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兵莫急,这些都在朕的预料之中。”

    朱慈烺示意路振飞稍安勿躁。

    清军对南明发动进攻的时间和原本历史上的时间大致是差不多的。满清狼子野心,一心想要定鼎天下,对此朱慈烺当然不会大意。

    他早在即位之初就开始布局。

    夺取山东就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朱慈烺看来原本历史中南明朝廷溃败、脆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固然有内耗以及诸军阀不堪用的因素,但也有一点很致命,那就是缺乏战略纵深。

    对南明来说,山东是一面最好的屏障,有了这面屏障可以大大减缓清军的推进速度。而如果一味固守江淮,明军便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了。

    当然最好的局面是明军能够完整的守住山东防线,并给予满清重创。

    满清人少,满洲全族人口不足百万,堪用的兵卒也就是十万左右。

    这些可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韭菜。割了一茬之后不会再长出来。

    消耗满清的有生力量对大明的战略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山东的棱堡、战壕、水师都是朱慈烺的心血,他希望这些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实战开始之前任何人都无法完全预测到战争的走向会是怎样。

    但朱慈烺作为天子,作为大明的掌舵人必须表现的泰然自若。

    试问如果皇帝都慌了,底下的臣子还能踏踏实实做事吗

    “管他几路来,朕只要将士们坚守棱堡防线即可。”

    朱慈烺对棱堡还是很有信心的,这种西式堡垒不但可以克制旧式攻城战术,还能大大减少火炮的威力。

    要知道多尔衮手中的一张王牌就是孔有德的天佑军。

    天佑军配备了大量的火炮。靠着这些火炮,清军轰开了太原、潼关的城门,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两座重镇。

    上一次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率部攻打德州之所以会惨败,一来是因为他们的轻敌,二来是因为缺乏攻城手段。

    如果上一次攻打德州的清军中有天佑军,胜负真不好说。

    可惜多尔衮不是未卜先知的穿越者,当时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对付李自成身上,这给了朱慈烺布局的时间。

    现如今,山东已经不是一年前的山东了。

    一条完整的棱堡防线位于几座重镇外围,清军若是想要攻打这些重镇必须先拿下这些棱堡。

    而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陛下,这棱堡真有如此厉害吗”

    暖阁之中除了几个侍奉的宦官并无外人,故而路振飞敢于说出这种话。

    若在朝会上,他还是要给皇帝留面子的。

    “朕这么说吧,一座几百人驻守的棱堡,东虏便是投入十倍的兵力也不一定能够拿下来。”

    朱慈烺十分清楚明军的优势所在,那就是善于守城。

    若论野外作战能力,大部分的明军恐怕不敌满清八旗。但若是明军据城坚守,清军就抓瞎了。

    清军破明军据守的办法一般有两个,一个是派细作混入城中,散步谣言趁乱打开城门,接应城外清军攻入城中。二是靠红衣大炮猛轰城门,霸王硬上弓。

    而这两种策略朱慈烺都有了应对,他已经降旨给高杰、秦拱明以及神策军诸将,命他们严格筛查城中可疑之人,一经发现奸细就地处决。

    至于红衣大炮更没啥可怕的了。德州这些城池或许怕红衣大炮,棱堡却不怕。

    朱慈烺倒想看看清军尤其是孔有德等人看着棱堡无可奈何,挠头吃瘪的样子。

    

第二百六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一更)

    朱慈烺第一时间将内厂军情司送来的情报发往山东,命山东诸将做好应战准备。

    除了秦拱明部驻守德州外,高杰率领数万精兵进抵临清州。而一度驻扎在登莱的神策军诸营也提兵北上,驻防乐陵、海丰一线。

    可以说整个山东北部被明军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便是一只苍蝇也飞不进来。

    便说神策军诸营,他们原本是供登莱巡抚张肯堂调遣的。但因为现在登莱水师还未成规模,无法从海上给予清军打击,故而他们还是选择增援乐陵、海丰,确保清军无机可乘。

    其中陈留统领的天骑营、沈复统领的勇武营驻扎在乐陵,玄武营、骁果营则驻扎在海丰。

    刘三水作为玄武营的一名士兵自然是跟随军队前往海丰驻防。在他看来海丰当然不算大城,但一些基本的设施都是齐全的。

    当兵打仗天经地义,何况打的还是鞑子。

    袍泽们都没有怨言,刘三水自然也不会有。

    玄武营的高层将领有较大的变化,现在的营总是一位叫做韩渠的将军。别看这位韩将军只有三十来岁,可精通兵法,排兵布阵也很有心得。

    而且他与骁果营的营总孙安年还曾经一起做过天子的近侍,由二人配合防守海丰城是再合适不过了。

    海丰城外十里有十几座棱堡,棱堡之间用战壕连接。

    这是海丰城的第一条防线,必须严防死守。

    韩渠和孙安年一番商议后决定派出近半的兵力驻防在这一线。

    玄武营是步兵营,骁果营却是炮兵营。步炮结合是圣天子一直强调的主体战术。

    只是把笨重的八磅炮、十二磅炮挪到棱堡中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孙安年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指挥士兵们完成了这一任务。

    虽说圣上和兵部十分推崇棱堡,但毕竟大伙儿此先从未在此据守过,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打鼓的。

    好在他们的这一紧张情绪没有持续多久,就彻底消失了。

    因为圣上率亲卫诸营亲自驾临山东指挥大战。

    天子御驾亲征这种事情在大明的历史上并不罕见。

    太祖、成祖且不说,便是英宗、武宗也有过御驾亲征的经历。

    只是在文官势力膨胀之后,为了限制皇帝的权力尤其是兵权,士大夫们以各种理由阻止皇帝亲征。

    这在太平年间自然也是说的过去的。

    毕竟地方边关的一些小摩擦不需要天子亲自出面解决。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文官们表示皇帝您只要垂拱而治天下就能安定了。

    可是事实却是完全相反的。

    皇帝失去兵权成为了傀儡,成为了坐在紫禁城中的一个符号和象征。

    便说崇祯皇帝,杀臣僚如屠狗,可政令一样出不了北京城。尤其是地方军阀,如辽镇祖大寿等等更是对朝廷阳奉阴违。

    归根到底是朝廷的体制出现了问题。

    而自当今圣上登基后,除奸佞、练新军,一副欣欣向荣之势。

    那些图谋不轨的卑鄙小人被天子一一铲除,心怀叵测的军阀也被一一诛杀。

    这种情况下,天子个人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当然,朱慈烺提出御驾亲征时朝野上下同样是一片哗然。

    包括大小九卿、科道言官内的大部分臣僚都提出了反对。他们劝阻天子的理由还是那老一套的东西,什么陛下是九五至尊,一人身系天下万民安危,不可以身犯险云云。

    这种话糊弄糊弄崇祯可能还行,但要想糊弄朱慈烺是不可能的。

    朱慈烺在朝会上当即表示,东虏与大明在山东的这次大战会决定双方未来几年的攻守之势,不容有失。

    如果大明丢掉了山东那就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只能一味的被动挨打。

    这是朱慈烺不愿意看到的。

    换句话说如果大明最终亡了,那朱慈烺除了学崇祯一死了之外也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这一仗绝不能输。

    天子本人亲征山东并不会给山东明军的即战力带去太大的变化,却可以极大的振奋军心、鼓舞士气。

    毕竟在这个时代,在普通人心目中天子就是圣人,就是神。

    尤其是神策军,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天子亲军创立的。在他们心目中天子绝对是不可仰视的存在。

    如果天子真的御驾亲征,来到山东指挥作战,所有明军将士势必会奋勇杀敌以报君王。

    在这件事上朱慈烺不准备妥协。

    他安排路振飞在朝堂之上和他一唱一和。

    如此一来,反对的声音被压下去不少。

    加上朱慈烺登基一年以来积攒的绝对威望,使得他能够强势的把圣旨颁布下去。

    那些大小九卿、科道言官也算看明白了,天子是执意要御驾亲征啊。

    连兵部尚书都表示赞同,这个时候和天子唱反调绝不是什么好事。

    其结果很可能是被廷杖一通,还影响不了最终的结果。

    既如此,还不如选择顺从。

    天子亲征绝对是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

    按照祖宗旧制上直亲卫、京营必须随君伴驾。

    而到了如今卫所制名存实亡,京营也被废除。伴驾护卫的便成了神策军。

    除了驻防山东与湖广的神策军,留守南京的还有十五营,近三万人。

    天子将这三万人全部抽调,伴驾亲征。

    而这支军队的副帅便是指挥使赵信主帅是朱慈烺。

    因为没有带太多辎重的缘故,这支军队在离开南京后一路北上,用了没有多长时间便抵达了山东境内。

    天子移驾济南府,在府城驻跸。三万余人的神策军将济南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高杰、秦拱明等将领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济南府见驾。朱慈烺在临时行宫中接见了他们说了一些勉励的话,并允诺山东大战只要取胜就会给予全军上下丰厚的奖赏。

    一众将领纷纷跪倒在地山呼陛下英明,气氛十分热烈。

    对朱慈烺来说御驾亲征是思忖再三做出的决定,他不是不明白此行的凶险。但既然迟早要面对,还不如早些对决的好。

    此战关乎大明国运,必须取胜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子巡边(第二更!)

    朱慈烺对山东防线很有信心,一些明军将领却未必是这么想。

    但天子御驾亲征后,山东便成了必守之地。毕竟天子行在就在济南府,他们总不能坐视东虏在齐鲁大地肆意烧杀劫掠吧

    朱慈烺要达到的就是这个效果。

    只要有他这个皇帝坐镇,将士们就一定会效死力。

    不过处理政务确实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朱慈烺刚刚十六岁还没有皇嗣,自然不可能让太子监国。

    所有重要的奏疏都必须从南京送到济南,呈递给天子御览。

    好在南京距离济南并不算太远,一来一回不至于延误太长的时间。

    除了即将在山东爆发的大战,朱慈烺最关注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湖广,一个是四川。

    令他稍感欣慰的是这两个地方暂时都没有爆发大战的趋势。

    张献忠的话还能用坐山观虎斗来解释,阿济格真是理解不能。

    难道这厮和多尔衮之间起了什么矛盾摩擦

    总而言之,这对驻守在山东的明军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只需要应付眼下的大战,不需要为其他事情分心。

    如果从整个山东的地理位置来看,青州府是绝对意义上的地理中心,但济南府却是政治中心。

    朱慈烺选择在此地驻跸,也是考虑到距离北线诸城较近。必要的话,他可以随时移驾至临清、甚至是德州。

    朱慈烺不是那种只会躲在后方看将士们搏杀拼命的脓包皇帝,而是一个敢于来到前线鼓舞士气的圣明天子。

    在济南府驻跸了三日后,朱慈烺决定先去临清巡视一番。

    此地乃是高杰驻防,里里外外有数万精兵把守。

    作为大运河上重要的枢纽,临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是朱慈烺下旨命人切断临清以北运河漕运,使得江南的米粮无法运输至北直隶。

    满清这么急着攻打山东,恐怕也是为了取得大运河的控制权从而运输粮食到北边。

    高杰得知圣驾移至临清,提前做了悉心的布置。

    除了将临清城中最好的宅子腾出来给天子充作临时行宫,他还命人加强了临清城的安防。

    毕竟天子驻跸在此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疏忽。万一有别有用心之人想要刺皇杀驾,他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应对。

    当然,朱慈烺亲领的神策军十五营也一并伴驾前往。

    虽说高杰这一年来表现的忠心耿耿,但作为天子亲军,神策军也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将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

    朱慈烺在行宫休息了一夜后,翌日一早便前往临清城头视察。

    虽然知道临清城外围有一道棱堡、战壕防线,但朱慈烺还是本能的希望临清城坚不可摧。

    相较于几年前,高杰命人对临清的城墙进行了加固、修补。

    如今的临清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