跑步拉练。

    用皇帝陛下的话说这叫锻炼体能。

    只有体能上去了,在进行阵列演练,乃至实战中才能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不然很可能动作都会出现变形,战斗力自然无法保证。

    一开始重庆明军和顺军旧部反应都很强烈,不少士兵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是呕吐的情况。

    文安之却并没有因此改变训练方法,只是叫出现反应的士兵稍稍休息,然后跟上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们出现反应的情况越来越少,他们已经适应了新的训练强度。

    接下来文安之开始让士兵们开始阵列演练。

    在阵列演练中出任教官的都是神策军的军官。他们对于阵型的理解十分深刻,能够让士兵高效的完成阵型变换,没有对余的动作。

    干净利落的变阵,这在实战之中十分关键。

    因为一丝一毫的拖拉都可能导致破绽的出现,从而被敌军抓住猛攻。

    神策军的阵型变换强调化零为整、化整为零。

    每一处细节看似简单,但要想掌握好必须经过大量的演练。

    一开始重庆明军和顺军旧部都像无头苍蝇一样,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可神策军的将领没有丝毫的生气,反而耐下心来进行指导。因为他们一开始也是像这样的,只要用心去体悟,迟早能够熟练掌握各个阵型间的变换。

    曾英同样学的很认真。神策军的这一套东西他从未在兵书上看到过,却十分有用,学到了便是赚到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朕要在山东挖战壕

    南京,成贤坊。

    靠近里街的一家酒楼大门前站满了值守的护卫。

    二层靠窗的一间雅间里一个面容俊秀,举止文雅的年轻人正端着一杯香茗细细品着。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个身着员外服,头戴东坡巾的中年男人。

    “陛下,您此番微服出宫究竟是为何啊”

    原来这位举止文雅的年轻人就是大明帝国的现任皇帝朱慈烺,而坐在他对面的“员外”就是兵部尚书路振飞。

    朱慈烺呷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继而说道:“本兵觉得大明与东虏交战,何处是长何处是短”

    天子发问路振飞必须得作答。

    他微微拱手道:“禀陛下,东虏所长在于骑射野战,大明官兵擅长据城防守。”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说的不错。兵法之中强调扬长避短。只有发挥出优势才能克敌制胜。”

    文安之直到现在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皇帝陛下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只是恭敬的听着。

    “朕在登基后便一直在想,怎么才能发挥官兵善于据守的优势,后来朕想到了一个点子,又找到了一个人,他帮助朕实现了设想。这个人或许本兵也见过,是皇明军校的一个生员,名叫宋应星。”

    朱慈烺顿了一顿道:“这件事朕一直瞒着本兵,是因为之前还没有落实。现在却是可以让本兵瞧一瞧了。”

    路振飞已经被朱慈烺勾起了兴趣,和声道:“还请陛下让臣开开眼。”

    “本兵且随朕来。”

    朱慈烺一甩袍袖起身朝楼下走去。路振飞连忙跟上。

    朱慈烺下楼后并没有离开酒楼而是朝酒楼后院走去。

    从步入后院的那刻起路振飞便感到惊讶不已。

    只见院子里被挖出许多壕沟,一排排整齐的排列着。

    走进一瞧却发现每道壕沟都很深,便是跳下一个人都不会冒头。

    路振飞还没有反应过来朱慈烺便跳了下去。

    这可把路振飞吓了一跳。

    朱慈烺是大明天子,万一磕了碰了有个什么好歹,他岂不是就成了罪人了。

    “陛下小心”

    路振飞本能的呼喊道。

    “本兵莫慌,朕没事。这壕沟里很宽敞,本兵不妨也进来看看。”

    天子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路振飞当然不好拒绝。

    他咬了咬牙纵身一跃跳进壕沟里。

    路振飞虽然是文官,但平日里也会练武打拳,故而身手并不比朱慈烺差。

    他稳稳的站在壕沟之中,根本不用人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