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皇帝陛下花的是自己的钱不是国库的钱他们当然没必要得理不饶人。

    只要皇帝陛下愿意,他完全可以对这些匠人给予十倍的赏赐。

    要知道如今天子内帑的收入来源十分广泛,既有皇庄又有矿税甚至海贸都有皇明朝廷的背景。

    这种情况下天子比崇祯朝的时候不知道要富有多少倍。

    天子甚至养得起一支水师,难道养不起这群匠人

    天子愿意赏,匠人们愿意干。整个皇明自上至下一副欣欣向荣之态。

    当今天子就是要通过一次次封赏告诉世人他赏罚分明。

    只要有人愿意为皇明奉献并真的做出了成绩那他就一定会赏并大大的赏。

    却说这日朱慈烺在处理了政务之后选择微服出宫。

    一众锦衣卫着便装潜伏在暗处保护皇帝陛下的安全。

    当然陪伴在皇帝陛下身边的还有一人,那就是兵部尚书路振飞。

    这位尚书大人和当今圣上的关系非同一般。

    当今天子还是太子的时候逃难至淮安,当时身为漕运总督、淮安巡抚的路振飞热情的接待了皇太子。

    自此皇太子便记住了这个人。

    后来路振飞又坚定的支持皇太子在南京继位,立下了从龙之功。

    皇太子登基之后,路振飞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简在帝心的重臣,从此一飞冲天,从漕运总督直接升为兵部尚书。

    虽然从品级上来看这个变化并不大,但两者政治地位上的差别可谓是天壤之别。

    要知道漕运总督权力再大也不过是一个地方官。

    而兵部尚书可是九卿之一。

    遍数满朝文武能够排在兵部尚书之前的不超过五人。

    而如果论在天子心目中的实际地位,路振飞甚至可以排进前三。

    这么一个重臣,竟然是除了天子和工部尚书高弘图之外对造出燧发枪最感到高兴的人。

    虽然这份功劳是工部立下的,但只要对大明朝廷有益,路振飞就会感到高兴。

    何况这工部造制出的燧发枪早晚也会造福兵部嘛。

    要知道全国兵事归兵部统筹管理,如今大明和东虏打的你死我活,军队的战斗力关乎王朝兴衰。

    而满朝文武都知道皇帝陛下对于军队火器的配备十分看重。

    天子亲自设立编练的神策军中火铳的配备率超过了五成。

    这可是十分了不得的。

    要知道当年威震天下的戚家军也不过如此。

    当然神策军比戚家军更有钱,在火器的配备上也是不计成本。

    皇帝陛下有钱,也愿意把钱花在这上面,旁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路振飞一直是积极的主战派,强调用铁与血解决问题。

    在东虏问题上他更是如此。

    在他看来大明要想真正中兴,避免重蹈南宋覆辙就一定要态度强硬,以战定乾坤。

    东虏最开始只是皮癣之患,为什么越来越强大,不就是大明的姑息纵容吗

    如果从一开始大明便坚定态度对东虏进行压制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难题了。

    可是现在说这些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只能做好眼下的事,避免让情况进一步恶化。

    路振飞认为东虏的实力虽然有所增强,但并没有到无人可敌的地步。

    至少从高杰所部,神策军诸部与东虏几次交锋可以看出他们是不落下风的。

    文安之统领的川东诸部虽然与东虏没有交锋过,但实力也不俗。

    如今明军与清军交手至少不会完全落于下风。双方处于一个五五开的阶段,谁能取胜更多是靠临场发挥。

    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给军队装备火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靠火器可以弥补经验上的不足。

    若是火器具有碾压优势甚至可以直接取胜。

    “陛下,今日臣要陪陛下去看的排队枪毙与传统火铳相比有何区别”

    路振飞十分热情,胡子都跟着风吹了起来。

    “咳咳,路员外,低调低调。”

    朱慈烺咳嗽了一声,冲路振飞使了个眼色。

    “哦,好的,朱公子。”

    路振飞恍然大悟,连连应声道。

    朱慈烺等人骑马出东城之后直往紫金山而去。

    他在这里建造了一处军营,训练新式火器军队。

    这支军队和神策军不同,单纯的是为了试验新的火器以及战法。

    朱慈烺不放心将新研制出的火器直接装备军队,一定要经过试验才放心。

    如今整个紫金山已经被封锁起来,只有宫中来人才能出入。

    朱慈烺一行人打马至此亮出身份后,负责此处防务的指挥使一路小跑来到朱慈烺面前纳头便拜。

    “臣西山指挥使姚远山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慈烺抬了抬手道:“姚爱卿平身吧,事情都安排的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很好,快带朕去看看。”

    朱慈烺已经迫不及待了。

    “臣遵命”

    姚远山对当今天子可谓是感激不已。

    要知道在一年之前他不过还是一个不入流的京营将领。

    要不是当今圣上继位,大刀阔斧的改革裁撤京营,创立西山军,姚远山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头的。

    人嘛有时候靠的就是一个机会。

    姚远山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抓住了,所以他现在是西山指挥使。

    但他不会忘记这个机会是天子给他的。所以即便天子让他上刀山下火海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第三百八十六章 燧发枪的价值(第一更!)

    在姚远山的安排下,朱慈烺来到军营视察。

    西山军营的编制和其他军队有很大不同。但再怎么不同也是军营,那种肃杀的氛围让人不禁神经紧绷。

    伴驾左右的都是朱慈烺的近臣,他们皆是翘首以盼,希望看到这新式燧发枪的威力。

    朱慈烺本人则站在正中的位置,面容不怒自威。

    “姚卿家,可以开始了。”

    “臣遵旨”

    姚远山连声应道。

    在他的安排下整整一排西山军士兵端起了新式燧发枪,瞄准了一百步外的靶子。

    这新式燧发枪由于刚刚制出,产量十分有限,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了西山。

    姚远山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当今天子对火器极为重视,若是这刚刚制出的燧发枪被证明威力巨大可以列装全军,那证明此事的人绝对可以因此简在帝心。

    但如果燧发枪的处子秀表现的一般甚至是糟糕,演证此事的人同样会因此被迁怒甚至是降罪。

    不过姚远山决定一搏。

    他没有什么输不起的。

    要不是当今天子简拔,他到现在还只是一个京营之中混吃等死的兵油子,一辈子也看不到希望。

    而他现在是堂堂西山指挥使,这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他奋力搏出来的。

    所以他依然会搏下去,看看自己究竟能够坐到什么位置。

    “预备”

    姚远山清了清嗓子,发出了第一道口令。

    “放”

    在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的时候姚远山爆喝一声。

    排成一排的西山军士兵纷纷扣动扳机,铅丸爆射而出直朝靶子而去。

    弹指一挥间,除了一发铅子落靶其余十四枪全部正中靶心。

    包括朱慈烺在内的众人皆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个命中率也太高了吧。

    要知道这可是在一百步之外。

    其实燧发枪相较于旧式火绳枪最大的优势不是命中率而是射击条件。

    燧发枪靠燧石击打而不是引燃火绳,故而在阴雨天可以有效射击。

    这解决了困扰明末边军的一大难题。

    要知道当年孙传庭受命出任陕西总督,编练火器部队车营的时候就连崇祯都以为大明有了翻盘的希望。

    最开始的几仗孙传庭也确实打得很漂亮,闯军节节败退。

    可是在最关键的一仗,突然下起了大雨。

    孙传庭花费无数精力组建的火器军队全部哑火。

    枪打不出,炮射不了。

    闯军趁机完成反扑,消灭了大量明军。

    至此一役之后孙传庭元气大伤,只能选择龟缩防守。

    后来崇祯屡次催促孙传庭出关剿闯,孙传庭实在承受不住压力只能选择出城迎战,最终凄惨的全军覆没。

    如果当初孙传庭军队用的是燧发枪而不是火绳枪的话,肯定不会出现这种突然哑火的情况,也许那一仗就能打赢,之后的一切就会随之改写。

    但是现在说这些没有任何的意义,只会让人徒增哀伤罢了。

    朱慈烺只希望燧发枪普及之后这样的悲剧可以越来越少,大明也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完成对清军的碾压。

    “姚卿,你做的很好。”

    朱慈烺对姚远山操练的西山军很满意,燧发枪在他们手中发挥出了应有的威力。

    “臣谢陛下夸奖。臣以为这燧发枪操作简便,若是普及将极大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只是这枪的造价可不算便宜,真的能够全军列装吗”

    姚远山的担心也是大部分朝臣的担心。

    他们很清楚燧发枪的造价昂贵,以大明如今的财力要是造出个几千杆还可以,要是几十万军队全部配备,那负担可不是一般的大。

    朱慈烺淡淡一笑道:“银钱的事情爱卿无需担心,朕自有办法。多的数目朕不敢说,但十来万杆枪是一定能够造的出的。”

    众人皆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皇帝陛下这不是夸夸其谈呢吧

    十万杆枪就算是一杆枪十两银子,十万杆枪也有一百万两了。

    而且造制的过程中不可能出产的都可以用,其中肯定会有残次品,那么就要打出富余,统共算下来预算就要往两百万两银子走了。

    两百万两可不是个小数目,如今户部盈余也不过是比这个数目稍稍多一些。

    但是户部不能一口气把这些钱全都拿出来造枪啊。

    总得留着备着一些银子以备不时之需。不然万一将来哪里出现灾情,朝廷连赈灾的银子都拿不出,那就让天下人耻笑了。

    朱慈烺扫了众人一眼,见他们神色忧愁便清了清嗓子道:“诸位爱卿无须担心,这笔银子从内帑中出。”

    此言一出方才那些忧国忧民的臣子们立时长松了一口气。

    原来这笔钱不从国库出啊,那就好,那就好。

    反正内帑中的银子都是皇帝的私房钱,皇帝陛下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他们管不着。

    朱慈烺确实有底气说这话。

    一年下来光是靠着矿税和海贸他就能收入超过一千万两。

    这些钱都是直接充入内帑的,全权由天子支配。

    “好了,朕会去与高卿说,命他加急赶制燧发枪,务必要在一个月内造出一万杆来。”

    朱慈烺之所以这么急,当然是因为如今的形势很紧张。

    四川那边大战一触即发,如果能够将这新式燧发枪列装到川东明军之中,多多少少会有些帮助。

    当然,朱慈烺定下一万杆这个数目也是有说道的。

    要是他只定下几千杆的数目,怕是最后工部能够交出一千杆就算不错的了。

    他定下一万杆,最后工部最少能够交出两三千杆。

    “陛下英明”

    众人齐声高呼道。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这种时候拍拍皇帝陛下的马屁又不会掉块肉,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罢了。

    “好了,朕也乏了,便回宫了。”

    朱慈烺上前拍了拍姚远山的肩膀道:“姚卿家好好干,朕看好你。”

    姚远山先是一愣,随即眼泪不争气的夺眶而出。

    天子待他如此好,他该怎么报答天子的恩情啊。

    “陛下放心,臣甘愿为陛下鞠躬尽瘁”

    

第三百八十七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更!)

    文安之率领的明军已经抵达成都附近。

    此时文安之下令全军扎营。

    他派出探马前去打探军情,得知西军和清军正在成都城外杀的难解难分。

    虽然这个结果和他设想的略有出入,可大体是差不多的。

    明军赶到的时机十分完美,可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刘芳亮、袁宗第、田见秀等将领皆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刘芳亮甚至主动向文安之请命,以作先锋出击。

    文安之在听过一众将领的建议后决定还是先观望一番。

    这个时候清军和西军杀的难解难分,明军贸然杀出并不太合适。

    还是等到两者胜负即将分出时出兵才能利益最大化。

    一众将领对文安之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