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一部分火铳本身的问题外,最重要的便是明末时朝廷对于火药的配置、保存不再重视。
此时的火药不是后世的化学火药,而是黑火药。
朱慈烺前世虽然不是学的工科,却也知道黑火药一定要干燥保存,切忌使其受潮。
而此时的火药一般是粉末状,极易受潮。最要命的是,朝廷经常会将受潮的火药晾干继续使用。这时候火药一般会凝结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疙瘩,威力大打折扣。
要想发挥出黑火药的最大威力,便需要使火药做到颗粒化。
“从即日起,朕要大司空保证,每一桶火药随便舀出一勺都必须是颗粒状的。只有做到了这点,火器司新造制的火铳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
第七十七章 颗粒化火药
第二更,求推荐票。感谢书友雪洗天心,书友前天不是前天的100币打赏。
其实武备志中有对颗粒化火药制作方法的记载:
制火药,每料用硝五斤,黄一斤,茄杆灰一斤。以上硝、黄、灰共七斤,分作三槽,定碾五千五百遭,出槽。每药三斤,用好烧酒一斤,成泥,仍下槽内,再碾百遭,出槽。拌成粒,如黄米大,或绿豆大,须入人手心然之不觉热,方可。
可惜历史上这种颗粒化火药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官方造制的黑火药还是粉末状的。
朱慈烺当然要改变这一现状。
他把颗粒化火药的制作方法写了下来,交给高弘图道:“大司空让底下的人按照这个法子制作火药,便能达到朕的要求。”
高弘图双手颤抖的接过颗粒化火药配方,心道皇帝陛下怎么会知晓这种东西
大明出了一个木匠皇帝,莫不是还要出一个药子皇帝
不不不,这个想法太可怕了。
高弘图连着摇了摇头。
一定是上天赐下的法子。陛下是天子,得老天爷亲口相传也在理啊。
“老臣谨遵陛下之命。”
朱慈烺对于高弘图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此人虽然能力差了一些,但十分踏实肯干。所谓勤能补拙,只要他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把火器司办好了便不枉朱慈烺对其信任放权。
“还有一点大司空需要注意。这个制作颗粒化火药的法子一定不能外泄出去,若是让朕知道有谁泄露配方,国法森严绝不宽恕”
颗粒化火药的用处很广,不仅可以配合火器使用,还能制作炸药包。虽然黑火药爆炸性能不如化学火药,但只要使用得当还是能够发挥出不俗的威力的。
不管是李自成,张献忠还是满清都不曾掌握颗粒化火药的制备方法,这是大明的一大优势。朱慈烺当然不希望这种优势因为人为原因丧失。
故而他直接跟高弘图把话说明白,让他负责防间事宜。
交代了这么一番,朱慈烺便离开工部,移驾皇明军校。
一方面他想看看军校的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二来他要单独见一见郑成功。
前不久郑芝龙回信,表示坚决支持天子皇明贸易商会的想法。
朱慈烺虽然明白倚靠郑家走海不是长久之计。但眼下郑芝龙是必须要用的。
郑成功无疑是朱慈烺手中最重要的一张王牌。虽然郑芝龙此人生性自私,但不到逼不得已还是不会六亲不认的。
来到皇明军校后,朱慈烺便亲切慰问了在军校学习的学生。
皇明军校的学生构成主要有两块,一块是各军阀头子的子侄,另一部分则是朱慈烺根据自己对历史的了解搜罗来的青年才俊。
如张煌言、卢象观等人都是值得好好培养的对象。朱慈烺坚信这些人从皇明军校毕业后可以无缝衔接,直接委派至神策军中担当军官。
当然,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让他们接受系统的军事理论培训。
这一部分的内容自然是由朱慈烺记下笔稿,再由专门的书吏编纂成册。
如此,朱慈烺可以确保军校生接触到最纯粹的军事理论。
天子驾临,所有人都很紧张,郑成功自然也不例外。
尤其是天子还要单独召见他,这让他深吸了好几口气才把心情平复了下来。
“朕今日来便是想问问,南安伯回信中所书可当真否”
“陛下,家父所言千真万确。我郑家愿为大明效死力”
郑成功并不傻,他明白皇帝问他这番话就是为了试探。
虽然他明白父亲大人口上答应的好,实际执行起来可能会以各种理由藏私,但至少在对天子允诺时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至于父亲大人那里,只能多行规劝了。
“听说你有个叔父叫做郑鸿逵。”
朱慈烺不咸不淡的提了一句。
“启禀陛下,这是学生的四叔。”
“朕有意让他来负责皇明贸易商会在闽海一代的商贸事宜,好让南安伯专心于海防。”
朱慈烺提出这一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郑芝龙想要降清时,郑鸿逵和郑成功都强烈的反对,最终郑芝龙一意孤行投降清朝。
从此看出郑鸿逵还是有底线的。
朱慈烺不需要郑鸿逵能够站在朝廷这边。他只希望此人能够分走一部分郑芝龙的权力。这样即便郑芝龙将来真的生出二心,也不至于完全无法收拾。
“这陛下有所不知,学生这四叔一直是跟着家父赞画军务的。不过学生相信,家父一定能够理解朝廷的苦心。”
事关重大郑成功不能直接回答朱慈烺,无奈之下只得编出个理由先应付过去。
因为没有人比他清楚父亲大人是军权财权一把抓的。
若是朝廷派一个人去福建总领皇明贸易商会事宜,肯定会遭到父亲大人的强烈抵制。但若是这个人换成了自己的亲叔叔呢
郑成功知道在自己诸多叔父中四叔是最得父亲大人器重的。或许父亲会同意吧
朝廷现在的威望虽然不比几十年前,但毕竟也是朝廷。
若是父亲大人直接拒绝了天子的要求,郑成功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自处。
是以他才没有把话说死,留下了转圜的余地。
“嗯,朕是相信南安伯的。”朱慈烺给了郑成功一个台阶下,主动转换了话题:“听说你是在平户藩出生的”
郑成功听得一愣,下意识的说道:“陛下知道平户藩”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
向他问话的可是天子啊。
自己那么回答若要深究,是有大不敬意味的。
天子即便不知道也不能说出来。若是知道,更要高呼陛下英明。
“你不必感到惊讶。朕虽然没去过日本却也看过舆图。平户藩是日本的大藩啊。”
“陛下英明,学生确实出生在平户藩,不过六岁那年便应家父要求返回福建了。”
郑成功思忖了一番措辞小心翼翼的答道。
朱慈烺知道这一时期的日本基本只跟明朝、荷兰人做生意。明朝这方面基本就是郑家。
“朕想知道南安伯往来日本的海船装的都是什么”
朱慈烺半开玩笑的说道。
第七十八章 敲打郑家
求推荐票,求支持。感谢书友何闲的100币打赏
郑成功觉得皇帝陛下言语间有试探的意味,额头已经渗出了汗珠。
他的父亲郑芝龙取代李旦的地位后基本垄断了前往日本的贸易。
与南洋诸国喜好差不多,日本人对大明的生丝、绸缎、瓷器很感兴趣。
郑家去往日本的海船上也基本都是装满了这些东西。
郑家在平户藩有很广博的关系,这些瓷器、绸缎根本不愁卖,基本一卸货就能包销,价格是本价的三到五倍。
这个利润看似可观,但和远渡重洋的高风险相比着实不算什么。
真正赚钱的是返程时带走的“货物”。
郑家的船队销货后会在平户藩停留一段时间,等候倭人把“货物”装船。
他们返程要带走的“货物”不是别的,正是铜大量的铜
日本产铜是举世皆知的事情,铜矿极多。
郑家买铜当然不是为了给佛祖铸像,而是要造私钱。
万历以前,白银还没有大量涌入,民间交易基本还是依靠铜钱。
即便是白银大量涌入后,也基本是聚集在少数的商贾、地主手中。一般的农民、市井小民手中并没有多少银子。民间还多是依靠铜钱进行交易结算,只有在大宗交易时才会使用银子。
是以铜钱的质量就成了普通百姓最为关注的东西。
历朝历代,造币权都是统治者享有的特权。
统治者若是心善一些,就把铜的比例提高一些。若是统治者心黑一些,铜四铅六的钱也是铸的出来的。
崇祯初年,朝廷曾经铸造过一批良币,但最终因为消耗巨大而作罢。
百姓不是傻子,良币劣币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有些朝廷官府铸造出来的铜钱实在是没法用,故而他们便会选择使用私钱。
私钱的铸造需要大量的铜,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搞到的。所以能够铸造私钱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大商贾。
这些人在官府也有关系,能够保证私币铸造出来后可以顺利的流入民间。
要说起来铸币绝对是天下最赚钱的生意。即便铸造铜钱时不像朝廷那么心黑,也绝对有的赚,其间利润足以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郑芝龙当然不会看不到这点。他在很久之前便利用自己在日本平户藩的关系,打通渠道,以低价收购大量的铜,再利用海贸的机会将收购的铜装船拉回福建。
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郑芝龙掌握了一只数万人的军队,战船超过千艘,俨然福建的土皇帝。
在这里他可以毫无顾忌的铸造私币,铸出的铜钱自然而然的流入寻常百姓家。
铸钱本就是暴利的事情,又因为郑芝龙购得主要材料铜的价格极低,更是使其赚的盆满钵满。
如此大的动静当然会引人瞩目,可闽地的大小官员有哪个敢不给郑家面子
所有官员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对郑芝龙铸造私钱的行为熟视无睹。
故而这么多年下来了,一封弹劾郑芝龙的奏疏都没有递送到御前。
天子突然发问,让郑成功十分紧张。
大明盛产之物无非就是丝绸、瓷器。
这些尖货也多是海商装船走海的首选。
郑家自然也不例外。
天子不可能不知道这些,那么他问郑成功郑家往日本走海卖的是什么,显然就是试探了。
郑成功勉强使自己镇静下来,恭敬答道;“启禀陛下,多是些丝绸、瓷器之物。”
“哦。”朱慈烺淡淡笑道:“那返程时带的是什么呢总该不会是空船而归吧”
轰隆
郑成功只觉得脑子一炸,整个人都有些懵了。
他的推测完全正确,天子这么问看来已经知道郑家在日本买铜,带回福建铸造私钱的事情了
郑成功双拳紧攥,内心思忖着该如何作答。
他也知道铸造私钱为大忌,父亲做的确实有些太过跋扈嚣张了。
可再怎么样,郑芝龙也是他的父亲。只要父亲没有做出类似叛国等人神共愤的恶行,郑芝龙还是不忍大义灭亲的。
一面是君,一面是父。一面是国,一面是家。
他该如何抉择,该如何取舍
“朕不过是开了一个玩笑。”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南安伯走海多年,应该对日本的特产很清楚。倭刀、折扇、漆器都不错,郑家返程的海船上一定装满了这些吧”
皇帝陛下主动给郑成功一个台阶下,郑成功自然十分感激。
他就坡下驴道:“陛下英明,船队确实主要从日本带回这些东西,都很好卖。”
大明并不对民间禁刀,故而售卖倭刀是可以拿到明面上说的。
郑成功见天子并没有追究到底的意思,心情放松了不少,冲朱慈烺礼道:“陛下,听说龙江船厂造出的第一批海船已经可以下水了。不知陛下是想将其充作海船还是商船”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郑成功的一个试探。天子的作答在某种程度上就暗示了朝廷今后的动作。
“兼而有之。”
朱慈烺似笑非笑道:“朕准备拨出一些做商船,留出一部分做战船。”
郑成功心中长叹一声。天子只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把他的试探推了出去,当真是高明。
不过他还是想不明白为何天子方才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究郑家走私铜铸造私币的事情。
难道天子想要借此敲打郑家,令其在与朝廷海贸合作一事上本份老实些
郑成功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不然皇帝陛下为何要把龙江船厂造制的第一批海船分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