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兵莫急,这些都在朕的预料之中。”
朱慈烺示意路振飞稍安勿躁。
清军对南明发动进攻的时间和原本历史上的时间大致是差不多的。满清狼子野心,一心想要定鼎天下,对此朱慈烺当然不会大意。
他早在即位之初就开始布局。
夺取山东就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朱慈烺看来原本历史中南明朝廷溃败、脆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固然有内耗以及诸军阀不堪用的因素,但也有一点很致命,那就是缺乏战略纵深。
对南明来说,山东是一面最好的屏障,有了这面屏障可以大大减缓清军的推进速度。而如果一味固守江淮,明军便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了。
当然最好的局面是明军能够完整的守住山东防线,并给予满清重创。
满清人少,满洲全族人口不足百万,堪用的兵卒也就是十万左右。
这些可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韭菜。割了一茬之后不会再长出来。
消耗满清的有生力量对大明的战略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山东的棱堡、战壕、水师都是朱慈烺的心血,他希望这些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实战开始之前任何人都无法完全预测到战争的走向会是怎样。
但朱慈烺作为天子,作为大明的掌舵人必须表现的泰然自若。
试问如果皇帝都慌了,底下的臣子还能踏踏实实做事吗
“管他几路来,朕只要将士们坚守棱堡防线即可。”
朱慈烺对棱堡还是很有信心的,这种西式堡垒不但可以克制旧式攻城战术,还能大大减少火炮的威力。
要知道多尔衮手中的一张王牌就是孔有德的天佑军。
天佑军配备了大量的火炮。靠着这些火炮,清军轰开了太原、潼关的城门,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两座重镇。
上一次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率部攻打德州之所以会惨败,一来是因为他们的轻敌,二来是因为缺乏攻城手段。
如果上一次攻打德州的清军中有天佑军,胜负真不好说。
可惜多尔衮不是未卜先知的穿越者,当时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对付李自成身上,这给了朱慈烺布局的时间。
现如今,山东已经不是一年前的山东了。
一条完整的棱堡防线位于几座重镇外围,清军若是想要攻打这些重镇必须先拿下这些棱堡。
而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陛下,这棱堡真有如此厉害吗”
暖阁之中除了几个侍奉的宦官并无外人,故而路振飞敢于说出这种话。
若在朝会上,他还是要给皇帝留面子的。
“朕这么说吧,一座几百人驻守的棱堡,东虏便是投入十倍的兵力也不一定能够拿下来。”
朱慈烺十分清楚明军的优势所在,那就是善于守城。
若论野外作战能力,大部分的明军恐怕不敌满清八旗。但若是明军据城坚守,清军就抓瞎了。
清军破明军据守的办法一般有两个,一个是派细作混入城中,散步谣言趁乱打开城门,接应城外清军攻入城中。二是靠红衣大炮猛轰城门,霸王硬上弓。
而这两种策略朱慈烺都有了应对,他已经降旨给高杰、秦拱明以及神策军诸将,命他们严格筛查城中可疑之人,一经发现奸细就地处决。
至于红衣大炮更没啥可怕的了。德州这些城池或许怕红衣大炮,棱堡却不怕。
朱慈烺倒想看看清军尤其是孔有德等人看着棱堡无可奈何,挠头吃瘪的样子。
第二百六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一更)
朱慈烺第一时间将内厂军情司送来的情报发往山东,命山东诸将做好应战准备。
除了秦拱明部驻守德州外,高杰率领数万精兵进抵临清州。而一度驻扎在登莱的神策军诸营也提兵北上,驻防乐陵、海丰一线。
可以说整个山东北部被明军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便是一只苍蝇也飞不进来。
便说神策军诸营,他们原本是供登莱巡抚张肯堂调遣的。但因为现在登莱水师还未成规模,无法从海上给予清军打击,故而他们还是选择增援乐陵、海丰,确保清军无机可乘。
其中陈留统领的天骑营、沈复统领的勇武营驻扎在乐陵,玄武营、骁果营则驻扎在海丰。
刘三水作为玄武营的一名士兵自然是跟随军队前往海丰驻防。在他看来海丰当然不算大城,但一些基本的设施都是齐全的。
当兵打仗天经地义,何况打的还是鞑子。
袍泽们都没有怨言,刘三水自然也不会有。
玄武营的高层将领有较大的变化,现在的营总是一位叫做韩渠的将军。别看这位韩将军只有三十来岁,可精通兵法,排兵布阵也很有心得。
而且他与骁果营的营总孙安年还曾经一起做过天子的近侍,由二人配合防守海丰城是再合适不过了。
海丰城外十里有十几座棱堡,棱堡之间用战壕连接。
这是海丰城的第一条防线,必须严防死守。
韩渠和孙安年一番商议后决定派出近半的兵力驻防在这一线。
玄武营是步兵营,骁果营却是炮兵营。步炮结合是圣天子一直强调的主体战术。
只是把笨重的八磅炮、十二磅炮挪到棱堡中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孙安年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指挥士兵们完成了这一任务。
虽说圣上和兵部十分推崇棱堡,但毕竟大伙儿此先从未在此据守过,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打鼓的。
好在他们的这一紧张情绪没有持续多久,就彻底消失了。
因为圣上率亲卫诸营亲自驾临山东指挥大战。
天子御驾亲征这种事情在大明的历史上并不罕见。
太祖、成祖且不说,便是英宗、武宗也有过御驾亲征的经历。
只是在文官势力膨胀之后,为了限制皇帝的权力尤其是兵权,士大夫们以各种理由阻止皇帝亲征。
这在太平年间自然也是说的过去的。
毕竟地方边关的一些小摩擦不需要天子亲自出面解决。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文官们表示皇帝您只要垂拱而治天下就能安定了。
可是事实却是完全相反的。
皇帝失去兵权成为了傀儡,成为了坐在紫禁城中的一个符号和象征。
便说崇祯皇帝,杀臣僚如屠狗,可政令一样出不了北京城。尤其是地方军阀,如辽镇祖大寿等等更是对朝廷阳奉阴违。
归根到底是朝廷的体制出现了问题。
而自当今圣上登基后,除奸佞、练新军,一副欣欣向荣之势。
那些图谋不轨的卑鄙小人被天子一一铲除,心怀叵测的军阀也被一一诛杀。
这种情况下,天子个人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当然,朱慈烺提出御驾亲征时朝野上下同样是一片哗然。
包括大小九卿、科道言官内的大部分臣僚都提出了反对。他们劝阻天子的理由还是那老一套的东西,什么陛下是九五至尊,一人身系天下万民安危,不可以身犯险云云。
这种话糊弄糊弄崇祯可能还行,但要想糊弄朱慈烺是不可能的。
朱慈烺在朝会上当即表示,东虏与大明在山东的这次大战会决定双方未来几年的攻守之势,不容有失。
如果大明丢掉了山东那就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只能一味的被动挨打。
这是朱慈烺不愿意看到的。
换句话说如果大明最终亡了,那朱慈烺除了学崇祯一死了之外也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这一仗绝不能输。
天子本人亲征山东并不会给山东明军的即战力带去太大的变化,却可以极大的振奋军心、鼓舞士气。
毕竟在这个时代,在普通人心目中天子就是圣人,就是神。
尤其是神策军,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天子亲军创立的。在他们心目中天子绝对是不可仰视的存在。
如果天子真的御驾亲征,来到山东指挥作战,所有明军将士势必会奋勇杀敌以报君王。
在这件事上朱慈烺不准备妥协。
他安排路振飞在朝堂之上和他一唱一和。
如此一来,反对的声音被压下去不少。
加上朱慈烺登基一年以来积攒的绝对威望,使得他能够强势的把圣旨颁布下去。
那些大小九卿、科道言官也算看明白了,天子是执意要御驾亲征啊。
连兵部尚书都表示赞同,这个时候和天子唱反调绝不是什么好事。
其结果很可能是被廷杖一通,还影响不了最终的结果。
既如此,还不如选择顺从。
天子亲征绝对是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
按照祖宗旧制上直亲卫、京营必须随君伴驾。
而到了如今卫所制名存实亡,京营也被废除。伴驾护卫的便成了神策军。
除了驻防山东与湖广的神策军,留守南京的还有十五营,近三万人。
天子将这三万人全部抽调,伴驾亲征。
而这支军队的副帅便是指挥使赵信主帅是朱慈烺。
因为没有带太多辎重的缘故,这支军队在离开南京后一路北上,用了没有多长时间便抵达了山东境内。
天子移驾济南府,在府城驻跸。三万余人的神策军将济南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高杰、秦拱明等将领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济南府见驾。朱慈烺在临时行宫中接见了他们说了一些勉励的话,并允诺山东大战只要取胜就会给予全军上下丰厚的奖赏。
一众将领纷纷跪倒在地山呼陛下英明,气氛十分热烈。
对朱慈烺来说御驾亲征是思忖再三做出的决定,他不是不明白此行的凶险。但既然迟早要面对,还不如早些对决的好。
此战关乎大明国运,必须取胜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子巡边(第二更!)
朱慈烺对山东防线很有信心,一些明军将领却未必是这么想。
但天子御驾亲征后,山东便成了必守之地。毕竟天子行在就在济南府,他们总不能坐视东虏在齐鲁大地肆意烧杀劫掠吧
朱慈烺要达到的就是这个效果。
只要有他这个皇帝坐镇,将士们就一定会效死力。
不过处理政务确实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朱慈烺刚刚十六岁还没有皇嗣,自然不可能让太子监国。
所有重要的奏疏都必须从南京送到济南,呈递给天子御览。
好在南京距离济南并不算太远,一来一回不至于延误太长的时间。
除了即将在山东爆发的大战,朱慈烺最关注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湖广,一个是四川。
令他稍感欣慰的是这两个地方暂时都没有爆发大战的趋势。
张献忠的话还能用坐山观虎斗来解释,阿济格真是理解不能。
难道这厮和多尔衮之间起了什么矛盾摩擦
总而言之,这对驻守在山东的明军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只需要应付眼下的大战,不需要为其他事情分心。
如果从整个山东的地理位置来看,青州府是绝对意义上的地理中心,但济南府却是政治中心。
朱慈烺选择在此地驻跸,也是考虑到距离北线诸城较近。必要的话,他可以随时移驾至临清、甚至是德州。
朱慈烺不是那种只会躲在后方看将士们搏杀拼命的脓包皇帝,而是一个敢于来到前线鼓舞士气的圣明天子。
在济南府驻跸了三日后,朱慈烺决定先去临清巡视一番。
此地乃是高杰驻防,里里外外有数万精兵把守。
作为大运河上重要的枢纽,临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是朱慈烺下旨命人切断临清以北运河漕运,使得江南的米粮无法运输至北直隶。
满清这么急着攻打山东,恐怕也是为了取得大运河的控制权从而运输粮食到北边。
高杰得知圣驾移至临清,提前做了悉心的布置。
除了将临清城中最好的宅子腾出来给天子充作临时行宫,他还命人加强了临清城的安防。
毕竟天子驻跸在此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疏忽。万一有别有用心之人想要刺皇杀驾,他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应对。
当然,朱慈烺亲领的神策军十五营也一并伴驾前往。
虽说高杰这一年来表现的忠心耿耿,但作为天子亲军,神策军也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将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
朱慈烺在行宫休息了一夜后,翌日一早便前往临清城头视察。
虽然知道临清城外围有一道棱堡、战壕防线,但朱慈烺还是本能的希望临清城坚不可摧。
相较于几年前,高杰命人对临清的城墙进行了加固、修补。
如今的临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