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些压力最终都会转移到明军士兵身上。

    “用小炮轰,瞄着投石机轰。”

    刘芳亮迅速的做出了应对。

    在他看来小炮的精准性很高,只要能够摧毁这些投石机就能解除燃眉之急。

    而且从之前的战斗情况来看,鞑子对于火器十分恐惧。

    震天雷已经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威慑,而威力更强大的小炮肯定可以做到这点。

    攻心为上。

    如果能够让敌军军心涣散,对于己方的发挥无疑是有利的。

    刘芳亮军令下达之后,士兵们立即遵照执行。

    他们对于火炮的使用十分熟悉,很快便将炮口对准了这些投石机。

    但听隆隆炮响,铅弹直朝这些投石机砸去。

    清军之中有不少人见识过火炮的威力,见到铅弹飞来下意识的拔腿就跑。

    铅弹从空中砸下,有的正好砸在投石机上将其摧毁,有的砸在投石机附近。虽然没有直接毁灭目标,但跳弹造成的二次伤害同样将不少清军士兵炸飞。

    惨叫声不绝于耳,到处都是断肢残臂。

    詹班的脸色煞白。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明军营寨之中竟然还会有火炮。

    这玩意这么重,明军是怎么把它们搬到北山隘口的

    当然现在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现实就是如此詹班必须尽早做出决断。

    火炮对投石机是完克,照这样打下去这五千人得被全部打完。

    “撤军”

    权衡再三詹班还是做出了撤军的决定。

    这个决定有些艰难,但在这种情势下却是最合理的选择。

    

第五百二十八章 当以国士报之

    詹班用亲身经历证明北山隘口不是一根好啃的骨头。

    明军在这里的驻防实在太过完备,他们把所有能够想到的事情都想到了。

    甚至像火炮这种东西明军都有配备,这叫詹班如何攻打

    虽然感到有些羞辱,詹班还是前去向硕额图复命。

    硕额图听了詹班一番讲述,面色直是阴晴不定。

    “你说完了”

    “是的,将军”

    詹班还想再说些什么,可硕额图却抬起手道:“我知道了,明军肯定是想不惜一切的拖延时间。这说明他们攻打汉中并不顺利。”

    他沉吟了片刻继而说道:“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不能惊慌。你觉得北山隘口难以攻打,或许明军还觉得难守呢。他们此战肯定也是损失惨重。或许我们只需要倾尽全力的一击。”

    硕额图玩味的看向詹班:“你还有信心再战一次吗”

    詹班立刻挺直胸脯道:“愿为将军效死命。”

    硕额图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好,满洲勇士就应该有这样的魄力。不过这一次我们要换一个战法。”

    刘芳亮在营寨中巡视,伤兵满营的情况让他忧心忡忡。

    大部分受伤的士兵都是被巨大的石块砸伤的,一些伤势严重的已经死去或者奄奄一息。

    尽管刘芳亮已经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用火炮轰击投石机,可己方还是受到了不小的损失。

    这里的每一个将士都是刘芳亮亲手带出的兵,有的甚至还是他的同村老乡,感情十分深厚。

    看着他们忍受痛苦的折磨,刘芳亮的心中十分不是滋味。

    但他也知道这些在战争中是不可避免的。

    有战争就会有伤亡有牺牲,关键看这些牺牲值不值得。

    刘芳亮深知北山隘口是明清争夺汉中的关键,任何一方都输不起。

    所以便是付出再惨重的代价他也一定要打赢这一仗。

    刘芳亮走到伤员身边坐下,亲切的慰问他们。

    此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将军,而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大哥。

    刘芳亮比任何人都希望明军能够拿下汉中,从而一举进军关中。

    作为一个陕西人,背井离乡这么多年,迫切的希望返回家乡。

    一想到关中父老乡亲惨受鞑子的压迫剥削,刘芳亮的心便在滴血。

    但这也恰恰正是他的动力所在。

    甚至在战斗的某些时刻,他觉得自己不是为了朝廷、天子而杀敌,而是为了陕西的父老乡亲。他是在履行一个三秦子弟的责任。

    陕地百姓憨厚老实,从来不主动惹事但也从来不怕事。

    他们现在只是囿于鞑子的淫威敢怒不敢言。

    刘芳亮相信只要他率领大军攻打回关中,三秦父老一定会积极响应。

    哪怕他们手中没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也无所谓。

    秦人自古便有尚武之风,他们或许可以举起手中的锄头、粪叉用来对抗凶残的鞑子士兵。他们会把这些年来积攒下来的怒气怨气全部倾泻而出。

    刘芳亮迫切的希望看到那一天,所以北山隘口必须要守住。

    根据文安之的部署,北山隘口这里只有刘芳亮一处兵马。

    所以刘芳亮深知不会有人赶来增援他。

    他要做的就是拼死守住这一道底线。

    手中能用的兵一共就这么多,用起来自然要慎之又慎。

    对那些伤员刘芳亮一个也没有放弃,不但命人给他们好好包扎,还让专人对他们悉心照料。

    这在军队之中是极为罕见的。

    通常而言伤员会被认为是累赘,在紧急关头抛弃伤员是十分寻常的举动。

    但在刘芳亮这里却不是。

    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受伤的弟兄。

    鞑子之前的进攻只是一次试探性进攻,刘芳亮深知更为猛烈的攻势即将到来。

    他必须在此之前安排布置好每一处细节。

    “将军,这是文巡抚派人送来的亲笔信。”

    正当刘芳亮沉思之时,一名亲兵恭敬的冲他说道。

    刘芳亮哦了一声从亲兵手中取来信展开来看。

    信的内容并不多,但刘芳亮却看得很认真。

    因为这是四川明军最高统帅文安之的指令。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文安之的战术都十分成功,明军总能大获全胜。

    要想让别人信服就需要拿出实力。这在军队之中尤甚。

    正是因为这么多的成功前例让刘芳亮坚信,跟着文安之走不会有错。

    他看完信后心情算是好了不少。

    原来文安之方面说明军已经对汉中展开了围攻。

    这比原先计划中还要提前了几日,照着这节奏发展下去破城在即。

    文安之写亲笔信给刘芳亮,一是告诉他这个好消息,二是让刘芳亮再坚持坚持。

    只要汉中城破,北伐的第一战便算是成功了。

    刘芳亮的心情一时有些怅然。

    文安之最先派刘芳亮率部驻守北山隘口时,目的是阻击逃回陕西的汉中清军。

    可现在看来,他们的任务却是阻击从关中方面赶来解除汉中之围的清军。

    尽管具体任务发生了改变,但本质却是一样的。

    人在城在,人亡城破。

    刘芳亮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当初刚刚降明时原来顺军中的老兄弟们都忧心不已,担心朝廷会使用手段惩治他们这些当年的叛贼余孽。

    可事实证明是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大家伙能够得到优待,这其中自然有圣天子的英明的缘故,可文安之的功劳同样十分重要。

    若是没有文安之的一视同仁,甚至是对原顺军将领的力挺,他们的日子不会这么好过,更不会有这么多上阵杀鞑立功报国的机会。

    明君贤臣这是中兴之兆啊。

    刘芳亮很庆幸自己在合适的时机做出了合适的选择。

    如果能够在北伐战争中立下功劳,为大明中兴而出力,百年之后史书之上一定会对其浓墨重彩的书写一番。

    人活一世所图的不就是名垂千古吗

    如今这个机会就摆在刘芳亮的面前,他当然要抓住。

    也许鞑子就是他宿命中的敌人。

    从当年的山海关之战开始,他们就纠缠不休。

    既然如此,那就从今日开始分出个胜负吧。

    

第五百二十九章 如潮攻势

    地道终于挖成了。

    李定国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得以落地。

    现在立即往汉中城中输送兵员风险太大,李定国决定等一等,配合曾英的正面进攻再发难效果会好很多。

    鞑子如今已经是强弩之末,只是在硬撑着。

    他们的失败只需要一个理由。

    李定国与曾英约定了时间,在一日后发动总攻。

    曾英也是欣然同意。

    他也不想这场仗再打下去了。

    士兵们已经出现了疲惫的感觉,虽然还没到情绪崩溃的地步,但随时有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可能。

    速战速决,尽快拿下汉中才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一夜显得十分漫长,李定国自然睡得不怎么熟。需要他考虑的事情很多,他想要尽可能的把所有可能性都考虑到。

    到了后半夜他才熟睡,睡了两三个时辰便也醒了。

    晨光熹微之时,曾英对汉中城发动了猛攻。

    这一次他不再是孤军奋战。他的身旁还有袁宗第、田见秀等帮手。

    此二人领兵作战都是一把好手,攻城的经验也十分丰富。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带来曾英现如今最需要的兵员即战力。

    金鼓齐鸣,杀声震天。

    汉中城中的清军完全蒙了。

    此前十几日明军也陆陆续续攻打过汉中城,却从未如此勇猛过。

    看他们今天这架势莫不是吃了大力丸

    当然仗还是要打的。在尚可喜的指挥下他们积极应战。

    守城无非是靠的那老三样。

    滚木、擂石早已准备好,毫不停歇的朝城下砸去。

    桐油也烧的沸腾生烟。

    至于箭矢则似蝗虫群一般漫天飞舞。

    至少在气势上他们不曾示弱。

    尚可喜如今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死守到底了。

    已经守了这么多天现在放弃便前功尽弃了。

    再说关中的援军肯定已经在路上,他们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住就好。

    自古以来大战皆是惨烈不已的。

    所以尚可喜根本不顾及兵员的折损。

    只要能够保住汉中城,即便损失再多的兵力也是值得的。

    尚可喜甚至亲自在城头上擂鼓,以给士兵们助威。

    他知道战到这个时候双方拼的就是一口气。谁能够把这口气咬住了,谁就会是最后的赢家。

    “开始吧。”

    李定国深吸了一口气,下达了命令。

    很显然曾英已经在正面发动了猛攻。

    这个时候便是李定国发挥的最好时机。

    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士兵们早已准备就位,等的就是李定国这句话。

    他们纷纷潜入坑道之中弓着身子朝前摸去。

    坑道之中很黑,不过没有关系。

    他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尽管行进的速度并不快却很稳定。

    按照这个速度打头阵的军队用不了多久就能潜入到城中。

    而此时此刻鞑子势必对明军的奇袭一无所知。

    他们正焦头烂额的应付曾英的猛攻,哪里会分神考虑这些问题。

    李定国对于这一战是很有信心的。

    在他看来明军获胜是一定的,无非是付出多大的代价罢了。

    挖地道从背面奇袭就是为了把这个代价降到最低。

    收复汉中只是一个开始,至此明军将由守转攻,而鞑子只能被动的挨打。

    城头之上的尚可喜双目通红,嗓子沙哑。

    他有一种要昏倒的感觉。

    明军的攻势实在是太凶猛了。

    有好几次他都以为守不住了,但最终还是硬撑了下来。

    不得不说这几年明军身上发生的改变实在太大。这还是他印象中那个羸弱不堪,遇到清军只敢跑路的明军吗

    怎么明清之间像调换了一番似的

    此刻的尚可喜好想休息一下啊。

    可他知道自己不能休息。因为一旦停下来怕是再也紧不上那根弦了。

    明军就像泰山压顶一般给了他巨大的压力,便是喘息片刻都有种莫名的慌张。

    “嘶”

    尚可喜长吸了一口气。

    明军已经赶制出了攻城锤,正朝城门冲来。

    虽然汉中城各处城门已经被他下令堵死,可他还是有些紧张。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明军似乎放弃了挖掘地道的想法。

    只要棺材炸城的战术不用,尚可喜认为汉中城还是守得住的。

    “再加把劲,都给老子加把劲。把明狗赶跑,一个人赏银五两”

    尚可喜为了激励士气不惜允以重赏。

    银钱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了。

    他有的是钱,但却得有命去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