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寇们纷纷举盾。

    可他们手中的不过是薄木片制作的盾牌,能够防住箭矢却防不住铅子。

    铅弹将木盾生生射穿,无情的射入海寇们的身体。

    海寇们也试着作出反击。

    可他们手中仅有的十几杆鸟铳实际上威力很一般,根本不足以形成火力压制的效果。

    明军完成三段击之后海寇的气势已经泄了大半,再无刚刚跳帮开始接舷战时的勇猛。

    郑成功见时机差不多了,便命令士兵持刀压上。

    接舷战在海战之中是不可避免的,郑成功有意让这些士兵通过实战学习。

    海上接舷战与陆地白刃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要克服船体摇晃带来的影响。

    神策军的士兵们也是处在学习的过程中,每迈出一步都会踩得很稳,确保不会因为重心偏移而出现意外。

    一番激烈的搏杀之后,海寇们死的死伤的伤,面对明军的大举压上却是毫无还手之力,剩下的人只象征性的做了一番抵抗便纷纷丢掉腰刀跪地投降。

    郑成功还有些意犹未尽,心道这些海寇也太不能打了。这要是在福建沿海,恐怕连饭都混不上。

    他下令明军士兵把这些投降的海寇全部捆绑起来,然后挑出头目来进行审问。

    有了这些活口,要想弄清楚海寇们的老巢在哪里就容易许多了。

    

第三百四十章 事有蹊跷(第一更!)

    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审问了。

    要说审问的技巧,水师官兵肯定不如锦衣卫。

    人家那是专业的,十八班手艺样样精通。

    水师官兵审问却很简单干脆,不招认的捆绑双手双脚绑了石头沉海。

    简单粗暴,但十分有效。

    这些海寇别看平日里凶残无比,真是死到临头一个个也都变成了怂包。

    水师官兵们问什么他们就答什么,绝不敢有丝毫的违拗。

    结果一番质询下来得出一个十分尴尬的结论。

    这些海寇并不是登莱的,甚至不是山东沿海的,而是福建来的。

    他们一口闽南腔调更是印证了此点。

    登莱巡抚张肯堂顿时有些泄气。

    他本以为抓到这些海寇就能顺势犁庭扫穴,端了海寇的老巢,谁曾想却是这个结果。

    就算这些海寇供认了他们的老巢,张肯堂总不能命水师一路杀到福建去剿匪吧

    不过张肯堂很快就感到疑惑不解。这股福建的海寇为何会跑到山东来打劫这也太不同寻常了吧

    难道是他们在福建混不下去了,打算来山东谋出路

    这真是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张肯堂遂命人继续对这些海寇进行审问,务必要弄清楚其中缘由。

    不过还没等那些海寇松口,水师官兵们便有了新的发现。

    那艘海寇的广船船舱内堆积了满满的米粮,将船舱塞的满满当当。

    海寇抢粮食

    这说不过去啊。

    金银珠宝、瓷器漆器甚至是香料都很值钱,可没听说过粮食也值钱的。

    再说了即便这股海寇真的碰巧劫到了一艘粮船也没必要一直把粮食带着吧

    这玩意那么沉,严重影响了广船的航行速度,海寇们除非脑子被驴踢了才会做这种蠢事。

    可他们偏偏就是做了。

    这太不正常了。

    张肯堂觉得此事必有蹊跷,一时半会弄不清楚,要把这些活着的海寇带回登州亲自审问。

    郑成功自然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得知这些海寇来自福建后他同样是震惊不已。

    从福建到山东这个距离太远了,一路上的补给都不知道要消耗多少,一般的海寇是不会做这种赔本买卖的。

    除非

    郑成功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这件事隐约会和郑家有关系。

    毕竟只有郑家有财力买到这么多的粮食,并且不计成本的把粮食运到山东。

    可是郑成功还是想不明白,郑家把粮食运到山东来干什么

    贩卖的话这利也太薄了吧

    而且为何又要假借海寇之手

    这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郑成功摇了摇头,心道希望是自己想多了吧。

    张煌言倒是十分兴奋。

    他此前从未坐船出过远海,更不用说亲眼目睹一次海战了。

    海寇们跳帮与水师官兵展开接舷战时张煌言只觉得热血喷张。

    船上的空间一共只有那么大,跑是不可能跑得了的,只能硬着头皮上。

    哪怕是生性懦弱的人经历过一次接舷战之后也会变得坚毅勇敢许多。

    张煌言唯一感到有些后悔的是自己没能加入到战斗之中,手刃一个海寇。

    要知道郑成功可是亲自拔刀杀贼的。

    同样是皇明军校出来的学生,经此一事后张煌言觉得自己被郑成功比下去了一头。

    返程的途中张煌言便暗暗发誓,将来若有机会再遇到海寇,他一定要亲自斩杀一人。

    在沙定洲的献策下张文秀和张定国终于发兵攻打昆明。

    楚雄府距离昆明并不算远,大西军又一直养精蓄锐,行军起来推进速度很快。

    按照沙定洲的说法,明军是炸开城墙的。如今昆明城墙已经千疮百孔,处处是破绽。

    大西军只要兵临城下,就能轻而易举的夺下昆明城。

    对此张文秀自然不会太过怀疑。

    沙定洲刚刚从昆明逃出,理当对昆明城内外的形势十分了解。

    他所说的话纵然不是十分全真,但有个七八分真还是没啥问题的。

    所以大西军行军速度越快越好,越早赶到昆明占据的优势便越大。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明军不可能把昆明城墙上的所有缺口修补好,大西军便可以以这些缺口为突破点,轻而易举的破城。

    至于明军统帅嘛张文秀也有所耳闻。

    秦良玉,一个大半截子入土的老太婆。

    风烛残年之人却还领兵打仗,明廷看来是没人了啊。

    纵然秦良玉之前威名赫赫,但毕竟已经七十多岁。

    统兵打仗可不是做两篇文章那么简单,十分考验统帅的临场判断力、决断力。

    一个判断的失误都会使得大军遭遇覆灭的风险。

    秦良玉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吗

    张文秀认为未必。

    当然明军之中肯定还会有副将辅佐秦良玉,不过这些人不能最终决定用兵策略,最多只是拥有建议的权力。

    只要秦良玉犯了糊涂,便是神仙也救不了这支明军。

    倒是张定国显得忧心忡忡。

    他觉得沙定洲的来投有些太过突然了。便如沙定洲所说他是从地道中逃出的,可明军在发现后竟然没有派人追击,这怎么看都不合理啊。

    会不会是明军故意设下的局

    当然他也清楚这些都是他的猜测。

    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张文秀是不会听他的。

    本来张文秀就和他存在竞争关系,现在统领的兵马数量又多,自然不会给他面子。

    哎,便且走一步算一步吧。

    此时此刻张定国竟然有些后悔请张献忠增兵入云南。

    行到距离昆明城外三十里的地方,张文秀下令扎营。

    一方面他要派出斥候前去查探昆明城的虚实,一方面也需要赶制一些攻城器械以备不时之需。

    万一明军真的已经把残破的城墙修补,炸开的豁口堵上,大西军就还是得硬碰硬的攻城。

    自始至终沙定洲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他十分清楚事到如今不管是大西军获胜还是明军获胜他都不可能在云南称王称霸了。

    唯一的区别是大西军获胜他还能活命,如果明军获胜他恐怕只能身首异处了。

    故而他当然希望大西军能够打赢这一仗顺势夺下昆明。

    

第三百四十一章 空城计(第二更!)

    大西军的军纪不算太严明,但战斗力一直很可观。这主要是因为统兵将领们允许士兵在得胜之后抢掠。

    虽然这种做法有些野蛮,但不得不说很能激发士兵的斗志。

    士兵们觉得战斗不再是为了将领而是为了自己,便敢于拼命搏命。

    当然,人与牲口之间的区别就是人还是有礼义廉耻的。

    大西军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只准破城后劫掠三日。超过三日后仍然劫掠者斩首示众。

    正是因为有如此严苛的规定,士兵们还是很“守规矩”的。

    因为这关乎自己的项上人头。

    金银钱财固然重要,但性命更重要。

    钱没有了可以再抢,命没有了可就全完了。

    在攻打昆明的战前动员时张文秀再次强调了这点,所有士兵皆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遵守军纪。

    一切准备妥当后张文秀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张定国倒是没有和他争,在他看来由谁担任统帅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定要一鼓作气拿下昆明。

    如果能拿下昆明,大西军便可以胜利者的姿态发号施令,控制全云南。

    而如果战况陷入胶着,很可能会有意外发生。

    夜长梦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乎大西军将士在冲车的掩护下向昆明城墙下冲去。

    冲车外侧包裹着一层厚厚的毡子,寻常的箭矢根本不可能对其造成伤害。

    躲在冲车里的士兵很安全,只要不不是火炮对着其猛轰,他们根本不会有性命之忧。

    可是当他们蓄足力气推着冲车来到城门下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冲车只撞了城门一下城门竟然开了。

    这是什么意思

    一般情况下守城方都会对城门进行加固的啊。即便不是在城门后堵满巨石也不可能一撞就开。

    大西军的士兵们愣在当场,直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还是军将反应的快,下令他们冲进城内。

    他奶奶的,人家把一份大礼送到你手边了你还不收这不是天理不容吗

    越来越多的大西军士兵顺着城门涌入城中。

    张文秀和张定国却没有急着进城。

    这一切太过不同寻常了。

    事出非常必有妖,他们要看看明军究竟在耍什么鬼把戏。

    很快进入城中的大西军就控制住了各处城门。

    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所有被炸塌的城墙都没有得到修复,许多豁口甚至可以同时容纳十几人进出。

    更为诡异的是整座城中竟然都没有明军的踪迹。所有临街屋舍房门紧闭,大街上空无一人。

    这是一座空城

    在确认了这点后有专人前去禀报张文秀与张定国。

    二人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一前一后进了城。

    毫无疑问大西军已经控制了昆明城。但这有什么意义呢整座城中连个活人都见不到,大西军便是想要抽税抓壮丁都做不到。

    难道说明军提前得到消息自己怂了

    可即便明军主动撤出昆明,城中的百姓也不该跟着消失啊。

    明军没有理由带上这些累赘,一个人就是一张嘴,他们有多少粮食够吃的

    张文秀令士兵全城范围内搜查,发现可疑人等立刻来报。他就不信这城中一个人都没有。

    至于沙定洲则是尴尬极了。

    他之前可是夸下海口城中有数万精兵,结果一来却看到一座空城。

    沙定洲咽了口吐沫,讪讪一笑道:“一定是明贼惧怕两位将军的虎威,这才连夜仓皇而逃。”

    殊不知他这马屁拍在了马腿上,张文秀冷哼一声道:“你连这么弱的明军都打不过,也太蠢了吧”

    沙定洲面部立刻涨成了猪肝色。

    是啊,他越是把明军描述的羸弱,便越证明他的不堪。

    他连这么弱的明军都打不过不是蠢货又是什么

    张定国倒是咳嗽一声道:“不管怎么说昆明是拿下了。我们还是应该先修补城墙才是。”

    张文秀点了点头:“定国说的不错。别管明军在耍什么阴谋诡计,我们先扎紧篱笆才是紧要的。这样不管明军从哪个方向来我们都不怕”

    哼,你不是想要唱空城计吗那就让你唱,看看最后谁能笑到最后。

    修补城墙十分耗费时间,张文秀不敢耽搁当即布置下去。

    他本人和张定国、沙定洲则是进入了黔国公府暂且休息。

    城中粮仓中的米粮不出意外的已经被全部搬走。好在大西军随军携带的粮秣足够多,一个月内不会有任何问题。

    而楚雄府距离昆明又不算远,哪怕运粮也完全来得及。

    从广船上俘获的海寇全部被押进了登州大牢。

    登莱巡抚张肯堂在知府袁惟泰的陪伴下亲自进入大牢提审犯人。

    如此举动可吓坏了牢头。

    巡抚大人那可是绝对的封疆大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