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仓周围的“倭寇”见突然有几百人杀出皆是骇了一跳。
不过他们毕竟是久经战阵之辈,很快就平复了心情列阵迎敌。
朝廷官兵的任务是引走这些“倭寇”,自然不能拼尽全力。
他们与“倭寇”交手一番后便佯装溃败,杀的不过瘾的“倭寇”自然而然的追杀了出去。
站在高岗之上观察的赵勇见状直是大喜。
他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只要能有一炷香的时间,他就能把粮仓中的粮食烧个精光。
若是“倭寇”没了粮食,军心涣散之下肯定无心防御,届时郑将军就可以顺势登陆,拿下九山岛。
火势太大了。
大到远处的郑三虎都能看到。
虽然无法确定着火的具体位置,但从大致方向判断应该距离粮仓的位置不远。虽然郑三虎不愿意相信,但他不得不承认,若真是粮仓被焚毁那可真是灭顶之灾。
“快,速速派人去看看,大火是从哪儿烧起来的。”
此刻郑三虎已经是心乱如麻,无暇顾及搜查全岛的事,只想着如何保住粮仓。
郑成功第一时间觉察出了“倭寇”心态的变化。
不知怎地,岛上的“倭寇”变得慌乱了许多,连带着许多动作都开始变形。
这对水师官兵来说可是绝好的消息。
郑成功自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他命令属下全力进攻,争取抢滩登陆成功。
看来赵勇他们已经登上了岛,并在岛上制造了极大的混乱。
不然郑成功难以想象,倭寇怎会突然之间变得阵脚大乱。
他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登岛,不然岂不是对不起赵勇等人的辛苦付出
九山岛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最难的就是完成登岛的那一步。
只要登岛成功,接下来的事情便都简单多了。
郑成功相信经过他悉心调教的这支军队一定能够一举荡平倭寇。
当郑三虎看到烧为废墟的粮仓,心中的愤怒难以用言语形容。
这帮废物,竟然连一个粮仓都看守不住。
如此一来他们的形势将会十分被动。即便他们能够勉强守住九山岛,只要官兵想要耗下去,大可以封锁所有港口,把郑三虎等人活活饿死。
九山岛的密林之中当然也有一些野物,但仅靠此是不足以撑下去的。
郑三虎十分清楚士兵们得知断粮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继续守下去吗当然不行。
郑三虎已经做出了决定。
逃,头也不回的逃。
他甚至来不及通知那些尚在防御的部下,亲自点齐身边的部下从一处港口乘船出海。
此处港口位置十分隐蔽,朝廷官兵尚没有发现,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不过当郑三虎的双脚踏上甲板时心中仍然满是不甘。他攥起拳头发誓道:“我还会回来的,等着,都给我等着”
在轮番猛攻下郑成功终于率部突破了“倭寇”的封锁,抢滩登陆成功。
但是通过对俘虏的质询却并没有发现倭寇头子的踪迹。
郑成功心中断定,一定是这名倭寇头子见势不对提前逃跑了。
郑成功命人将这些俘虏暂时看押起来,亲自去寻立有大功的赵勇。
赵勇却是有些尴尬。自从他知道这些倭寇是郑芝龙豢养的私兵后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郑成功。
虽然郑成功一心为国,可再怎么说郑芝龙也是他爹,得知困扰天子的东南倭患是自己亲爹所为时他该如何自处
不过该面对的事情终归是要面对的。
赵勇在接受郑成功一番夸奖后请求其屏退左右,给二人一个独处的机会。
郑成功虽然十分不解但还是准许了赵勇的请求。
“现在你可以说了。”
却见赵勇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郑成功磕头道:“郑将军,卑职此番得知了一个消息,不敢对郑将军隐瞒。还请郑将军得知之后不要动怒。”
郑成功微微笑道:“赵勇你但说无妨,本将是不会动怒的。”
赵勇在心中叹了一声,这才沉声道:“事情是这样的。卑职抓到了一名俘虏,从他的口中得知这些倭寇并非是真倭,而是”
“是什么”
“是南安侯,福建总兵郑芝龙的私兵。”
郑成功听到这里面上的笑容瞬时凝固,嘴角抽搐了几下才问道:“你说的可都是实情”
“卑职不敢说谎,不过卑职觉得可以多审问一些俘虏,毕竟那俘虏有可能”
“你不必再说了。”
郑成功摆了摆手道:“这件事本将自有计较。”
郑成功此刻心中已是乱成一团,却还得强装出一幅镇定的样子。
“是。卑职告退。”
赵勇也知道郑成功需要时间来冷静和平复心情,便恭敬的告退了。
赵勇退下后郑成功仰天长啸了一声。
为什么,为什么老天爷总是跟他作对。
他好不容易做出这番成绩,却发现他和朝廷的对手是自己的父亲。
这是何等的嘲讽
第四百五十三章 郧阳告急
堵应锡的军令已经下达,责令曹凤年立即放了关押的府学生员。
曹凤年虽然极度不愿,却也不能公然违抗巡抚大人的命令,只得放人。
只是如此一来他心中对吴文道更加仇视,总兵衙门与知府衙门之间的关系势如水火。
李谦等府学生员被放了后还不满意,他们又来到知府衙门前长跪不起,请求知府大人为他们做主,派兵攻打鞑子。
吴文道差点气晕过去。
他要是能调动兵马还用得着给巡抚大人写信吗
眼下想要命令曹凤年出击是不可能了,能够守住郧阳府便是最大的胜利。
他只得出面安抚一众府学生员,告诉他们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一定会让鞑子血债血偿。
可是也不知道怎的,豪言壮语刚一出口便传来消息,吴三桂统率的大军浩浩荡荡朝郧阳府府治郧县杀来。
听到这个消息吴文道直接吓尿了。
这是怎么回事,鞑子不是一直在郧阳府周遭劫掠的吗,怎么会打府城的主意
他的心情立时变得紧张了起来。最要命的是大敌当前,他不得不仰仗总兵曹凤年,而曹凤年刚刚跟他闹了这么大的一个别扭,肯真心实意的出力吗
这事情办得,真是尴尬啊。
而与此同时总兵府中的曹凤年却是暗爽不已。
吴文道啊吴文道也有你落到老子手中的时候。
眼下鞑子大军攻城在即,你不仰仗老子还能仰仗谁
老子倒要看看,你这老狗还能得意到几时。
当然即便如今曹凤年也没有想过投鞑。
武人有武人的骄傲,要是人人都像吴三桂那狗贼一样才是把武人的骄傲都丢光了。
不过曹凤年决定好好给吴文道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欺负武将的下场。
吴文道亲自派人去请了三次,曹凤年皆是托病拒绝前往。
吴文道的脸都气绿了。
这个死丘八,知道自己被拿捏着便这般做派,真是令人作呕。
不过即便吴文道对曹凤年再怎么恶心,这个头还是得低的。
你不是端着架子吗本官亲自去请总行了吧
吴文道换了一身绯红色的官袍,在一众亲随的簇拥下浩浩荡荡朝总兵府杀去。
值守总兵府大门前的兵卒见到这阵仗也被吓了一跳,连忙前去通报。
吴文道只得站在大门口等着。
过了一盏茶的工夫那军卒去而复返,却是带来一个令吴文道吐血的回复。
“总兵大人有恙在身,不便见客,吴知府请回吧。”
好啊,好啊
好一个铁骨铮铮的郧阳府总兵。
你这是存心跟本官过意不去是不是
“哼,我们走”
吴文道这张老脸是没地方放了。他不甘受辱,一甩衣袖扬长而去。
回到知府衙门后吴文道心忧不已,他忽然有一种作茧自缚的感觉。
大明朝对于文臣和武将的守土之责定义并不同。
对文臣而言,守土就是他们的责任没啥好商量的。
若是失土城破,第一个被追究责任的一定是文臣。
假如郧阳城破即便吴文道侥幸逃走,也肯定会被天子派来的锦衣卫缇骑抓回南京,怎么也逃不过那断头一刀。而如果是武将,只要力战御敌,即便战败也可以戴罪立功,至少性命是无忧的。
这个死丘八不会因为和自己的这点嫌隙,故意放水让鞑子攻进郧阳城,演死自己吧
一想到这里吴文道便觉得头皮发麻。
罢了,罢了事已至此再想这些无用的只是自扰罢了。
他总不能真的向一个丘八低头吧
经过一番休整,吴三桂已经恢复了来时的姿态。
在他看来只要自己拿下了郧阳,闹出了些动静,清廷那边便能交代了。
一开始他并不打算强攻府城,只打算劫掠沿途村庄。
可在看到明军的龟缩姿态后他改主意了。
若是面对此种姿态都不攻城,岂不是堕了他大清第一猛将的威名
于是乎吴三桂大手一挥率部攻向郧阳。
他在郧阳府已经待了有一段时间了,故而赶制了一些攻城器械。
撞车、云梯乃至简易的投石车,可谓应有尽有。
当然吴三桂最想要的还是红衣大炮。
这玩意乃是攻城的神器,只要瞄着城头一阵猛轰就是。用不了多久城头上的垛口、城楼就会被夷平,甚至可能直接轰开城门。
可是如今清军的红衣大炮都集中在孔有德、耿仲明的天佑军中。即便是吴三桂也没有那么大的面子讨要到。
所以他只能将就一些用土法子攻城。
这个法子笨是笨了一些,不过只要坚持还是能够攻进城的。
吴三桂对自己很有信心。
看着城外黑压压的清军,吴文道只觉得两眼发黑,腿肚子都有些发软。
妈呀,吴三桂这是把主力都调来了啊。
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似乎曹凤年并没有演死自己的意思。
这位郧阳总兵在大敌当前之时还是有分寸的,他“带病”登上城头,亲自指挥防御。
只是曹凤年全程和吴文道没有任何交流罢了。
李谦等府学生员得知吴三桂要攻打郧阳城后,向吴文道请愿,请求登上城头助战,却被吴文道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此刻他直是一头包,哪有心情让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登上城头观战。
到时真打起来这些书生非但不能帮着杀敌,还极可能成为累赘。
对此李谦等人虽然懊丧不已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城外金鼓声渐渐响起,大战一触即发。
最后在低沉的海螺号声中吴三桂麾下的清军如潮水般向城墙涌去。
吴文道何时见过这种阵仗,直是吓得两腿发软。
他咽了一口吐沫,喉结上下耸动憋了好一阵子才清了清嗓子道:“本官先去城楼里观战。”
清军的进攻很有层次感,先用投石车对城头进行火力压制,与此同时冲车和云梯向城墙方向靠近。
不管是冲车还是云梯外表都包裹着一层厚厚的牛皮,故而寻常的箭矢根本伤不得其分毫。
城头之上曹凤年却并不着急,静静的观看着这一切。
第四百五十四章 鏖战
作为一名久经战阵的老将,眼前的景象并没有将他吓到。
相反,这更加刺激了他,使他能够以更加饱满的态度迎接这场大战。
吴三桂,这个鞑子册封的汉人藩王,统率着数万大军,看架势是想要将郧阳一口吃掉。
不过曹凤年也不是好惹的,他命麾下士兵将守城一应事宜准备妥当,以不变应万变。
郧阳城头并没有火炮,所以曹凤年得等对方进入弓箭手的射程才下令放箭。
清军则趁此机会迅速的推进,转眼间已经杀到距离城墙一百步的距离。
“放箭”
早已等候多时的曹凤年终于爆喝出声,声音如同雷电一般。
顷刻间万箭齐发,箭矢裹挟着凌厉的气势朝清军射去。
那些躲在云梯、冲车底下的清军士兵自然不需要担心。其余冲锋的士兵则纷纷举起盾牌格挡。
这一防御举措挡掉了大部分的箭矢,但也有少部分箭矢从空隙窜了进去,射穿了清军士兵的皮肤。
惨叫声相继传来,清军出现了伤亡。
城头之上的曹凤年怒目圆睁,嘶吼着给士兵们打气。
“儿郎们,杀鞑子的时候到了。报效朝廷的时候到了。不要放一个鞑子进城”
他亲自擂鼓,将城头上的氛围调动到了极致。
“杀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