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下的钱存起来都够给儿子讨个媳妇了。
何老汉思量了再三,还是觉得自己有远见卓识,不像自家婆娘和儿子只盯着眼前那点利益。
“俺决定了,头一年只拿出一成的地种植土豆,这样即便是亏也亏不了多少。但是却可以免缴一成的赋税。如果土豆不适合吃俺们大不了来年不种了就是。”
何老汉在家里一言九鼎,他一出口何刘氏跟何大牛都不支声了。
过了良久何刘氏才怯生生的说道:“孩子他爹,那别家怎么个说法你不去打听打听”
何老汉嘴一撇道:“瞎咧咧个啥呢,别家怎么样和咱家有啥关系。再说了,里长说了三日后在村口集合商议,到时候就都知道了。”
何刘氏这下不敢再说了,却是捅了捅儿子。
这小动作自然被何老汉看在眼里。
他没好气的斥责道:“有啥说啥,你让孩子顶缸算啥。”
何刘氏叹声道:“孩子他爹,俺总觉得这件事有点蹊跷,要不咱们别出头了,先看看再说”
何老汉却是哼了一声道:“看看什么看这么好的机会,你一看看机会就从身边溜走了。这件事俺决定了,这土豆俺种定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一更!求保底月票!)
三日后,芫化村全村村民都在村口集合。
里长一番询问下来,发现愿意混种土豆的乡亲还是很多的,心里悬着的沉甸甸的石头才算是落地。
这算是完成了官府交办的一项大事啊。
从得到这个任务一开始,他就觉得不是很乐观。毕竟大伙儿种地种习惯了,叫他们突然改种土豆,是谁都得在心里直敲鼓。
可没想到结果却是这样的。肯定是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发挥了作用,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化腐朽为神奇。
此时此刻里长心里美滋滋的,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城给县尊大老爷复命。
可是乡亲们实在太过热情,总是拉着他问长问短,叫他一时抽不开身。
“里长啊,这土豆啥时候开始种种子是官府提供的吧”
何老汉挤过身子冲里长嘿嘿笑道:“有了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俺啊。”
“恩,官府会提供的,等有了消息我肯定不会忘了你老何。”
里长却是没有心情和何老汉唠嗑,一句话敷衍了过去。
他又躲过几名老乡亲的“围追堵截”,好不容易抽身而出,骑了驴子朝县城而去。
昌乐县是青州府的大县,县城自然也十分繁华。
他一路骑驴来到城门口,经由巡检兵检查一番遂进了城。
和大明的许多县城一样,昌乐县也是标准的十字街结构。城隍庙位于正中的位置,县衙稍稍偏北,是全县的中心。
里长早已下驴,牵着这畜生朝县衙而去。
等到了县衙附近,他将驴在一家临近的客栈前拴好,迈着方步朝前走去。
“鄙人芫化村里长韩平求见县尊大老爷。”
韩平半躬着腰向前迈了几步媚笑道。
值守在前的一名衙役打量了一番韩平,轻点了点头道:“你且在这等着,我去禀报大老爷。”
说罢敲了敲门,县衙大门打开一条缝,那衙役便钻了进去。
韩平倒是不急。
他今日只有这一件事,办妥了就成了。
等候时他索性闭上眼睛养神。
过了一盏茶的工夫那衙役去而复返。
韩平连忙睁开眼睛凑步上前,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大老爷叫你进去。不过县尊今天心情不是太好,你小心一点。”
韩平心里咯噔一声。
妈呀,自己怎么挑了这么一个倒霉时候。县尊大老爷心情不好,他偏偏赶在这时候来复命,那不是老寿星上吊活的不耐烦了吗
他顿时就想打退堂鼓。
“要是这样的话,要不小老儿我先告退了,等县尊心情好一些了,我再来拜见。”
这话一出口,那衙役顿时吊着一张脸责斥道:“他娘的,你以为县衙是什么地方菜市吗还他娘的想来就来咱已经替你禀报过了,你要是跑了咱不得被大老爷狠狠责斥一通。”
韩平被吓得不浅,下意识的一缩脖子道:“那,那我去还不成吗”
那衙役哼了一声道:“这还差不多。动作麻利点,让大老爷等久了有的你受。”
“哎,哎。”
韩平应了两声,连忙迈步跨过门槛进入县衙。
他此前来过几次县衙,故而对县衙的结构还算了解。
一路穿庭过院来到后院,韩平走到了县令的书房前。
本县的县令姓尹,名仲年,今年四十三岁。
要说这位尹县令还是颇有才学的,当年科举名次也是二甲靠上。只是似乎他的官运不太亨通,在官场混了十来年还是个七品县令。
一连换了几处地方都没有做出政绩,吏部的考评永远都是中等或者中上,想要获得晋升实在是太难了。
这是尹县令在昌乐县的第二年,要是再作不出什么政绩,恐怕又是免不了平调流官的命运。
故而尹仲年对朝廷这次推广土豆、红薯十分上心。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若是能够抓住机会,他的命运或许就会得到改写,升官根本不是问题。
故而尹仲年一开始是信心满满,准备卷起袖子大干一场的。
可是真正做起事来他才发现是千难万难。
首先本县百姓都习惯于种植麦子、高粱。
突然之间让他们种植土豆、红薯,他们心里是不乐意的。
虽然官府对这些种植土豆、红薯的村民给予了减免赋税的政策,但大多数村子的村民还是不愿意。
其次,按照朝廷给出的种植周期,现在种植土豆、红薯稍稍有些晚了。
土豆的话可能还好一些,红薯的话恐怕赶在入秋前都不一定能收获。
这种情况下,村民们不愿意种植也是在情理之中。
可这一连六七个村子的里长都说自己村子的村民不愿意种植也太邪乎了点吧
就没有一个村子的人愿意为官府分忧
尹仲年越想越气,一连砸了十几个瓶瓶罐罐。
便在这时又有衙役禀报说芫化村的里长求见。
尹仲年的第一反应是叫那里长滚回去。毕竟他已经遭受了七八次的打击,本能的认为这次也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可他转念一想,万一真的是好消息呢
毕竟行了这么多次背运,总该转运了吧
抱着这种心态,尹仲年还是决定让那衙役带芫化村的里长进来。
他也强自压下心头的怒意,恢复了一县之尊该有的涵养和气度。
却说韩平进了书房,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地冲尹县令叩头。
尹仲年抬了抬手示意韩平起身。
他之前曾经见过韩平一次,不过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只是觉得眼熟。
而韩平却是把尹县令的模样都刻在脑子里了。
在他看来县尊大老爷简直就是文曲星下凡啊,这容貌气度真是凡人所不能及的。
行礼如仪后韩平恭敬道:“小人遵从县尊之命到村中宣贯种植土豆,幸不辱命,全村百姓愿意种植”
“哦”
尹仲年闻言直是一喜。
他没有听错吧
芫化村的村民真的愿意尝试种植土豆
“你说的可都是真的”
“小人岂敢在县尊大老爷面前妄言,小人所说句句属实。”
“好,好啊”
尹仲年脸上终于露出了喜色,连声赞叹道:“你做的很好,本县果然没有用错人”
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成功初出茅庐(第二更!)
尹仲年满心欢喜,在书房踱了数步才抑制住内心的狂喜。
“你做的很好,本县没有看错人,没有看错人啊。”
他一边捋着胡须一边道:“你且把事情经过与本县细细说来。”
韩平连忙道:“小人遵命。”
他将自己如何苦口婆心劝说村民种植土豆添油加醋的了一番说与尹县令听。
尹仲年听罢更是感慨万千。
想不到本县还有如此用心做事的人,真是难得啊。
“治水宜疏不宜堵,这理政又何尝不是呢本县一心要在昌乐县做出政绩来,造福一方百姓。可是许多百姓不明白本县的苦心啊。你做的很好,如果其他村的里长都能像你这般,何愁大事不成矣。”
韩平连忙拍马屁道:“县尊一心为民,小人钦佩不已。相信百姓们总归是能够明白县尊苦心的。”
尹仲年微微颔首道:“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你们芫化村有这份心替官府分忧实属难得。本县自然也不会亏待你们。只要你们将土豆推广种植成功,本县一定会亲自向朝廷上奏,请求朝廷褒奖你们。”
官字两张口,怎么说都在理。
韩平心道明明是你想向朝廷邀功,却说成心系百姓一心为民,这脸皮真是比城墙还厚。
“多谢县尊大人,多谢县尊大人”
韩平阿谀了两句,继而话锋一转道:“不过这土豆得加紧种植了吧再晚一些,恐怕就来不及了。”
尹仲年清了清嗓子道:“不错,事不宜迟,你速速去衙门里领用,将其分发下去。这件事本县便交给你了。办的好了,本县重重有赏。”
韩平等得就是尹仲年这句话,连忙谢道:“小人一定将事情办妥,请县尊放心”
近来登莱水师的训练进入了瓶颈期。
一些基本的训练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可登莱水师的官兵缺乏实战经验,使得一些具体的战术没有办法得到演练。
这让登莱巡抚张肯堂忧心不已。
普通官军和水师有很大不同。
普通官军即便不能直接和鞑子、献贼等强敌作战,也能通过剿匪积累经验。
新兵们见了血就能获得迅速的成长,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老兵。
这些老兵经过系统的训练,又经过实战的锻炼,将来再对上鞑子、献贼等强敌也不会吓得腿软。
可水师要想实战可太难了。
且不说这汪洋一片、茫茫大海上难以寻到目标,便是真的寻到目标了也很难追上。
海上不像陆地,很难围追堵截。如果船速没有绝对的优势是不可能追的上的。
若是嘉靖年间闹倭患的时候倒是不用担心没人打,因为那时候整个东南沿海都受到倭寇的肆虐。官兵们疲于应付,却收效甚微。
可是后来戚继光戚将军编练了戚家军,将倭寇打了个落花流水,一举平定了肆虐东南几十年的倭患。
自此之后,东南沿海只能见到零星的倭寇,想要靠杀倭寇来练水师是不可能了。
但无论如何不能继续拖下去了。
时间拖得越久水师官兵便会越疲。等到了最后就是一批只懂理论不会实战的酒囊饭袋。
这可不是陛下训练登莱水师的初衷啊。
张肯堂深知陛下把训练登莱水师的任务交给他是充分信任他,也明白自己肩上的使命十分深重。
如果他办事不利,很可能孙元化就是他的下场。
所以登莱水师必须训练成一支海上强军。
他和登州知府袁惟泰一起商议合计了一番,决定去询问郑成功的意见。
此时的郑成功虽然只是一个在登州观摩的皇明军校学生,但因为背景因素被认为是最精通海战之人。
张肯堂和袁惟泰一齐找到郑成功,开门见山的表明了来意。
如今登莱水师不缺技术,不缺船只,缺的就是实战。
张肯堂明确的表示,希望郑成功从专业的角度帮着想想办法。
巡抚大人和知府大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郑成功身上,以至于一旁的张煌言有些尴尬。
不过张煌言的心态还是很不错的。
毕竟郑成功是郑芝龙的儿子,而郑家水师又是全大明最犀利的存在。
郑成功这方面的先天优势实在太大了,巡抚大人和知府大人倾向于向郑成功问策也是很正常的。
张煌言一直十分认真的听着,想要从中学习些东西。
郑成功憋了这么良久,总算得到机会自然是侃侃而谈。
他的核心观点就是水师是打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
所以登莱水师必须以战代练,攻伐对象嘛可以是附近的海寇。
张肯堂皱眉道:“大海茫茫,汪洋恣恣,要想找到海寇谈何容易。而且即便找到了他们的踪迹,他们也可以跑啊。难道我们要一直追着打”
郑成功先是一愣,随即笑道:“巡抚大人误会了。学生的意思是攻伐这些海寇的老巢。”
张肯堂咦了一声道:“这些海寇难道还有老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