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差爷我叫吴老九,我有要事禀报给大老爷”
吴老九伸出手来,声音沙哑的说道。
“嘿嘿,就你个臭乞丐还能有啥要紧事再说了,大老爷也是你相见就能见的滚开”
黄三对着吴老九冷嘲热讽了一番,一脚踢向他的腋窝:“老子再说一遍,给老子滚远点,再不走老子便以冲撞官衙为由捆了你,赏你一顿鞭子。”
“不要,不要”吴老九连忙摆手:“差爷,我真是有要事向大老爷禀报啊。红螺湾出现了一股乱兵,他们见人就杀,见船就抢啊。”
“什么你是从红螺湾来的”
黄三愣了一愣。
“我就是红螺湾的渔民啊。”
吴老九哀叹一声。
“你先在这里别动,我去向大老爷禀奏一声”
黄三说罢便朝衙门里走去。
大老爷一早下了命令,要登州城中三班衙役以及一应快手、帮闲前往登州城附近渔村烧毁渔船,只留下几个人撑门面。
这件事的起因就是在红螺湾附近出现了一股乱兵,大老爷担心他们抢船作恶浮海出逃,这才当机立断行此釜底抽薪之策。
如果衙门外那人真的是红螺湾的渔民,那肯定会有第一手的消息。
黄三急于献功走的很急,险些跟迎面而来的师爷宋安撞个满怀。
“哎呀宋先生,小的没长眼差点撞到了您,这里给您赔罪了。”
宋安可是知府大人身边的红人,哪里是黄三这样的小虾米能够得罪的。
他连忙陪着笑脸向宋安请罪,希望对方可以原谅自己的莽撞。
宋安的心情显然不是很好,冷哼一声道:“你如此慌张,是为何啊”
“宋先生,外面有一个自称红螺湾来的渔民,想要面见大老爷。小的这便赶去禀报啊。”
宋安闻言吃了一惊。
“红螺湾”
“正是。”
“这件事你不用管了。我亲自去向东翁禀报。”
宋安一甩手,扭头就朝后堂走去。
黄三目瞪口呆的站在那里看着宋安走远,不甘的啐出一口痰来。
“呸,不要脸的老狗,这点功劳也要急着抢”
“东翁,喜事,大喜事啊”
宋安冲到袁惟泰的书房之中,眉间带喜道:“东翁真是吉人自有天相。”
“宁之啊,可是府城附近的渔船都烧毁了”
坐在四出头梨花木官帽椅上闭目养神的袁惟泰听到宋安的声音,双眼猛然张开,整个身子跟着弹立了起来。
“呃那倒没有。”
宋安直是有些尴尬,他心道您老一早才刚刚把命令下达,三班衙役出城执行命令不到半日,哪里能那么快。
“一名红螺湾的渔民如今就在府衙外面,请求面见大老爷呢。宋某寻思着此人肯定有刘良佐、刘泽清纵兵劫掠的消息。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东翁若是知晓二贼的行踪便可以轻而易举的化解眼前危局。”
宋安不愧是绍兴人,一张嘴巴张张合合就把袁惟泰哄得心情大好。
“那还不把他快快叫进来,本官要亲自质询他事情经过”
袁惟泰果然心情大好,连忙挥手吩咐道。
“东翁且稍等,宋某这便去”
宋安冲袁惟泰抱了抱拳,脚下生风般的转身而去。
第一百四十二章 八大晋商(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吴老九被带到后院袁惟泰的书房时已是口干不能言。
袁惟泰命人倒了茶与他喝,吴老九喝了满满一茶壶,这才觉得喉咙湿润了些。
在袁惟泰的质问下吴老九将所见所闻一一道来,与那军情司番子所说基本一致。
对于红螺村遭到的劫难细节袁惟泰是不怎么关心的。那已经是既成事实,再怎么样都无法弥补。他更关心的是刘良佐、刘泽清二贼接下来的动作。
按照吴老九的说法,红螺湾的渔船只有一百来艘,肯定无法满足二贼的需求。那么二贼接下来肯定还会洗掠更多的渔村,从而筹集渔船为出海做准备。
还真让那军情司的番子说着了
袁惟泰暗暗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他命人将吴老九带下去休息,之后与宋安商议道:“宁之啊,看这样子二贼恐怕真的是急于出海,仅仅靠三班衙役去烧毁渔船恐怕来不及。本官想在城中临时征募乡勇来做这件事。”
袁惟泰也想明白了,刘泽清、刘良佐不太可能攻打登州城,也就敢在沿海渔村劫掠一番。既然如此,他为何不索性烧毁所有渔船,困住叛军等朝廷大军来平定呢。
这可是个大功劳啊。
当然袁惟泰也是存着一点私心的,那就是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把招募来的乡勇练成一只军队。
放在太平年景,若是有哪个文官敢擅自招募乡勇练兵,那绝对是活得不耐烦了。可现在是乱世,朝廷是乐意看到文官练兵自保的。
刘泽清、刘良佐部叛军袭杀登州便给了袁惟泰理由。他若不顺着杆往上爬岂不是对不起这个绝佳的机会
宋安作为袁惟泰的幕僚多年,对这位东翁的脾气秉性十分了解。袁惟泰这番话刚一出口,他便闻琴音而知雅意朗声道:“东翁放心,这件事便交给宋某去办,宋某一定不负东翁嘱托”
袁惟泰大喜。若是能够借着这个机会立下大功,并掌握一只属于自己的军队,那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宁之不愧是我的臂膀。好,银钱你直接去府库支取,凡是应募乡勇,一概给予五钱银子奖赏”
袁惟泰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五钱银子可着实不少了,何况袁惟泰这次这是叫他们去烧船而不是打仗,一定会有人争着抢着应募的。
至于将来如何解释这笔花销也很简单,全推到抗击叛军上。
打仗哪有不花钱的,花个几千上万两银子不是很正常的吗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
多尔衮在便殿设宴赐馔,封晋商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等为大清皇商。
笼络八大晋商在多尔衮看来是一件重要性不亚于西征的大事。
要知道这八大晋商可不是一般的商贾。早在清军入关之前,他们就通过自己的渠道往返于关内关外,向辽东输送粮食、以及盐铁等重要物资。
当时明廷对辽东实行全面的粮食封锁政策,严禁百姓倒卖粮食到辽东。
若是没有这些晋商,清军手中即便有银子也买不来足够的粮食,早就被饿死了。
正是靠着晋商在暗中的粮食输送,大清才能够等到入关的这一天。
而且晋商不但给清军输送粮食、盐铁,还会把刺探到的明军情报一概卖出去。
如此一来,明军有什么动向,清军方面就会第一时间得知,从而轻而易举的针对。
可以说没有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等八大晋商,就没有后来清廷入关的好日子。
多尔衮今日在乾清宫大宴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等人,也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当然,多尔衮弄出这么大的动作不光是封八大晋商为皇商那么简单,还有着借八大晋商为清军筹措粮秣的打算。
如今天灾不断,北方常年干旱赤地千里,粮食产量很低。
想要靠北方几省每年产的粮食养活十数万军队是不可能的。
而各地府库的存粮又已经见了底,多尔衮为此十分苦恼。
他也知道天下粮仓在湖广,可现在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打下湖广来,只能暂时买粮食应急了。
为此,多尔衮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八大晋商。
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等人当年可以冒着明廷封锁令,走私粮食到辽东,现在自然有本事再从南面弄到粮食。
价格嘛贵一些就贵一些好了,先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才是正理。
多尔衮是一个很务实的人,要想让马儿跑,就必须让他们先吃饱草料。
为此多尔衮拿出了皇商资格作为筹码。
八大晋商当年为了出关方便,都在宣府镇张家口堡置办了不少产业,经营重心都往张家口转移。
多尔衮索性让这八家隶内务府籍,仍互市塞上。
对此范永斗等人自然是喜不自胜。
塞外草原不比关内,除了牛羊不缺,基本样样都少。
尤其是盐巴、茶叶,是牧民们最短缺又生活必须的。
至于辽东的貂皮、人参若拿到关内卖,自然能够卖到一个好价钱。
但天下商贾那么多,有竞争的情况下要想获利就得压低价格。
这是范永斗等人极不愿意做的。商人逐利,有谁愿意把嘴边的肉让出去
但一旦成为皇商,便可以实行垄断,尤其是供给内务府的皮货,价格自然好说。
至于盐铁铜这些暴利行业,范永斗等人暂时还不敢想。但他觉得只要打点得当,将来未必没有机会介入这方面的采买。
当然眼下最重要的是办好摄政王交办的事宜,讨得主子的欢心。
主子只要开心了,一切事情就都好说。
为此,范永斗为首的八大晋商在赐宴上就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会将筹措军粮的差事办好,不负摄政王的重托。
多尔衮心情大好,又赐下各家张家口房地若干以作笼络。
三个月,多尔衮认为最多还需要三个月,八旗大军就能平李闯、定四川、灭残明,横扫天下
所以八大晋商只要筹措到供大军食用三个月的粮食足矣。
第一百四十三章 范文程的野望(第三更,为盟主摇摇摇头加更,加第二更!)
离开紫禁城后,范永斗便径直回到其在京师购置的私宅中。
甫一进院,他的独子范三拔便凑步上前迎道:“爹,您可回来了儿子我可担心死了。”
见儿子面色急切,范永斗咳嗽了一声道:“有什么可担心的,为父这次入宫是摄政王赐宴,是好事情啊。”
范三拔连忙点头道:“父亲说的是。”
“不过你有所顾虑也是对的。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为皇家做事总要留几分小心。”
范永斗瞥了儿子一眼,沉声道:“到屋里说吧。”
说罢拔步当先走去。
“哎”
范三拔应了一声,连忙跟了上去。
范永斗进到书房坐定后见儿子还束手站着,皱眉道:“坐吧。”
范三拔这才恭恭敬敬的坐下。
“为父这次入宫,被摄政王赐予皇商身份,隶内务府籍。”
范永斗知道儿子最关心的是什么,也没有拿捏直接说道。
“啊”
范三拔直是吃了一惊。
“竟然有此事摄政王说的可当真”
范永斗又气又笑道:“当今天子年幼,摄政王以皇叔身份摄政。若他说的话都不能当真,还有谁说的能作数”
“父亲教训的是。”
范三拔垂下头道。
见儿子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范永斗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他就这么一个儿子,将来范家诺大的家业总归是要传到范三拔手上的。
范永斗真担心儿子瘦弱的肩膀挑不起这么重的担子。
“既然要做皇商,便要替朝廷分忧。”
范永斗稍顿了顿继而说道:“摄政王叫为父和其余七家一起筹措军粮,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在自家儿子面前范永斗也是知无不言。
“朝廷需要筹措多少粮食”
“大军食用三个月的数目。”
范永斗不咸不淡的说道。
“三个月”
范三拔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见儿子一惊一乍的,范永斗蹙眉道:“若是能够轻易办成此事,摄政王又怎会找到我们。皇商也不是好做的啊。”
说罢他冷笑道:“不过也不是不可能。咱家在湖广不是还有路子吗你托关系跟武昌方面联系,以私人的名义购粮。价格贵一些也没关系,咱家是替朝廷办差事,不需要考虑价格。”
范三拔有些为难道:“父亲,咱家在武昌方面有关系不假,可一次性购买大量的粮食,恐怕会惹人怀疑啊。”
“那左良玉是个见钱眼开的主,你以为他会深究吗”
范永斗叹了一声道:“做我们这行的就是要刀口舔血,你不冒险有别家甘愿冒险。范家能有今天,不就是为父刀山火海的走过来吗”
“可湖广如今也不太平。白旺和左良玉一直对峙,儿子担心粮食运不出来。”
“那就绕道”
范永斗没好气的瞪了儿子一眼道:“还要我说多少遍,这件事即便是硬着头皮也得办成了。我范家能否扶摇直上便看这次差事办的