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一次他在考虑到底是让谁来办这件事。

    内厂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在他的刻意扶持下内厂如今的势力已经盖过东厂,且有越来越强大的趋势。

    出于平衡的考虑,是时候扶持东厂一把了。

    而且此事毕竟是司礼监渠道禀报的,如果交给内厂去办难免会让刘传宗寒心。

    刘传宗毕竟是一直跟着他的老人,朱慈烺不能让他心寒。

    思定之后朱慈烺便沉声道:“青州知府此举不是很妥当。刘伴伴,你安排人去一趟青州吧。”

    刘传宗闻言大喜。

    他原本只是想来抢占先机,至于天子究竟会把差事交给谁他心里面也没底。

    现在好了,天子毫不犹豫的把任务交给了他,这是对他充分的信任啊。

    刘传宗连忙叩头谢恩:“奴婢谢陛下恩典。”

    “好好干,朕看好你。”

    朱慈烺点了点头和声笑道。

    四川,建昌。

    以李定国、艾能奇为首的一干大西军将士在城外迎接朝廷派来接管建昌的将领。

    就在不久前李定国派人向成都表达了投降朝廷的意思。

    文安之的反应很迅速,在征得天子的同意后立即派人给李定国回信,接受他的投诚。

    朝廷开出的待遇也很优厚,李定国降明之后不但可以保留所部统领权还可以受封建昌总兵。

    虽然没有爵位的封赏不过也是不错了。

    毕竟李定国是败军之将,寸功未立之际直接封爵怎么都说不过去。

    大明对于爵位的封赐十分慎重。

    国公基本就是开国的那些元勋。

    之后武将基本封到侯爵就到顶了。

    即便如此大明朝的侯爵数量也并不多

    高杰、黄得功,以及之前的左良玉、郑芝龙。

    当今天子亲自册封的也不过四人。

    李定国若想封侯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当然他也不是全无机会。

    如今北面还有鞑子这个强敌在,圣天子迟早会下旨北伐。

    只要李定国有心气是一定可以获得机会的。

    他此刻的心情也十分复杂。

    这是他第一次作为一军主帅率部投降。义父谷城受降时他年纪还小,还是个孩子。对其中许多细节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可这一次,每一次交涉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能奇啊,你说说看为兄这一步到底走的是对是错。”

    李定国突然发声十分怅然的问道。

    艾能奇思忖了片刻道:“我觉得兄长的选择是对的。鞑子毕竟是蛮夷,华夏正朔还在大明这里。若是二者对决,我会押注大明。”

    “当今天子也算雄主,在他手下做事应该不会憋屈吧。”

    李定国的言语之中透着几分无奈。但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如今形势如此,建昌陷入明军四面包围之中。即便明军不进行围剿,仅仅靠着粮食封锁就能让建昌方面乖乖服软。

    大丈夫能屈能伸,该低头时就得低头啊。

    “听说巡抚四川的文安之文大人很懂行军打仗,原来的顺军余部在他的指挥下一个个如鱼得水,今后我们的日子应该也不会太差吧。”

    艾能奇对前景很看好,安慰李定国道:“兄长,放宽心吧。”

    李定国微微颔首。

    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再纠结这些便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徒增烦恼罢了。

    倒不如洒脱一些,任凭事态发展。

    “我听说鞑子内乱了。豪格跟多尔衮争位失败被诛。此番多尔衮虽然获胜但元气大伤,鞑子内部也出现了极大的裂痕。”

    李定国话锋一转谈到了刚刚听到的消息。

    “是啊,鞑子内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多尔衮,豪格甚至是代善一个个都非善类。不过他们斗得越狠对我华夏来说便越有利。等到他们斗得差不多了,我们坐收渔利岂不美哉”

    对鞑子他是深恶痛绝的。

    这也是他在明清两种选择中毫不犹豫选择大明的原因。

    “兄长说的不错。先让他们狗咬狗,咬的差不多了咱们再收拾残局。”

    二人聊的起兴,不知不觉间朝廷派来接管建昌的军队已经到了。

    李定国连忙整理了一下仪容,和艾能奇一起上前迎去。

    为了表达诚意他们不但出城受降,还命士兵卸下一切兵器甲胄。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军根本不需要担心诈降的情况。

    文安之派来接管建昌的将领是曾英。

    此人可以算是嫡系明军年轻一辈之中的翘楚了。

    他单手控着马缰来到李定国和艾能奇的面前,沉声道:“你二位便是李定国和艾能奇了吧”

    “正是。”

    李定国和艾能奇倒也不犹豫,齐声应道。

    曾英点了点头道:“我代表巡抚大人来接受你们的投降,受降之后你们仍然可以驻在建昌,并且可以按时得到军饷。”

    李定国闻言,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消除了。

    只要朝廷愿意一视同仁给他麾下将士们拨付足额军饷,他就愿意为朝廷卖命。

    这些都是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着肚子上战场拼命。

    “多谢将军”

    李定国双手抱拳道:“还请将军入城。”

    说罢他和艾能奇闪至两边给曾英让出位置。

    曾英也不客气,单手控制马缰往城门靠去。

    既然要走流程自然要把其利利落落的走完。

    

第四百九十章 各方角逐

    就在昨日,桂王朱由榔派往安南的信使已经回到了桂林。

    他带回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消息。

    安南的莫氏家族愿意接纳朱由榔,让其进入安南境内接受庇护。

    不过安南人也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朱由榔最多只能由五千名士兵护卫进入安南。

    朱由榔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找来瞿式耜商议。

    “瞿先生,依你看安南人的这个条件本王是否应该答应”

    瞿式耜沉吟了片刻道:“殿下,安南人有所提防担心也是正常的。如果他们不对殿下提出条件那才奇怪。如今首要的是殿下能够保住性命。微臣觉得答应安南人的要求没有什么问题。”

    瞿式耜还是很现实的。

    当初广东、广西、福建三省之力都打不过朝廷。现在仅剩广西一家怎么可能打赢

    正所谓胳膊拗不过大腿。

    继续在广西待下去只是等死。

    前去安南寻求庇护便是桂王朱由榔唯一的选择。

    朱由榔点了点头叹声道:“既然先生这么说,本王便同意他们的要求吧。烦请先生挑选一些精兵来,我们明日便启程前往安南。”

    接连的败仗后朱由榔已经是惊弓之鸟,生怕哪天一觉醒来朝廷平剿大军就打进了桂林。

    广西的残军现在还是有几万人的。这几万人当然不可能全部带到安南,一番挑选势在必行。

    “殿下请放心,老臣这便去挑选人手,扈从殿下进入安南。臣告退”

    “恩,瞿先生辛苦了。”

    东厂番子已经抵达了青州。

    按照刘传宗之前的吩咐他们此行是在暗中办事,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有十足的把握不会亮出身份。

    是以当他们抵达青州府后并没有直接去府衙,而是找寻了一个住处安顿了下来。

    一切安顿好之后他们自然而然的前去打听灾民的情况。

    青州知府在府城之外设镇的事情人尽皆知,是以稍加打探他们便趋步前往。

    等到了小镇之后他们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这座小镇之中的灾民粗略估计也有数万人,比寻常的县城人还要多。

    青州知府任由灾民在这里搭建棚子、瓦房,使得场面十分混乱,这个渎职之罪肯定是跑不了了。

    不过他们还不准备立即出手发难,待搜集齐了证据才是他们出手之时。

    毫无疑问这个小镇之中的灾民都是北方口音,其中大部分甚至是北直隶口音。

    北直隶是鞑子统治的核心区域,东厂番子决定从来自这些地方的灾民入手。

    为了不引起注意打草惊蛇,他们分开心动,只定期碰头分享信息。

    要想寻到蛛丝马迹并不轻松,他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此行事关东厂前景,绝对不容有失。

    自打进入河南之后,吴三桂的日子便过的很滋润。

    当地的官员不敢得罪他,好吃好喝的供应着。

    这哪里还像是一个刚刚打了败仗损兵折将的待罪之臣,分明就是一个立了天大功劳的有功之臣。

    吴三桂越发庆幸自己当初做出的决定。

    如果他选择返回陕西,被阿济格挤兑不说,有可能还会被剥夺兵权,哪里有现在这种逍遥日子快活。

    河南如今是满清权力真空地带,相较于陕西和北直隶,满清在这里的统治很薄弱,吴三桂得以过的如鱼得水。

    他甚至想要把这种状态继续保持下去。明清对立,他夹在中间浑水摸鱼。

    当然,为了未雨绸缪吴三桂还是有所动作的。

    他首先做的就是补充兵员。

    湖广的几次战斗让吴三桂损失惨重,其中以绿营军为主。

    为了补充这部分兵员,吴三桂选择了两种方法。其一是直接吞并河南的绿营军。其二是抓壮丁编练新军。

    第一种方法简单粗暴直接,见效很快。

    但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战斗力不强。

    河南绿营兵的实力在吴三桂看来甚至比流寇强不了多少。所以他才会在此之外抓壮丁编练新军。

    培养新兵虽然耗时但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军队。新兵就像一张白纸可以随意泼墨书写,在吴三桂看来是效率最高的。

    而那些绿营老兵一个个混成了兵油子,知道怎么规避风险,想要改造他们是很难的。

    吴三桂对于编练的新军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只要能够达到陕西绿营军的水准就好。

    原本吴三桂还担心多尔衮会趁机剥夺他的兵权对他动手。但谁知道豪格突然发难,和多尔衮斗得你死我活。

    多尔衮为了对付豪格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自然没有精力再去搞吴三桂。

    吴三桂可谓是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等到多尔衮搞死豪格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满清内部已经是元气大伤。

    所以虽然多尔衮对吴三桂恨得牙根发痒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先让吴三桂驻扎在河南,对其听之任之。

    吴三桂见多尔衮不敢动他胆子也越来越大。一开始他还只是抓壮丁编练新军,渐渐的他开始威逼当地官府的官员,供养他的这支大军。

    河南本就是赤地千里,饿殍满地,哪怕是官府中的存粮都十分有限。

    无奈吴三桂手中有刀子,这些地方官员们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十分不甘的把粮食拿出来供养吴三桂的大军。

    只是这样一来河南诸府县便没有了任何的库存粮食,一旦遭遇兵祸天灾没有任何补救的可能。

    吴三桂也完全没有把河南当做安身立命的地方,只是拼命的吸血,吃相十分难看。怎么看吴三桂都像是一只饿狼,吃饱了抹抹嘴便走。

    许多河南的百姓见活不下去了就都经由开封逃往归德府。

    如今归德府是在明军控制下的。许多百姓便是经由这里逃入山东。

    如今的河南与山东虽然只隔着一条黄河,却是天壤之别。

    河南的百姓挨饿受冻,山东的百姓却都能吃饱肚子。

    越来越多的河南百姓听说山东种植着一种叫土豆的农作物,这玩意量大管饱,便是再贫穷的人也吃得起。

    为了活命他们甘愿背井离乡赌上一次。

    

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榔率部入安南

    十二月二十七,桂王朱由榔在五千名士兵的护卫下来到了凭祥州。

    再往南去便是著名的镇南关,跨过镇南关便是莫氏家族统治的安南。

    从镇南关到升龙有五百余里,即便今日桂王跨过边界,远在升龙的莫氏也不可能得到消息。

    何况朱由榔还不想今日就跨过边界。

    他还有些不放心。尽管莫氏承诺将保护他的安全,但生性多疑的朱由榔想要做到万无一失。

    作为朱由榔仅剩的拥泵,瞿式耜可谓是操碎了心。

    这最后的五千人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虽不说可以个个以一敌十,但战斗力还是很可观的。

    即便是面对朝廷最精锐的军队他们也有一战之力。

    这是瞿式耜和朱由榔最后的资本,自然是紧紧攥在手心里当做宝。

    在镇南关做了一番调整后朱由榔终于下定决心越过边界。

    当大军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