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宁州城中存粮也许很多,但存水却不可能有多少,都是现用现取的。

    若是平常时候他们也可以出城从大运河、府河取水。

    但如今济宁州城被团团围住,城中守军想要饮水只能从这条流入城中的小河取。

    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要么喝被尸体污染的水,要么忍着渴意。

    正常情况下人两三天不喝水就会变得虚弱,到时城中守军的战斗力肯定会下降,再去填平护城河攻城就轻松的多了。

    刘良佐心中大喜,心道刘泽清真是个妙人。

    “此计甚妙,咱直接来个釜底抽薪,渴死他们”

    计谋已定,接下来便是执行了。

    死去壮丁的尸体遍地都是。二刘部士兵拖着这些尸体丢到通往水门的小河之中。

    有些壮丁还没死透,他们便狞笑着补上一刀。

    这一切都被陈复看在眼中。

    他紧紧攥着拳头,面容冷峻。

    “陈将军,这两个叛贼往河里抛尸,真是歹毒心肠啊”

    王富贵见状倒抽了一口凉气。

    必须阻止他们

    陈复在心中暗暗道。

    可该怎么做呢

    “大帅,咱已经探清楚了。祖可法麾下的绿营兵统共只有三万,都是当初河南的官军。”

    睢州总兵府内,李成栋双手抱拳冲高杰禀奏道。

    高杰挑了挑眉道:“真的只有绿营兵吗”

    “属下敢以项上人头担保”

    李成栋毅然道。

    “好”

    高杰大喜,上前一步吩咐道:“传令下去明日一早三更做饭,五更开拔,老子要生擒祖可法,把他一对卵子挖出来塞到腚沟子里。”

    既然河南北部的清军兵力真的这么少,高杰自然不会放过建功立业的绝好机会。

    “遵命”

    李成栋毅然领命道。

    “河南久经战事,早已是千疮百孔。鞑子又倒行逆施,连颁圈地令、逃人法两道酷令,王师所到,沿途府县必定开城迎接大帅”

    李成栋不但骁勇善战,拍马屁的本事也是一绝。

    短短几句话就把高杰吹捧的犹如天神下凡一般。

    高杰虽然面上没有表露出什么,但心里却是十分欢喜。

    “这次若能打下开封,报往南京的捷报里本帅一定重重褒奖你。”

    高杰一直很看好李成栋。在他看来,此人很像年轻时候的自己,敢作敢为。

    虽然他名义上的继承人是儿子高元照,但他也明白儿子生性软弱,很难把这副重担一肩挑起来。

    外甥李本深倒是有些手段,但是阴狠有余,气量不足。

    看来看去高杰还是觉得李成栋最合心意。

    虽然高杰如今正值壮年,但也不能完全不安排计划身后事。

    毕竟带兵打仗凶险无比,万一他哪天战死沙场,麾下的这四五万兵马可不能散了。

    思前想后高杰觉得认李成栋为义子是个不错的办法。武将认义子在明末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此举在农民军中也很普遍。李自成、张献忠都认过不少义子。这样一来他就能压服众人统领全军。至于高元照还可以继承爵位,做高高在上的主公嘛。有李本深辅佐,想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然高杰还没有最终下定决心。他准备再等等,万一儿子高元照开了窍,他自然更愿意亲子能够独自继承他的衣钵。

    

第一百二十四章 巾帼英雄秦良玉(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这是崇祯帝御制的一首诗作,褒奖的便是巾帼英雄秦良玉。

    秦良玉也确实当得起如此夸赞,遍观她的大半生,为了大明朝廷四处奔走,募集子弟石柱兵剿贼战虏。

    遍观满朝公卿,能把国事当做家事认真对待的真没有几人。

    是以朱慈烺才会一即位就封秦良玉为忠贞候,授以四川招讨使之职,命其以镇东将军头衔督兵平定献贼。

    让朱慈烺感到惊讶的是,这位巾帼英雄竟然在两个月前辗转离川,并于昨日抵达南京。

    随行的都是一些秦家的后辈子侄,统共不过几十人。

    朱慈烺前世就对秦良玉十分敬仰,虽然不能理解她突然离川的举动,但还是想早些见见这位传奇女将。

    考虑到秦良玉今年已经七十岁的高龄,朱慈烺特赐肩舆准许秦良玉乘坐入宫。他更是把陛见地点定在了文华殿,这样秦良玉也可以少受一些折腾。

    一切准备妥当,朱慈烺换了一套大红色圆领团纹滚龙袍,端坐在文华殿正殿中。

    在内侍的宣诵声中,秦良玉迈着沉稳的步子走入殿中,冲朱慈烺行了臣礼。

    朱慈烺连忙让秦良玉平身,并赐下一方锦墩供其休息。

    “忠贞候此番离川入京是为何事”

    朱慈烺急于问个究竟,便开门见山的问道。

    照理说,武将未经旨意便擅自离开驻守地前往京师,是件很犯君王忌讳的事情,有谋反的嫌疑。

    不过,秦良玉当然不在此列。

    “启禀陛下,老臣离川入京是为了替朝廷再尽一些绵薄之力。”

    秦良玉神情显得有些激动,颤声道:“如今献贼虽然窃据成都,但对于整个四川的控制力很薄弱。虽然他极力想要招降土司,但效果并不好。献贼的军纪败坏,民心尽失,不足为惧。老臣年事已高,即便坐镇四川也不可能亲自提枪上阵,倒不如把为国戍守的职责交给后辈,来南京出一份力。”

    “哦忠贞候想怎么做”

    朱慈烺越来越感兴趣了。

    “听说陛下在南都设立了一座南明军校”

    秦良玉浑浊的双目中闪出了灼灼光彩。

    “确有此事。”

    朱慈烺微微颔首。

    “老臣有个不情之请,还望陛下成全。”

    秦良玉起身冲朱慈烺长揖礼道。

    朱慈烺连忙道:“忠贞候快坐下说。”

    从年龄看,秦良玉都可以算是朱慈烺的奶奶辈了,一生又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慈烺当然得对她以礼相待。

    秦良玉坐定之后才叹了一口气道:“老臣虽然已经提不动枪了,但还是想为大明做些什么。故请陛下准许老臣到皇明军校讲学。”

    朱慈烺闻言直是大喜。

    其实他一直觉得皇明军校的师资力量是个问题,虽然有不少从壕境澳门聘请来的泰西佛郎机葡萄牙人作为讲师,但更多的是宣传西式战法,与大明本土的战阵如鸳鸯阵的结合并不到位。

    再就是皇明军校的讲师多是年轻人,稍大一些的也就是四十来岁,不太能压得住阵。

    若是秦良玉能够到皇明军校讲学,那绝对是一件轰动事件。

    首先秦良玉履历很好看,有数不尽的战功。其次,秦良玉就是忠贞的代名词。如今国事艰难,神州大陆有倾覆之危。这种时候更应该在年轻人中宣传忠君报国的理念,充分挖掘内部潜能,君臣一心共度难关。

    秦良玉只要去到皇明军校讲学,不但可以激发军校生的爱国热情,还可以让整个南都的有志之士欢欣鼓舞。

    打仗打的就是一口气,朱慈烺要想带领南明逆袭,就必须把快咽下的这口气重新吊起来。

    不论是满清、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是极为强大的敌人,要想战胜他们,光靠努力训练是不行的,还要在精神意志上多下些工夫。

    秦良玉主动请缨,朱慈烺当然不会拒绝。

    “忠贞候公忠体国,为朝分忧,朕心甚慰。”

    他稍顿了顿,笑声道:“忠贞候的那些子侄也可以进到皇明军校学习嘛。”

    这算是朱慈烺给秦良玉皇明军校讲学的一个回报。

    秦家中生代的一辈基本都在浑河血战中折损的差不多了,如今留下的都是初出茅庐的小辈。

    这些小辈虽然热血方刚,但因为经验不足,一腔报国热情往往无处施放。

    而皇明军校就是一个教导他们如何高效报国的地方。

    秦良玉愣了一愣,旋即恭敬道:“老臣谢陛下恩典。”

    其实她带这些后辈一同前来南京,主要是为了路上有个照应。毕竟现在天下不太平,到处都是流贼土寇。秦良玉虽然是名将,但上了年纪有些事情有心无力,有后辈子侄护卫同行才可以安心上路。

    当然,带这些后辈来南京见见世面也是秦良玉的一个目的。

    远的不说,秦拱明不是已经做到德州总兵的高位了吗若不是他当初执意离开四川前往淮安,在漕运总督、淮安巡抚路振飞帐下做事,累功出任团练总兵,又怎会遇到当时还是太子的当今圣上。

    人这一辈子能够达到多高的成就真的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对秦良玉来说,她只有两个愿望。

    其一便是看到大明收复神京,击败东虏、闯贼、献贼的那一天。其二便是能让后辈子侄有个好前程。

    这两个愿望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关的。

    换句话说,只有当今圣上坐稳了江山平定了天下,秦家子侄后辈才能跟着获得荣华富贵。

    而如果是东虏、李自成、张献忠坐了江山,秦家肯定会落得个万劫不复的境地。

    秦良玉把事情看得明白,便时常叮咛后辈子侄要多把国事放在心上。

    因为有国才有家,大明若是亡了,秦家自然便无足轻重了。

    秦良玉活了一辈子,看人的眼光十分毒辣。

    与当今天子交谈一番后,她已笃定这位年轻的天子是个有抱负、有担当、有手段的君王。

    有这样的雄主在,她一定能在生前看到大明中兴

    

第一百二十五章 晴天霹雳(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不管怎么说,秦良玉到皇明军校讲学都是一个轰动事件。

    朱慈烺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这点进行舆论宣传,让秦良玉成为皇明军校生以及天下人的榜样。

    忠君爱国,这是每个人都会喊得口号,但落到实处却不容易。

    如今有秦良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皇明军校的学生乃至天下人一旦争相效仿,对朱慈烺和朝廷是极为有利的。

    可惜的是郑成功、张煌言、顾炎武、陈子龙等人已经前往山东德州观摩棱堡的修建。不然若是让他们跟着秦良玉好好学学,定然能够快速成长。

    当然,皇明军校中其余的学生也很优秀,可以先让秦良玉给他们授课。等到张煌言、郑成功等人从山东回来,再开个小灶也无不可。

    一切思定之后,朱慈烺先让秦良玉回去休息。

    老人家毕竟上了岁数,千里迢迢从四川赶来南京,还是应该多歇歇。

    至于去皇明军校授课之事,也不急于一时。

    秦良玉离开后朱慈烺正想摆架回宫,便有内侍禀奏兵部尚书路振飞求见。

    朱慈烺毫不犹豫的宣召路振飞。

    近来他和路振飞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君臣二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大的军事部署、战略方针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推行和贯彻。

    平日里那些动辄跳出来唱反调的都察院言官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一个个都默不作声,任由圣天子乾纲独断。

    好一个兵部尚书,朱慈烺果然没有看错人。

    路振飞的性格决定了他是一个天生的鹰派,能够完美扮演朱慈烺授予他的角色。

    过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路振飞来到文华殿正殿,冲朱慈烺叩首行礼。

    朱慈烺照例给路振飞赐座,和声道:“本兵突然入宫求见朕,可是有什么要事”

    凭借三个多月来和路振飞之间的共事,朱慈烺已经把这位兵部尚书的脾气秉性摸得十分清楚。

    这人是个直性子,心里装着什么事完全闷不住,一定会立刻向领导汇报。

    路振飞眉宇间满是焦色:“启禀陛下,徐州急报”

    说罢将一份兵部塘报高高举过头顶。

    朱慈烺冲身旁近侍递了个眼色,那小黄门立刻弓着身子走到路振飞面前取了塘报递送至朱慈烺面前。

    朱慈烺展开来看,只看了一半便勃然大怒。

    “这两个逆贼,真是胆大包天”

    原来徐州留守李本深通过兵部塘报向朝廷示警:驻扎在凤阳府的刘良佐、刘泽清部举兵北上,已经反了。

    这条消息如同一声炸雷,把朱慈烺震的有些发晕。

    他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刘泽清、刘良佐会在这个时候举兵谋反。

    二人虽然在原本历史中率部降清,但那也是在清军大举南下之后。

    如今满清主要的注意力在西北李自成身上,根本没有对南明动兵的意思,为何刘泽清和刘良佐会在这个时候谋反

    这说不通啊。

    刘泽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