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肯堂咦了一声道:“这些海寇难道还有老巢吗”
郑成功听了直是要背过气去。
这位巡抚大人也太没有经验了吧
“海寇自然是有老巢的,不然他们的船只停靠在哪里又从何处获得补给总不可能一艘船一直在海上飘着吧”
张肯堂听罢微微颔首,催问道:“也就是说登莱沿海有人私通海寇,为海寇提供方便本抚这便命人去彻查”
“巡抚大人且慢”
郑成功真是要无语了。
“学生的意思是这海寇一定有老巢,可却没说他们的巢穴一定在沿海沿岸啊。”
“什么意思”
张肯堂眉毛一挑问道。
不在沿海沿岸还能在哪里
“据学生所知,一般这些海寇都会占据一些小岛,然后把这些小岛当做巢穴。每每抢到金银财宝、粮食等等都会先运送到小岛上,再寻找机会去销赃。一些比较出名的小岛甚至会被充为私港,与其他海寇、海商直接进行交易,十分隐蔽不宜被发现。巡抚大人现在要做的便是命人出海勘察,将这些被海寇当做窝点巢穴的小岛全部挖出来,然后再发兵攻打”
第三百三十六章 搜海(第一更!)
张肯堂听罢却是一惊,心道还有这种操作。
不过细细一想郑成功是什么人啊,他老子郑芝龙可是做海寇发迹起家的啊。郑成功肯定对海寇里面的门门道道十分清楚。至少要比他这个门外汉清楚的多。
稍顿了一顿,张肯堂沉吟道:“照这么说,那登莱沿海就有不少海寇吗”
郑成功真的要气晕过去了。
这巡抚大人是在说笑呢吧
“一般而言海寇都是隐匿在小岛之上,登州附近海域有不少小岛,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抚堂大人,下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时候袁惟泰突然发声了。
“但说无妨。”
张肯堂淡淡道。
“方才郑小侯爷所说句句在理,不过要想找到海寇的老巢却也不容易。如果要是一个个岛屿搜过去,耗费的人力物力实在太过巨大。如果能够主动诱使海寇出来再顺藤摸瓜找到他们的老巢就再好不过了。”
袁惟泰的建议并非是靠拍脑袋的。
事实上当年戚继光就是这么对付倭寇的。
倭寇来了就抢,抢了就跑,行迹十分诡异。
往往官军赶到时倭寇早就跑掉了。
后来戚继光主动调整了策略,决定派兵在倭寇经常出没肆虐的地方等候。
等到倭寇出现再突然杀出。
一些倭寇当场就被戚家军杀死。还有一些侥幸上船出逃。
这正好给了戚继光追击的机会。
他命令士兵们乘船追击倭寇,最终追到了倭寇的老巢将其一锅端掉。
但是这个办法恐怕不太适合眼下的情况啊。
倭寇之所以敢那么肆无忌惮,是因为他们有张狂的资本。
毕竟在戚继光训练出新军之前,明朝的卫所兵实在是不堪一击。
往往是几十名倭寇追着几百名卫所官兵跑,端是把大明官军的脸面都丢光了。
这种情况下当然不用再指望卫所兵对倭寇造成什么威慑。
倭寇们也把东南沿海当成了自家后院,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他们高兴了就在沿岸多奸淫劫掠一番,不高兴了就索性放一把火烧个干干净净。
当然,他们最终遇到了戚继光率领的新军,为自己的狂傲付出了代价。
戚继光也靠着手中的这支新军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彻底清除了倭患。
可现在这些海寇不是倭寇啊。
他们的实力分散,各自为战,战斗力也并不算太强。
故而海寇们很少劫掠沿岸,更多的是打劫过往海船。
这也是为何巡抚张肯堂会认为登莱附近海寇很少。
其实只是人家低调而已。
郑成功却是不打算给袁惟泰面子,他沉声道:“府尊此言差矣。海寇是不可能主动肆虐沿海的,必须四散人手去打探,摸出他们的老巢。”
说罢之后郑成功见袁惟泰面色有些难看,颇是有些后悔。是不是他方才说的太过强势了一些
毕竟袁惟泰再怎么说也是堂堂的登州知府。
而郑成功除了一个小侯爷的身份却是再无什么了。
“本抚觉得贤生说的有道理。”
张肯堂最终还是站在了郑成功这一边。
他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幽幽说道:“照这么说的话,本抚便要命人细细搜海了。贤生啊,你可愿意一同前往”
郑成功闻言直是大喜,连忙抱拳道:“敢不从命”
这搜海的主意是他出的,于情于理他都应该参与进来。
何况郑成功本人也十分希望在登莱做出点成绩。
若是能够荡平一些海寇自然是不错的。
“好本抚会制定一个详细的章程,之后便遣水师搜海”
张肯堂和袁惟泰一走,张煌言便兴奋的说道:“好事,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啊。想不到吾等竟然有如此建功立业的好机会,真是天助我也。”
郑成功倒是不像张煌言那么激动。
他咳嗽了两声道:“咳咳,抚尊要搜海,我们也不能闲着。要不这样吧,我把海图拿出来,我们先看看哪些地方容易被海寇作为窝点老巢。”
张煌言连连点头:“如此甚好。”
此时大明朝廷官方的海图还停留在几十年前隆庆开海时的状态,许多细节早已不是很准确。
而郑成功拿出的这幅海图却是精准了不少。
由于郑家常年和日本有商贸往来,肯定会经过登莱,故而登莱附近的海域还是被摸得很清楚的。
只见一个个大小岛屿点在大海之中,看起来一目了然。
“此处,此处,还有此处都十分适合做避风港。我觉得海寇很可能把它们选做老巢。”
郑成功给出十分专业化的分析,听的张煌言频频点头。
“嘶,照这么说登莱附近的海域海寇还真是不少啊。看来这次有的打了。”
“打了好啊。水师不打仗怎么可能成长我还没听说哪个水师光靠操练就能练出来的。”
郑成功笑道:“许久没有出海了,这次便要来杀个痛快”
南京乾清宫,暖阁。
朱慈烺面沉如水。
从福建传回消息,朝廷派去的钦使遭遇意外被活活烧死。而郑芝龙也十分赶巧的染了重病。
用他在奏疏中的原话就是“臣突染恶疾,身弱体虚不能下地。”
这么一来郑芝龙自然是无法入京述职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郑芝龙是在装病,可又能如何呢
难道天子再派出个御医前往福建为郑芝龙诊病吗
这样一来这个御医恐怕又会像之前的钦使一样遭遇意外,不是葬身火海就是落水而亡了。
郑芝龙如此强硬的表态就是做给朝廷看的。
作为天子,朱慈烺的权威受到了挑衅。
此时的郑芝龙,跋扈程度比之当年的祖大寿有过之而无不及。
朝廷如果不严肃处理,威望便会跌至谷底。
可是难道要兵戎相向吗
毫无疑问大明现在的军队数量是可以碾压郑芝龙的。只要在陆地上打郑芝龙根本不是对手。
可问题是郑芝龙未必会和你在陆地上决战啊。
郑家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水师,打不过跑就是了。
到了海上,郑芝龙便可以没有任何顾忌了。
最坏的情况便是郑芝龙带领这支水师投清。
第三百三十七章 圣旨(第二更!)
郑芝龙率水师投清,这是最坏的结果,也是朱慈烺绝对不能接受的。
因为这会彻底逆转明清的水师实力,使得大明的处境更为艰难。
稍作思忖后朱慈烺第一时间召路振飞进宫商议。
路振飞入宫行礼后朱慈烺给他赐座,君臣二人就这么对坐而谈。
“路卿家,你来看看这份奏疏吧。”
朱慈烺苦笑一声,把郑芝龙上的那份奏疏递给了路振飞。
路振飞双手接过奏疏,十分认真的展开来看。
一开始他还神色如常,但他越看越惊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他当然明白郑芝龙跋扈,也知道郑芝龙是当今天子的一块心病。可他却不敢想象郑芝龙敢如此恣意妄为,胆大包天。
杀害钦使,威胁朝廷真是狂妄至极。
“陛下,郑芝龙这份奏疏看似在请罪,实则是在向朝廷示威啊老臣以为必须严惩”
朱慈烺摇了摇头道:“朕又何尝不想严惩他呢可现在形势十分复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路卿家还记得在淮安时朕与你说过的话吗”
路振飞听的一愣。
在淮安时他遇到了逃难至此的太子,君臣二人就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太子登基之后路振飞也一飞冲天,一路做到了兵部尚书。
可以说一切都是从淮安二人的相遇开始的。
路振飞当然忘不了那个时刻。
“殿下谆谆教诲,臣时刻铭记于心。”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路卿家是要做大事的人,朕也是要做大事的人。”
朱慈烺顿了一顿道:“郑芝龙蔑视朝廷狼子野心,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但只要郑芝龙不反,最多福建就是一个辽镇、楚镇的局面。但若是郑芝龙反了可就覆水难收了。”
路振飞沉默了。
他当然明白天子的意思,现在大明同时应付东虏、沙定洲、张献忠三股势力,可谓是三线作战。
以大明的财力已经是隐隐有招架不住的意思,若再和郑芝龙开战恐怕真的会全线溃败。
可是朝廷毕竟是朝廷啊。郑芝龙如此嚣张,如果不予以惩治威信何在
“陛下就打算这么算了”
“朕当然不会就这么算了。”
朱慈烺双目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沉声说道:“朕会首先限制湖广、两广卖粮食给福建。”
打蛇打七寸,朱慈烺这招算是十分针对郑芝龙的了。
郑芝龙通过海路运送粮食卖给满清的事情已经败露,朱慈烺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郑芝龙通敌。
福建本身不是产粮大省,自给自足尚且难以做到,根本不可能向外输送粮食。
郑芝龙卖给满清的粮食都是他从两广、湖广买来的。
这种情况下朱慈烺只要令三省禁卖粮食给福建,便能捏住郑芝龙的命门。
届时不但满清难以通过郑芝龙的渠道获得补给,便是郑芝龙养的这些士兵都会挨饿。
郑芝龙要么妥协,要么反叛。
但他那时再反叛总比现在好应对。
当然,朱慈烺要做的还不止这些。
“朕还会命郑成功加入登莱水师。”
路振飞闻言却是眼前一亮。
如果说皇帝陛下之前说的是在物质上限制郑芝龙,之后说的便是要在精神上限制郑芝龙了。
郑成功可是郑芝龙的心头肉,是他名正言顺的接班人。
而如今郑成功是皇明军校的学生,朝廷背景浓厚。
如果天子再命郑成功加入登莱水师的话等于是在敲打郑芝龙,告诉他你别嚣张,你儿子在我手中。
这步棋实在是太妙了,路振飞方才忧心忡忡竟然没有想到。皇帝陛下真是技高一筹啊。
只要朝廷手中有郑成功这张王牌,郑芝龙就会投鼠忌器不敢妄动。
而且看郑成功的样子似乎对朝廷忠心耿耿。
如果将来朝廷真的和郑芝龙开战,甚至可以派郑成功作先锋。这样可以动摇郑家水师的军心。
虎毒尚且不食子,路振飞便不相信郑芝龙真能狠下心来命令手下冲郑成功所在的战船开炮。
“陛下,那现在岂不是应该下一道旨意给登莱巡抚张肯堂,命其刻意关照一下郑成功。”
这关照二字其中的说道可就太多了。
既有提拔的意思也有监视的意思。
路振飞这话明显是监视意味更重。
“朕也正有此意。”
不过朱慈烺却是和路振飞的看法不完全相同。他对郑成功是十分信任的。
登莱距离南京并不算太远。
十日后传旨的钦使抵达登州城。
登莱巡抚张肯堂设下香案恭迎圣旨。
钦使抑扬顿挫的宣读了圣旨,张肯堂听的十分认真。
天子先是在圣旨中肯定了张肯堂的工作,对他进行了一番褒奖,随后表示张肯堂要戒骄戒躁,训练好登莱水师。
在圣旨的最后天子特意提到了郑成功,让张肯堂多关照一下这个年轻人。
张肯堂心中窃喜不已。
他此前就有意想要提拔郑成功,并要让郑成功加入剿灭海寇的的战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