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府最终出面在府城外给流民专门开辟了一块地,建立一个类似于小镇的存在。

    这个小镇清一色的砖瓦房,看起来非常整齐。

    最让流民感动的是官府甚至派人给每一户送来了柴火和炭。

    这样生火取暖根本不是问题。

    寒冬无情人有情,他们又觉得活着有盼头了。

    刘贺喝完粥后便返回镇中。

    这镇子虽然刚刚建立,但烟火气很足。

    许多人原本就是同乡,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一起,聊着从前那些过往。

    刘贺现在的邻居也都是保定府人,同村的便有四五个。

    跟他最要好的便是阿牛了。

    二人从小玩到大,感情十分深厚。

    他们现在合住一间屋子,刘贺推开门见没有人心道肯定是阿牛今日去的晚了还没有排到领粥。

    刘贺将门关上,快步走到木板临时搭起的床头躺了下去。

    未来怎么样刘贺还没来得及想,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没有地不要紧,刘贺能吃苦可以从佃农干起。

    除了给地主交租以外自己总归还能攒一些下来。

    攒着攒着总有一天能够买得起地。

    只要有希望就好啊。最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在鞑子治下刘贺就有这种感觉。

    现在好不容易逃出生天,一定要活出一个人样来。

    刘贺刚闭上眼睛准备小憩一会,便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不用说肯定是阿牛回来了。

    他遂一个翻身从床上起来,踱步前去开门。

    “今天你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往日你可是比我早到粥棚的。”

    刘贺随口问道。

    “啊,不碍事的,反正去早去晚都能有粥吃。”

    阿牛眼神有着飘忽不定,双手一直背在身后。

    “你怎么看起来怪怪的不会出了什么事吧”

    “看你说的,能有什么事”

    阿牛强挤出一抹笑容。

    “嗯那就好。对了,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阿牛无奈只能把包裹拿来解开系着的结道:“这是我弄来的几个红薯、土豆。你来瞧瞧。”

    刘贺听罢吓了一跳:“你从哪儿弄的,该不会是偷的吧”

    阿牛翻了一下白眼道:“看你说的,你还不了解我吗我什么时候去偷去抢了”

    “那就好。”

    刘贺长松了一口气道:“我们初来乍到不能给人留下一个坏印象。”

    来到青州府后刘贺是无论如何不想再回去了。这里的人热情好客,对他们这些流民毫不排斥,他只想留下来好好过日子。

    “你还没见过生的土豆,红薯吧。快来瞧瞧,竟然是这个样子。”

    阿牛往刘贺身边一凑,笑嘻嘻的说道。

    被他这么一说刘贺也感到有些好奇,盯着瞅了良久。

    “这玩意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出奇的,怎么就那么好吃呢。”

    不论是土豆泥饭还是红薯粥刘贺都吃过了。

    他不得不说这两种东西的口感很好,且饱腹感很强。吃了一些后便再也不会感到饿。不像包谷面做的吃食,吃过没多久就饿。

    “好了,这可是我的宝贝,我得留好了。”

    阿牛说完便把土豆和红薯从刘贺手中抢走。

    这下刘贺不干了:“你这是做啥。这又不是啥稀罕玩意。何况我就看两眼,至于那么小气吗”

    阿牛撇了撇嘴道:“我还等着开春把它种下去那。咱还没有地,便就种在屋外。”

    刘贺愣了一愣道:“啥,你要种土豆和红薯”

    阿牛点了点头道:“对啊,不种的话咱们就只能每日排队去领饭吃。反正我觉得挺不舒服的。”

    刘贺仔细想想也是,他们有手有脚的总是吃白食也不是个事。

    “那咱们也种不了多少啊。”

    “那可不一定,我听说这土豆跟红薯的产量很高,也许我们种上一些就够吃了。”

    阿牛似乎对土豆、红薯很有信心,拍着胸脯道:“届时我做土豆泥,你熬红薯粥。如何”

    “行啊”

    刘贺也被阿牛勾起了兴致,反复搓着手掌道:“被你这么一说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这件事你可不要对外人讲,我怕有人来偷挖咱们的红薯、土豆。”

    阿牛压低了声音道:“别咱们兄弟辛辛苦苦的把红薯、土豆种出来便宜了贼。”

    刘贺连忙点头:“放心好了,我不会对外人讲起的。”

    “嗯,我先去把土豆、红薯放好,然后咱们一起去打水。”

    对于在青州府城外设镇安置流民一事,知府和同知的分歧很大。

    按理说主官和佐贰官意见不一,理当以主官为准。

    可同知说的也不无道理。

    “府尊,这些流民皆是来自北直隶,不可不防啊。万一他们之中有鞑子安插的细作那可该如何是好”

    同知张彦劝阻道:“还请府尊派人监视这些流民,以防万一。”

    知府吴连登皱着眉头不发一言。这几日同样的话张同知已经说了无数遍了,他的耳朵都听的起了老茧了。

    在府城外设镇是他吴连登的主意,现在却要派人去搞什么监视,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在吴连登看来张同知这个搞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第四百八十八章 上书天子

    “本府还是觉得不可”

    知府吴连登大手一挥道。

    同知张彦瞬间就愣住了。

    这位府尊大人也太顽固了吧。

    事关重大,要面子也不是这么个要法。将来真的出了事,可不是他这一个小小同知担得起的。

    佐贰官向来是给主官背黑锅的,对此张同知可谓是心知肚明。

    不过他可不打算被吴知府带进沟里。

    既然吴知府冥顽不灵,他就只能选择另一条路了。

    离开吴知府的书房后张彦风风火火的回到了自己的官署。

    一府同知办公的官署自然是独立的。

    张彦屏退了左右,撩起官袍在书案前坐定。

    他亲自研磨,待墨研好后提笔蘸墨挥毫疾书了起来。

    他准备向圣天子上书,弹劾知府吴连登。

    通常而言下级弹劾上级会被认为是十分不智的举动。

    其一弹劾若是不成功下级肯定会遭到上官疯狂的报复。

    其二即便被弹劾的上官真的倒了,新来的也不会给那下属好脸色。

    官场本来就是强调秩序强调等级的。那些企图打乱秩序打乱等级的肯定会遭到反噬。

    在官场上下一致孤立下,那个弹劾上峰的官员注定难以走远。

    张彦宦海浮沉多年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却不得不这么做。

    毕竟这件事实在关系重大,若是真的让鞑子的细作混入灾民之中,那危害可比他被官场孤立还要大。

    很可能圣天子一怒之下便把他罢官,那他的前程就全毁了。

    何况只要他因此事被天子记住做到了简在帝心,那么即便被官场孤立又如何

    既已拿定主意张彦便没了任何顾忌。

    他奋笔疾书,很快就将一封奏疏写好。

    他将奏疏展开先是吹干上面的墨迹,随后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

    这份奏疏乃是他一气呵成写就,故而读起来十分顺畅。

    张彦长长出了一口气。

    府尊,不是我有意要弹劾你,是你逼我的

    数日后青州府同知张彦上的奏疏经由驿站到了南京,送入通政使司分拣。

    照理说同知这种品级官员上的奏疏优先级不会很高。

    可这封奏疏却是有些特殊,因为打了加急的标志。

    一般这种加急的奏疏都很重要。要么事涉军情,要么和灾荒有关。

    通政使司连忙将其列为最紧要的一档,也顾不得这份奏疏为何是副官上的而不是正官了。

    通政使司只负责奏疏的分拣,之后会命人送入宫中。

    接下来就是内阁的活儿了。

    内阁诸位大学士们会大致把呈递来的奏疏阅览一遍,给出票拟意见。之后这些奏疏又会转送至司礼监。

    司礼监太监也会看一遍奏疏,挑出那些重要的呈递御前,至于那些普通的则自己给出批红。

    数千份奏疏要是每一份都要皇帝亲自批阅,那就是累死也批不完。

    在看到一份来自山东青州府的奏疏时掌印太监刘传宗皱起眉头。

    这个同知张彦竟然弹劾的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青州府知府吴连登。

    这胆子可不是一般大啊

    更为重要的是这奏疏中提到吴知府不经分辨便将所有灾民全部安置在一个小镇,并且不派任何人监视。

    刘传宗身为东厂头子,对这种事还是很敏感的。

    他隐隐觉得吴知府的行为十分大意,甚至有可能酿成大祸。

    不行,这份奏疏咱家要亲自递到陛下那里

    思定之后刘传宗立刻拿起奏疏风风火火的朝乾清宫赶去。

    在路上他也仔细分析了陛下知道这件事后会怎么做。

    按照陛下的性格肯定不会放任这种隐患,一定会派人前去筛查。

    但这种事情又不能做在明面上,肯定只能派人暗中调查。

    自打内厂设立以来风头一直稳稳盖过东厂。

    甚至就连东厂和锦衣卫联手也压制不了内厂。

    这让刘传宗感到十分不爽。

    内厂的厂公韩赞周不过是个前南京守备太监,是先帝面前都不得宠的。

    而他刘传宗可是当今天子的心腹,今上还备位东宫时就跟在身边的老人。

    按照常理来说天子理当重用刘传宗,韩赞周只配给他提鞋。

    可事实却是二人平分秋色,甚至在侦缉一事上内厂还稳稳的盖过东厂一头。

    刘传宗自然不敢怪罪天子。

    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天子或许也是想通过韩赞周来制衡自己。

    但刘传宗对韩赞周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二人明争暗斗都是为了争宠。

    这次刘传宗一定要抓住机会先行一步,让东厂打一场翻身仗。

    东厂急需用一场胜利来提升士气。

    任由这么发展下去,可真是内厂一家独大了。

    却说此刻朱慈烺正在暖阁中休息。

    他吃了一小块桂花糕,随后端起茶杯呷了一口。

    听闻刘传宗在殿外求见朱慈烺便整理了一番仪容,沉声宣召。

    刘传宗躬身进殿,见到朱慈烺后跪倒在地行礼如仪。

    作为东宫时期的老人,刘传宗十分清楚皇帝陛下对于礼仪的看重。

    所以不管是大礼还是小礼他都会做的很到位。

    像这种叩拜大礼更是做的一丝不苟。

    “奴婢给皇爷请安。”

    朱慈烺抬了抬手道:“平身吧。刘伴伴这次来见朕可是有什么要事”

    “启禀皇爷,是奴婢在批红时看到一份奏疏。奴婢不敢决断,特来请示皇爷。”

    “哦呈上来吧。”

    朱慈烺还是感到有些惊讶的。

    通常来说刘传宗会把他认为比较重要的奏疏分拣出来命人集中送到乾清宫。

    但像这次为了一封奏疏亲自跑一趟还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足可见得这份奏疏的重要性。

    刘传宗连忙取来奏疏恭恭敬敬的送到朱慈烺面前。

    朱慈烺接过奏疏展开来看。

    一开始他看的很平静,无非是青州府知府安置了一批灾民。可看到后面朱慈烺的面色不由得凝重起来。

    这批灾民都来自于北直隶。而此刻北直隶是在清廷统治下的。

    如果把这一切联系到一起,确实很容易联想到细作。

    万一清廷真的安排细作混入灾民之中,青州府知府这种安排岂不是让他们奸计得逞了。

    

第四百八十九章 李定国受降

    在朱慈烺的印象中满清不但擅长用间还擅长用谍。

    崇祯年间边关重镇基本都有满清细作的身影。

    这些细作扮作寻常百姓的模样,暗中为满清刺探情报。

    正是因为满清有着这些情报来源,使得他们“知己知彼”,每战都能抓准明军的软肋,看似强悍无敌。

    朱慈烺当然不打算重蹈崇祯朝的覆辙。

    自打他登基以来便十分重视反谍工作。内厂军情司便是专门用来做这个的。

    他们不但侦查还负责反侦查,是朱慈烺手中的一柄利剑。

    可内厂军情司虽然强大,但毕竟人数有限。许多基层的情报工作还得靠官府来做。

    朱慈烺也一直信任他们。

    可这次青州知府的表现让他太失望了。

    所以朱慈烺必须要介入必须要出手。

    只是这一次他在考虑到底是让谁来办这件事。

    内厂当然是一个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